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俗村冬至水餃夏至面
-
2 # 大風歌168
寫作是一門學問,是要用心才能寫出來的。對於熱愛文學的人而言,不用過多言語,放眼四海皆文章。
寫作需要興趣,沒有興趣的支撐,寫不了長久,寫出來的東西也會枯燥無味。時間長了人會覺得疲憊不堪,很難堅持下去。
古代詩人寫詩就是一種才華的表現,對酒當歌,月下吟詩。佳人才子一見面就對詩,以此留下眾多絕唱。
當今社會,文學藝術發展趨向多元化,各個細分領域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跟上時代發展腳步,如何在這個時代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這才是最重要的。
-
3 # 賀彩蓮
一頓可口的飯菜,從菜品的選擇到調味的劑量,從初始的準備到爆炒的快樂,從勾芡的仔細到出鍋的色香,每一道程式都是一個美麗的音符,可口的飯菜就是即將上演的佳作,裡面包含著製作者的精心、細心、關心和愛心,以及渴望觀眾掌聲的心情!
-
4 # 若穀
老舍先生不僅是作家,還是位頂好的美食家,與“館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那裡怹與朋友聊天、吃飯、談論著極有興趣的話題。葉聖陶先生在日記中曾寫老舍愛“下小館”的喜好:“老舍嘗謂盛宴共餐,不如小酒店之有情趣…共謂數十年之老友得以小敘,彌可珍也。”
老舍先生用怹的筆、用怹的心在書寫著流淌在血脈裡的北京城和京城的百姓以及他們嘴裡的嚼穀兒。
我搜尋了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茶館》、《牛天賜傳》、《正紅旗下》、《我的母親》、《四世同堂》、《北京的春天》、《想北平》、《多鼠齋雜談》、《離婚》等作品中,怹寫過的老北京餛飩、老豆腐、蔬菜水果、馬蹄燒餅、爛肉面、羊肉包子、炸醬麵、幹疙疸、老鹹蘿蔔以及年下的民俗吃喝等等。
一、老豆腐、餛飩與鹹菜
老舍先生在《在駱駝祥子》裡有一段文字,是說祥子被軍閥的隊伍抓了壯丁,好不容易逃出來的時候,又累又冷又餓的祥子在一個小吃攤上吃老豆腐,怹是這樣寫的:
1、“祥子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橋頭吃了碗老豆腐:醋,醬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熱的雪白的豆腐一燙,發出點頂香美的味兒,香得使祥子要閉住氣;捧著碗,看著那深綠的韭菜末兒,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裡燙開一條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兩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溼透了褲腰。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您看舒先生描寫的夠多生動。有空您翻翻。
2、走到小店門口他一軟就坐在了地上,昏昏沉沉的坐了好大半天,頭上見了涼汗。又忍了一會兒,他睜開了眼,肚中響了一陣,覺出點餓來。極慢的立起來,找到了個餛飩挑兒。要了碗餛飩,他仍然坐在地上。呷了口湯,覺得噁心,在口中含了半天,勉強的嚥下去;不想再喝。可是,待了一會兒,熱湯象股線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兩個響嗝。
3、他應當在最好的飯攤上吃頓飯,如熱燒餅夾爆羊肉之類的東西。吃完,有好買賣呢就再拉一兩個;沒有呢,就收車;這是生日!
