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壓哨妹兒

    “炒鞋”本質上是收割年輕人韭菜的資本遊戲。

    總結一下為何“鞋圈越來越邪”:

    一、中國有嘻哈等潮流節目和明星增加了潮鞋的曝光度,刺激了一波球鞋市場發展。選取年輕人種的KOL來作為潮流導向,帶起第一波節奏,當然這其中要賦予這些鞋子以“文化”“情懷”屬性才能溢價,說白了就是智商稅。

    二、資本市場的推動,利益驅動了一大波鞋販子趁熱打鐵,大的鞋販子背後瘋狂抄鞋,球鞋價格水漲船高。在資本湧入的驅動下,很多不明覺厲的人都想進來分一杯羹,賺錢才是唯一道理。 這是資本的本質。

    三、中國消費者熱情持續高漲,特別是中學生年輕人,在校園裡唯一攀比的地方就是腳下的鞋子;還有一大波具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就是被收割的物件,三觀未成,容易攀比虛榮。 這事也暴露了,中國年輕人對基本的金融知識和商品價值一無所知。

    四、Nike的限量發售,飢餓營銷,snkrs這類“理財軟體” 無形中推波助瀾!打造獨特的“圈子文化”,在年輕人中像毒品一樣蔓延。還有實體店的線下抽籤,既然連匡威萬斯都要排隊抽籤?! 飢餓營銷玩得很6

    五、畸形的消費觀念和投資觀念。炒熱度,一出新品,個個爭先恐後搶鞋,大部分人都是奔著賺錢而去,真正熱愛球鞋文化的人並不多。

    一雙鞋炒到7.8k,整個工藝也就七八百的價,這樣的鞋真的值嗎? 當然如果你是自己掙的錢,你開心就好。 如果你花爸媽的錢,那就是欠噴了~

  • 2 # 藍調studio

    炒鞋平臺的交易量脫離了實物消費量的規模,暴漲非常之快;另外平臺還出了很多指數。指數是什麼?是引起消費者信心變化很重要的因素,指數一直在漲,你預期它漲,你就會有預期恐慌的行為,要買、要囤。

    除了交易平臺,還有一些網紅平臺,向消費者傳遞一種訊號:這個東西稀缺,不一樣,適合你擁有,使得現在的潮流文化在平臺的加持之下,助推了虛擬交易的泛濫。最重要一點,這些平臺都成為了資本圍獵和加持的物件,放大了價格的波幅,這個時候,鞋已非鞋,鞋已經超過了它原來穿的屬性。

  • 3 # 過去的學霸

    炒鞋是當下最新的財富神話。一名20歲的大學生,靠炒鞋月入4萬,賺足了學費、生活費,實現經濟獨立;一位年輕小夥,將父母給的100萬元買房首付款,全部投入炒鞋,經過一年不斷倒騰鞋之後,100萬變成了500萬元。這些都市神話不斷引誘著人關注這個現象,並投入其中。

    這些都市神話,並非全為虛言。一些資料顯示,5月份市面上熱賣的球鞋的交易價格跟發售價格相比,漲幅均超過100%,有個別超熱賣鞋款的漲幅高達430%。這還不是最離譜的例子。在某炒鞋平臺上,Air Jordan 1 X Off-White12個月來歷史資料顯示,平均售價為3067美元,相較發售價溢價率高達2110.5%。真是球鞋一面牆,堪比一套房啊!

    炒鞋這事兒,最初,是籃球迷購買喜歡的球星同款球鞋,球鞋收藏也只在小範圍的球圈裡發展。後來,在明星、鞋廠飢餓營銷等推動下,向更多人群擴散。有些人自己搶不到廠家發售的鞋子,就會高價向黃牛買,轉賣、投機由此產生。

    很多人其實對鞋本身興趣不大,他們就是為了獲利。這部分人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他們並不是一般認為的那些無知“瓜民”,相反多是有一定經濟能力與金融知識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相信鞋具有長期價值,可以不斷炒作,就像比特幣一樣。所以,他們希望在錯過了房地產、錯過了比特幣之後,搭上炒鞋這班船,走上發家致富的捷徑。但另一部分人,其實並不相信炒鞋市場能長期維持,他們相信的是,自己一定能在市場崩潰之前獲利離場。也就是說,他們知道自己在玩一場博傻遊戲,但認為自己是聰明人。

