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公子說教育
-
2 # 素秋慈
作文=讀書+生活的實踐+融匯的思考+合理的語言
我們現在的教育,總覺得大量的閱讀,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語文課提倡大量、廣泛的閱讀,很多人覺得這樣就能解決語文難題,孩子的語文輕鬆無憂。其實,閱讀本身是補充營養的,只不過,在營養和成長之間,還需要吸收轉化。
個人認為,營養本身重要,吸收和轉化卻是更重要的部分,這是造就人與人不同的最根本方面。
古人說“知易行難”,說的就是“讀到、聽到或者看到某些東西,明白他懂得是比較容易的,但要真正實踐,卻是不容易的”。就好比很多人都喜歡讀書,能成為作家,或者成為文字工作者的,永遠只能是少部分。
那麼,怎麼從一個愛讀書的人,變成一個能作文的人呢?我們接著往下說。
筆者上面提到的幾個關鍵點,一個一個分析,作文要寫好,需要各個擊破:
1.讀書偉大詩人杜甫有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其中最關鍵的,我認為在於一個“破”字,他不是說讀完,也不是說讀懂,而是說“破”,這裡頭潛藏著讀書的次數之多,對學問的領會之深,是一般人無法領略的境界。
家長覺得孩子讀書挺多,而無法轉化,也許存在這幾個問題:
讀書的種類太單一,只能增加知識量,無法提升思維;為讀書而讀書,讀完即止,沒有交流和分析,沒能領會要義;讀的書與生活離得太遠,無法拓寬孩子的真實認知面;比如說,孩子喜歡讀漫畫,漫畫有些離生活很近,是生活化的漫畫;而有些離生活很遠,是純搞笑型漫畫;若要拓寬孩子的認知面,自然是生活化的更合適一些。再比如說,孩子愛讀故事書,是讀童話故事,還是讀真實故事好些呢?童話固然有美好的一面,卻比較虛幻,真實的故事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現在有很多兒童推薦讀物,都是經過教育專家選擇,符合孩子成長髮展的書籍,家長可以從中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進行閱讀,平日裡給孩子留出購書基金,用於購買一些出版類的優質書籍,真正優質的書籍,一定是值得反覆閱讀、常讀常新的書籍。
多讀書,要讀好書,才能不浪費光陰。可光讀書只是有了充足的理論,孩子的成長,需要更多的實踐。
2.生活的實踐很多家長讓孩子讀書就是讀書,“你就好好讀書就行了,其他什麼都不用管”,於是,在孩子的意識當中,除了吃喝拉撒是真實的,其他事情都要靠想象:
比如父母工作辛苦、為自己操心勞神這些都是想象出來的,沒有真實的體驗,他們根本不瞭解什麼是辛苦,什麼是操心,又什麼是不容易。筆者小時候沒有太多書可以讀,可是因為家裡事務繁多,從幾歲開始,就在母親的要求下,承擔起各種家務勞動,洗衣掃地做飯是最基本的,還包括各種下地的農活,真正地體會過不小心燙傷、劃傷,烈日下無可奈何還有蚊子咬,身心疲累還得再出發……
如果不曾有過這些勞動的體驗,我的文字裡寫到父母如何辛苦,也只能是想象,而想象的東西,怎麼可能打動人?
父母對孩子的關懷和照顧,不能僅僅以付出的方式,很多時候還要有拒絕,更要有索取,還要有敦促,才能讓孩子的心智得到鍛鍊。
在真實的生活情境裡,去體會勞動的辛苦、做事的不容易,從而產生心靈上的教益,他寫出來的文字,才能是擲地有聲,有真情實感的,也才是可以打動人心的。
3.融匯的思考讀好書,在生活裡體會書中的精義,這個孩子就會慢慢擺脫浮誇的秉性,有了內外兼修的氣質,這還是不夠,因為文章是思想的載體,沒有思考怎麼行?
