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酸甜魚子醬
-
2 # 流浪者1986245
吉普賽民族是大篷車上的流浪民族,其族人的特點就是不打工,不種田,不經商,靠乞討,詐騙,偷竊,搶劫為生,是世界公認的寄生民族。
-
3 # 山羊觀社會
最有名的吉普賽人,應該是查理·卓別林。 卓別林是西方文化的典範,卓別林的電影是美劇日漫的典範,看得越多,就越**。 卓別林的母親曾經做過娼妓並染上梅毒,經常發狂。這對於童年的他影響極壞,也對成年後的他造成陰影,據卓別林的情婦說,事前被迫用碘酒擦拭。 卓別林第一任妻子年僅16歲,被懷孕。他為了逃避美國法律懲罰,迅速結婚,兩年後離婚。 他在35歲時娶了第二任妻子,兩人認識的時候,女孩才12歲,她15歲就與卓別林發生了關係,被懷孕。卓別林又犯法了,再次結婚,生孩子。 後來卓別林又兩度結婚,妻子分別只有18和19歲。 他被一些人指責為喜歡獵取未成年少女的性變態者。
-
4 # 趣看歷史
提起吉普賽人,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印度電影《大篷車》中的場景,那首耳熟能詳的主題曲《拉茲之歌》更是曾經傳唱於中國的大街小巷。吉普賽人天生就是流浪者,他們最新的引人注目的流浪卻來自於法國總統的鄙視和驅逐 2010年7月28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召開內閣會議,討論法國治安問題,決定在3個月內拆除法國境內非法修建的600多個吉普賽人營地中的一大半,並將“非法滯留”的吉普賽人遣返。在國際社會一片口誅筆伐中,法華人依舊我行我素地執行驅逐政策,法國被推上了道德法庭,人們對吉普賽人的命運再次給予同情。 眾說紛紜的民族起源 英語系人士一般稱呼吉普賽人為Gypsy,中文“吉普賽”即是該名稱的音譯。Gypsy的字源為“埃及”(Egypt),這是因為英語系人士最初於15世紀接觸到吉普賽人時,誤以為他們來自埃及。 其他地區對吉普賽人的稱呼可謂五花八門,法華人稱他們為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他們為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為埃弗吉特人,伊朗人稱他們為羅里人??實際上,吉普賽人稱自己為羅姆(Rom),在吉普賽語言中,“羅姆”的原意是“人”。 希臘人稱吉普賽人為“阿金加諾人”(Atsinganoi),這個詞在希臘語裡是“賤民”的意思。根據這些線索,從語源學解釋吉普賽人,學術界出現了兩種推論:一種說法認為西方基督教文化出於對吉普賽人的歧視,稱呼他們為“賤人”;另一種解釋是,該群體最早系屬於印度西北部的低下階層,因此延用“賤人”一詞。 目前雖然對這兩種解釋仍有爭論,但較通行的看法是,吉普賽人最早是生活在印度西北部、血統屬雅利安人的群體,其語言則屬印歐語系中的梵文。 吉普賽人最初離開家園的原因和確切時間無從考證,目前可以知道的是,5-7世紀之間,他們出現在伊朗;10-11世紀,他們經過中東到達巴爾幹半島;15-16世紀,吉普賽人已散佈於全歐洲。吉普賽人從未建立過自己的國家,加之他們恪守其民族傳統,刻意與主流社會保持距離,因此在任何地方都被看作是“二等公民”。 德國文獻記載,1423年,德國國王西吉斯蒙德特准外來的吉普賽人居住在他管轄的領域裡,所有入境的吉普賽人都獲得一份相當於居留卡的“保護證”。憑著這份“保護證”,吉普賽人得以在歐洲哈布斯堡王朝領區內自由通行。可惜這個對吉普賽人有若黃金的時代卻不到百年,15世紀末,德國取消吉普賽人的“保護證”,下令驅逐所有境內的吉普賽人,違者格殺勿論。不僅德國驅逐吉普賽人,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採取同樣的驅逐政策,當時反吉普賽的理由大致是:傳染黑死病、鼠疫、霍亂,偷竊,行巫術,他們甚至被認為替土耳其人當間諜,還被當作猶太人的親戚,凡此種種,都是敵視他們的罪名。 從此,吉普賽人就不斷地從一地遷往另一地,棲息的地方總是在隱蔽的荒鄉僻野。 