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中國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創造的《賣炭翁》突出的反映了中唐時期“宮市”的弊端。那麼,《賣炭翁》中藝術形象的那位老翁的創作原型是否真實存在呢?
中唐時期的所謂“宮市”,其實就是明搶!宦官們通常找了一些社會無賴做幫手,只要是看中了什麼東西,就說是宮裡面用的,給的價格還不及原價的十分之一。後來,愈演愈烈,更多的社會無賴打著“宮市”的旗號,行明搶之實。作為老百姓,哪裡能夠分得清哪些是正宗的皇家採買,哪些是冒充的,所以,一時間怨聲載道。經常出現這樣的局面,有人拿著很多貨物去市場上售賣,最終空手回家,一分錢都得不到。
曾經有一次,一位農夫拉著一輛驢車,裝著一車柴火去售賣,不巧被“宮市”的採買看到了,只給了農夫幾尺絹買下了一車的柴火。這還不算,這些宦官其實連這幾尺絹也不想給,就嚇唬農夫要同時收稅。這個農夫沒辦法,只得把幾尺絹又還給了宦官。宦官貪得無厭,說只有這頭驢給他們,才能抵扣稅錢。這一下子,終於把農夫逼的走投無路了,據《後唐書 張建封》傳:“民恚曰:唯有死耳!”於是在大街上痛打宦官。農夫痛打宦官,驚動了官府,於是,農夫被抓了起來,後來,事情越鬧越大,最終驚動了唐德宗。好在唐德宗還算是比較要臉,罷黜了宦官,給了農夫十匹絹帛買下了一車柴火。
白居易在得知這件事之後,又鑑於“宮市”在民間的影響過於惡劣,所以就以賣柴的農夫為原型,寫下了流傳後世的《賣炭翁》。
唐德宗在唐朝諸帝中還不算是最為闇弱的,可是,手下的宦官們就敢於如此來虐待士民,其朝政混亂、腐敗情況可想而知。
白居易是中國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創造的《賣炭翁》突出的反映了中唐時期“宮市”的弊端。那麼,《賣炭翁》中藝術形象的那位老翁的創作原型是否真實存在呢?
中唐時期的所謂“宮市”,其實就是明搶!宦官們通常找了一些社會無賴做幫手,只要是看中了什麼東西,就說是宮裡面用的,給的價格還不及原價的十分之一。後來,愈演愈烈,更多的社會無賴打著“宮市”的旗號,行明搶之實。作為老百姓,哪裡能夠分得清哪些是正宗的皇家採買,哪些是冒充的,所以,一時間怨聲載道。經常出現這樣的局面,有人拿著很多貨物去市場上售賣,最終空手回家,一分錢都得不到。
曾經有一次,一位農夫拉著一輛驢車,裝著一車柴火去售賣,不巧被“宮市”的採買看到了,只給了農夫幾尺絹買下了一車的柴火。這還不算,這些宦官其實連這幾尺絹也不想給,就嚇唬農夫要同時收稅。這個農夫沒辦法,只得把幾尺絹又還給了宦官。宦官貪得無厭,說只有這頭驢給他們,才能抵扣稅錢。這一下子,終於把農夫逼的走投無路了,據《後唐書 張建封》傳:“民恚曰:唯有死耳!”於是在大街上痛打宦官。農夫痛打宦官,驚動了官府,於是,農夫被抓了起來,後來,事情越鬧越大,最終驚動了唐德宗。好在唐德宗還算是比較要臉,罷黜了宦官,給了農夫十匹絹帛買下了一車柴火。
白居易在得知這件事之後,又鑑於“宮市”在民間的影響過於惡劣,所以就以賣柴的農夫為原型,寫下了流傳後世的《賣炭翁》。
唐德宗在唐朝諸帝中還不算是最為闇弱的,可是,手下的宦官們就敢於如此來虐待士民,其朝政混亂、腐敗情況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