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鐘樓言
-
2 # 一夜聽雨
病死的。
林打小就有不足之症,進賈府時就常年吃藥,應該是肺結核,剛進賈府還得老祖宗憐愛,眾人相捧,自己卻是寄人籬下,心情不好。
後來來個寶釵,黛玉危機感頓增,寶釵健康,又會說話,還有孃親兄弟,林的地位愈發不保。
想想林的處境,孤苦一人,性格孤僻,說話尖刻,只一個寶玉能說說話,身上還有病,果然讓人可憐。
可賈府選兒媳要傳宗接代的,黛玉本就臥床不起了,又一聽人家都結婚了,沒自己的事了,唯一的一點念想沒了,急火攻心,雪上加霜,又怎能活的下去?
-
3 # 如玉公子
林黛玉前世乃是西天靈河、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仙草,因得到神瑛侍者的甘露澆灌才存活,後來修成女體。神瑛侍者便是賈寶玉的前身,因思凡下界歷劫,投生到賈府。絳珠聽聞此事,曾說灌溉之恩未報,他既下凡歷劫,我少不得跟著他走一趟,只是我卻沒有甘露可還,便把一生的眼淚還與他吧。還淚之說由此而來。
既然有還淚的前因,那麼賈寶玉和林黛玉這一生的姻緣只能是個劫,是不可能有結果的,所以林妹妹最後是淚盡而亡,還了寶玉前生灌溉之恩,了結了前緣。
薛寶釵有人說是“雪”,也就是前世中的甘露,但不管是誰,她確是寶黛木石前盟中的阻礙者之一。
林妹妹是在什麼場景下仙去的呢,曹雪芹的原版我們無法親眼目睹,不過據續集來看,也有不同的說法。一說賈寶玉失玉迷了本性瘋瘋癲癲,林妹妹病重,王熙鳳、王夫人和賈老太太一起使用了掉包計,為寶玉娶了薛寶釵。寶玉寶釵成親當晚,林妹因久病加傷心魂歸天國。也有說當時寶玉外出辦事長期未歸,林妹妹病重,又加上對寶玉的思念及擔憂,便病逝。還有說賈府敗落了,黛玉被賈府逼迫要嫁與北靜王水溶,林妹妹不堪面對,自縊而亡。還有一說是黛玉與探春一起被朝廷派與和親,黛玉中途傷心病逝。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是令人悲傷的結局。其實總的來說,林妹妹會早逝,一是由於出生時便先天不足,一直體弱多病,且個性敏感多疑,本身比較鬱悶。二是與寶玉愛情的不順利,更是時時憂心,日日流淚。身體上的病痛,加上心靈上的折磨與煎熬,自然會淚盡而亡。紅塵滾滾夢一場,就當作是歷劫後飛昇了吧。
-
4 # Gean92
個人比較傾向於林黛玉是被體弱多病和長期焦慮不安折磨死的。
至於程高本所續的調包計我認為並無可信度,有興趣的話可去我的主頁,最近剛發了一篇分析程高本黛玉之死諸多不合理之處的文章。現在有不少紅學人士認為黛玉最終應該與探春一起出嫁以與“瀟湘妃子”相對應,出嫁後身亡。
姑且不說曹雪芹本意究竟是如何設計,但總而言之黛玉是在自身體弱多病的情況下,憂思過度,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受身體和精神雙重摺磨,的確難以長久,至於究竟是什麼時間過世也僅是看個導火索了。
-
5 # Television伊剪笑
一直以來,林黛玉的死亡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春末夏初”,另一種說法是“中秋之夜”。我個人更傾向於“春末夏初”這個說法,而且是在賈寶玉離家之後的第二個春末夏初。
理由如下:
1、點睛之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前八十回中就出現了三次,除此以外,還有《唐多令》中的“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枉凝眉》中:“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林黛玉春天寫的《葬花吟》《桃花行》《唐多令》,和秋天寫的詞有很大的不同,秋天寫的詩詞強調離別相思而眼淚還債,而春天的詩詞突出的重點是“淚盡”,是死亡,而不僅僅只是離別。
試想想,曹雪芹為什麼不說是“春流到夏盡,秋流到冬”,而是一定要反過來?為什麼不是一朝“秋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在暗示寶玉秋天離家,而黛玉哭到次年的春末淚盡而死啊。
2、寫作手法:新意不可缺
從寫作手法上來看,黛玉的“影子”晴雯已經死於秋天,晴雯死後寶玉立即為此寫悼亡文,試想想未來黛玉也死在秋天,寶玉那麼喜歡黛玉,但是寶玉能為黛玉做什麼?如果也是寫文悼念,那實在顯得有些掉價,而且缺乏新意,對於曹雪芹而言,這麼做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3、時間:情節的混亂
從時間先後來看的話,寶玉和寶釵成婚是在端陽,如果黛玉死於中秋的話,那她就是在金玉成婚之後半年才死,那就更可怕了。高鶚尚且能看出寶玉在黛玉沒有死的情況下絕不可能娶黛玉,黛玉的還淚之說也沒有實現……整個故事可能需要一個大的翻盤才能說清楚。但如果黛玉死於前一年的中秋,寶玉在第二年的端陽結婚,時間又太過漫長,於情於理都不合。
4、醫學:黛玉肺病
最後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林黛玉患病是女兒癆,也就是肺病。這種病一般在春天會加重,而且容易導致死亡,曹雪芹的中醫知識是比較豐富的,這可能也是他安排黛玉死於春末的一種考慮吧。
其實在第二十三回、第二十七回和第七十回曹雪芹反覆暗示我們林黛玉死於暮春時節的同時,他已經在第二十七回給出林黛玉之死的具體時間。姑且分析之。
1.第二十七回有這樣一段非常重要的話: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這段話,我們必須注意兩點:
一是芒種節原來是祭奠花神的節日,所謂“花神退位”,表現是說花神的離開,其實就是暗指林黛玉的離開,呼應第七十回的《桃花行》的“行”。有朋友熱心的輔導我,行是一種詩歌體,謝謝。這我當然知道,好歹也是學中文的,但學中文不可太過拘泥,《桃花行》的行,既是一種文體,也有“桃花時節離開”的意思。所以,我以為,這裡,曹雪芹其實是在暗示林黛玉這位花神離開人世,也就是死去的具體時間;
二是四月二十六日,是最典型的暮春時節,因為曹雪芹說了“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
2.更為重要的是,第二十七回,關於林黛玉和芒種節的關係,有這樣的交代:
“如今且說林黛玉因夜間失寐,次日起來遲了,聞得眾姊妹都在園中作餞花會,恐人笑他痴懶,連忙梳洗了出來。”
第二十七回描寫林黛玉的時候,曹雪芹不忘特別交代,是“次日”,也就是剛好是“交芒種節”。而曹雪芹為什麼要這樣特別交代呢?
一是林黛玉本來就是花神,她怎麼可以自己祭奠自己?所以,曹雪芹設計她起遲了,錯過了祭奠。等她出來時,小說描寫的,眾姐妹已經祭奠過了,正在玩耍呢;
二是林黛玉就是在這一天,或者說林黛玉唯一的祭奠活動,就是寫了暗示自己死亡的著名的《葬花詞》(參見拙文《《葬花詞》隱喻林黛玉之死》、《黛玉葬花有何玄機?》、《再解林黛玉之《葬花詞》》),告訴大家,她林黛玉就是在這一天死的。
曹雪芹這樣的敘事方式,不僅含蓄,而且精妙,端的是環環相扣吶!
