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含笑笑日記

    第一.如何正確地啟動學習活動?

    你可能會想,學習不就是拿著書看或者跟著老師學嗎,還要考慮什麼啟動方式。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頭開錯了,那之後的功夫肯定白費,對於學習更是如此,想想上學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於不想學數學,或者不喜歡學英語這樣的的經歷,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個步驟來解決,一個是激發學習熱情,另一個是制定學習目標。要激發學習熱情,打雞血來激勵自己並不是好主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價值感機制,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主動發現學習某個東西能帶來什麼好處。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是否還能回憶起上學時老師說的一些話,比如:計算三角形面積這個知識點考試必考。這句話裡面的“考試必考”,就屬於學習計算三角形面積的一個好處,你都知道它是考試內容了,肯定會去重點學習。那麼怎樣才能建立價值感機制呢?把學習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這就是建立價值感機制最有效的途徑,伯澤爾將這個方法稱之為“學習微調”,如果你是一位英語學習者,可以想:學好英語可以更容易地考進美國的大學,你就會馬上覺得學習英語很有意義。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你正在考駕照,學習駕駛汽車這個過程既勞累又枯燥,你不妨想想:學會開車後就能帶父母去自駕遊了,是不是馬上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呢?正如著名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講:一個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情的下降。可見學習熱情是非常重要的。

    當你對學習充滿熱情時,可不要著急著直接開始學習,這個時候還差一個合理的目標,你總不能空有一腔熱血卻不知道該往哪裡使勁吧。制定目標看似簡單,其實大有講究,很多人都有過這樣一種誤解,那就是目標越遠大越好、越多越好,其實這樣的想法都不成熟,對於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來說,最核心的準則就是:必須建立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而且要隨時變化。伯澤爾為此提供了三個方法,第一個叫做金髮姑娘原則,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則童話故事,意思是學習目標需要參考已經掌握的內容,不能超越極限。就拿愛因斯坦來說,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等偉大學說,全都是研究了已有的發現後才得出的,再厲害的天才都不可能在學習方面一步登天,這也正是以基礎知識作為參考來制定目標的重要性。第二個方法叫機會視窗,指學習目標必須處於已經掌握的知識邊緣,這樣才會有進步。例如你知道了一個英語單詞的讀音,接下來你就該查詢這個單詞的意思,然後再考慮這個單詞在句子中如何使用等問題,也就是說,具體的學習目標需要不斷變化,而且是循序漸進。第三個方法叫啟動元認知,一元錢的元。簡單地說,元認知就是我們的大腦如何理解一件事。例如當你要撰寫一份演講稿時,肯定會思考:我的聽眾是什麼人?他們想聽什麼內容?我講的觀點是否權威?這些就是你對寫演講稿這件事的元認知。在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前啟動元認知,可以讓你對學習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讓知識更有系統性。例如你要學習跳爵士舞,你可以先問問自己:我知道關於爵士舞的哪些知識?爵士舞的特點是什麼?如何鍛鍊身體的柔韌性等等,這種思考會讓你的目標變得更加有條理。

    第二.如何破解學習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誤區?

    在同一間教室學習裡的學生,有的人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卻沒有取得好成績,主要原因不是這些人不用功,而是陷入了學習方法的誤區,一味地反覆練習就是第一大誤區。在傳統教育裡,人們對大量練習的好處深信不疑。“題海戰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讓學生使用一個陌生的公式解答數十道物理題目,他或許能勉強掌握這類題目的解答套路,但是讓他對公式的原理做一解釋,那就未必能說清楚了,這種單純的練習甚至根本就算不上學習。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你應該放棄沒完沒了的練習而使用推理的方法來加深理解,我們繼續以做物理題目為例,你可以先思考一下,解答題目要用到什麼公式?我需要如何使用這個公式?這個公式的每一部分代表什麼?這種思考過程需要嚴密的邏輯,透過這樣的推理,你就可以從本質上掌握所學的內容,這種方法比一股腦做一百道題目有效多了。避免大量練習的第二個方法是反饋,比如說,當你做完第一道物理題時,先不要著急做第二道,把每次練習時出現的錯誤或者心得記錄下來並進行反思,減少錯誤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練習。

