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阿芃讀世界

    原生態家庭其實指的是原生家庭。

    我看到一期《奇葩大會》上,心理學家武志紅有個演講,主題叫“原生家庭的傷害”。武志紅老師指出,家庭是會“傷人”的,尤其是中國父母常常強調“聽話”,很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壓抑孩子生命的活力,甚至逼迫孩子走向極端。我記住了“原生家庭”這個有點陌生的概念。

    當看到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新近出版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我的閱讀興趣一下子就被勾了起來。作者是美國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本書的推薦序《直面家庭的真相》正是武志紅老師所寫。

    蘇珊·福沃德博士,早年是一名演員,後回校讀書,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後來,成為一名知名心理治療師,有著25年的從業經驗。她還是一名暢銷書作家、演說家,著作還有《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依戀:為什麼我們愛的如此卑微》、《如何識破男人的謊言》等。我曾閱讀過她的另一本著作《情感勒索》。

    另一位作者,克雷格·巴克,是一名影視編劇兼製片人,曾與蘇珊·福沃德合著多部作品。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和《情感勒索》一樣,這本書也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透過心理治療中接觸的大量病例,分析各類傷害型家庭的行為模式及其危害,第二部分提供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這是蘇珊·福沃德著作的一個特點,分析大量的病例,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重在解決問題。

    如果大家有興趣一讀,那麼,下面三個問題必須要釐清。

    一、原生家庭≠有毒家庭

    “原生家庭”無疑是本書的一個“關鍵詞”,讓我聯想到基督教的“原罪”一詞的含義,我必須要先弄明白。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我閱讀到全書最後一個字,除了封面、版權頁、推薦序提到“原生家庭”,作者正文部分沒有一次提到這個詞。

    狐疑中,我翻看封面,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oxic Parents”,意譯“有毒的父母”。乾脆,我上網查詢,發現國內至少有三家出版社翻譯和出版過她的著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了,果然是暢銷書的範兒。但中譯本書名各不相同,以時代華文書局的《蘇珊·福沃德心理學經典著作(三冊套裝)》為例,書名翻譯對比如下:

    看了這張表,你明白了吧。不同的中文書名,其實是相同的著作。只不過出版社基於圖書出版選題的需要,對書名進行了設計。

    那麼,原生家庭是什麼意思呢?百度百科有一大段解釋,概括一下,原生家庭就是父母和尚未獨立成家的子女組成的家庭,是個體成長的家庭環境。相對應的,子女成年後並獨立成家的,叫新生家庭。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當然,這種影響可能是好的、健康的,也可能是壞的、有毒的。

    在本書中,蘇珊·福沃德把家庭分成兩類,健康家庭和有毒家庭。她說,父母在子女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孩子一同成長。在健康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有毒家庭裡,則是恐懼、義務或負罪感。

    有毒家庭是指這樣的一種家庭,父母有意或無意地對子女實施了持續的、反覆的各類傷害行為,傷害惡果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甚至支配著孩子成年後的生活。

    父母的傷害行為包括忽視、操控、酗酒、身體虐待、言語虐待、性虐待等,有典型的“持續性”和“反覆性”特徵。所有的父母都難免偶有過失,如果只是偶爾地一兩次傷害行為,並不足以認定是有毒家庭。但有例外——性虐待和身體虐待,一次足以重創孩子的身心。

    書中描述的有毒家庭,都是父親母親處於強勢地位,子女屬於受害者的家庭形態。並不包括子女處於主導地位,而父母處於被動境地的家庭形態。

    很顯然,有毒家庭是貶義詞。而原生家庭只是一箇中立詞彙,它也可以分成有毒的,或健康的兩類。但在目前的國內網路語境中,原生家庭的概念被濫用和貶義化,等同於有毒家庭的含義了。因此,網路上出現了把個人現實中的問題,一股腦兒地歸咎於原生家庭的錯誤指向。

    “狼爸”蕭百佑在面對漸漸長大、要求更多自主權利的孩子,霸道迴應到:“什麼是民主?你們是民,我是主,這就是民主!”然而,他用“打”的教育方式,將四個孩子送進北大。

    同樣,“虎媽”蔡美兒為兩個女兒制定十大戒律,自稱“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努力”。現在,兩個女兒都考上美國名校。

    於是,目標達成證明手段正確,“一好遮百醜”。雖然,許多家長們認為虎媽狼爸式教育存在不少問題,但卻趨之若鶩,奉為圭臬。

    在有毒家庭成長的成年子女,不論小時候的經歷如何不同,表現的症狀都驚人地相似:感到自己不討人喜歡、一無是處,自責、自我貶低、自尊心受損以及由此引發的自我毀滅式行為。很奇怪吧,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錯,招惹了父母的傷害、虐待。