“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直至淚盡而亡“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透過第二十三回寶黛葬花、第二十七回黛玉吟《葬花詞》和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桃花行》所特有的季節特徵告訴我們,林黛玉就死於暮春時節,所謂“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第二十三回);所謂“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三月香巢已壘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第二十七回);所謂“一起詩社時是秋天,就不應發達。如今卻好萬物逢春,皆主生盛。況這首桃花詩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淚乾春盡花憔悴”和“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第七十回),都點出了一個不約而同的時間:暮春時節。也就是說,林黛玉是在暮春時節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同時說明,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姻是在暮春時節定下來的。
《紅樓夢》中林黛玉究竟死在什麼時候?按續書所述:調包計時,薛冒林嫁,黛玉驚悉,痛而焚帕,悔恨而盡。這描寫,不符判詞,不合人情,故事似動人,卻是敗筆一枚。
那麼,黛玉到底死於何時?《紅樓》曲,(枉凝眉)中,作者寫道: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作者把林黛玉幻寫成絳珠仙子,她受了甘露之惠,要把她一生所有的眼淚還給寶玉,從春還到夏,“手把花鋤淚暗灑,灑向空枝留血痕”;從夏還到秋,“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從秋流到冬,“枝無全葉翠離披”,小雪過後,淚盡而亡。瀟湘館真的成了消香館,留下的是“寂寞簾櫳空月痕”了。(亂猜)
謝邀。紅樓夢中,黛玉的死可謂是整個小說的悲劇巔峰。我看的是程乙本,裡面描述的是在寶玉寶釵結婚的時候,在拜天地的時候也就是黛玉魂歸離恨天的時候。我認為這種時刻是符合故事發展情節的,也只有這樣,一個在歡天喜地的結婚,而另一個在悽悽慘慘的環境下含恨而終,使讀者更能感受到整部小說的悲劇色彩。也是這樣的對比,大悲大喜的對比,更加凸顯了黛玉悽苦的一生!淺顯之見,請各位朋友指教!
冬天。這個時間也是一年最冷的時候,符合林黛玉悽苦孤單的一生。她早年失去父母,在外婆家寄人漓下,雖受到外婆、舅舅、舅媽,以及表哥賈寶玉的愛戴,但在她心裡,終究是外人。她雖聰明靈麗,但行為舉止不符合封建家庭的道德規範,因而不會和相愛的表哥寶玉結婚。以致在寶玉成婚之日魂歸故里。
-
6 # 星其裡
淚盡而亡!
開篇就寫了絳珠仙草為報雨露灌溉之恩,下凡人間把一生的眼淚還給寶玉。
-
7 # 君箋雅侃紅樓
林黛玉怎麼死的?淚盡而亡是主流說法。當然也有上吊和沉湖的說法。個人支援淚盡而亡。那麼,是在什麼情況下淚盡而亡?曹雪芹在《題帕三絕》中交代的清清楚楚。
(一)判詞和香菱的影射
林黛玉前世是絳珠仙草,今生用眼淚償還神瑛侍者灌溉之恩。淚盡而亡無疑是林黛玉最後的歸宿。林黛玉之死,一定源於寶黛姻緣求而不得。對此林黛玉的判詞是這樣說的。
寶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擲了,再去取“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四)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 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嘆停機德,堪嘆詠絮才,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裡埋。有的古本是四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枯木、玉帶組成林黛玉的名字。但也隱藏了林黛玉的死因:枯萎而死。《紅樓夢》中兩個人枯萎而死。一個是林黛玉,一個是香菱。香菱有“血竭之症”,幹血而死。林黛玉乾枯的是眼淚,古人“血淚”不分家,林黛玉流的淚何嘗不是血?脂硯齋有評“晴為黛影”,實則香菱對林黛玉的人生影射更緊密。曹雪芹借香菱的人生遭遇影射林黛玉的結局。
