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村裡的長蟲

    易雄(257-322)東晉名將,字興長,長沙瀏陽人。

    易常亮,吉安太和人,唐朝著名詩人。

    易元吉,北宋畫家。

    易道三,字明莆,一字象生。著名明朝末期大臣,明萬曆年間人。

  • 2 # 南嶺說史

    那麼在幾千年的古代,有哪些姓易的名人呢?

    1、易洸,字文行,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癸丑六四日生,,仕西漢武帝,官拜徵南將軍;

    2、易雄(257—322)東晉名將,字興長,長沙瀏陽人;

    3、易重,上高(今屬江西省)人,唐末狀元;

    4、易延慶,字餘慶,上高(今屬江西省)人,、易重之孫,宋太宗時官至大理丞;

    5、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今湖南長沙)。著名北宋畫家,所畫花、石、禽獸等屏風,皆惟妙惟肖;

    6、易常亮,吉安太和人。著名唐朝詩人。唐肅宗時(公元756~762年)舉秀才。他與李白友善,時相唱酬。李白以天才傲睨一世,獨對易常亮推許,甚至竄夜郎時贈易常亮;

    7、易道三,字明甫,一字象生。著名明朝末期大臣。明萬曆年間人;

    8、易宗瀛,清學者。字公仙,號島民。湖南湘鄉人。易貞言子。幼工詩文,12歲為生員。清雍正七年(1729)拔貢,薦為慎郡王府教習。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選為浙江曹娥場鹽大使。

  • 3 # 飛飛小象

     易 洸

      徵南將軍洸公傳

      易洸,字文行,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癸丑六四日生。其先為山左人。襲父爵,仕西漢武帝,官拜徵南將軍(諸徵將軍之名最早出現於漢代,四徵將軍(徵東、徵西、徵南、徵北)是中國古代的高階將軍官名。四徵將軍之間無高低之分,四鎮也同樣。雖然四徵大於四鎮,但事實上職權相同,只是鎮*將軍幹得好了,會晉升為徵*將軍作為獎勵。漢朝英雄輩出,徵南將軍在三國都有設定,有名的有趙雲、曹仁。洸公襲父爵,公立功德晉爵,理所當然。(“漢置四徵將軍,謂徵東、徵西、徵南、徵北也。其後又置四鎮將軍,有功進號,則自鎮為徵。”),一般而言不會出現徵、鎮將軍同時存在的情況(不排除特例,如鍾會、鄧艾),以屯兵所在州的刺史為“儲帥”。如果徵、鎮同時出現,則多是出於相同制衡的目的。東漢末年丞相曹操因戰亂經常征伐四方,乃常置四徵將軍,秩二千石,並且從多位將領的升遷記錄,也可看到四徵、四鎮大於四方。此外,魏國四軍區分劃也十分明確,徵南統荊、豫,屯新野(如徵南將軍曹仁屯新野)。魏文帝時將官職制定九品,四徵將軍為第二品,地位次於三公,晉朝時加大並開府則位同諸公,乃成為常設的高階將軍官名。南北朝時亦為次於大將軍的高階將軍。),奉命領兵徵南,由金陵而來宜春。時,宜春剛廢侯國復縣治,轄今萍鄉、新餘兩市,地域遼闊,境內荒僻,界鄰蠻楚,草竊奸宄,不時潛發,受害匪淺。查郡邑武事志,當建武間,袁境安堵,不聞寇警,實賴公捍禦克奠金湯耳。惜書缺,有關他所表現無可考信,而其防患固圍,俾宜人寢處不驚,公之功德直與秀水袁山流歭無窮,其食報豈有涘哉。始,其子攜而來南,猶家於豫章之西山,公蒞宜時,眷屬未隨任,及公卒,葬於宜西之將軍墳山(今萍鄉蘆溪高崗塘),其子孫因喬遷宜西鄧峰之麓,乃吾袁郡易氏之始也。後裔散處於郡邑間,振振稱盛焉,論者鹹稱先德積累甚厚雲。”

      易愷

      《晉書》中有:魏元帝曹奐景元4年,公元263年秋八月,大軍從洛陽出發,大賞將士,列陣誓師。將軍鄧敦提出蜀不可伐,文帝將他斬首示眾。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頎攻姜維營,隴西太守牽弘在前面截擊,金城太守楊欣進軍甘松。鍾會所率軍隊分為二隊,一隊由李輔率領,經過斜谷,將蜀將王含包圍於樂城,又使部將易愷在漢城進攻蔣斌。鍾會率一隊直指陽安,護軍胡烈攻陷關城。姜維聞訊後率軍退回,王頎追擊姜維,在強川打敗蜀軍。姜維與張翼、廖化合並共守劍閣,鍾會進攻劍閣。