納粹德國也消滅吉普賽人 吉普賽作為一個天生流浪的民族,有著很強的民族性格,他們拒絕其他文化與自身的變化,內心儲存著關於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嚮往。 早在9-10世紀期間,很多吉普賽壯丁被阿拉伯人抓去為他們打仗,戰爭結束,被俘或逃跑後又被抓回的吉普賽人在歐洲各國就地被當作奴隸賣掉。吉普賽人被用來當“炮灰”的歷史從此開始。就在15世紀末歐洲各國爭相驅逐吉普賽人以來,他們又成了“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的犧牲品。這是一場神聖羅馬帝國各邦國為了爭奪利益、樹立霸權的“內戰”,戰爭各方發現招攬吉普賽人當兵是節約戰爭成本最好的方式,於是這個多難的民族再度被“綁架”上了戰場。 18世紀,歐洲人改用“啟發”的方式對待吉普賽人,統治奧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亞(今捷克西部)40年之久的女王瑪利亞·特雷西亞,在她的“開明專制”時期,曾一度想容納吉普賽人,但她的同化政策帶著很大的政治意涵和強制性,其目的只是讓吉普賽這個種族永遠消失。吉普賽人的倔強註定讓統治者的美好願望落空,神聖羅馬帝國“分裂”後,他們連一點名義上的保障也失去了,排吉、反吉活動再次發生,最大的悲劇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對吉普賽人的迫害。 希特勒所宣稱的目標之一是建立“純雅利安人”的國家,其他民族都是劣等民族,因此納粹除了有計劃地消滅猶太人外,從1936年起,德國的“種族法”已涉及對吉普賽人的排斥,全面性的迫害則是從1942年12月16日開始的。這一天,納粹德國內政部長赫姆勒斯親自簽署了一份全面逮捕吉普賽人、混血吉普賽人、非德國的吉普賽人親戚的命令書,它下達給當時德國佔領的歐洲各國。吉普賽人因而成了任人宰割的物件,他們大部分被關進集中營並死於非命。據估計,戰爭期間,死於納粹政府種族法之下的吉普賽人可能在50萬左右。 極具諷刺意義的是,德華人以身為雅利安人自豪,編出一套似是而非的種族理論,而被他們大規模屠殺的吉普賽人也屬雅利安人種。 二戰後,吉普賽人依舊受社會歧視,每當經濟不景氣時,最先被裁員的總是吉普賽人,因此失業的吉普賽人非常多。本就沒有國家歸屬感的吉普賽人,無奈之下,就從一個國家遷徙到另一個國家,想辦法做點小買賣、打點零工維生。他們所到之處,總是引起當地居民的側目鄙視,甚至受到攻擊。 “卡門”哀歌 《卡門》(一名《嘉爾曼》)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梅里美創作的短篇小說,它講述了生性無拘無束的吉普賽女郎卡門從事走私的冒險經歷和其中的愛情故事。 小說中的卡門先與唐何賽相愛、後又傾心於鬥牛士,被描繪成一個任意與人結合的放蕩女子。卡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是一個蕩婦?還是一個充分意識到自己女人天性,並活在一個自我族群意識中的吉普賽女子?如果說梅里美的小說只抓住了人物形象的外在,把《卡門》搬上歌劇舞臺的法國劇作家喬治·比才則捕捉到了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比才賦予了卡門悲劇命運:當兩個沒有交集的族群互動時,最後的衝突勢在必然。這不僅是卡門的,也彷彿是整個吉普賽民族的悲劇宿命。 卡門代表了吉普賽這個民族的一些特性:熱情、奔放、灑脫,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流浪。吉普賽人以部落為單位,實行族內婚,不與外族通婚,保持嚴格的民族界限。他們靠算命、彈奏、占卜、乞討等獨特的職業為生,以滾滾大篷車為家,妻兒老小浪跡天涯。由於生活不安定,他們的生計經常受到威脅,於是有的吉普賽人也幹起盜竊搶劫的勾當,這正是他們備受歧視與冷遇的原因。吉普賽人終年流浪、不願受拘於任何法律,練就了剽悍、剛強的民族性格,一千多年來也未打破這一“陳規”。