“融匯的思考”幾乎可以說是寫作的最關鍵所在,因為“文字的堆砌”和“文章”差別就在這裡。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花很多功夫在滿足作文的字數要求上,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表達清楚作者的思想,字數本身不說明任何問題。
一篇文章要有思想,那這個思想從哪裡來?很少有人能夠自動學會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這需要一些有效的訓練,而這些訓練,通常是現在的課堂無法給到的:
學會觀察生活,體會其中真義;
學會分析現象,探尋本質;
學會正反對比,有對比才有高下;
學會質疑推演,否定是進步的前提;
……
課堂上可能會教孩子知識、短語、句式結構、謀篇佈陣,而對於思維卻涉獵過少,許多同學在被我訓練時,覺得上課好辛苦,不如學校課堂那麼容易,其實是因為沒有思考的習慣,被“填鴨”慣了~
縱觀近年的中高考優秀作文,基本都是作者本身有著很強的思維能力,不光能把話題寫得深刻,更能旁徵博引,論證充分,這些能力跟日常的訓練分不開。
如果一個家庭能培養孩子獨立的思考,或者一個課堂能教給孩子獨立的思維,那這樣的家庭和課堂都是非常成功的,這些孩子也許在學業上不一定是最好的,分數未必是最高的,卻會是在未來的生涯裡,有最好的建樹。當然,這是題外話。
當讀書和生活相通,思維產生領悟,我們就只差用合理的語言,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了,那麼,什麼是合理的語言?接著往下看。
4.合理的語言寫一篇文字,在很多人看來容易,可真正考驗一篇文字是否成功,只有一個標準:你想表達的觀點或者看法,你的讀者可以真正get到。如果在這個基本點以外,讀者還可以更多地延伸、拔高的話,這篇文字就不僅是表意成功,也是創作成功,算個作品了。
所謂合理的語言,也就是要1.符合表達需要;2.符合讀者需求;3.符合作者身份;4.在你的掌控能力之內。
符合表達需要:你不能把散文寫成議論文,把記敘文寫成散文,要表達觀點,就要明確充分,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符合讀者需求:讀者是你表達的物件,如果你寫篇文章,不考慮讀者的需求,讓讀者讀不明白,那就是徒勞無功。
符合作者身份:如果是學生,就要是學生的口吻,不要站在老師角度去陳述,那樣會顯得不夠真實,也會讓人誤解。
在你的掌控能力之內:如果詩詞儲備大,旁徵博引是可以的,如果只會說白話,就別硬要去引用。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來表達,頂多差點文采,表意卻很順。
以上,作者就寫作文這件事進行了分解,從問題當中“孩子讀了很多書,但是作文還是寫得不太好”這點做了延伸,對作文寫作背後的支援體系做了框架式的分析,透過條分縷析,家長應該能得出一些對自己孩子有所助益的結論。
在實際操作當中,家長需要認真做好這幾點,孩子的作文能力不會很難提高:
家長給孩子選擇優質的圖書,更要配合孩子探討、分析,養成讀書並思索的良好習慣;
對孩子在生活的參與度上應當有要求,不能養成一個眼高手低的理論派、想象派孩子;
時常練習寫作,能夠有效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也能形成系統性思考的習慣,是一個很有必要的方法。
沒有思考就沒有文章,請牢記。
-
3 # 阿佩呀
作文不是做文章,學生寫的作文,就是為了應對考試;應對判卷老師的判分。一切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學生多讀書,就能寫好作文,都是忽悠。
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寫一篇高考作文,能得到80分,就是不錯的結果。不信可以組織一次知名作家筆會,讓各位大神級別的作家,寫上一篇高考作文,再讓參加過高考批卷老師審批,估計都會出現不及格的作家。
作文絕不是做文章。道理就在於此。
讀書很多,就是作文成績不好。原因有三:
第一,看書很多,看的太雜。天天看瓊瑤的愛情小說,高考作文也不會得高分。
第二,沒有系統學習寫作文的技巧。作文寫作,有一定的技巧性。比如,審題目,段落劃分,開篇佈局,結尾呼應主題等等。如果套用某些高考範文,劃出八股文的結構,雖然高考不能得到太高分,分數也不至於太低。
第三,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假,要抄的理直氣壯。把假話說成真的,把真話說成實實在在的。就是中國考試作文得高分的奧秘所在。
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培養自己處於興奮狀態。舉重若輕的感覺,是寫好作文的法寶。找不到感覺計程車兵,永遠都不會成為將軍;找不到感覺的演員,永遠都是三流演員;找不到感覺的作文,讀再多的書沒用。
讀書再多,不如培養自己讀書的習慣。想要寫好作文,就為了寫好作文而讀書吧!看再多的書,也不一定寫出一篇好作文。這就是寫作文的定律。
-
4 # 一個學爸
讀書是有方法的,按照閱讀研究先行者——三愚老師的觀點,閱讀有強閱讀和弱閱讀之分。
弱閱讀是淺閱讀,是被動的閱讀,閱讀的時候沒有進行思考,大腦沒跟上,這種閱讀,表面上看好像是讀了很多書,但是大部分書在讀的時候都沒有進行思考,僅僅是把字都念了一遍,效果可想而知。
強閱讀是主動閱讀,閱讀的時候帶著問題,會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所以閱讀之後一定會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收穫。
孩子閱讀一定要養成強閱讀的好習慣,讓腦袋動起來,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
強閱讀的具體操作方法其實也不難,就是想辦法讓孩子多思考,父母可以向孩子發問,也可以要求孩子讀的時候、讀了之後自己提出問題來跟父母進行探討。具體操作方法可以有很多,關鍵是要引導孩子多進行思考。
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是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的,孩子要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同樣需要父母的幫助和陪伴。
-
5 # 老張9844
孩子讀了很多書,但作文水平還是不太好,怎麼辦?面對這個問題,我想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我也曾任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多年,對學生的作文情況還是比較了理的。再說,我自幼酷愛寫作,不僅僅喜歡作文,更喜歡寫詩歌和小說……,有幸還參加了‘中國魯迅文學院’學習,併成為優秀學員。因此,我想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作以下解答:
一、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很多人認為多讀書,就能寫出好文章。我認為,多讀書固然有好處,但是不一定就能寫出好文章(作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對‘有心人’說的,無心者讀書再多都無大用。所以,我確贊成‘留心處處皆學問’這種學法。
二、針對孩子要求讀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甚至苦背唐詩宋詞的做法,我個人不敢恭維,更不敢贊成!我卻主張不要泛讀,而要有選擇的細讀,精讀,讀徹,讀透……,‘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就是這個道理。
三、針對孩子們的作文問題,我主張以下幾點:1、首先養培孩子們的作文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最為關鍵。
興趣在於個人愛好,也在於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興趣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一句話:興趣也是可以培養的。當年,有許多學生怕作文,恨作文,躲作文,甚至不作文……,但是,在我下意識的耐心引導下,他們變成了愛作文,盼作文,會作文的小寫手,得了獎……。怎麼引導?這是老師的問題。有人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話雖然不夠全對,但是也有一定道理。有的老師自己都寫不出一篇好作文,你又如何讓學生寫出好作文呢。你要給學生一碗水,首先你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老師的作用不可小覷!
