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大樹康樂
身體裡有溼氣又稱痰溼體質或"痰溼症"。形成痰溼體質的原因:一是生活環境溼度大對人體形成的影響所致,比如說,長時間處於潮溼的環境中作業工作或頻繁的淋浴、泡澡等。二是由生活習慣的不規律所致,如習慣性經常吃快餐、海鮮、燒烤及冷食、冷飲、或暴飲暴食、不愛運動等。因為我們華人的傳統飲食習慣主要是以麵食與蔬菜為主,一旦飲食不規律或發生改變,我們的"脾胃可能是不願接受的",所以它完成不了這些消化任務,就會出現代謝紊亂形成了溼氣滯留體內;出現了身體上的異常現象及其它症狀。
這些溼氣在人體內滯留長時間不能代謝排出體外,很可能會逐漸形成疾病直接危害身體健康;其致病過程是由"溼、痰、瘀"這幾個步驟逐漸形成疾病的。
我們先來簡略解釋一下"溼、痰、瘀"在人體內都有哪些不良反應與致病因素。"溼氣太重又經常不能代謝排出體外滯留在體內"就會出現身體肥胖、風溼類骨關節病、脾胃不適(如消化不良、大便糖稀)、或身體困重等。如果經常得不到改善緩解就會慢慢轉化成"痰溼症"就會危機到我們的肺功能,臨床表現為"肺氣不宣"經常愛感冒、愛咳嗽或誘發呼吸道等多種疾病;有時身體浮腫也與此類溼氣重有關。
如果是一個長時間"痰溼體質"的人,那麼他很可能就有"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了,也就是現在頻繁而又發病率較高的"血管瘀阻症"又稱"心腦血管疾病"。
對於這些疾病的預防來說,只要我們透過關注和重視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緩解的,這還需要自身的行動才能實現的。
為了預防"溼氣"對我們的身體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及傷害,首先要從改善不規律的生活習慣上重視起來,堅持運動鍛鍊增強新陳代謝的能力。如果是痰溼的體質,在飲食方面可經常食用些具有祛溼作用的食材也是很好的選擇,比如像全麥粉、燕麥系列產品、薏米仁等都有很不錯的祛溼排毒效果。
-
3 # 炎炎美食記
我個人的去溼氣的小方法。相信你也知道紅豆+薏米能夠袪溼氣。我看了很多資料,才知道紅豆很關鍵,一定要用赤小豆才能達到袪溼的效果。否則沒有用。
現在我自已在用的方法,分享給你。赤小豆(其它紅豆不行)+薏米+山藥+芡實炒熟磨成粉,沖水喝。有的人是炒後煮湯喝,我嫌麻煩。我是把粉放在保溫杯裡用開水衝,蓋上蓋子捂一捂。這樣跟煮的效果差不多,等於是省去了煮的時間。晚點十點以後不要洗澡。
-
4 # 獸醫新同學
溼氣又被稱作為溼邪,是因為人們在平時生活中接觸到潮溼的空氣或者是食用如肉,大米等食物從而引起的溼氣過重而排不出體外,便在人體內聚集的一種邪氣。
為什麼溼氣被稱作為溼邪?作為萬病之源,溼氣也被人們稱作為溼邪,中醫最害怕的就是溼氣,因為溼氣可以導致100多種以上的疾病,而且影響人的身體基本就屬於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姿態。起初人們不會有太大的發現,等發現以後,祛除就不那麼容易了。
身患溼氣的表現大部分的現代人因為長期高負荷的運轉,身體基本都處於亞健康的形態,而這類人不注意保養,平時飢一頓飽一頓,或者啤酒小燒烤,或者烤肉大海鮮,而這類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幾乎每個人身體裡都有溼氣!
溼氣的表現有十多種,我拮据幾種大家對比看一下,如果有幾種和你身體吻合,那麼基本上你已經溼邪入體,需要抓緊改善了!
①大便長期不成型
除了有腸炎的人,只剩下身患溼氣的人了。患者因為溼氣過重,會影響到腸胃的功能,大部分身患溼氣的人排便都是一坨,沒有明顯的形狀。
②困
這裡的困指的是不管前一天幾點睡,第二天早上都起不來,感覺床拉著你一樣。溼氣重的人,休息不好,感覺每天都沒有精神,而且面色蠟黃,面板還愛出油,後背容易起痘。
溼氣重的人,其陰囊潮溼的程度特別劇烈。有的人內褲天天都入被水泡過一樣,而且還伴有瘙癢等症狀,特別難受。
▲圖為溼氣重的表現
怎麼預防溼氣很多人都知道治療溼氣的方法,如艾灸,拔火罐,紅豆薏仁茶等等健脾祛溼的方法。但是對於平時什麼中,怎麼去預防溼邪卻不太瞭解。
溼氣在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器官就是脾,所以健脾也是祛溼的一種手段。那麼平時我們保護好脾,身體裡的溼氣自然就少了。
①經常喝粥
喝粥具有養胃健脾的功效,尤其是粥裡適當的放置一些薏米,對祛溼有很大的幫助!