    他們心智發育不健全,但並不妨礙他(她)們在工作上、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書介紹的病例中,許多人是成功的商人、網球教練、醫生、作曲家、生化博士、航天工程師等等。其中,不少人早熟、獨立、自覺,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就像華人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有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埋頭苦讀,並最終使自己成為成功者中的佼佼者。蘇珊·福沃德博士稱之為“黃金孩子”,,他們實際上是在以這種方式來抵抗家裡的喧鬧躁動,他們往往有著過度的責任感,一直在強迫自己去完成難以實現的完美目標。他們的自尊來自外在的讚美、獎勵和分數,而不是內在的自信,一旦遭受挫折,往往陷於崩潰。

    所以,我們要明白,有毒家庭對子女的傷害主要是情感、自我認知等方面,並不必然妨礙成年子女在事業上的成功。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也並不意味著他的心智發育就是完善的,並不意味著他的原生家庭就是無毒、健康的。

    三、自我救贖≠原諒父母

    網上有一篇原生家庭的文章比較火,其中有一段說到:“若想要讓生命重獲力量,就要先放下恨,內心無恨,就是療愈的開始。”這句話似乎正確,也很符合華人的思維模式,寬恕、放下、開啟心扉,讓愛的Sunny驅散塵封已久的幽暗……

    是的,要想清除有毒家庭的毒害,只要依靠自己的內心力量,才可能實現自我救贖。但我懷疑,這句話說的太輕巧,那些刻骨銘心的怨恨豈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就像本書中的黛布拉,她無法放下對父母的怨恨:

    “有時她(母親)甚至會在父親侵犯我時幫忙用膝蓋夾住我的頭。我一直哀求她不要再讓我做這種事情了,但她卻說:‘求你了,親愛的,你就幫幫我吧。我滿足不了他,如果你不去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出去找別的女人。那樣我們就得流落街頭了。’”

    黛布拉的傷痛無以復加。

    所以,蘇珊·福沃德博士的觀點恰恰相反,受害者想要重獲幸福,必須經歷三個階段:憤怒、悲傷和釋放。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之後,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也就是說,激起對父母的憤怒,才是療愈的第一步。

    由於種種原因,許多受到傷害的孩子會否認、自我麻痺,試圖忘卻傷害。或者,會合理化解釋父母的行為,甚至美化、神化他們,“父母是為我好”“父母當時也是迫不得已”,云云。華人講究孝道,更容易產生對父母的愧疚感。

    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對於童年的不幸,孩子沒有責任,即使他真的有什麼錯誤,他也只是一個孩子,父母要承擔全部的責任。只有激起對父母的憤怒、釋放內心的悲痛,才有可能癒合創傷、平靜內心。暴風雨後,才有真正的風平浪靜。

    蘇珊·福沃德博士應用角色扮演、小組練習、寫信、面談等方法,鼓勵成年子女與有毒的父母對峙。理由很簡單:對峙不是為了報復、懲罰、發洩憤怒,而是有效地克服面對父母時的恐懼,告訴實情,為彼此關係重新定位。

    而且,如果你不想辦法解決自己對父母的恐懼、愧疚和憤怒,你將會把它轉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因為,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將代代相傳,成為家族的“遺傳病”。

    至於對峙之後,成年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有三種可能,或和解、原諒父母,或一成不變、關係疏離,或暫時隔離、直至斷絕聯絡。蘇珊·福沃德博士說,期待父母會承認錯誤、真心道歉是困難、徒勞的。你無法選擇出生,也無法改變父母,你只能改變自己。把自己從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出來,贏得信念、情感和行動的自主和尊嚴,獲得情緒和內心的真正平靜。這才是擺脫有毒家庭毒害的正確途徑。

  • 2 # 人民郵電出版社

    近年來,“原生家庭”這一概念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普及。

    在心理諮詢領域,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個體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包括主要養育人(不一定是親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個體最初所在的社會單位,通常是親生或養父母家庭。

    通俗地說,我們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其實只要反思一下自己,我們就能感受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的確是很深的。我們每個人的性格、行為和心理,甚至是人生觀和感情觀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們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影響的。

    在充滿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小孩,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對健康的愛有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他們會感到安全,隨時覺得自己被愛,餓了找媽媽,累了就回家,從來不害怕。

    而從小在湊合、冷戰、吵架的父母關係下長大的小孩,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情緒,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他們不夠幸運,所以沒能享受更多的保護和關愛,卻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冷漠和暴力。於是,他們變得又獨立,又沒有安全感,表面上無憂無慮,內心卻千瘡百孔。他們對家庭充滿埋怨和無奈,一方面感謝父母讓自己提前擁有獨立自由的人格,另一方面又真的心疼自己,錯過了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東西——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其實,不管是否出生在幸福的原生家庭,如何正確地表達和接受愛都是我們一生的課題,是影響我們一生幸福的必修課。

    ●如果你很幸運,出生在幸福的家庭,你需要持續獲得這種能力;

