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開心與3只喵的日常

    客觀的說隆中對在長遠的戰略目標來看是過於保守,雖然符合當時的政要要求,卻不利於後續發展,在易中天老師對於諸葛亮的評價中我的理解是諸葛亮適合做政治,在軍事才能中,雖有大局觀,但仍有不足。

  • 2 # 沉墨I方之城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中國古代戰略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筆,從國家戰略意義來講,《隆中對》強烈的體現了華人的智慧和權謀,而且劉備依照其主要戰略思想也達到了大部分戰略目的,只是由於後期的變故導致了三國格局沒有朝《隆中對》所預期的方向發展。

    公元207年冬,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第三次的時候,劉備與諸葛亮進行了關於時局的交談,諸葛亮與劉備的這番談話被記錄並整理出了戰略名篇《隆中對》,他們的談話後來被史學家陳壽完整的記載於《三國志.諸葛亮傳》中,《隆中對》歷來都被後世大家所推崇和認可,甚至毛主席都非常認可該篇的戰略思想。

    諸葛亮的《隆中對》主旨思想非常明確,北方曹操大敗袁紹、袁術兩兄弟,滅了呂布,剿了馬騰等軍閥,勢力最大,而且定都許昌,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北方局面已經非常牢固,劉備除了投降曹操外,沒有人和機會和可能去佔有一席之地。

    江東的孫吳政權,歷經孫堅、孫策、孫權三代苦心經營,勢力在江東一代根深蒂固,劉備除非依附於東吳,也是沒有任何可能染指江東,更何況江東勢力其實並不是孫權一家獨大,而是由各大地方門閥權貴階層組成的割據政權,根本就不可能接納得了劉備勢力的進入。

    劉備要有自己的根據地和地盤,不能向北,不能向東發展,只能依靠除了魏、吳兩家之外的地方想辦法,諸葛亮在《隆中對》裡非常明確的告訴劉備其戰略思想分三個階段:

    一、佔荊州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荊州是個好地方,劉表老朽,兩個兒子又不和睦,而且外戚蔡氏干政,劉備完全可以取了荊州,以荊州為自己的根據地,這簡直是上天給劉將軍的禮物。

    二、取益州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劉備佔領了荊州後,以此為大後方,苦心經營後,完全可以透過荊州水路西進,攻取益州和漢中,而益州的劉璋很羸弱,劉備拿下益州很容易;並且漢中的張魯由於與劉璋有仇,不可能救援劉璋,當益州平定後,攻取張魯的漢中就非常的輕鬆。

    劉備此時佔據了荊州和益州及漢中後,此時的實力大增,不再是那個到處東逃西竄的劉皇叔了,有了自己的地盤和廣袤的土地,就有了爭雄天下的實力。

    三、伐曹魏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第三個階段就是以荊州、益州為基礎,與東吳聯盟,兵分兩路夾擊北方的曹魏,一支軍隊從荊州出發進攻宛城、洛陽;一支軍隊從隴西,漢中出發,越過秦嶺,進擊長安,此霸業就成了,匡扶漢室的功業就能一蹴而就。

    諸葛亮給劉備的戰略謀劃橫跨時間幾十年,而且後來劉備的發展一直按照《隆中對》的戰略佈局來進行的,從208年的魏、吳赤壁之戰開始,劉備成了最大的贏家,順利的佔領了荊州。

    荊州歸了劉備後,積極備戰和物資準備,為十年後的西進取益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益州的攻取才是劉備集團正在的達到了事業的頂峰,不但很輕鬆的取了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西蜀之地,全盤接收了益州的人才和兵力,而且還順勢佔了張魯的漢中,給曹魏在西北方向修建了一個隨時攻擊關中平原的橋頭堡。

