-
1 # 文沐
-
2 # 青燈問史
在康熙的幾十個皇子裡面,老十三胤祥聰明伶俐,能文能武,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歡,經常帶著他巡幸,直到廢立太子時。
在《雍正王朝》裡,老十三胤祥被稱為俠義十三郎,為人仗義,心底光明,做事光明磊落,深得胤禛信任,是老四胤禛的鐵桿兒跟班兒。
那麼,這樣一個人,做事也沒見什麼出格,無非就是意氣用事的時候說出幾句大實話,為什麼康熙就要這樣對他?他既沒有害人,也沒有亂殺人,不像大阿哥心狠手辣,也不像老八陰狠毒辣,為什麼在康熙時代,偏偏就他被康熙下此狠手?實在令人想不通。
康熙臨死的時候說:老十三為人心底光明,將他圈禁起來是要磨練他的心性,避開政治漩渦,到時候能夠為胤禛大用。可是細細梳理起來,老十三胤祥無論是在江南籌款賑災,還是在刑部冤獄案中,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大事,就算是在八大山莊,陪著太子胤礽,就連老十胤䄉都為他辯護,還有什麼可質疑的呢?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老十三胤祥有需要怎樣的磨練才能成器呢?
所以,康熙的圈禁,不是對他有所偏見,就是另有原因。 是什麼特別原因呢?要知道,一廢太子的時候,只是短暫的在理藩院關了幾天,第二次表明的原因是刺殺鄭春華,是人都知道,這個理由不充分。
我們根據劇情來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一個原因,胤禛在推舉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的時候和胤禵說起,老十三的外公是蒙古土謝圖汗王,母親則是其女寶日龍梅公主,看過《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為了部族的利益,寶日龍梅專程到背景,希望借康熙之手滅了葛爾丹,恢復自己在蒙古草原的王位,後來這個願望實現了,寶日龍梅成為康熙的蒙古妃子,但是,寶日公主卻回到了大草原。這身份後來經證實是小說作者的杜撰,但是《雍正王朝》是延續《康熙王朝》的,作者並沒有將二者與歷史區分開來,所以,從劇本上來說也是延續的,老十三就是寶日龍梅的兒子。要知道,蒙古一直是清朝的盟友兼對手,多年來,大清朝沒有擔心過大明朝和漢族,但是對於蒙古,卻十分小心翼翼,在九子奪嫡的晦暗情況之下,康熙焦頭爛額,如果出現政局不穩或者動盪,誰有可能漁翁得利,當然是蒙古人,而蒙古人要出師有名,老十三是最好的人選。康熙此時圈禁老十三,不可能對此沒有考慮。
當然,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胤祥也並不是什麼蒙古人的後代,他是康熙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的兒子,是地道的滿族人氏。
第二個原因,康熙深知,老十三是老四胤禛的鐵桿兒跟班兒,康熙對於胤禛的上位還是做了很多準備的,他將老十四胤禵調到西北打仗,讓年羹堯牽制住了,將隆科多恩威並用,為胤禛登基擎天保駕。為什麼對豐臺大營的人事沒有進行安排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很多軍官都是老十三使出來的,他們的意向很清楚,只要老十三一出面振臂高呼,這個營的兵力就會唯老十三馬首是瞻。康熙一直希望兄弟們不要打架,安安心心輔助新主登基,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皇子們為了皇位幾乎打到頭破血流。看起來,老八集團很強大,實際上,老四和老十三的組合才是天下無敵,如果放出老十三,政治局勢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搞不好就和老八集團打起來,一旦打起來,就會天下大亂,就算將老八集團幹贏,但是這不符合康熙的想法,兄弟屠戮如此,康熙害怕後世歷史的批評。所以,不放出老十三,實際上是保持政治局面的平衡,不至於引發武鬥或者戰爭。
