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亭晚歸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

    春秋時代:拉開時代序幕的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後周天子權勢衰微,禮崩樂壞。它結束於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三家分晉” “田氏代齊” “士大夫階層的崛起”。

    然後戰國時代拉開序幕。

    產生上述轉變的原因從根本上來看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即鐵犁牛耕的出現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導致舊有的生產關係井田制的瓦解,進而引發了建立在井田制基礎上的分封制的逐漸崩潰。

    新興的土地私有制的生產關係造就了一批封建地主,與舊有的奴隸主貴族奪權,其中的有力證明是春秋時代末期東方諸侯國變法圖強。

    另一方面國內政治混亂“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春秋時代頻繁的戰爭成為了社會變革的助推器,那個國家先一步完成生產關係轉變,解放生產力就能夠在國家爭霸中獲取優勢,進一步推動了生產關係的變革。

    總體來說,春秋時代向戰國時代的過渡本質上是新興地主取代沒落的奴隸主貴族,新的土地私有制取代逐漸崩潰的井田制的過程,更是一個從分土分權向中央集權演變的過程,戰爭只是表象!

    所以我們會看到結束戰國時代後的秦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

  • 2 # 青竹先生L

    東周時期,分為兩個部分,春秋於戰國,春秋是在亂中變,戰國是在變中亂,畢竟戰國時期還沒有統一,所以春秋與戰國加在一起這500多年的歷史就像是一座大廈坐著響聲喳喳作響傾斜了,到了戰國轟然倒地,舊時代結束,新時代開始,當大廈轟然倒地,有名的戰國七雄便誕生了,在七雄之中有四個國家換過領導人,也就是換了君主,這也就造成了戰國時期的第一個變化一個很顯著的特徵,那就是在高階貴族的層面上換了血,換了領導人,所以說是政權的大變更,而政權的大變更主要表現在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這兩個事件上。有的史學家直接就說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就是春秋走向戰國的標誌,那麼究竟三家是怎麼分晉的,田陳有是怎麼篡齊的呢?其實這裡的原因有很多,真要是說起來就得讓大學裡的博士生導師來為大家講述了,我們今天先把這些簡單地概括成四個字就是邀買人心。

    我們先來看看三家分晉,晉國就是在山西省的那個晉國,進入春秋以來爭霸,有非常著名的晉文公爭霸,然後還有後來的悼公復霸再一次興起霸業延續時間非常之長,可是在爭霸過程中最少不了的就是戰爭,在打仗時就要使用大臣的幫助,但是為了讓自己臣子們大勝仗,就得給人家好處,而這些好處的內容主要是土地和老百姓,於是在晉國內部,就逐漸形成了大家族的這種條條塊塊的分割國家和君主權力這樣的現象愈演愈烈,可是這些大臣之家也在兼併,你消滅我,我消滅你,這樣的一來最後只剩下了六家,這六家分別有韓、趙、魏,這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三個國家,除了這三個國家之外還有一個叫智氏,還有一個叫中行氏,還有一家叫範氏,這六家在一段時間內虎視眈眈,到後來先是智氏聯合韓趙魏滅了正規化,中行氏,接著韓趙魏聯合起來滅了智氏,韓趙魏三家就像是分西瓜那樣把晉國一分為三,切成三塊,就這樣韓趙魏誕生了,新的國家破殼而生。