    《隆中對》的戰略部署體現了諸葛亮超高的政治智商,但是也非常明顯的表現了諸葛亮精於政治,弱於軍事的短板。

    諸葛亮在軍事上,完全沒有考慮到如果劉備集團未來兵分兩路夾擊曹魏的軍事難度,不說兩支軍隊進攻方向相隔千里,通訊不變不說,最重要的是,蜀國的國力和財力是否能夠支撐這種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諸葛亮完全沒有考慮過曹魏的發展勢頭以及綜合國力,劉備在進步,曹操也不可能原地踏步。

    後來的事實完全證明了《隆中對》在軍事上的戰略失誤,首先是劉備選人不當,讓關羽鎮守荊州,由於自身性格以及與孫吳聯盟的破裂,導致了關羽北上攻魏的時候,荊州被東吳孫權所襲,關羽身死。

    荊州以失,劉備別說北伐曹魏了,能夠守住川蜀的東大門就不錯了,而後來劉備不是修復與孫吳的聯盟關係,而是領軍東征孫吳為關羽報仇,導致了夷陵大敗,蜀國的國力自此再也沒有回到巔峰。

    綜上來看,諸葛亮的《隆中對》雖然是中國戰略謀劃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案例,卻由於制定者諸葛亮自身軍事短板的原因,導致該策裡面的軍事部分無法達到預期。

  • 3 # ST山茶花

    三國中的奇才異士並不少,但是真正能夠做到武可安邦文可定國的人卻是屈指可數,諸葛亮正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劉備能夠崛起於亂世中,從一介布衣成為一方霸主,甚至最終建國稱帝,諸葛亮在其中起到最關鍵的作用毋庸置疑。諸葛亮本身才華相當出色,而且具備非凡的戰略眼光,隆中對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劉備集團正是以此為綱領才得以崛起。然而隆中對中其實存在一個致命失誤,龐統很早就看出來並且點明,可惜劉備並沒有聽信,結果導致後來蜀漢衰亡。

      劉備雖然自稱是漢室宗親,但是從祖輩開始就家道中落,等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已經家徒四壁難以為繼。家境貧寒的劉備為了維持生計,只能靠著織蓆販履為生,然而他卻一直胸懷大志,想要在亂世中建功立業。

      由於劉備出身卑微,既沒有錢糧也沒有名望,所以其起兵之初兵微將寡,而且他本身的軍事指揮能力也並不出色,所以才會屢戰屢敗四處碰壁。劉備前後共投奔到近十位諸侯手下,但是最終仍然處於四處流離的狀態,而且期間遭遇了各種各樣的慘敗,堪稱是三國中起家最難的一位諸侯。

      劉備忙碌半生仍然一無所成,甚至連一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好在憑藉皇叔的身份得以寄居劉表所在的荊州之地。荊州是一個好地方然而劉表卻胸無大志,這裡也就成為劉備發跡之地。劉備也就是在這裡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諸葛亮,事業從此才有了轉機並且接下來一帆風順。諸葛亮在和劉備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為其做出了爭奪天下的完整規劃,隆中對一出,原本迷茫的劉備瞬間有了目標和動力,此後劉備就以隆中對所規劃的那樣逐漸實現了稱雄爭霸的夢想。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主要對當時天下大勢進行分析,然後根據各自的實力對比為劉備指明一條可行之路。在諸葛亮看來,曹操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最主要的手中還有大漢天子,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實在不能直接與其爭雄,只能暫時認慫。諸葛亮認為江東的孫氏集團才是破局的關鍵,可以藉助他們的力量共同抗拒曹操,從而佔據荊州立穩腳跟,並且尋找有利時機攻入川蜀,建立一方霸業。

      其實諸葛亮對於曹操的分析非常準確,但是對於荊襄亂局卻有一個重大失誤。誠然,荊州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戰略要地,所以曹操和孫權等人都對此虎視眈眈,尤其是孫權,從其父兄兩代開始都對荊州垂涎三尺想要將其佔為己有。諸葛亮一方面既想要聯合江東勢力共同抵禦曹操,另一方面又想和盟友爭奪荊州,這個想法確實有些異想天開。即便孫權為了大局能夠隱忍一時,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雙方遲早會為此爆發衝突。