第三個原因,歷練胤祥,康熙當然也有這方面的意思,但是沒見過這麼一關十年的,所以,康熙並不是不想放出來,而是在選擇合適的時間。康熙自己是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的,但是他也不是沒有安排後路。一個張五哥,就是他留給老四胤禛的鑰匙,開啟宗人府放出胤祥就靠張五哥。康熙自己不放出胤祥,是想把放出胤祥的機會留給老四胤禛,他行的是帝王之術,即或是兄弟,也是如此。只有老四胤禛去放,胤祥才會因此感恩於老四,才會為老四大用。誰知道這一拖就是十年,是康熙的壽命決定了老十三圈禁的時間,在康熙看來,二廢太子之後,自己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史料記載康熙時常覺得有下世的感覺,他自己以為活不長了,誰知道還活了十來年。這是天意。所以,單純的以十年來確定康熙圈禁老十三的初衷,是不符合歷史面目的。
還有人說康熙圈禁老十三是保護他,避免他捲入奪嫡的漩渦,這當然也很有理,也有這方面的考量。但是我終究覺得,這不是康熙最根本的意思。
-
3 # 史味人生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胤祥前後被圈禁了兩次:
1、康熙47年,太子第一次被廢,胤祥受此風波,被短暫圈禁(歷史上廢太子風波,胤祥同樣被圈禁不到一年,與劇情一致);
2、康熙51年,太子二次被廢,胤祥被以“暗殺鄭春華”為名,被圈禁十年,終康熙一朝,胤祥再無天日(歷史上此時胤祥患腿疾,雖然十年間並未被圈禁,但是卻不受康熙待見)。
當然,今天咱們僅就《雍正王朝》的劇情,從原著中探尋康熙圈禁胤祥十年的緣故。
原著第42回“重霧漫幛岐路彷徨,密雲未雨智士觀局”中,康熙宣佈“不立太子”之後,胤禛不解,鄔思道指出了不立太子的三個好處:
1、康熙可以皇權獨攬,便於治理國家。立的太子無能 ,於社稷有害;立的太子過強,則容易朝綱不穩;
2、不立太子,百官不知道誰是繼位人,就不會隨便陷入黨爭,也避免了阿哥們為此拉幫結派;
3、不立太子,康熙可以脫離當局者迷的困境,考察諸位阿哥們的品性和才能,以便選擇繼位人;
所以鄔思道判斷誰做太子的心越盛,誰就要倒個大黴!倒合了佛家一句精義——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接著鄔思道針對老十三被圈禁一事,輕描淡寫的說道——
如果真的立太子,上書房諸人能這麼安心辦事?詔命也早就下來了!十三爺有什麼過錯?硬囚了起來!還不是怕他在外頭替四爺去‘爭’麼?結合康熙臨終前對老十三的評價——
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變,朕圈禁了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衝動,闖下大禍,結果把你牽連進去,怎麼收拾。有了這十年的教訓,想他也可以成熟起來,可以做好你的幫手。綜上,康熙圈禁胤祥,一方面是磨鍊他的心性,為將來雍正繼位立一個得力干將;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護胤祥,同時也間接的保護了胤禛,怕胤祥為了胤禛出頭和老八一黨抗爭,最後“不會權變”的胤祥必然會被對手陷害,日後也就不能擎天保駕,助胤禛順利繼位。
-
4 # 雍親王府
康熙將十三爺胤祥圈禁了十年時間,首要目的便是保護十三爺胤祥。
不得不說的是,康熙老爺子時還是非常喜愛和器重十三爺胤祥的,一方面是因為十三爺俠肝義膽、剛正不阿,這份坦蕩在康熙的皇子之中是非常的難得,另一方面便是十三爺對於康熙是非常的孝順。
但是十三爺的性格弱點卻又是非常明顯的,就連康熙的貼身侍衛張五哥,僅僅和十三爺接觸了幾次,就知道了十三爺性格太直,容易輕信別人。也正是因為十三爺這樣的性格弱點,已經有幾次他將自己置於了非常不利的境地。
