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歷史

    大宋西軍只不過是北宋西北地區的屏障,戰鬥力強悍,是名將和強軍的的搖籃,並非藩鎮割據。藩鎮是指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而大宋西軍卻是受北宋中央直管的軍隊。

    在這裡有必要說一下北宋軍隊的構成。北宋軍隊可分為禁軍、廂軍和鄉兵三部分,其中廂軍和鄉兵戰鬥力相對較弱。而作為軍中主力的禁軍,同樣分為三部分——西北禁軍、河北禁軍和中央禁軍。西北禁軍也就是大宋西軍,因為其所在駐紮地偏居西北,受當地彪悍民風的影響,加上長期對西夏的戰爭影響,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強悍。

    而在西軍中比較有名的幾支武裝力量有府州折家軍,麟州楊家將,青澗城種家軍等。西軍將領一般世代相承,形成了軍閥世家,與“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普通宋軍比戰力高出很多,因此這幾支部隊和世家也被人尊稱為種家,折家等。為了減輕西北邊防的壓力,北宋朝廷不得不倚重這些擁立強悍戰鬥力的軍隊和名將輩出的軍閥世家,為了保持其戰鬥力,還允許其父子兄弟相傳,世代相襲。

    折家軍是指世居陝西府州的折氏所轄屬的軍隊。府州折氏從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數百年一直都在當地經營,“內屏中國,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載清乾隆《府谷縣志》卷一)。從五代開始一直到北宋,一直都是西北地區的屏障。

    種家軍則是北宋將領種世衡,兒子種諤,孫子种師道所率領的軍隊。在北宋統治的168年間,種家將英雄輩出:種世衡、種詁、種諤、種診、種誼、種樸、种師道、种師中等人,皆為名將,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種世衡建立的種家軍雖然沒有楊家將的名氣大,但對於大宋朝的重要性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種家子弟五代從軍,數十人戰死沙場。

  • 2 # 歐將子

      非常榮幸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觀點:

    所謂的藩鎮割據指的是地方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比如說唐朝末年的安史之亂。而大宋的西軍雖然在軍事上擁有一點自主權,但是在其他方面還是會受到政府的掣肘的。由於宋朝崇文輕武。所以,武將的權利很小,根本做不到藩鎮割據。  

    那麼北宋為什麼會有種家,折家這種稱呼呢 ? 

     北宋的軍隊可分為禁軍、廂軍和鄉兵三部分,其中廂軍和鄉兵戰鬥力相對較弱。而作為軍中主力的禁軍,同樣分為三部分——河北禁軍、西北禁軍以及中央禁軍,至於南方各路,所有的禁軍加在一起,其數量也不及以上三部分中地任何一部。西北禁軍因駐紮民風彪悍陝西,又長期對夏戰爭,因而長期保持強悍戰鬥力。北宋西軍是北宋名將和強軍的搖籃。種家軍,折家軍就屬於西軍。

     西軍中有名的部隊有府州折家軍,麟州楊家將,青澗城種家軍等。西軍將領一般世代相承,與“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普通宋軍比戰力高出很多,但是西軍軍紀較差。

    折家軍

    折家軍,是指折氏所帶的軍隊。從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數百年間世居府州(陝西府谷縣),“內屏中國,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載清乾隆《府谷縣志》卷一)。五代諸國與北宋為減輕西顧之憂,皆許其父子兄弟相傳,襲其世次。

      

    楊家將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楊業、楊延昭等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 戲說中,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 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遼國皇帝約請太宗,赴金沙灘 “雙龍會”,暗藏殺機,兵困行宮。聲聲怒吼,陣陣擊鳴,戰車交錯,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戰死、四郎和五郎失蹤,七郎被潘仁美萬箭射死。  

     