      龐統其實很早就看出來這一點,並且多次向劉備點明。當初劉備在決定是否入川之時猶豫不決,正是由於龐統的力勸才堅定了他取川的決心,當時龐統對於局勢進行了一番非常詳細的分析。龐統認為荊州本來就是四戰之地被很多人覬覦,而且此地易守難攻需要派遣重兵把守,即便如此在開戰之時還是很容易遭受四面夾擊,是在難以在此成就大業。

      劉備雖然在龐統的勸說下決定攻打益州,但是卻不甘心就此放棄荊州,所以決定分兵,因此花了很長時間才拿下益州等地。得知劉備佔據益州之後,孫權果然前來討要荊州,結果卻被諸葛亮給擋回去了,雖然荊州還在劉備手中,但也使得雙方的同盟關係不再如之前那樣緊密。這也為後來雙方撕破臉皮埋下隱患。

      果不其然,孫權對於荊州始終沒有死心,終於在關羽和曹魏決戰之時從背後偷襲。結果不僅導致劉備集團失去了荊州,而且損失了大量兵馬和關羽這樣的頂尖戰力,後面還造成了張飛之死以及夷陵之敗等一系列後果。其實這並非是完全由於關羽盲目自大導致,而是孫劉聯盟遲早會有這麼一種結局,從諸葛亮隆中對之時就早已註定蜀漢衰亡的命運。

  • 4 # 老易史記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草廬中指點江山,和盤托出了他的千古一策——《隆中對》。提出了:“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的長期戰略構思。 諸葛亮認為,想要“霸業可成、漢室可興”,必須落實好八個字——跨有荊、益,結好孫權!

    事後劉備蜀漢政權的發展壯大,是堅定地按照諸葛亮《隆中對》既定方針來實施執行的。但蜀漢政權先天不足,覆亡命運不可避免,儘管“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諸葛亮再努力,也無力迴天,不能完成“漢室可興”的政治理想,最後抱憾而死。

    諸葛亮《隆中對》看上去很完美,其實在戰略構想上存在一個巨大的缺憾。他的構想是先佔據荊州、然後圖謀益州,等到“天下有變”時,兵分兩路北伐中原,完成統一。 且不說荊州、益州、漢中三地天遙地遠,如何協同作戰的問題。單說上述戰略構思的基礎本身就存在不確定性,跨有荊、益的前提是——結好孫權!

    荊州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陸戰不如曹操,水戰不敵孫權的劉備,想要獨佔荊州一開始就是困難重重。當曹操大軍壓境時,劉備與孫權間的利害衝突只好暫時擱置,聯手共同抵禦強敵。但當赤壁之戰曹操鎩羽而歸後,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漸趨明朗,劉,孫這種合作基礎就開始變得鬆散。

    孫權對荊州的戰略重要性自然心知肚明,與劉備一樣志在必得。赤壁之戰後劉備與孫權分享戰利,沒料到劉備先下手為強,搶得了荊州大部。孫權在赤壁之戰中出了血本,收穫卻遠不及劉備集團豐厚。由此引發了借荊州、討要荊州的一系列矛盾。 在矛盾沒有得到完全解決時,劉備匆匆揮兵入川。透過一系列動作,最終反客為作,奪了益州。

    劉備佔了益州,無異是剜了孫權心頭肉。如此一來,舊恨未消,更增新仇。如果鎮守荊州的關羽性格隨和一些,極力消弭與東吳政權間的矛盾,事情或者還有緩和餘地。偏偏他肆意凌侮孫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導致了矛盾的迅速升級。

    隨著劉備勢力的急劇膨脹,孫權要面對的是曹操、劉備兩方的軍事壓迫。這無論如何都不是符合東吳政權利益的,孫權開始暗送和波與曹操,曹操自然樂於坐山觀虎鬥了。 益州地處偏遠,易守難攻,當關羽荊州有警時,劉備在益州愛莫能助,眼睜睜坐視他的敗亡卻不能救。關羽失了荊州,緊接著劉備又遭遇了夷陵之敗,等到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也未建功,最終含恨殞命五丈原。

    毛澤東在分析諸葛亮失敗的原因時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既要掌控荊州,又想結好孫權,天下哪有“刀切豆腐兩面光”的好事?