      顯然易愷是魏伐蜀,鍾會指揮攻打姜維的武將。其它史籍說易愷是雍州刺史。考魏晉政權,由軍力建立,一般為軍政合一,刺史常為將軍,都督刺史都開幕府,三國重置雍州,治所在長安,轄今陝西等地。

      易揣

      《資治通鑑第一百卷》前涼王張祚淫虐無道,上上下下對他都非常怨恨憤怒。張祚憎恨河州刺史張瓘的強大,便派張掖太守索孚代替張瓘鎮守河州,派張瓘去討伐反叛的胡人,又派手下的將領易揣、張玲率領步兵騎兵一萬三千人去襲擊張瓘。張掖人王鸞懂得陰陽占卜之術,對張祚說:“這支部隊一定是有出無還,涼國將要危險了。”同時還歷數了張祚三方面的不義之舉。張祚聽後勃然大怒。便以王鸞宣揚妖言為罪名,將他斬首示眾。王鸞臨刑前說:“我死了以後,軍隊敗於外,國王死於內,必定如此!”張祚把他整個家族的人全都殺死。張瓘聽說這一訊息後,殺掉了索孚,起兵攻打張祚。他將討伐檄文傳遞到各州郡,宣稱廢除張祚,讓他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重新立涼寧侯張曜靈為王。易揣、張玲的軍隊剛剛渡過黃河,張瓘就擊敗了他們。易揣等人單身匹馬往回撤退,張瓘的軍隊緊追不捨,姑臧城裡的人都感到震驚害怕。驍騎將軍、敦煌人宋混的哥哥和張祚有矛盾,宋混害怕張祚加禍於己。八月,宋混和他的弟弟宋澄向西逃走,聚集了數萬人以後又掉頭開向姑臧,以策應張。張祚派楊秋胡把張曜靈帶到東苑,扳斷他的腰肢後把他斬殺了,屍體埋在沙坑當中,定諡號為哀公。

      前涼宋混的部隊駐紮在武始的大湖邊,哀悼張曜錄。閏六月,宋混的部隊抵達姑臧,前涼王張祚拘捕了張的弟弟張琚及兒子張嵩,準備要殺掉他們。張琚、張嵩聽說後,招募了城裡的數百人,公開宣稱:“張祚無道,我哥哥的大軍已抵達城東,敢動手殺我們的人誅滅三族!”於是開啟西城門讓宋混的軍隊進城。領軍將軍趙長等人因有請立張祚的罪行,十分害怕,他們入宮請張重華的母親馬氏登堂升殿,立涼武侯張玄靚為國主。易揣等人率兵進入殿堂,拘捕了趙長等人,殺掉了他們。張祚在殿堂上扶劍大喊,命令左右的人奮力戰鬥。張祚平時失掉了民心,這時沒有人肯為他去戰鬥,於是被士兵殺掉。宋混等人砍下了他的首級示眾,公告宮廷內外,張祚暴屍於路旁,城裡的人們都高呼萬歲。宋混等人把張祚以普通百姓的規格埋葬,並且殺了他的兩個兒子。宋混、張琚上書東晉朝廷請立張玄靚為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在境內實行大赦,紀年恢復為建興四十三年。這時張玄靚剛七歲。  