    而在齊國,田氏代齊跟三家分晉差不了幾年,基本上是同時進行的,田氏也可以稱作陳氏,簡單來說田氏這個人群在春秋早期來自陳國,陳國有個公子叫完,在他出生後陳國就亂了,這個公子在陳國待不下去,就跑到山東的齊國,然後就姓田了,大概是在齊桓公爭霸的時候,這個流亡貴族就來了齊國,給齊國做工正,管工業生產,而齊國又是老牌國家,想那種燒罐子,燒瓦盆這些工作,他就是管這些的,如果社會簡樸其實凸顯不出他來,但是如果社會發達,商品經濟發達的情況下,像這種做手工業的,製造產品的這些人,就會發財。因此他們家積累了不少財富,其實在春秋的歷史上,陳氏其實平平無奇,沒什麼太大的貢獻,但是他們家從事的這個工作使他們這個家族越來越有錢。到了春秋後期,齊景公在位時,齊國開始走下坡路,而田氏已經成為當時的財主,在齊國度量衡是有規定的,一斗是多少都是有規矩的,田氏放貸的時候,他的那一斗要比國家的公量大出好多,發放給小民,小民說我沒糧食,到陳家,陳財主家借糧,陳家用大斗給你,還糧食的時候,又按照國家規定的小鬥還給你,不僅如此,他們家經營木材經營海貨,木材在山上什麼價格在老百姓這裡還是什麼價格,海產品在海邊什麼價格在老百姓那裡還是什麼價格,這樣一來陳家在經濟上受到一定的損失,卻在政治上獲得了民心,這就是所謂的邀買人心。

    這就是歷史上的一種“接骨術”,也使得歷史面貌有所變化,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親人或者是舊臣,到了戰國時期這四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紛紛換了領導人,卿大夫上位成功,這就如同一個人把腦袋給換了。因此在春秋末年的這兩大事件,也就成為了向戰國過渡的關鍵事件。

  • 3 # 太陽系公理

    現在認為兩件大事使春秋過渡到了戰國。

    一是三家分晉。

    二是田氏代齊。

    三家分晉

    趙、魏、韓原來只是晉國的封地,地盤也不大。晉國末期,智氏胡作非為,趙魏韓連手滅之,後瓜分晉國,各成諸侯。上報天子,天子咋辦的?立之。

    田氏代齊

    齊國本來是姜姓,姜齊末期,田氏收割民心,人民歸附。取代姜後,上報天子,天子咋辦的?天子立為諸侯。

    這兩件事是春秋向戰國過渡的標誌,其中,周天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周天子的權威蕩然無存了。

    臉沒了。

    一群原來的小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要不我刻個玉璽玩玩?

    大家都這麼想,不就亂了?

  • 4 # 生活不允許你軟弱

    楚莊王死後,吳國和越國經常互相攻擊,戰爭不斷。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打敗吳國,在徐州被劉、晉、魯、宋等國諸侯推為盟主,成了春秋末期最後一個霸主。

    這時,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國君的權力已衰落,實權由六家大夫把持。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有兩家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

    最後,趙、韓、魏三家滅了智家,不但把智家侵佔的土地收了回來,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

    公元前438年,晉哀公去世,其子幽公繼位。韓、趙、魏三家乘機商定了瓜分晉國的方案。

    魏控制了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東部;趙佔去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的中部、西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韓擁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而國君晉幽公只分到了絳州和曲沃兩座小城,完全淪為了韓、趙、魏這“三晉”的附庸。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別派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都成了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 5 # 七世貓哥

    與以往的改朝換代不同,春秋時期向戰國時期的過渡,是一場社會所有制的變革。社會階層發生的變化。統治階級由原來的奴隸主換成了新興的地主階級。被統治階層則由奴隸變成了農民階層。

    武王伐紂,滅掉商朝建立西周之後,大規模地以土地分給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後裔,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

    西周初年到成康時期,分封的諸侯國達到71個。其中比較有名的周公封於魯、姜尚封於齊、召公封於燕、太伯仲雍的後人封於吳、唐叔虞封於晉、羋姓封於楚等等。

    後來,周天子威信掃地,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對諸侯國已經沒有了實際的控制能力。尤其是周平王被迫東遷之後,局勢內外交困,只能在鄭國、晉國的輔佐下,勉強支撐殘局。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這一年,既是東周的開始,也是春秋時期的開端。因為秦國軍隊護送周平王東遷,周平王就提升了秦國的地位,秦國也逐漸發展了起來。

    春秋時期,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以朝拜周天子的名義,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出現了春秋五霸以及其他比較有名氣的諸侯,他們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還有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到了春秋末期,連年的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和痛苦。但是也加快了統一程序,促進了民族融合,各國開始了變革的步伐。新興的地主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