②吃飯別吃撐
溼氣重的人,肯定沒有吃七分飽的習慣。暴飲暴食特別傷脾,脾受傷的人,身體的溼氣代謝不出去,就聚集在體內了。中醫講吃東西,吃少了補氣,吃多少傷氣,所以吃飯一定不要吃撐。
很多人吃飯狼吞虎嚥,恨不得一分鐘就吃完。其實吃飯快,咀嚼的不充分,會導致胃和脾負擔過重,得不到休息的器官分泌的液體也會變少,導致器官功能下降,溼氣聚集。
④少吃涼的食物
中醫上對溼氣歸結為溼寒,而脾屬陰,胃和脾功能自己位置相近,如果胃經常寒氣過重,會導致脾也寒氣家中,脾就特別容易被寒氣侵襲,導致祛溼功能下降。
預防溼氣和保養身體其實都是一樣的,長年累月的積累,會導致身體越來越好,加上適當的運動會促進血液迴圈,排除一些體表的溼氣,溼氣就會越來越少,人也會越來越輕鬆!
-
5 # 脾胃範兒
為什麼人身體裡會有溼氣?如何預防溼氣?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個個都溼氣重,十人九溼,這是正常現象嗎?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飛速發展,我們人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都在受到影響,現在的人喜歡夜宵,夜貓子,久坐黨,不愛運動等等,這些習慣疊加在一起就會使我們的身體受到影響,而最直接受影響的就是我們的脾胃功能,所以現在脾虛的人那麼多。
溼氣的緣來都是因為脾胃虛弱,這隻能說明我們現在脾虛的人不在少數,只是症狀輕緩的區別,暴飲暴食,不按時吃飯,喜食冷飲和寒溼重的水果,運動匱乏這些任何一樣都會使我們的脾胃受到損傷。
那麼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脾胃虛弱,溼氣比較重,平時究竟該如何預防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按照上面所陳述的一些原因來一個一個改善,有好習慣,自律的人身體不會太差。其次在這裡給大家一些祛溼的保健方法:
第一:平時多按揉祛溼穴位【承山穴】承山穴是膀胱經在小腿肌肉下方的穴位,作為膀胱經上的易堵塞穴位,這個穴位可以按揉和拔罐,效果都不錯,溼邪下行最容易侵襲小腿,導致小腿痠沉浮腫,所以按揉承山穴能很好緩解症狀。
第二:多吃一些健脾祛溼的食物像山藥,芡實,薏米,茯苓等等都是健脾胃的食物,脾胃還喜歡黃色的食物,像小米,南瓜,銀耳等等都建議平時可以多吃,早上建議來一碗小米南瓜粥,健脾補血的效果很好。
-
6 # 醫露
為什麼人身體裡會有溼氣?
傷肺:久坐,長時間含胸塌背,壓迫肺部。呼吸淺,再加上有空氣汙染,導致氧氣不足,體內食物很難代謝,致使痰溼堆積體內,從而易促生痰溼體質。
傷脾:長期食物肥甘厚味,冰凍寒涼,暴飲暴食。經常發怒,情志不舒展,導致傷肝,轉而傷脾。不吃早餐、熬夜、宵夜,飲酒過多,傷肝轉而傷脾(飲食不節易傷脾胃,發怒、熬夜則易傷肝,肝木克脾土,傷肝就容易傷脾)。
傷腎:長期口味偏鹹,食鹽過多。口味過重,長期吃鹽太多會增加水溼,既傷脾,也傷腎。
如何預防溼氣?1、不要居住在潮溼的環境裡,在陰雨季節要注意避免溼邪的侵襲。
2、嗜睡者應逐漸減少睡眠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享受日光浴。
3、從飲食上面一定要注意
多喝薏米煮水或者是煲湯喝,日常也要注意飲食的調理,切忌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同時多食用一些補充脾胃,滋養脾胃的食物。
薏米又叫薏苡仁,治脾溼,利腸胃,消水腫,健脾胃,去痺,紅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兩者加在一起,祛溼效果很不錯。
針對個人情況,也可以此為基礎加減,憂思傷脾就加點桂圓;腹瀉加點南瓜;食慾不振或肺不好就加點山藥;祛痘或紅疹子加百合和蓮子;驅寒加點生薑;感冒加紅糖;咳嗽加生梨去皮;有腳氣加點黃豆;補腎加點黑豆。需要注意的是,黃豆和黑豆比苡米紅小豆更難熟,所以,要麼先煮,要麼就先泡再煮。
4、少食甜膩食物,避開生冷食物。
對於溼氣重的患者應忌口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溼”。特別是有些女生特別愛吃甜食,溼氣造成內分泌紊亂,導致氣血不足,臉色難看,肌酸乏力,身邊有些朋友不單是有溼氣重的問題,而且還有些氣血比較虛弱。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是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5、同時,要堅持作息規律、飲食調理和運動鍛鍊結合,提高身體免疫力:
第一,應該遵守飲食調養基本原則。三餐定時、定量,平時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生冷的食物要儘量少吃。
第二,還要有適當的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能增強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
第三,睡眠質量一定要保證。早睡早起,少熬夜,熬夜最容易導致脾虛。