康熙對於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出於對十三爺的愛和關懷,只能將其圈禁起來。此時太子已經被廢黜,因而在康熙看來,十三爺的危險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第一便是來自於雍正的。儘管雍正與十三爺親密無間,但是康熙更擔心的十三爺主動為雍正背鍋,進而將自己陷入險境,這是康熙擔心的。
第二便是來自於其他的皇子,特別是八阿哥胤禩。此前,八阿哥胤禩的行為已經引起了康熙的極度不滿,康熙對其險惡的用心更是深惡痛絕,康熙也在擔心八阿哥等人加害於十三爺。
第三便是來自於朝臣。朝臣們盲目揣測聖意,很有可能將並不知情的十三爺拉下水,這樣很明顯也不是康熙希望看到的。
十三爺太過於耿直,又太過於仗義,康熙只能用圈禁的方式來保護十三爺,避免其受到損害。
康熙圈禁十三爺同時也是在保護雍正,在隱藏康熙真實意圖的同時,也擔心十三爺的魯莽牽連到雍正。其實從康熙第二次廢黜皇太子胤礽的時候開始,就已經將雍正確定為了自己的繼位人,只是雍正一直都沒有下定決心,還在不斷的考察、觀察著雍正。
十三爺是雍正的鐵桿跟班,可以說與雍正形影不離。而圈禁十三爺,在外界看來,正是康熙在削弱雍正的勢力,進而不會讓外界認為雍正是自己的紀委人選,這也是一招障眼法,更為重要的是,也能借此機會,進一步的培養雍正、鍛鍊雍正。
而前文中也說了,十三爺性格耿直魯莽,這樣的情況下很容音因為十三爺的過錯而牽連到雍正,進而讓康熙的全部安排都被打破。
因而處於對雍正繼位的大局和自己的人生大目標的考量,只能用這招“苦肉之計”,來犧牲十三爺了。
當然,康熙圈禁十三爺,也是為了磨練十三爺的心性。這一點在康熙臨終前向雍正的交代中提到了。
雍正的登基,上來面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無人可用,無人能用的局面,這個時候只能是十三爺挺身而出,為雍正去分擔,替雍正去扛,如果還是從前的十三爺,必然會耽誤雍正的大事,也將在朝堂之上掀起新的波瀾。
而十三爺被圈禁了十年之後,心性變得成熟,性格變得沉穩,懂得了為臣之道、懂得了忠君之道,更是將自己的稜稜角角全部磨平,此時的十三爺已經按照康熙的要求,變為了雍正的好幫手,儘管就連雍正都已經認不出來現在的十三爺了,可至少從康熙的角度來說,他的目的達到了,而雍正和十三爺也最終成為了千古君臣兄弟的楷模,成為後世的榜樣。
-
5 # 宋安之
首先康熙圈禁老十三長達十年之久,臨終之前對老四是這般解釋的,一是老十三太沖動,害怕被人利用牽連到老四身上。二是磨鍊磨鍊老十三,將來好輔佐老四。
康熙對老四說的話對嗎?
肯定對啊,因為他沒必要在這上面騙老四。
但康熙肯定說的的不全面。
身為一個帝王,康熙考慮的全域性觀其實很強,他圈禁老十三,其實還有著為了政局平衡和不使老四走向廢太子之路的考慮。
先說說說什麼是政局平衡。
康熙其實在二廢太子之時,就已經安排好今後的格局了。當時還在南京的康熙,分開給兩位阿哥下了密旨對付太子,分別是老四和老十四,為什麼是這兩個人呢?
用老四是因為需要老四切斷跟太子的聯絡,畢竟老四是太子一黨的,老四如果不參與到對付太子的行動中,事後少不了波及他。而且太子倒了就需要一個人起來對付老八,老四自然是合適人選。
用老十四呢,更簡單,是為了穩住老八的八爺黨,免得他們以為只用老四對付太子,老四就是下一個儲君,從而狗急了跳牆鋌而走險。
同時還有著趁機分化八爺黨的謀算。
但太子一倒,老八一黨早在議舉新太子之時,就被康熙狠狠地打壓了,老四是孤臣不錯,可他內有九門提督隆科多支援,外有四川巡撫年羹堯支援,更有老十三這個擁有深厚軍方影響力的皇子支援,看似支援的人少,但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所以康熙為了平衡雙方的勢力,正好江夏鎮被血洗,年羹堯這個兇手反而官升四川巡撫,就將老十三背上這個鍋給圈禁了。
再說說為什麼害怕老四走上廢太子的路。
太子胤礽二次被廢是因為兵變,大家想想太子能力不怎麼樣,都擁有熱河駐軍還有密雲駐軍的支援。
如果老四擁有老十三這個強悍人物支援,野心膨脹起來,再被老八他們下下套,也來一次兵變,自己豈不是白栽培老四了嗎?