    這個時期的一些諸侯國,或者是變法,或者是被新興勢力取代,代表事件是三家分晉。晉國雖然在春秋時期持續稱霸百年,但是隨著晉國公室名存實亡,最終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齊國被封為諸侯的時間比晉國還要早一些。他的建立者就是在《封神演義裡》赫赫有名的姜子牙。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也發生了田氏代齊的變化。齊國還是那個齊國,只不過換了主人。

    而在西方,秦孝公為了維持秦國的強大,開始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在南方的楚國,楚悼王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

    這樣,晉國分出韓、趙、魏。齊國被新興的地主勢力代表田氏取代。秦國和楚國,則紛紛變法圖強。再加上北方的燕國。就是所謂的戰國七雄。

    需要說明的是,戰國時代的開始是以韓、趙、魏三國正式被周天子承認為諸侯開始的。那一年是公元前403年。

  • 6 # 視覺視界

    春秋過渡戰國要從夏、商、周這三個朝代說起,這三個朝代是中國奴隸時代,君主採用“分封制”來維護國家權力。皇室成員和重要的大臣們被分封到各個地區建立小王國,大臣們屬於中央政府,從那以後,各個地區的勢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周朝從西周過渡到東周時,中央集權的權利日益衰落,最終淪為傀儡,從而形成了諸侯爭奪霸權、分裂戰爭的局面,這就是所謂的春秋戰國時期。

    然而,春秋與戰國之間的分界沒有確切的時間界限,它主要以一些歷史事件為標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商鞅變法”,此變法代表了夏、商、周以來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換句話說,春秋戰國時期的實質是兩種社會制度的過渡時期。

    至於為什麼這個時期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可能是出自《春秋》,據說是孔子寫的。最後,春秋戰國時期以秦朝統一六國而告終。

  • 7 # 迷茫冰城

    我不太明白提問者問題的意思。無論春秋還是戰國,甚至之前的西周,在當時人的眼裡都是大周天下,所謂的西周東周,再把東周分成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都是後代史學家乾的。就像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都是後人給起的外號,人家一直都叫羅馬帝國好不好。

    我試著猜測下提問者,大概是想問,為什麼把東周硬生生分成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斷代的依據。

    首先,為什麼要斷代呢。從這張圖就能看出來了,就一目瞭然,大周朝太TM長了。單東周就比兩漢加起來都長,東周500年,兩漢這麼長壽的王朝加起來才400年。就像編書一樣,別人都是200頁左右,當然還有十幾頁幾頁的奇葩那沒辦法,天生短命。而你編的書,500頁,你就不能為了讀者看起來方便,分成上下兩冊嗎。

    斷代的依據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兩本書《春秋》和《戰國策》,就是用書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時代。春秋原先應該是魯華人的國史,以魯國國君紀年,後來被魯華人孔老先生收藏了,就變成儒家的經典了。先秦的書,你知道的,年代太久而且中間又是百家爭鳴又是始皇帝焚書,所以版本多,各家各自注解,基本上有三個大的版本,最著名的就是《左傳》。傳說是左丘明寫的,僅僅是傳說,而且連左丘明姓什麼叫什麼,學者就打成一片,有說姓左,有說姓左丘的,還有說姓丘的左指的是左史官。還有司馬遷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所以還有認為姓左名丘的一個盲人。哈哈,先秦的東西難弄可見一斑,想想儒家的經典,都能分成今文古文,而且今文古文裡又能分出不同家,頭大。再說說《戰國策》,是由漢人編輯的,所謂編輯說的好聽點是整理校對裝訂,說的不好聽,就是東拼西湊。所以,很雜亂,也不是一國一家的記錄,也不是一個作者,也會出現不合理不同的地方,也會有矛盾的地方,也會有不可信的記錄。