    種家軍

    北宋初年,西北邊疆頻頻受到西夏國王元昊的軍隊的掠搶。西夏與與宋多次發生戰爭。百姓萬分恐慌,不少人競想遷居南山(秦嶺)躲避。為抵禦西夏,北宋王朝應種世衡要求在故寬州舊地延州(今陝西延安)東北200裡處建起新城。種世衡就挑選精壯青年數千人,訓練射騎本領,於是武功人善騎射出了名。西夏人聞風不敢進犯,全縣人民安居樂業。在種世衡的率領下,在較短的時間內西北邊疆建起了一座抗擊西夏的新屏障 。

           

  • 3 # 巴州刺史

    宋朝的“西軍”不是藩鎮,在規模、權力等方面,與唐代的藩鎮相去甚遠,不具備割據一方的實力和機會。實際上,“西軍”是宋夏戰爭期間,駐守在陝西的沿邊六路軍隊,分屬六個經略安撫使管轄。種(chong)家軍、折(she)家軍雖有世襲權利,但也只是宋廷為應對邊防,而略微變通的軍政一體管理方式下的產物

    一、“西軍”權力有限,沒有可能成為藩鎮

    有宋一代,武將及其兵權都被有效控制。有鑑於唐朝和五代藩鎮權力過大、屢屢吞噬中央的教訓,宋朝對地方政府採取了嚴密的控制方式

    一是分權,地方沒有單一的最高行政長官,以當時的省級行政區“路”為例,就設定了所謂“帥、漕、憲、倉”四個司,分管軍事、財政、司法、救恤等事務,互不統屬、分別負責。二是收權,從下至上、從鄉到中央,層層收權,最後達到“上下相維、輕重相制”的格局,其實就是重要權力都收歸朝廷。三是重要職務只用文臣,武將只能作為副職出現,比如“西軍”的六個經略安撫使司,長官都是由朝廷委派的重要文臣擔任,武將統屬文臣管轄調遣。

    同時,與唐代的藩鎮相比,宋代的經略安撫使司路在規模、權利上都相差甚遠。唐代的藩鎮往往一個人兼任好幾個節度使,管轄範圍內的財政、軍事、民政、人事等大權,統統操於一人之手。藩鎮沒有分權,沒有監督,自然有坐大的機會和可能。而宋代的經略安撫使司路,轄下的兵力有限,即便是在與西夏交戰最多的時候,一路軍隊也就在5、6萬人,還包括一些失去戰鬥力的人員。同時,經略安撫使只有軍事指揮權沒有其他權力,即便在“西軍”的軍政一體之下,也只有軍事、民政權力,沒有司法、財政權力。尤其是財政權力決定了是否坐大的基礎。除此之外,還設定了秦鳳路、永興路兩路提刑按察使司,把司法權另行處置。

    因此,“西軍”不是藩鎮,更不可能成為藩鎮

    二、宋代“西軍”的特殊存在,種家軍、折家軍等

    北宋在陝西設定的六路經略安撫使司,是為了應對西夏進犯、保境安民的軍政合一特殊體制。六路之中,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較早設定,另外三路秦鳳路、熙和路、永興軍路在慶曆元年增設。

    每一路以文臣為經略安撫使,之下轄有幾個州府,而州府則又管轄十數個城、寨、堡。以鄜延路為例,“舊置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統延州、鄜州、丹州、坊州、保安軍,四州一軍;其後增置綏德軍,又置銀州,凡五州二軍。”,也就是鄜延路管轄五州二軍。其中,綏德軍則管轄2城15寨16堡。鄜延路的經略安撫使都是進士出身,包括出將入相的呂惠卿、聞名於世的沈括等都曾作為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威震一方

    同時,由於陝西六路軍政合一的特殊體制,在西軍中也存在不少將門世家,包括種氏將門(即所謂種家軍),姚氏將門、高氏將門,其中尤以種氏將門最為人所知,而所謂“折家軍”則屬於少數民族世代延續的將門世家,也就是所謂蕃族將門。

    1、種氏將門

    種氏一家屬於典型的文人從戎,其家族在陝西沿邊的經營開始於種世衡的父親种放。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种放應詔出山,種氏人入仕。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鄜州判官種世衡薦築青澗城(清澗城就在綏德軍管轄之下),後以衛尉寺丞改為內殿承製知城事,為正七品武職,由文官轉為武官,成為種家軍的開山之人。