而且晚年的康熙,歷經二次廢太子,對包括老四在內的所有阿哥都不相信了,自然害怕老四利用老十三進行兵變了。
所以康熙從綜合角度來看,不論是那個原因,都要圈禁老十三,只是為了全域性。
回覆列表
首先,絕對不是歷練。
把人關十年禁閉,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講,都不能算是好心的歷練。更何況是從小遊玩跑馬愛動的胤祥,弄不好十三阿哥是真的會瘋。
個人認為康熙把他圈禁目的有二。
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胤禛,並平衡勢力。
在當時,廢太子後,能夠有資格即位的有老三,老四和老十四。他三人的特點很明確,老三是個文人阿哥,老四是個行政阿哥,老十四是個帶兵阿哥,三個人的長處分別是主文,主政和主兵。
其中老三競爭力最弱,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的親信大多數是文人,並沒有兵權,甚至有實權的人也沒太多。再者,一個好的書生,絕大的機率不是一個好的政客。
老四,一直都是主裡主外的一把好手,大大小小的事物,差事都辦過不少,手下大多數人都有實權佐理戶部。但是老四的缺點有二,沒有兵權和太過苛責。
老十四,帶兵阿哥出身,手裡有兵權,還佐理兵部。他的缺點也很明顯,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
由此可見,在認清這個現實,讓兒子們放手逐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充分發揮長處。
可是這裡就出現了一個不平衡,老十三的兵權不在十四之下,而他又是老四的親信。
二人的這種關係可能會導致兩種結果,一是老十三開始為老四努力爭奪兵權,讓老四走入奪位的不歸路。二是過渡壓榨老十四的空間,讓他無法展開拳腳。
所以很巧的是,胤祥的命運和太子息息相關了,太子穩,胤祥就能自由,太子廢,胤祥就得進去。這個人物可以活躍在穩定的局勢下,絕對不能在亂局折騰。
胤祥性格好勇急躁,正義感凜然,太活躍在朝局上,對爭奪太子的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有害無利。他的正義有可能把十四阿哥逼急,他的急躁也會壞了四阿哥的好事。
其次,作為一個父親,康熙希望自己的兒子有能力接下自己的基業。作為一個帝王,又不能允許有人威脅到自己的權力。覺得他也挺糾結的,既不能讓兒子太慫,也不能讓兒子鋒芒太露。所以在歷練兒子的同時,也要防著他們。
那再看看老四和老十三加起來能做什麼。
老四經營過吏部,戶部和工部,還是領侍衛內大臣,而侍衛和兵部的人事調動非常頻繁,這還不算,老四跟著太子主持過許多典儀,和禮部也挺熟。幾乎可以說,從年輕就開始辦差的老四幾乎在所有權力部門都有自己的心腹。
老十三呢,他從小是放馬帶兵的阿哥,手底下帶過的兵不知凡幾,而康熙晚年,在胤祥手下出來的兵,大多數都有了一官半職,從結局也能看出來,十三阿哥只要振臂一呼,就能立刻集結一支戰鬥力不低的軍隊。更何況胤祥的外公是蒙古科爾沁親王,只要傳出訊息,一支蒙古勁旅就能迅速兵臨北京城下。
就像之前講的,胤禛主政數十年,他的政治勢力,除了老八,沒有人能和他抗衡,何況老八多是酒肉之交,老四的以患難之交為多。所以幾乎可以說,老四在康熙晚期,是除了康熙外最有政治勢力的人。
老十三又是在短時間能召集最多人馬製造兵變的人。
有太子還會讓兩人掣肘,太子再不爭氣也是儲君,無論是名份還是勢力都可以壓兩人一頭。太子一廢,他的死忠近臣勢必會向和太子關係最近的四阿哥投誠,這時候老四和老十三都活躍在政壇是一個能威脅到皇權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