    以上講的就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大誤區:單純的反覆練習。下面我們再說說第二大誤區:認知偏好。什麼是認知偏好呢?人類的大腦有兩種思考的方式,一種是深入分析,這需要調動大腦足夠的注意力。還有一種是依靠直覺,大腦根據以往經驗做出最快的判斷,幾乎不用耗費腦力,因此大腦更喜歡這樣思考,這種思維方式就叫認知偏好。有些情況下,認知偏好可以幫我們快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例如你想學習用毛筆畫畫,而在此之前已經掌握了毛筆字的寫法,那你就能熟練地使用正確方法握住毛筆而不需要重新學習,這個過程幾乎不會耗費腦力,因此減少了思考所消耗的時間。但是另一方面,認知偏好可能會讓人犯下以偏概全的錯誤,比如,很多人會以為生活在大海里的海豚也屬於魚類,其實並不是,海豚屬於哺乳動物。說到這裡,總結一下認知偏好的兩大特點,那就是思考得太快和思考得太浮淺。與之對應的解決方法是慢思考和深入思考。深入思考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記錄思考內容和明確表達,這兩種方法可以說是既接地氣又有效,假如你要學習做一道新菜,你可以在烹飪時對自己說“下一步我該放什麼調料呢?”這種方法就叫做明確表達,它會引導你去有意識地思考某個問題;記錄思考內容的方法也很簡單,比如,品嚐完自己剛學做的菜後可以用手機記錄“味道有點鹹,下次少放鹽”這樣的想法。進行慢思考來解決認知偏好就更加簡單了,透過睡眠、冥想、獨處這些活動就能讓大腦放慢思考的速度,美國睡眠專家凱拉·瓦爾斯特龍透過研究發現,類似於睡眠這樣的活動可以啟用腦細胞活性,進而讓你的思考變得更加周密。

    好,剛才我們講了學習過程中的第二大誤區:認知偏好,解決的辦法是進行慢思考和深入思考。接下來我們再看第三個誤區:被標準答案束縛。在應試教育裡,學生習慣於追求標準答案,甚至對於一道語文閱讀理解題目,也有標準答案。那麼,為什麼人們總是熱衷於標準答案呢?大量實驗資料證明,人們的大腦更喜歡確定的東西,這種確定性會給人帶來舒適感。不信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更願意按照固定流程工作,只要有人告訴你某件事的解決辦法,你肯定懶得探索第二種解決辦法。不可否認,學習過程中追求答案的標準性並沒有錯,但是,侷限於標準答案的思維是有問題的,我們更需要以創新的思維去學習。衝破這種思維困境的辦法並不難,這裡介紹兩個有用的方法,第一個叫“無限擴張”,顧名思義,就是把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擴張開,想想造成某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例如美華人本傑明·富蘭克林對打雷和閃電產生了疑問,於是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有閃電,最後發現了電;第二種提問方式叫“極力壓縮”,意思是把一個問題最大化分解,讓它具體化,繼續以富蘭克林為例,當對閃電產生疑惑後,他開始考慮如何驗證閃電的本質,最終才想到了用風箏來收集閃電這樣的實驗方法。聽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打雷閃電如此常見的事還需要這麼複雜的思考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正是對小事質疑,才更容易激發人的創造性。19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玻爾曾說:我不喜歡標準,打破標準的囚籠才能思考問題。的確,這位物理界的牛人從上學時就善於打破標準答案尋求創新,在一次考試中,他遇到這樣一道題目:如何使用氣壓計測量一棟樓的高度。大家都知道,高度不同的地方氣壓是不同的,老師的答案正是關於這個知識點,然而,知道標準答案的玻爾給出的答案卻是:站在樓頂,用繩子量出樓的高度,根本不用氣壓計。正是這種勇於創新的思維,才讓玻爾不斷從舊知識中發掘到新的理論,就連愛因斯坦也曾評價:他是科學領域中最偉大的發現者之一。

    第三.如何消除負面情緒對學習的影響?