    事實上,類似炒鞋的行為,並不罕見。普洱茶、名貴中藥材、名酒、核桃、藏獒,甚至大蔥、蒜都曾被“炒”過。但與以往的炒作不同的是,“炒鞋”被迅速地網際網路化、金融化了。

    目前,交易平臺進行“炒鞋”的行為模式已經和證券市場的交易模式極其類似,不僅衍生出K線圖、“鞋期貨”,還網際網路化衍生出“雲炒鞋”。據簡報顯示,目前國內已有10餘個“炒鞋”平臺,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等特徵。

    而且,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也在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高槓杆帶來高收益、有人就會藉此高額借貸加槓桿。一旦大資本離場,炒鞋市場風向轉變,這些槓桿就放大了風險,不但借貸人揹負鉅額債務,也會連帶放貸平臺出現資金斷裂,形成連鎖反應,助長了金融風險。

    這兩個特徵放大了炒鞋的人群與金額,同時導致了更大的操作空間與不透明性。這就使得炒鞋所帶來的風險擴大了,平臺或個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證券化趨勢,可以說是受比特幣的啟發。比特幣是基於共識形成的價格,即本身沒有價值,但當大家都認為它有價值之後,它就有了價值。球鞋的價值機制,的確與比特幣有類似之處。但比特幣在全球黑市交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支援了共識。相比之下,球鞋的實際價值很弱,無法長期支援共識。

    作為大批次的工業產品,鞋並無比特幣的信任機制、工作量證明機制,其背後全靠廠家的限量與認可。廠家雖然會參與共謀,營造一場財富遊戲,但最終還是要考慮到品牌形象,更何況球鞋品牌之間是競爭性的。

    所以,球鞋不會成為下一個比特幣,它更可能是“鬱金香”。而炒作鬱金香的下場,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那些高價購入鬱金香的人血本無歸,人類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經濟破滅,間接導致了作為當時歐洲金融中心——荷蘭的衰落。

    炒鞋有風險,入局需謹慎。眼下,炒鞋已經不是一個愛好的問題,而是成了一些人夢想發財的途徑,一些平臺偷樑換柱施展金融騙術的一條鞋(邪)路。

    日前,華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下發了以《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為主題的一份金融簡報,其中明確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及時防範此類風險。

    央行對“炒鞋”風險的警示,絕非誇大其詞。須知,每一個虛假繁榮的泡沫破滅之後,留下的是“一地雞毛”。

  • 4 # 武漢貝殼找房小汪

    房產是一個穩定的投資,畢竟不管是誰都需要房子住。但是炒鞋不一樣,這只是一個非常小眾的投資,如果客戶選擇其他產品,就可以回造成自己資金鍊斷裂而崩盤

  • 5 # 國泰安居

    最近幾年,球鞋收藏的話題逐漸火熱,一些球鞋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不過,這也催生出了一種新的市場現象,那就是——炒鞋。

      一些千餘元的限量版球鞋,甚至會被炒到上萬元。炒鞋圈,究竟有多瘋狂呢?

      炒鞋市場火爆買鞋還得排隊抽籤

    不少自發前來的消費者直言不諱,排隊抽籤買鞋並不是為了自己穿。

      消費者:十個裡面基本上九個是用來賣的。

      消費者:現在炒房不行,炒股不行,就炒鞋。

      業內人士:對真正喜歡球鞋的人來說,基本不可能原價買到限量版球鞋。

    球鞋商家榴蓮:我感覺有球鞋廠商的一些營銷在,因為它想把二級市場做高。

      球鞋價格大起大落 “資本遊戲”風險高

      為了一款球鞋,排長隊、花重金。那麼,在這樣一股炒鞋熱的風潮背後,是怎樣的一群人在參與其中呢?他們又是透過什麼渠道來交易的呢?