    神宗以後,種氏將門人才輩出,種世衡的子輩種古、種諤、種誼,及孫種樸、种師道、种師中。他們因家族背景,都文武兼修,自小的軍事培養以及軍中的生活使他們通曉邊事,較高的軍事素質使他們經常為文人出身的統帥所倚重。

    種氏家族中,官職最高的是種世衡、做到樞密使,最有成就的則是種諤、种師道,分別在抵禦西夏和金國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但即便經過數代多年的經營,種氏一家對宋廷仍然任勞任怨,一是由於他們文人出身、文化傳家,二則是宋代對武將的管制確實嚴密,種諤曾經在宋神宗密旨之下攻下綏德城,但仍然因為沒有得到經略安撫使的命令擅自出擊,而被參劾貶官

    2、折家軍

    折家軍又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折家是鮮卑人的後裔,從唐代或更早的時候,就在府州繁衍生息。作為河東大族,先是在李克用旗下為官,一直髮揮著屏藩的作用。北宋初始,折家就歸附了。

    由於他們生長於邊疆,熟知邊境地形,且具少數民族血統武力出眾。北宋朝廷允許他們以世襲方式承襲武職,為宋王朝守邊。他們也沒有辜負期望,在與西夏的戰爭中,屢立戰功。也成為一個傳奇的家族。

    宋代的西軍,主要是作為抵禦西夏政權而設,在陝西沿邊與西夏纏鬥上百年,直到西夏衰落無力擾邊。北宋末期,西軍曾參與勤王,無奈宋廷不採納种師道的建議,最終功敗垂成,汴京陷落!

  • 4 # 漩渦鳴人yy

    大宋西軍指的是駐紮在陝西沿邊的六路軍隊,由於這個地方需要抵抗西夏人的進攻和騷擾,所以北宋方面在這個地區常住了一支軍隊,而這支軍隊呢,由於其特殊的任務以及任務的時間,因此這支軍隊他們就一直駐紮在那個地方,很多人甚至是世襲的,這也就造成了這些軍隊出現了很多傳奇的家族。

    以這些家族為底子成長起來的軍隊就變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比如說,有種家,折家……

    但是呢,北宋對於武將的管理基本上也就那尿性,大家也都知道,所以武將是不可能在地方上面掌握絕對的自主權的,所以你要說大宋西軍是藩鎮割據,卻一點並不現實。

    大宋西軍的武將主要受什麼東西制約,第一指揮權並不在他的手上,軍隊的主帥是文官,而且這些文官統一都是朝廷指派的,這些武將只是負責基層軍隊管理和作戰直說大的戰略謀劃,這必須得聽上面的意思,如果你違反上面的意思單獨出兵,那你即便是有功那也是罪。

    第二,這些軍隊的補給主要還是受後方管理,歷史上面無論是哪一次的藩鎮割據,都必須讓這些地方官員掌握軍隊的權力,政治的權利,財政的權利,這些地方大權統一攬在手裡面,這樣才會出現藩鎮割據,否則空有軍隊沒有糧食打不了仗,空有糧食沒有軍隊,你更打不了仗。

    由於這些軍隊必須要面臨繁重的作戰任務,以及當地民風彪悍,所以軍隊的戰鬥力特別高,一直都作為北宋方面的王牌軍隊來使,即便是不在中央,但這支軍隊仍然還是受中央的統一管理。

    所以這一批軍隊,他的指揮官,還有他的名聲都名揚天下,以至於在歷史上面每一個擔任此軍隊的指揮官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當然,由於這一隻軍隊它的存在時間跨度特別長,戰鬥力特別強悍,因此這一支軍隊也成為了當地軍人的一種榮耀,所以經常會出現一些世襲的家族來同款軍的,這一點沒什麼毛病,子子輩輩都當兵,這可能也是一種家族的教育和傳承。