在《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提到了“鹹菜”:“其實,家中的糧食並沒有那麼多。她不願因說了實話,而惹起老人的羅嗦。對老人和兒童,她很會運用善意的欺騙。‘鹹菜呢?’老人提出第二個重要事項來。她回答的更快當:‘也夠吃的!幹疙疸,老鹹蘿蔔,全還有呢!’她知道,即使老人真的要親自點驗,她也能馬上去買些來。”
二、蔬菜與水果
關於北京的蔬菜,怹在《想北平》裡寫道:“至於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是直接由城外擔來而送到家門口的。雨後,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
老舍先生《四世同堂》裡寫到的果子是最多的,有葡萄、小白梨、海棠、木瓜、杏和桃子、李子、栗子、梨和棗:
1、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攤與地攤和果店裡,都陳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來的水果。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已經叫人夠看夠聞夠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聞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蘆形的大棗,清香甜脆的小白梨,象花紅那樣大的白海棠,還有隻供聞香兒的海棠木瓜,與通體有金星的香檳子,再配上為拜月用的,貼著金紙條的枕形西瓜,與黃的紅的雞冠花,可就使人顧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經辨不清哪一種香味更好聞,哪一種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2、那些水果,無論是在店裡或攤子上,又都擺列的那麼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點也沒蹭掉,而都被擺成放著香氣的立體的圖案畫,使人感到那些果販都是些藝術家,他們會使美的東西更美一些。況且,他們還會唱呢!他們精心的把攤子擺好,而後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調的“果贊”:“唉——一毛錢兒來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兒,皮兒又嫩,水兒又甜,沒有一個蟲眼兒,我的小嫩白梨兒耶!”歌聲在香氣中顫動,給蘋果葡萄的靜麗配上音樂,使人們的腳步放慢,聽著看著嗅著北平之秋的美麗。
3、良鄉的肥大的栗子,裹著細沙與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著,連鍋下的柴煙也是香的。“大酒缸”門外,
4、掛著紅色的半青半紅的“土”杏兒下了市。而吆喝的聲音開始音樂化,好象果皮的紅美給了小販們以靈感似的。而後,各種的杏子都到市上來競賽:有的大而深黃,有的小而紅豔,有的皮兒粗而味厚,有的核子小而爽口--連核仁也是甜的。
5、各樣的桃子,圓的,扁的,血紅的,全綠的,淺綠而帶一條紅脊椎的,硬的,軟的,大而多水的,和小而脆的,都來到北平給人們的眼,鼻,口,以享受。
6、紅李,玉李,花紅和虎拉車,相繼而來。人們可以在一個擔子上看到青的紅的,帶霜的發光的,好幾種果品,而小販得以充分的施展他的喉音,一口氣吆喝出一大串兒來--“買李子耶,冰糖味兒的水果來耶;喝了水兒的,大蜜桃呀耶;脆又甜的大沙果子來耶……”
7、梨,棗和葡萄都下來的較晚,可是它們的種類之多與品質之美,並不使它們因遲到而受北平人的冷淡。
8、北平人是以他們的大白棗,小白梨與牛乳葡萄傲人的。看到梨棗,人們便有“一葉知秋”之感,而開始要曬一曬夾衣與拆洗棉袍了。
9、果子以外還有瓜呀!西瓜有多種,香瓜也有多種。西瓜雖美,可是論香味便不能不輸給香瓜一步。況且,香瓜的分類好似有意的“爭取民眾”--那銀白的,又酥又甜的“羊角蜜”假若適於文雅的仕女吃取,那硬而厚的,綠皮金黃瓤子的“三白”與“哈蟆酥”就適於少壯的人們試一試嘴勁,而“老頭兒樂”,顧名思義,是使沒牙的老人們也不至向隅的。
10、在端陽節,有錢的人便可以嚐到湯山的嫩藕了。趕到遲一點鮮藕也下市,就是不十分有錢的,也可以嚐到“冰碗”了--一大碗冰,上面覆著張嫩荷葉,葉上託著鮮菱角,鮮核桃,鮮杏仁,鮮藕,與香瓜組成的香,鮮,清,冷的,酒菜兒。
11、什剎海畔藉著柳樹支起的涼棚內,也可以爽適的吃半天茶,咂幾塊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寶荷葉粥。
在《想北平》裡,老舍先生憧憬著北京的水果:“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呀!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
三、五毒餅、餑餑、棕子
1、五毒餅、餑餑和粽子是逢節才吃的。在《正紅旗下》,老舍說:北京人過端陽節時,“家家必須用粽子、桑葚、櫻桃,供佛”。較殷實人家還要吃“五毒餅”。因此,在往年,到了五月初一和初五,從天亮,門外就有喊:‘黑白桑葚大櫻桃’的,一個接著一個,一直到快吃午飯的時候,喊聲不斷。”“滿漢餑餑鋪”也陳列出特製的應節點心“五毒餅,上邊的蠍子,蜈蚣,都是模子磕出來的,沒有毒!”