      方一鳴是上海的一名上班族,從去年開始囤鞋,今年6月份以來,由於價格瘋漲,他也進入了出貨的高峰期。

      球鞋愛好者方一鳴:這款鞋買的時候發售價才1899,但這段時間比較瘋狂,這鞋子現在就差不多接近1萬塊錢了。

      球鞋愛好者方一鳴:其實我也沒見到鞋什麼樣。漲了20塊錢我就先放放,像漲了200元,差不多我覺得合適,我就給賣了。

      在北京的唐女士,進入炒鞋圈以後,前前後後一共投資了六七十萬元,雖然有所盈利,但其中的風險也不小。

      球鞋愛好者唐女士:之前比如說2000多元買來的鞋子,它只有1000多元了,你也得賣,等於一雙要虧個1000元。

      一雙鞋,剛剛買入,轉手就能加價幾千塊賣出;官網標價千餘元,倒手幾次價格就能翻到幾萬;有人甚至聲稱自己靠炒鞋月入十幾萬……一段時間以來,“炒鞋”不斷升溫,日漸火爆,引發多家媒體關注,並紛紛提示風險。10月16日,華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還以《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為主題發文示警。

      小小球鞋何以引發高度關注?“炒鞋”市場到底有多亂?風險又有多大?

      “炒鞋” 市場有多亂?

      郭麗巖:炒鞋平臺助推價格暴漲暴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麗巖:鞋的本質是消費品,即便限量版也是建立在使用價值上,現在這麼大的價差,跟炒鞋平臺助長價格暴漲暴跌關係很大。

      炒鞋平臺的交易量脫離了實物消費量的規模,暴漲非常之快;另外平臺還出了很多指數。指數是什麼?是引起消費者信心變化很重要的因素,指數一直在漲,你預期它漲,你就會有預期恐慌的行為,要買、要囤。

      除了交易平臺,還有一些網紅平臺,向消費者傳遞一種訊號:這個東西稀缺,不一樣,適合你擁有,使得現在的潮流文化在平臺的加持之下,助推了虛擬交易的泛濫。最重要一點,這些平臺都成為了資本圍獵和加持的物件,放大了價格的波幅,這個時候,鞋已非鞋,鞋已經超過了它原來穿的屬性。

      嶽屾山:炒鞋或涉嫌多項違法

      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嶽屾山:現在明顯不是投資行為,而應該屬於投機行為了,這裡面涉及到一些法律問題。比如定價,雖然是市場行為,但如果有人故意捏造,或者散佈訊息哄抬物價,就屬於違法行為。一千多的鞋炒到三萬多一雙,如果買的是假鞋,這可能就涉及詐騙。

      還有,交易不用拿到實物鞋,而是以鞋為標的進行炒作,這就很可能涉及金融違規,甚至是金融市場的非法集資行為。比如有一些平臺,聲稱有這些鞋,你可以到這裡存點錢,平臺幫你投資,可能有多少倍的回報,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吸收資金,一旦鞋的價格下來之後,很可能就無法兌付,出現金融風險。

      “炒鞋” 風險有多大?

      央行上海分行發《金融簡報》提示風險

      10月16日,華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釋出標題為《警惕“炒鞋”熱潮,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第15期《金融簡報》,指出:近期,國內球鞋轉賣出現了“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郭麗巖:過度金融化嚴重脫離商品屬性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麗巖:看起來是消費領域的事,卻驚動了金融部門,顯然當前炒鞋市場過度金融化的傾向是明顯的,已經嚴重脫離應有的商品屬性。

      一是這個市場的一些交易行為,類似證券化的交易行為,包括它的價格形成機制跟期貨類似;二是這個過程中有明顯加槓桿的行為,也就是推出變形的各類消費貸,一些盲目的消費者很容易踩坑,這也是風險傳播的一個渠道;還有重要的一點,交易規模較大的平臺,存在資金鍊斷裂、不穩定、跑路、爆雷的可能,就會使得這些風險在一個鏈條上發生傳導。