    說的有點多了,有點說亂了,簡單說就是以《春秋》和《戰國策》來斷代分為兩個時代,而斷代的年份是公元前476年,之前是春秋時代,之後是戰國時代。這年有什麼標誌性事件嗎,沒有,簡直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我們知道的標誌性事件,三家分晉,大概是公元前453年三家一起幹掉了智家,然後架空晉國國君,到公元前403年,正式分裂為趙魏韓三國;另一件就是,田氏代齊,是稍微晚一點,公元前386年,就是姓田的田忌賽馬那個田忌他們家,把齊國國君本來姜子牙姜小白他們家給躥下臺,自己做齊王,還是齊國,什麼都沒變就是國君改了。所以,基本上我們看著春秋有齊桓公的齊國和戰國七雄的齊國,以為一樣,其實又一樣又不一樣,挺為姜子牙他們家惋惜的。還有就是,戰國七雄裡為什麼趙魏韓在春秋沒登過舞臺,憑什麼一到戰國就變成七雄中的三個了,其實是,春秋是他們加在一起叫晉,可想而知,晉文公有多牛逼了。其實,這兩件事情之後才真正有了戰國七雄,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戰國時代。

    那為什麼是那個公元前476年呢。答案更簡單,因為《春秋》就記到這一年,哈哈哈,然後《戰國策》基本接著春秋往下寫。說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歷史,其實有時候就是這麼隨意。

    再說下春秋戰國時代的不同。這才是我最想說的,這應該也是斷代的內在原因吧。

    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戰爭更多更頻繁了,規模更大了,戰爭的破壞力更大了,各方的損失特別是人口損失更大了。這個,我也沒有具體資料統計過,戰國哪幾年沒有過戰爭,就感覺,幾乎沒有消停過。人民生活在水聲火熱之中。

    第二,周天子的地位越來越不重要了。春秋時,周天子叫做名存實亡,戰國時,名亡實亡,就是趙魏韓齊篡位成功之後,請周天子來宣佈下,聽著像幹司儀的。跟後來的教皇一樣,需要加冕的時候,請教皇來吃頓飯。

    第三,國君們越來越無恥了。春秋時代打個仗都要找個藉口來宣稱自己是正義之師,宋襄公雖然打敗了但是還是要守仁義之名;戰國時代誰也不管這個了,不需要講什麼仁義道德,比的是誰的拳頭硬,幹就是了,還找什麼藉口。你看孟子每次去見梁惠王,都碰一鼻子灰,你跟我講什麼仁義道德,你就跟我講,怎麼樣讓我的國家更強大更有利,去佔領更多的城池。

    第四,目的不同。春秋時代,打仗是為了討伐不聽話的,簡單說就是,我要把大家召集起來開會,然後做這個會盟的盟主,你們都聽我的大家一起做周天子的好小弟,誰不聽話大家一起打誰。這種就是有限戰爭,打到你服了,你聽話了,就不打了,而且是一起來打的小夥伴也不出死力,傻子才出死力,過得去就好了,打不過的話就算了,大家一起罵他就好了。戰國時代就不同了,大家打仗的目的就是赤裸裸地為了爭奪地盤,(當然春秋時也有,但是不多,而且也會找各種藉口),壯大自己的力量,最不濟也要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種目的出發的,哪有不出死力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樣打下去,就是不斷地滅國,直至最後統一了,才能消停。

    第五,大家補充。

  • 8 # 悟空主心

    春秋過渡到戰國,有幾個標誌性的事件

    一是“三家分晉”,當時春秋時期面積最大國力最強的晉國發生政變,六大家族互相鬥爭,最終韓氏,趙氏,魏氏練手滅了其他三個家族,並瓜分了晉國,形成了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

    二是“田氏代齊”,同一時期,齊國發生田陳篡齊事件,我們知道,齊國始封於姜子牙,所以在這之前都是姜氏,史稱姜齊。後齊國大臣田和廢掉齊康王,自己登基,仍然使用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這兩個事件標誌著春秋時代的崛起,春秋五霸也變成了戰國七雄,戰國時期列國之間互相攻伐混戰的局面開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演員演過金庸筆下的人物?哪些比較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