    從一開始,諸葛亮《隆中對》就存有不足之處,事後諸葛亮也未能及時修正,蜀漢政權最終的覆亡也成了歷史必然。

  • 5 # 陽仔聊遊戲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什麼對與錯,或許劉備有能力也有機會統一,但是卻意氣用事的毀了自己七十萬大軍,又或許曹操能夠完成統一,卻偏偏多疑,結果經歷了赤壁的慘敗,所以說歷史是不允許去改變的,

  • 6 # 山高心不止

    公元207年,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前往隆中,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請他出山輔佐自己。最終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了劉備,並分析了天下形勢。《隆中對》便是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當時縱談天下大事的一段記載。隆中對策反映出了諸葛亮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和軍事思想。他善於審時度勢,觀察分析形勢,並能高瞻遠矚,推知未來,未出茅廬,便已知三分天下。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幾方勢力進行了分析,曹操此時已佔據北方,擁兵百萬,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目前劉備實力不可與之抗衡。東吳孫權已歷三世,國險民附,人才輩出,可以與之結盟。荊州與益州佔據戰略要地,可以奪取作為建國根本。等到時機成熟,派一大將領兵,從荊州直攻洛陽,劉備率大軍打關中,就可以收復中原,光復漢室。諸葛亮對天下形勢的分析判斷可以說極其富有政治和戰略眼光的,隨後,劉備也按照預定的策略,先取荊州,再奪益州,並在後來稱帝建立了蜀漢政權,與曹魏東吳一同三分天下。

    隆中對確實對於三國曆史的發展走向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其政治遠見和戰略思想也是十分偉大的,但後來的歷史走向並沒有完全按照他的構想來發展,究其原因,我認為隆中對還是有著一定戰略上的缺陷和侷限性。

    首先,政治出發點就決定其很難成功。劉備建國的基本思想就是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他作為漢室宗親就必須樹立與漢賊曹操勢不兩立的鮮明立場,所以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他們選擇的戰略是聯合東吳共同抗曹,當然在初期也是頗有成效。但是,站在東吳的立場上,孫權沒有這樣迫切的政治需要,況且在荊州問題上也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誰都知道荊州其戰略意義的重要性,都想據為己有),這就使得孫權無法成為其堅定的同盟,孫權最終選擇了眼前的利益——荊州,孫劉同盟破裂也成為必然結果。

    其次,蜀漢不佔據地利優勢。奪取益州雖說是取得一方霸權的關鍵,但是川蜀之地由於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在中國歷史上向來只適合偏安一隅,而難以爭奪天下。如果說諸葛亮依託荊州要地,順長江而下,先攻打東吳,我倒覺得有勝利的可能性。但是以蜀漢的實力,又擔心曹操揮師南下,後方不保,況且由於其政治根基就是要恢復漢室,因此就逼迫他以川蜀為根據地,出兵北伐,以致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無法取得成功。第三,軍事戰略上的缺陷。在隆中對中諸葛亮提出分兵攻曹的策略,如果這個策略可行,我覺得至少要建立在兩個前提下:一、牢牢佔據荊州要地,二、東吳作為有力強援。但是到後來這兩點都不成立,劉備還失了荊州。而且,劉備從軍事實力上來說本來差距就大,就是以弱攻強,不選擇集中優勢兵力,而要分兵合圍,更是難以奏效。然後經歷了夷陵之戰的失敗,也沒有選擇休養生息,韜光養晦,依然孤軍北上,連年征戰,也致使國家損耗巨大,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滅亡。因此可以看出,隆中對在前期的佈局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後來的軍事鬥爭上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不得不說諸葛亮在軍事戰略上還是出現了偏差的,後來局勢不斷變化,總體戰略依然沒有得到修正,最終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巨人浩克為何沒有屬於自己的三部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