至於怎麼引導,當年我多管齊下:課堂上講文作,講作文故事,沒趣的不講,凡事興趣化,想著法兒變興趣,讓他們搖搖欲試。《寫作趣談新編》,我是對學生專著的。
課後留作文(作業),不強求,只憑興趣。要求學生‘處處留心’,堅持寫留心日記,或讀書筆記。
2、等學生寫作興趣被養成後,我寫範文,選範文,結合寫作方法精講細講……。重點放在寫作技巧上。作文是一門藝術,它是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不然,你讀天多的書,都不一定能寫出好作文。有人說:寫作需要天賦,但我認為更多的還是:努力+方法=成功!
為了激發孩子的寫作熱情,班裡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行‘作文比賽’。
四、針對學生升學考試的作文,對學生應堅持寫作體裁多樣化,用以應對各種型式作文命題。讓他們熟練掌握各種型式,各種體裁的寫作方法。
回覆列表
孩子讀了很多書,但是作文還是寫得不太好,怎麼辦?遇到這種情況,我建議家長先問孩子兩個問題:
1、你讀的是哪些型別的書?每個孩子的閱讀興趣不一樣。我女兒就喜歡讀童話故事,自然科學類的書一點也不喜歡。我兒子則喜歡百科全書一類的,文學作品倒不喜歡了。
有的孩子酷愛讀詩詞,有的孩子酷愛讀小說……家長首先要弄明白你孩子讀的是什麼型別的書?
我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多樣化閱讀,既要讀文學類書籍,又要讀科學類書籍。年齡稍大的孩子,還可以讀哲學、美術等等類書籍。總之,知識面要廣,寫作文的時候才能信手拈來。
2、你是怎麼讀書的?家長要問孩子的第二個問題是:你是怎麼讀書的?我是教師,而且是語文教師,在學校也會督促學生讀書。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讀書速度很快,宣稱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是提起書裡的內容他一無所知。
上個星期我們上了一篇課文,課文題目叫做《林黛玉進賈府》,節選自《紅樓夢》。班上有好幾個學生說讀過這部書。我請他們談談對《紅樓夢》裡幾個主要人物的認識。結果有的孩子連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這幾個主角的名字都說不上來。這叫讀過書嗎?
有時候,我們說自己讀過多少多少書,可能僅僅只是瀏覽過而已,真的並沒有認真地去讀。這種囫圇吞棗式的閱讀,除了自我安慰之外,基本上就沒有效果了。
問過這兩個問題後,家長對孩子在閱讀上存在的問題就一清二楚了,接下來就要解決問題。怎麼讀書才有效?要想讀書有效,必須做好以下兩件事:
1、選好書。選書有兩個原則:
第一:選名著。
名著經過時間的考驗,可讀性強,不論是內容、思想還是表達技巧,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第二:選書要多樣化。
不僅要讀詩詞還要讀小說,不僅要讀文學還要讀科學……涉獵越廣,對自己越有好處。
2、多讀書,勤動筆。讀書不做筆記,基本上是白讀,要不了十天半個月就忘了。
就中學生來說,做讀書筆記要分門別類。名人事蹟類,寫作文時可以用作事實論據;名言警句類,寫作文時可以用作理論論據;精彩的言論,寫作文時可以用在關鍵處,為文章增色。另外,還要記錄文章的構思、技巧等等,以供自己寫作文的參照。
讀書能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有助於提高作文能力,但是並不是說讀了書就一定能寫出好作文。學以致用,讀書是學的過程,寫作文是用的過程,能不能將二者融會貫通,還要看孩子自身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