時至今日,雖有95%的吉普賽人定居在石砌的房子裡,但依然謹守祖先的傳統,他們共同而緊密地生活在以地氈裝飾的狹小空間,就如同在過去的敞篷馬車裡一樣。 東歐是今天吉普賽人居住的主要地方,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吉普賽人口比例達到10%以上,他們已在那裡“定居”了幾百年,但大部分仍生活貧困,並遭受歧視,生活在社會的邊緣。東歐國家相繼加入歐盟後,吉普賽人更多地前往西歐,尋找他們的幸福生活。 現代的吉普賽人靠什麼為生?這一點甚至連他們的“鄰居”歐洲人也說不清楚。尤其是吉普賽男子,有人說他們做小生意,給人修鍋補盤,在樹林裡採集草藥到市場上賣;也有人猜測他們在流浪過程中從事走私貿易,或是做二手汽車買賣等等。不過關於吉普賽女子的謀生說法倒相對一致,都說她們會給人“預卜未來”,亦即華人所說的“算命”、“看相”,於是,水晶球、塔羅牌等占卜工具成了吉普賽人的“名片”。 在吉普賽人的日常習俗裡,有兩種重要的概念——純淨與不潔。例如,一個女人的裙角不小心掃過一個男人的碗,那麼這碗食物勢必要倒掉。在他們終年流浪的敞篷車裡,永遠備有三桶水,其一為濯洗食物之用,其二為洗臉用,其三為洗腳用。如果有人不小心搞錯,就會受到懲罰。被定為“不潔”的嚴重的罪犯,將會被排逐於部族之外。 除了《卡門》,藝術家們從吉普賽人無拘無束、獨具魅力的性格中汲取了無數靈感,在世界藝術長廊中塑造了許多熠熠閃光的形象,《巴黎聖母院》中美麗善良、命運悽慘的艾絲梅拉達,《葉塞尼亞》中能歌善舞、聰明勇敢的葉塞尼亞,《大篷車》裡的“拉茲之歌”,《只愛陌生人》裡的“肚皮舞”??在這些文藝作品中,成為了主角的吉普賽人被藝術化地渲染,更大程度上締造了這個民族的神秘和傳奇。但這些藝術家眼中的奇葩,在更多普通人看來,卻是異端、威脅和永遠的“配角”。吉普賽人那種不受管理,四處遊蕩,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就被所過之處的國家和民族所厭惡,不斷被隔離、驅逐、排斥。 “我們的音樂,我們的藝術,我們的傳統服飾,都被偷走了,在世界各地的演奏廳和博物館裡,它們被當作西班牙、匈牙利、捷克、法國??的文化演奏著、展示著,我們幾百年來所有的創作都被偷走了,而我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被人稱為‘小偷’。”這是加拿大吉普賽作家羅納德·李《天咒的吉普賽人》中的一段文字,這個民族如此表達歷史對待自己的不公,而這份不公正在當下仍未結束。 法國此次驅逐事件緣於國內連續發生的數起涉及外來移民的惡性犯罪案件。薩科奇本人稱“法國的吉普賽人聚居地是毒品販賣和嫖娼等非法活動的溫床,必須予以系統清除”,歷史總是有驚人相似的地方,二戰後德國法院裁決戰爭期間對吉普賽人的迫害“並非出於種族歧視原因”,而是出於“社會安全需要”!事實上,一小部分吉普賽人的確是法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但大多數吉普賽人的追求和主流社會沒什麼兩樣:服務完善的家園、良好的子女教育、能夠養家餬口的工作??可惜,主流社會的排斥使他們沒有可能找到正式工作,一般靠賣藝、乞討、打黑工、撿垃圾甚至盜竊為生。在法國許多城市,經常能看到身著民族服裝的吉普賽人在繁華地段演奏民樂,藉此賺取遊客的幾個賞錢,還有許多吉普賽女人,抱著小孩兒沿街向路人乞討。 他們之所以在歐洲不斷遷徙,正是因為在家鄉受到了可怕的歧視和驅逐。因此,吉普賽人的問題絕非透過將其從一國強制趕到另一國就能解決的短期安全問題。這種粗暴的做法不但有損歐洲價值觀和法律原則,而且也未能深入問題的根源。吉普賽人的悲慘命運似乎在千年以前就被註定,他們要流浪到何時、何方?
-
5 # 極品天下
不知道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一生都在流浪,從這裡到那裡,從未知到未知,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一塊土地是真正屬於吉普賽人的,而吉普賽人只屬於那天和地交際的地方,就像一陣風,又像一片雲,神秘的出現,又神秘的消失......