香菱被拐後家破人亡,被賈雨村為了前程富貴見死不救出賣給薛蟠。香菱成薛蟠的小妾後,遭到嫡妻夏金桂折磨凌辱,身患血竭之症,幹血而死!香菱血幹正代表林黛玉淚乾,二人都是“荷花”“芙蓉”,香菱判詞中“荷枯藕敗”也是雙關喻示。
(二)《題帕三絕》的影射
《題帕三絕》說過數次,賈寶玉被打後,林黛玉眼睛哭的桃子一樣,賈寶玉派晴雯送去兩條舊手帕。很多人不明白,其實賈寶玉有幾個意思。
第一,賈寶玉白天與林黛玉訴肺腑講出對林黛玉感情,當時二人都哭了,林黛玉為賈寶玉擦淚,賈寶玉卻沒有手帕替林黛玉拭淚。送兩條舊手帕表示以後我為你拭淚之意。
第二,手帕是拭淚之物,送過去表明寶玉知心,不讓黛玉擔心流淚。
第三,手帕還是寶黛二人偷看《西廂記》中的“定情物”。
林黛玉一見兩條手帕後恍然而悟,百感交集寫了三首詩。《題帕三絕》林黛玉從未示人,表達的正是寶黛愛情始末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
尺幅鮫鮹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閒;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綵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第一首表達寶黛二人有情,林黛玉的眼淚都是為賈寶玉而流;
第二首表達寶黛愛情無人做主,日日煎心,夜夜淚溼衾枕,林黛玉病情因此加重。
第三首表達的是林黛玉與賈寶玉分別後,物非人也非。“湘江舊跡”影射寶黛愛情的過往,“窗前亦有千杆竹”影射此竹非彼竹,林黛玉眼前身邊人已經不是賈寶玉,流淚不是為此人而流,此人也不明白林黛玉流淚的原因(不識香痕漬也無)。
(三)林黛玉遠嫁的影射
林黛玉和賈探春效仿瀟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已經說了很多。個人觀點就是林黛玉“莫怨東風當自嗟”,像王昭君一樣被嫁給異國。背後之人是一個圍著“玉帶”的強權之人,讓林黛玉投鼠忌器不能拒絕。
第十八回,賈元春修改“紅香綠玉”為“怡紅快綠”,去掉“香玉”,香玉就是林黛玉,暗示林黛玉遠嫁有賈元春的原因。《紅樓夢》中腰圍玉帶的除了北靜王就是皇帝,林黛玉拒絕御賜的“鶺鴒香念珠”以及“北靜王蓑衣”,表達出對最終賜婚的原因是北靜王與皇帝爭權,賈家捲入其中身不由己,不得已犧牲林黛玉出嫁自救。
林黛玉雖然拒絕了鶺鴒香念珠和蓑衣,終究也有拒無可拒!在第七十回,她還是收了北靜王妃的禮物。證明林黛玉遠嫁與北靜王脫不了干係!
第五十七回,紫鵑勸林黛玉的話,也與林黛玉最後結局,與《題帕三絕》第三首詩有關。
(第五十七回紫鵑說)公子王孫雖多,那一個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要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夕,也丟在脖子後頭了,甚至於為妾為丫頭反目成仇的。若孃家有人有勢的還好些,若是姑娘這樣的人,有老太太一日還好一日,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曹雪芹關於林黛玉的死,透過香菱的遭遇和結局;透過《題帕三絕》三首詩;透過紫鵑影射未來的話;透過賈元春去掉“香玉”二字;透過判詞圖畫中的“玉帶”影射強權;透過芙蓉花籤“莫怨東風當自嗟”影射政治遠嫁等線索證明林黛玉因政治原因,被賈家與探春二女一同遠嫁,最後客死異鄉淚盡而亡。您覺得呢?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回覆列表
首先她是傷心死的,確保無疑了。死法有三,一是淚盡而亡哭死了。哭得死去活來又活過來了。如果可以哭死,那麼死去便是哭不出來的。二是有詩曰玉帶林中掛,玉帶林反過來就是林黛玉林中掛,是在樹林上掛還是槐樹上掛便不得而知了。她活得好好的為何要掛?還是傷心才掛上去的。有兩種可能才掛,一是寶王死了她沒死,要還淚,不得不掛,二是寶玉名主有花,跟別人金玉良緣新人牽手了,還是傷心才掛。三是有詩曰冷月葬花魂,池塘映月,池水冷有冷月,跳水而亡了,又可解釋為在一個冷冷的月夜,某個林子裡,某顆槐樹下掛了,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黛玉是傷心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