    ●如果你不幸,出生在不完滿的家庭,那你更需要獲得這種能力,修復原生家庭對你的負面影響。

    英國暢銷書“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中《愛的極簡法則》一書就給出了最好的參考,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地表達和接受愛,是幫助你成為優秀伴侶/父母/孩子/朋友的最佳行動指南。

    《愛的極簡法則》是歐美暢銷書作家理查德·泰普勒的一部經典作品。理查德·泰普勒被譽為“個人成長”的導師,為了讓更多的人擁有幸福人生,他在自己的人生閱歷和觀察的基礎上,將“愛”這種看似簡單明瞭、實則複雜的感情定義為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為我們總結了116條感情經營法則,這其中包括如何與伴侶、孩子、父母和朋友相處。

    作者告訴我們,愛需要實踐,更需要培養。

    全書共分七篇,包含了“尋愛法則”、“感情經營法則”、“家庭法則”、“友情法則”、“通用法則”、“分手法則”,涵蓋了如何向你的愛人、親人、友人表達愛,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獲得真正的幸福等內容。

    理查德·泰普勒用溫暖而又不失理性的語言娓娓道來,為我們構築了一幅愛的路線圖,不管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需要我們在感性的同時,不失理性去對待,需要吸取前人的經驗,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伴侶、家人和朋友,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在第二篇“感情經營法則”中,作者告訴了我們經營好一份感情的50條重要原則,其中包括“親密伴侶也需要私人空間”、“我們都不完美”、“不要試圖控制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保持溝通”等等。

    每一條法則都是作者透過觀察他人,研究了那些擅長愛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再加上自己的生活感悟,總結出來的。

    雖然有些法則是我們都聽過的,甚至是常識,但是很多卻是你沒有意識到的,理查德·泰普勒只是想要提醒我們,在愛的世界裡,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當你在感情中感到迷茫時,這些法則會成為你的指明燈,讓你找到幸福的方向。

    比如,法則37:知道何時認知傾聽,何時付諸行動。

    在感情中,有時候需要成為一個行動派,有時候則需要成為一個聆聽者,靈活地變換自己的角色。

    比如,當你的另一半給你打電話說他堵在了路上,不能按時到家做晚飯/喂貓/接孩子,那麼,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你的行動,去完成這些事;

    當他(她)回到家,帶著一身的疲憊,告訴你他(她)今天與同事發生了衝突,這個時候,他不需要你的建議或者行動,而只是希望你能聽聽他(她)的吐槽,或者給她(他)一個擁抱,就夠了。

    知道何時行動,何時傾聽決定了你和另一半之間的默契程度,甚至決定了你們能否以良好健康的狀態相處下去,同時,這也是你對伴侶言行的一種認同。

    正如作者所說:人類是奇怪的生物,我們需要得到認同,需要知道我們的反應和言行是可以被接受的。

    在每一條看似簡單的法則背後,作者都將其包含的現實內蘊解釋了出來,並且結合了自己的感情經歷以及真實的案例。

    比如“法則42: 如果對方的小毛病讓你生氣,那麼就幽默地說出來吧”,作者就以自己和愛人的相處模式為例,告訴我們如何用幽默的方式告訴另一半你對她某些行為的不滿意,並讓對方感到舒服。

    《愛的極簡法則》屬於“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圖書,這個系列是歐美史上最暢銷的心理自助叢書之一,也是家喻戶曉的一套經典暢銷書,其在英國的影響力不亞於《哈利·波特》。在英國,截止到2016年,這套書的總銷量有100多萬冊。2017年中文版出版後,引爆國內圖書市場,成為暢銷書,半年內銷量達20萬冊。

    該系列圖書包含了《極簡生活法則》《極簡工作法則》《破繭法則》《財富的理想國》《極簡管理法則》《極簡父母法則》以及剛剛出版的《愛的極簡法則》,這些書從生活、職場、管理、情感、財富以及為人父母和自我突破等領域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獲得幸福人生的路徑。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超過240萬人在按照他所建議的法則行事。這套書影響力之所以這麼大,是因為作者強調了一種人生觀:無論做什麼,我們都要有自己的態度並堅持下去。

    這些法則,旨在幫助每個人學會堅持,學會思考,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讓每個想要從容生活的人獲得理性的指導。

  • 3 # 愛顏人666

    老婆孩子熱炕頭。原生態家庭當然是指親爹親媽加親生兒女啦。不包括老一輩。

    除了原生家庭還有新生家庭,他倆是相對的。你加上你父母是一個原生態家庭,你再結了婚那麼你又組成了一個新生家庭。要平衡好這倆的關係,既要照顧好老的,又要夫妻和睦。老話常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自古以來就不好調和。那如果你再有了孩子那麼恭喜你又組成了一個原生態家庭。

    記得關注關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有些“健身達人”的顏值很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