    學習是一項很精細的工作,任何的疏漏都可能降低學習效率,情緒就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情緒不好或者感到壓力大,那你肯定無法讓大腦安靜下來,大量研究都表明,諸如悲傷和抑鬱這樣的負面情緒,會讓學習過程變得很吃力。這種情況下,你需要一套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才能讓自己快速地恢復到最佳狀態。聽到這裡,你能想到的情緒管理方法有哪些呢?給自己喊加油?還是劇烈運動來發洩自己?其實啊,這些方式雖然有一定效果,但並不是永久有效,什麼意思呢?比如你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第一次給自己喊加油可能有用,但是當第二次缺乏動力時,一句加油就不再那麼管用了。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四個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第一個叫自我效能,效果的效,能量的能;第二個是給情緒貼標籤;第三個是用權威的口吻自我對話;第四個是在腦海制定清晰的規則。我們先來解釋第一個,什麼是自我效能?它和自信相似,但是它更加具體而且更加堅定,例如學習之前你可以在心中暗示自己:我一定能夠在考試中達到90分,這種想法可以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當你的腦海裡產生一丁點負面情緒時,自我效能就能馬上起到緩衝作用,不至於讓你停止學習,其次,自我效能還會督促你設定清晰的目標,例如想要在考試中取得90分,你的目標就應該是將考試所涉及的知識點逐個攻破,而不是把一句簡單的“好好學習”作為目標,當然你還可以將目標繼續分解,例如今天覆習前三個知識點,明天覆習後三個知識點,這種小目標對學習非常有效,這也正是自我效能另一大好處。好,繼續來說第二個情緒管理方法,給情緒貼標籤。在生氣或者鬱悶的狀態下,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一種特殊的激素,它會導致你的判斷力下降,甚至讓你無法清晰地覺察到自己在生氣這一回事,那怎麼辦呢?當生氣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說:這個錯誤的確讓我很生氣。只要給自己的情緒貼上標籤,就會引導大腦反思當前的狀態,大腦才能修正失控的情緒。從某種方面來說,給自己的情緒貼標籤也是一種自我對話的方式。不過,用權威的口吻自我對話效果會更好,這也正是情緒管理的第三個辦法。在生氣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說:如果你繼續生氣的話,將無法繼續複習!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出什麼不同,對,這句話中使用了第二人稱“你”。實驗結果表明,使用第二人稱比第一人稱更加有效,因為第二人稱具有命令感,人的大腦更願意服從這種聲音。第四個辦法是在腦海制定清晰的規則,這種思維方式可以總結為:如果怎麼樣,那麼怎麼樣,例如,你在心情浮躁的時候不妨想想:如果現在安心學習,那麼晚上就有空閒時間逛街了。怎麼樣,這種方法比單純地安慰自己別浮躁管用多了吧,這種方式相當於換個角度思考,有些時候,一味地安撫自己彆氣餒或者別沮喪,這可能並沒有太大說服力,但是換個角度思考,你很快就能發現負面情緒帶來的壞處,然後排解它。

    第四.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長久地儲存在腦海裡?