“再有,到處是賣棕子的。北平的賣棕子的有好幾個宗派,而真正北平的正統的粽子是北平舊式滿漢餑餑鋪賣的,沒有任何餡子,而只用頂精美的糯米包成很小,很小的,粽子;吃的時候,只撒上一點白糖。這種粽子也並不怎麼好吃,可是它潔白,嬌小,擺在彩色美麗的盤子裡顯著非常的官樣。還是這樣的小食品,可是由沿街吆喝的賣蜂糕的帶賣,而且用冰鎮過。也是沿街叫賣的,可是個子稍大,裡面有紅棗。這是最普通的粽子。此外,另有一些鄉下人,用黃米包成粽子,也許放紅棗,也許不放,個兒都包得很大。”
四、酒與茶、涮羊肉
在《四世同堂》裡“雪白的蔥白正拌炒著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兩肉,有兩三毛錢就可以混個醉飽。高粱紅的河蟹,用席簍裝著,沿街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到正陽樓去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
老舍在《多鼠齋雜談》中說:“我是地道華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獨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 怹在小說《正紅旗下》寫到,“滿月”那天,請不起滿月酒,只好以“清茶恭候”賓客。怹常常“用小沙壺沏的茶葉末兒,老放在爐口旁邊保暖,茶葉很濃,有時候也有點香味。”
小說《離婚》中提到了張大哥和老李“涮羊肉“
1、“老李”,張大哥回來陪客人說話兒,“今兒個這點羊肉,你吃吧,敢保說好。連滷蝦油都是北平能買得到的最好的。我就是吃一口,沒別的毛病。我告訴你,老李,男子吃口得味的,女人穿件好衣裳,哈哈哈,”他把菸斗從牆上摘下來。
2、“自火鍋以至蔥花沒有一件東西不是帶著喜氣的。老李向來沒吃過這麼多這麼舒服的飯。“
3、“他的口腔已被羊肉湯--漂著一層油星和綠香菜葉,好象是一碗想象的,有詩意的,什麼動植物合起來的天地精華--給衝得滑膩,言語就象要由滑車往下滾似的。“
4、”張大哥對於羊肉火鍋,打滷麵,年糕,皮袍,風鏡,放爆竹等等都要作個先知先覺。“趣味”是比“必要”更文明的。“
小說《駱駝祥子》劉四爺辦生日前,對車伕說:”明天的車份兒不要了……,早八點半,先給你們擺,六大碗,倆七寸,四個便碟,一個鍋子;對得起你們!都穿上大褂,誰短撅撅的進來把誰踢出去!吃完,都給我滾,我好招待親友。親友們吃三個海碗,六個冷葷,六個炒菜,四大碗,一個鍋子。”
五、臘八粥與臘八蒜
《北京的春天》是寫北京春節過年民俗的,老舍先生描寫了京城百姓家的生活和年下的美食。
1、”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2、”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3、”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
4、”在舊社會里,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後人們再享用。“
六、麵條、羊肉包子和馬蹄燒餅、花生
1、在《駱駝祥子》裡,劉四爺過生日的章節中:四爺聽了馮先生的報賬後,火冒三丈。早知道這樣,就應該預備“炒菜面“! 三個海碗的席吃著。