    由此誕生了一些比較著名的家族,這家族所誕生出來的歷史名人,不僅一個一個的戰功彪炳,而且官職一個比一個大,所以在《水滸傳》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水滸英雄,甚至直接就說自己來自於有種家,折家……

    但無論這支軍隊的靈魂人物究竟是哪個家族,他的軍隊的姓,仍然還是姓趙。

  • 5 # 大宋趣史

    所謂藩鎮,指的是唐玄宗時期節度使權力擴大,擁有地方財政權、可以不經過皇帝批准自行任命地方官吏,節度使的職位可以像皇帝一樣世襲罔替。而北宋從趙匡胤開始逐步削除了節度使的實權,剝奪了節度使的財政權、任命地方官吏權,節度使也不能再世襲罔替,變成由皇帝任命,節度使變成了武將的虛銜。

    種家將指的是種世衡(父)、種鄂(種世衡兒子)、种師道(種世衡孫子)、种師中(種世衡孫子),種世衡子孫三代為北宋將領,在陝西前線領兵作戰。但種家將只是武將世家,並非藩鎮。

    因為種世衡子孫三代的官職都不是世襲的,種家將沒有自己的地盤,他們也沒有藩鎮那樣的任命地方官吏權,和在地方收稅的財政權。種家將直接由皇帝領導,皇帝可以隨時撤換他們。比如种師道反對聯金滅遼,遭到童貫強制退休。種家將的部隊是由北宋劃撥軍費。

    北宋有藩鎮地位的只有折家將,折家將有府州作為地盤,府州節度使職位可以世襲罔替,府州地方的財政稅收歸折家,不用上交國庫。折家將在府州的勢力從五代後唐時期一直到北宋滅亡,存在了200多年。

    五代時期城頭變幻大王旗,折從阮、折德扆一直緊跟中原政權,五代各個王朝對摺家也是禮遇有加,承認了折家藩鎮的地位。趙匡胤建立北宋後,雖然逐漸削除了藩鎮勢力,但是對於邊境地區的藩鎮勢力,沒有立即撤藩。折家與黨項夏州李彞興、靈武馮暉,獲得了趙匡胤認可的世襲權力。

    宋太宗即位後本想進一步削除藩鎮,靈武馮家,党項李繼捧先後獻地歸北宋直接統制。此時党項李氏已經四世未曾入朝國中原王朝,而折家卻多次入朝,以表示對中原王朝的忠誠。折御卿抱病領兵抵抗遼華人入侵,死在了前線。

    削除靈武馮家、党項李繼捧後,党項人李繼遷趁機興起,不斷騷擾、入侵北宋,失去了藩鎮勢力的制衡,李繼遷的地盤不斷擴張。這證明了宋太宗削除邊境藩鎮勢力的失敗,宋太宗開始反思他對藩鎮的政策。折家對北宋的服從,拱衛北宋邊境,抗衡遼國、党項人的需要,種種因素讓宋太宗終於打消削除折家藩鎮的想法。

    宋仁宗時期西夏李元昊成了北宋最大的威脅,折家將戰鬥力強 ,在對西夏人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如折克行在葭蘆川之戰中,斬西夏人四百首級,西夏人一千多人投降,俘虜數萬牲畜。折可適曾擊敗西夏人,並俘虜三千西夏人,攻取天都山。折家在府州鎮守邊境,防禦西夏、遼華人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折家的世襲地位得到鞏固。

    折家的雖然可以世襲府州節度使,但北宋卻控制著府州的官吏任命權,知縣、通判、司法參軍等職位,必須透過北宋皇帝任命。北宋還在府州駐紮有禁軍,初期為數千人之後增加為一萬多人,監視折家的一舉一動。北宋在府州設定有麟府路軍馬司,折家也要聽從麟府路軍馬司指揮調遣。

    因此折家並沒有唐朝時期藩鎮那麼大的勢力,充其量只是半藩鎮性質。而種家只能稱之為武將世家,並非藩鎮。“種家家”“折家將”的說法指的是種家、折家世代為將領,與藩鎮並無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傳千層肉餅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