    即使你學習能力超群,但是一個都記不住,那就不叫有效學習,而是無效學習,下面,我來講講書中的第四個內容:如何以最科學的方式加深記憶?伯澤爾將這套方法稱為間隔時間學習法,簡單講就是透過定期複習來加深記憶。這個方法的理論依據叫做遺忘曲線原理,它由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提出,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根據艾賓浩斯的實驗,當人們新學到一個內容,20分鐘後記憶就會忘掉幾乎一半,而一個月後能記起來的內容就只有20%了,也就是說,記憶在大腦中的知識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遺忘,而且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遺忘速度是最快的。既然記憶隨時間推移會遺忘,那就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複習,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不過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遇到一個感到面熟的人,卻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他的名字,但是隻要一打招呼聽見對方的聲音,馬上就能想起來這個人是誰等等一大堆資訊,按照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說,時間太長你本該早已遺忘對方的名字,但為什麼會一瞬間想起來呢?20世紀8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對教授夫婦透過研究提出了記憶失用理論,失敗的失,用途的用,這個理論指出:遺忘曲線的說法是錯誤的,人的大腦會永久記住已經儲存在大腦中的內容,記不起來只是大腦的提取強度不夠。所謂提取強度是指大腦能夠回憶起某個記憶的能力,例如我們在背英語單詞時,剛背的單詞可能隔一兩天就忘記了,但是當你再次看到這個單詞時,記憶一下子就回來了,其實這個單詞一直都在你的腦海裡,想不起來只是提取強度不夠罷了。由此看來,雖然間隔時間學習法所依據的遺忘曲線理論存在錯誤,但是它依然是一個好辦法,因為定期回顧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大腦的提取強度,這樣你就能準確又快速地回憶起所學的知識。

  • 2 # WEDO商學院

    工作關係我經常會接觸大量的知識點和書籍,推薦幾個高效學習的方法:

    1.明確目標:先確定要達成的專業知識的結果,例如考證書或者掌握一門知識

    2.時間規劃:每天確定學習計劃,固定學習的時間

    3.善用工具:高效學習必須要藉助工具,例如:印象筆記

    4.找到導師: 學習最快捷的方法是有個指導老師,不斷指導和提醒

    5.總結修正:每週總結學習進度和結果

  • 3 # 悅讀吧吧

    學習中,效率才是最重要的!記得高中時候身邊不乏有熬夜到深夜,看書,做題,但結果卻是令人唏噓,有很多連本科都考不上。

    1,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1).找到同行業的學習大師,基於模仿,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

    (2).練習時不要追求完美主義,要追求完成主義

    (3).碎片化學習的積累轉化為系統學習

    2,興趣固然應該有,但用任務驅動會更好

    (1).成年人更多的是管住自己,而不是為了興趣

    (2).給自己設立階段性任務去完成

    (3).職業前景約束自己去學

    (4).在教授中去學習

    3,克服拖延症

    (1).任務本身應該“嚴峻化”

    (2).設定小目標,形成慣性

    (3).積少成多,將堅持形成一種習慣

    4,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1).可以購買昂貴的學習工具

    (2).一個人時也要善待自己,好好生活

    (3).養成一個高質量的睡眠習慣

    5,可以直奔業界大師,麾下學習會更好

    (1).設定有效目標,強調“有效”二字

    (2).名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學好就要有付出代價的準備

    (3).找到切入點,找到你的人生學習導師

    6,學習需要不斷的反饋

    (1).反饋能提升熱情和堅持的動力

    (2).效果是堅持的最大動力,要記錄效果,感受效果

    (3).學習過程中製造文字,語言,肢體效果反饋

    7,不斷突破學習瓶頸

    (1).先解決好心態的問題

    (2).擴大關於本領域的知識認知

    (3).不斷思考,不斷模仿,不斷實踐,迴圈往復

    學習中,當你只動手不動腦時,效率永遠是低下的,那時的你總會差一些東西,自己感受得到,但更重要的是去思考總結。讓自己的感知變成認知,是最好的高效學習者必經過程。

  • 4 # 半夜酒醒找水喝1

    謝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掌握了有效學習方法的高手肯定會成學霸。本人教過六年高中,送過兩屆畢業班,見識過不同的學生,歸納起來學霸們的特點是,一,有過人的天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超強,善於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二,能自己總結領會知識點,把握課程的綱目,提綱挈領。三,不盲目地超大量的解題,四,勞逸結合,避免枯燥乏味產生的厭學心態。確實切實可行的目標堅持不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岳飛怎樣可以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