吉普賽人祖居那裡真的誰也說不清楚,很可能來自今天的伊朗境內,也有人說是來自印度的。如果從吉普賽人和印度人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習慣來說,是不是說吉普賽人來自於開掛之地更靠譜一些呢?
吉普賽人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邊走邊唱邊走邊舞的民族,在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稱呼,比如在法國被叫做波希米亞人,在俄羅斯被稱作茨岡人,就像一個隱姓埋名的人一樣,吉普賽人有著很多的名稱,但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那顆不停的要去流浪的心才是真的。
總的來說,世人對吉普賽人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一、四海為家沒有家,你是風兒我是沙。不妨踏遍紅塵路,從此並肩看彩霞。
吉普賽人沒有國家喝政府的觀念,走到那裡,那裡就是一個臨時的家。居無定所的生活習慣使得吉普賽人對土地沒有感情,到處被歧視,被排擠,於是在一個地方站不住腳時,就只好去下一個地方去流浪。
二、四處流浪根基淺,沒有房子沒有田。不務正業偷和騙,街頭從來是客棧。
吉普賽人大多在歐洲地區輾轉流浪,不從事農業生產,靠街頭歌舞和雜耍賣藝為生,婦女還經常用水晶球或者塔羅牌為人占卜算卦。有時也不免會偷點騙點,所以吉普賽人的名聲一向不怎麼好,到處被驅逐,嫌棄。
三、自我封閉被歧視,一路歌舞無寧日。現代社會融不進,世界棄兒玻璃心。
吉普賽人比較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拒絕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價值觀,跟現代社會已經有點格格不入的意思。普遍大字不識的吉普賽人光靠祖傳的一些生活技能已經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節奏了,這樣也難免會在吉普賽人之中普遍產生一些對現在社會的埋怨之意。
由於吉普賽人大多在歐洲流浪,我們接觸的比較少,所以所謂的對吉普賽人的印象幾乎都是歐洲人對吉普賽人的印象。很難說歐洲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地區,最明顯的我例子就是當初整個歐洲對猶太人的排斥和後來的大屠殺。吉普賽人和猶太人比起來那是差的太多了,同樣是沒有祖國的流浪民族,但前者是一群流浪漢,後者卻是一群僑居他國的學者商人。吉普賽人和歐洲人的相愛相殺,應該兩方面都有原因吧,不過吉普賽人要真的結束自己流浪窘迫的生活,除了自強不息力求上進以外,好像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了。
回覆列表
既然這樣,我就把剛才飯桌上我對吉普賽的理解說說一下吧。
先說概況。目前,全世界的吉普賽人口大約有5000000——15000000人,廣泛分佈在歐洲、巴爾幹半島、美國、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以及中東地區,北非亦有吉普賽人的身影,中國也有為數不少的吉普賽人生活。
吉普賽是一個以過遊蕩生活為特點的一個民族,原住印度西北部。他們約於公元1000年開始離開印度,經阿富汗、波斯、亞美尼亞、土耳其等地達到歐洲,後繼續流浪於世界各地。他們不事農桑,不養牲畜,一向依靠城鎮和鄉村居民的周圍,尋找於他們流浪生活相適應的工作。男人販賣牲畜、馴獸、補鍋或者充當樂師,婦女占卜、買藥(這個很暈………)、行乞、表演,獨特的生活方式與其他民族格格不入,世界各華人民對他們普遍存在想當壞的印象,認為他們就是乞丐、小偷和人口販子。
吉普賽人自稱羅姆人(男人),稱非吉普賽人為加傑(外人),世界各國對吉普賽有很多不同叫法:英華人稱之為吉普賽,法國稱之為波西米亞人,西班牙叫他們弗拉明戈人,在俄羅斯,他們的名字變成了鼎鼎有名的茨岡人……但他們的真正名字應該是羅姆人,吉普賽人國際組織委員會就使用了羅姆人這個名字。
作為一個天生流浪的民族,他們有著極強的民族性格,拒絕其他文化和變化,保持著流浪的內心和嚮往。他們用流浪抒寫著一代代的歷史,他們在罵聲中出生,在誤解中成長,然後再在罵聲中死去。這是世界這個大家庭中最特殊的存在,在我們世俗化的眼中,他們是瘋狂的。
不管什麼時候,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一個吉普賽人存在,我們就永遠看到一種特質,一種只屬於吉普賽人的特質,那就是吉普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