2、老舍的話劇《茶館》或劇本中多次出現“爛肉面“的字眼兒。在這裡說一句“爛肉面”在老北京的茶館、二葷鋪或路邊的飯攤兒都有賣,價錢不貴。
(1)劇本第一幕: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了。
(2)劇場第一幕:常四爺對受苦受難、啼飢號寒的鄉婦母女很同情,對著老裕泰的夥計喊道:“李三,叫兩個爛肉面,帶她們外頭吃去。”
3、《牛天賜傳》中寫牛老道為天賜過生日吃打滷麵:“一個人有面吃,而且隨便可以加滷,也就活的過了。”
3、《駱駝祥子》第十章,老舍先生寫了“羊肉包子”:“他在茶館上休息時遇上了餓得暈倒的老馬,老馬喝了糖水醒後,訴說了自己的遭遇,祥子出於好心,買了十個羊肉餡的包子給他和他的孫子小馬兒。從他們身上,祥子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即使有自己的車,也會餓死。”
4、《駱駝祥子》第十四章“老程回來了,端著兩大碗甜漿粥,和不知多少馬蹄燒餅與小焦油炸鬼。"沒沏茶,先喝點粥吧,來,吃吧;不夠,再去買;沒錢,咱賒得出來;幹苦活兒,就是別缺著嘴,來!"
5、老舍在話劇《茶館》裡,透過老掌櫃的話說了“炸醬麵”:“要有炸醬麵的話,我還能吃三大碗呢”。
6、在話劇《茶館》最後一幕裡,年邁的王掌櫃、秦二爺和常四爺無奈地戲謔道:“年輕的時候有牙沒花生仁,現在有了花生仁又沒牙了”。
7、老舍先生在《我的母親》中寫道: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在老舍先生的筆下,酣墨刻畫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以及這些小人物的吃喝。老舍認為“吃在中國是一件大事”,但怹的作品裡,見不到達官貴人的珍饈美味,而更多的是尋常百姓簡單的吃喝和果腹的食物。在怹的筆下,街巷裡小販的叫賣、食肆、茶館、冷攤、鋪戶都是那麼的生動而多情
-
5 # 果麥x
素材是指小說家從現實生活中積累沉澱的,未經整理和加工的原始材料。任何小說的創作,都有一個積累和發現素材的過程,它是形成小說題材的基礎。
素材獲取的豐富和真實程度,是決定小說能否進入成功創作的關鍵環節。
生活中的素材隨時隨地可以獲取,在小說中卻較難運用。素材運用不恰當,如畫蛇添足,讀來累贅亦無味。
那麼“可口的飯菜”如何在小說場景中合理運用,且能立意深刻並錦上添花。
場景一:貪官吃喝描寫,強調某官美食品位和貪腐融入日常生活;
場景二:想家的感覺,凸顯角色的煙火氣;
場景三:把廚師角色或酷愛廚藝的角色的細節勾畫豐滿。
場景四:戀愛離不開美食,想起經常在一起吃的喜歡的飯菜從而自然而然思念起某個人。
-
6 # 黑白文章澤淵詩
小說側面反應生活,而生活的點點滴滴構成了小說,至於如何寫入小說,關鍵在於作家如何去領悟生活,如何把美食、生活、小說完美結合起來,一篇小說一個小世界,用文字去體現美食的誘惑,增加生活的樂趣,用小說訴說人生,對映社會相關問題,增強讀者的興趣!
-
7 # 徽文化雜談
可口的飯菜,我記憶最深的是《射鵰》裡面,黃蓉給洪七公做雞肉,在雞肉裡又包含了好幾種別的肉,描寫的讓人垂涎欲滴。所以飯菜可口,需要多個方面映襯,如食材,心情,情境等。
回覆列表
主人公吃飯麼?可以設計情節讓他她給家人做飯呀。比如小別重逢,包水餃。或者是買材料做自己的拿手好菜。不可能所有的角色都整天吃飯店點外賣的,家裡有煙火氣才溫暖。或者你乾脆設計一位廚師,讓廚師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