      嶽屾山:誰都可能成為擊鼓傳花的接盤俠

      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嶽屾山:很多參與炒鞋的人可能都只是看到誰炒鞋掙著錢了,他沒看到賠錢的。其實炒鞋也好,或者炒其他標的物也好,真的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過程。只要參與這個遊戲,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擊鼓傳花的接盤人,到你手裡沒人接盤,付出代價的就是你自己。加上在這種遊戲中常見的加槓桿,損失可能會大到令人無法承擔。

      郭麗巖:營造健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麗巖:特別想說一點,捲入炒鞋的人群中涉及為數不少的90後、95後,甚至是00後,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他們樹立什麼樣的消費觀和理財觀,對社會未來至關重要。我們有義務幫助他們認識到,不勞而獲、一夜暴富,既不理性,也不正常。

      即便為了消費升級,但鞋終歸還是用來穿的,作為消費者要守住這個理性底線;生產者同樣有生產者的社會責任,包括平臺也有平臺的責任,共同營造和維護健康的消費環境,這樣價格形成才會更加理性。

      嶽屾山:資本利用暴富心理“割韭菜”

      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嶽屾山:如果往前追溯,國內外一直不乏各種爆炒的案例:荷蘭鬱金香熱,國內上世紀80年代君子蘭熱,包括後來的普洱茶、藏獒、紅酒等等,最後幾乎無一例外泡沫破滅,價格暴跌,最後讓資本割了“韭菜”。

  • 6 # 宜昌城事兒

    “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    “10年前你錯過炒房,5年前你錯過炒比特幣,現在難道你還要錯過炒鞋嗎?”    “炒鞋”一詞在網上甚囂塵上,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     

    WOW!球鞋市場就這樣突然爆炸!“炒鞋”一度被刷上微博實時熱搜榜的第7名,短短几日動輒十倍以上的鞋價暴漲讓不少“圈外人士”紛紛揚言要進入球鞋市場。炒房大媽團已經按捺不住了,幣圈達人也號稱要向鞋圈進軍。     除了上述的AJ1 深棕倒鉤鬼臉,8月17日發售的另一款球鞋Air Jordan 1 Retro High Satin Black Toe女款紅絲綢黑腳趾,價格漲勢驚為天人。發售價格為1299元,如今若在毒APP選擇該款42.5碼閃電直髮,2天到貨,則實際要付15999元,對應發售價的漲幅為1131.64%!

    瘋狂的炒鞋,品牌商、散戶、莊家、炒鞋平臺齊聚,充滿了莊家割韭菜的氣息。要知道只要有人賺了錢,就一定有一個人的錢包裡少了錢,這是真理。

    你有沒有覺得,炒鞋市場有點像當年的傳銷;什麼保健品、面膜···多麼多麼有效,來做這行多麼多麼賺錢,吸引代理賣一堆貨物囤積,然後代理找另一個人接盤。而鞋就是如此,莊家大佬兒營造鞋子馬上要漲價的假象,吸引使用者炒作,一級一級的抬高價格,最後莊家高價賣掉,絕大多數小白成為接盤俠。還有那些往家裡瘋狂囤鞋的,也不知道家裡成百上千雙鞋轉手了沒有,想必這筆學費交了不少。因為,真實的炒鞋市場往往是十個炒鞋八個虧。

    總之,炒鞋就像多年前的炒藏獒、炒蘭花···泡沫的最終破滅,一定是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

  • 7 # 搬磚養娃的老楊

    擊鼓傳花般的造富神話,真正賺了大錢的人的確有,但絕對是少數,一款鞋能炒作起來,無非是因為聯名、限量、明星合作款,但最終歸屬只有兩個方向:第一是真正喜歡這款鞋的,買來收藏;第二就是接盤俠,接盤俠到最後沒有下家,無人問津了。

    而且這個行業已經成為騙子的溫床,各種炒鞋app、群、師傅帶徒弟等等…用一個又一個造富神話把對鞋子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的人拉進來,炒作毫無升值空間的鞋套取下家資金甚至假鞋、虛構貨源直接詐騙。

    等下個所謂風口出現吧,套路還是萬變不離其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島核電站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