第四,保持積極向上、輕鬆樂觀的情緒。好心情會讓人體氣血暢通,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脾虛加上溼氣過重的人,要想快速減肥,首先要健脾和祛溼:健脾:
中醫認為,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脾胃是整體概念,包括整個消化系統,因此脾與胃息息相關。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過勞憂思)。
胃以通為補:
現代人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大,難免會飲食不正常,匆忙的就搞定一餐,也因此埋下了胃病的隱患。中醫認為胃病的治療原則以通為主,又因為山楂所含的解脂酶能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促進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內酶素等功能,主治飲食積滯、經等症,所以長食山楂有助於調理胃。
食用方法:用幹山楂泡水當茶飲即可。每天喝一杯,養胃促消化。
脾以健為運:
中醫醫學認為,山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的功效,是一味補脾的藥食兩用之品。因此,食少體倦、有腹瀉等病症的脾胃虛弱者可多食山藥。
食用方法:清蒸山藥。將山藥去皮,切段,放入鍋中蒸熟,然後蘸白糖食用,清鮮綿軟,香甜可口。一日三餐可替代主食進行食用。
其次,多運動注意健康,經常泡腳對身體排出溼氣有很大的幫助。
一般溼氣重的人群缺乏運動,運動量太少時,會讓大量的溼氣在身體中堆積。
多運動能加快身體細胞的運作,幫助溼氣排出體外,透過游泳、跑步、打太極拳或者跳繩的方式來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幫助水分的代謝,從而祛除溼氣。
但是儘量不要夜跑,因為到了晚上空氣溫度降低,運動完成之後毛孔擴大而且身體出汗,容易讓溼氣和寒氣趁虛而入,從而加劇溼氣。
持續分享健康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覆列表
溼氣是中醫的概念,其實在每個人的身體裡都存在著溼氣,其本質就是水分。
但是,任何事都有個限度,人體內的水分也一樣。當吸收水分過多或是身體水代謝功能下降,多餘的水分就成了“垃圾”,也就是溼氣。
這種多餘的垃圾水分比普通水分不一樣的地方是:惡濁,即不衛生;粘黏;即難以甩去;損陽,即阻礙機體正常功能。
溼氣分內外,從中醫的角度解釋,就是外溼侵入到人的身體內之後,在人體的日常代謝過程之中身體裡多餘的水分沒法及時排除而形成溼氣。溼氣也分為好幾種,和風結合的是風溼,和熱在一起結合的就會形成溼熱,和寒結合就是寒溼。
身體溼氣重產生的原因也涉及諸多方面,平時生活習慣不規範、經常性的熬夜,長時間的對著電腦,經常吃油膩、辛辣的食物,頻繁的喝酒或者醉酒就會讓期內的溼氣變多,如果一些壞的生活習慣或者一系列的不好的飲食習慣長時間持續的話,就會讓人的身體內的溼氣越發積聚而變得嚴重。
隨著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平時很健康的人會出現面板、頭髮大量頻繁的出油,整日無精打采,排便粘稠而且多便,陰部潮溼等等的現象,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對身體裡發生變化的一系列反應,出現這些現象,往往就暗示著你的身體裡溼氣已經比較重了。
除了飲食,久坐懶動也是溼氣積聚的一大原因。久坐會減少大腦供血,腦供氧及營養物質不足就會影響中樞神經,而中樞神經負責調節身體各項機能,若不能完全發揮作用,溼氣也會積聚、家中。
日常祛除溼氣,最常見的辦法就是食用紅豆薏米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用這兩樣食物可以起到養血、祛溼的作用。不僅如此,薏米紅豆粥還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
其次是泡腳。
熱水泡腳可以透過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脾、腎正是人體的水代謝器官,它們的水代謝功能發揮出來,水代謝正常,溼氣也就除掉了。但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水不宜太熱,尤其經期女性更要注意。溫水泡腳,40度即可。
另外是按摩學位祛溼。穴位在西醫裡稱為神經節,受到刺激後可以將刺激經交感神經傳導至器官,使器官活躍起來。對祛溼最佳的穴位有:
1.委中穴。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2.曲池穴。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於此。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3.極泉穴。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