      據說,在前涼國的這場內亂之中,張祚的心腹大將易揣卻趁亂殺出姑臧城,藏匿起來,改以名字為姓氏,稱揣氏,其子孫後代世代相傳至今,是為甘、寧、青一帶的揣姓一族。

      易 雄

      易 雄:(公元257年),字興長;長沙瀏陽人(今湖南瀏陽)。著名晉朝官吏。出身貧苦,他的祖先於蜀漢章武二年由江蘇太倉州遷來瀏陽、安家在淮川境內的巨湖山下(今西湖山)。易雄曾任縣吏,後辭官不就,再後繼任郡主簿,恰逢匪寇張昌反叛,將太守萬嗣抓捕,即將斬殺之時,易雄挺身而出,與張昌抗爭,張昌怒不可遏,下令將易雄推出,一同斬首。易雄太義凜然,不為所懼,張昌為易雄的忠直所感動,遂釋放了他二人,易雄因此名噪一時。後被舉為孝康,遷升別駕。易雄自以為出身寒門,不宜在官場久混,又辭官回鄉。不久,朝廷詔用為舂陵縣令(今湖南寧遠)。晉永昌六年(公元322年)春,大都督王敦據武昌,舉兵反朝廷,湘州刺史譙王丞極力反對,遂召集各縣軍士保護郡城。易雄得悉此情,除書寫檄文列出其王敦罪行以外,又招募兵士千人,支援湘州。此時州城城牆殘破,且又缺乏兵力。王敦派遣魏義率萬人來攻城。易雄以忠義激勵將士,並身先士卒,抗擊敵人,與敵人展開巷戰,傷亡慘重,易雄被俘,押解至武昌。王敦亮出易雄所寫的檄文,怒目相視。易雄泰然自若地說:“此文是我所寫,我恨自己地位低,力量弱,不能救國安民,朝廷如果被推翻,我活著也沒有用,寧可做一個盡忠的鬼魂。”王敦見易雄大義凜然,內心恐懼又慚愧,當即將易雄釋放,不久,又將他殺害,死時六十五歲。其妻潘氏,驚聞噩耗,悲痛欲絕,遂投水於巨湖山下樟樹潭。王敦之亂平定以後,易雄遺體被運回瀏陽,與妻合葬於今棖衝鎮頌佳園村將軍洞。元至治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贈其侯爵、諡忠愍。明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贈宜陽別駕之神,祀鄉賢祠,在巨湖山下建立易雄祠,後倒塌。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其墓經易姓後人修葺,並在峽山口處立亭建碑。

      易 祓

      易 祓:(公元1156~1240年),字彥章,號山齋;潭州寧鄉人(今湖南寧鄉巷子口鎮巷市村)。著名南宋大臣。易幾先之長子,易妙之孫。以祖綸公僑居溈上,弱冠舉於鄉,不樂仕進,恩例文林郎,翌年轉儒林郎。易祓博學多才,素工詩詞,文人博士交相傾慕,鹹以望見顏色為幸,尊稱布衣居士。至宋淳熙乙巳(公元1185年)薦於朝,殿試第三名探花,帝甚嘉之,賜封釋褐狀元。宋紹熙甲寅(公元1194年),易祓入荊南師幕,宋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除著作郎兼實錄檢討官,掌修國史,位次編修,兼權起居郎,侍從皇帝記錄皇帝言行。宋嘉定三年(公元1203年),易祓任尚書佐郎。翌年農曆3月除樞密院檢討,農曆4月磨勘(考績升遷制度)轉朝散大夫郎,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又除國子司業(中央書院國子監副長官)。宋開禧乙丑元年(公元1205年),易祓升中書舍人,職掌起草詔令。農曆8月除左司諫議官兼侍講,講論文史,備君主顧問。宋丙寅(公元1206年),易祓升右諫議大夫轉朝散大夫。農曆7月除禮部尚書,職掌禮儀、祭享、貢舉等事長官,兼直學士院,易祓負責起草任免將相等機密詔令,並備諮詢要政。是年南宋伐金,史稱“開禧北伐”,翌年丁卯,師旦失敗貶死,農曆11月易祓謫融州,移金州,戊辰移衡州,得旨自便尋敘。宋嘉定乙酉(公元1225年),宋理宗登極改元寶慶,恩賜易祓為朝議大夫,提舉玉隆萬壽宮事,安置罷退之臣及閒員。宋丁亥(公元1227年),恩賜易祓朝議大夫、寧鄉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宋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易祓轉中奉大夫,磨勘大中大夫,贈正奉大夫。宋嘉熙庚子(公元1240年)農曆3月20日,易祓歿,壽終八十五歲。御賜祭葬,墓在寧鄉縣原十都三區溈上之下屏山(今寧鄉縣巷子口鄉)寅山申向,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石柱。封碩人,諡文昌。易祓著有《周禮周易釋義》、《禹貢疆理記》、《易學舉隅》、《周禮釋疑》、《漢南北軍制》、《山齋集》。易祓著述甚豐,著有《周易總議》、《周禮總義》、《禹貢疆理記》、《漢南北軍制》、《山齋集》等書,但留世極少,其狀元御試論文在當時是最著名的文章之一。

      易元吉

      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今湖南長沙)。著名北宋畫家。天資穎異,靈機深敏,善畫。初攻花鳥、草蟲、果品,後專寫獐猿。曾遊荊、湖間(今湖南、湖北一帶)搜奇訪古,深入山區,入萬守山百餘里觀察野生動物生活和林木岩石景物,每遇勝麗佳處,輒留其意,心傳目擊,寫於毫端。於長沙寓居後開鑿池詔,間以亂石叢篁、梅菊葭葦並馴養水禽山獸,以觀其動靜遊息之態,故所畫動植物富有生趣。畫上多自書“長沙助教易元吉畫”,落款於樹石間。後官至州學助教,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景靈宮建孝嚴殿,召易元吉入宮畫花、石、禽獸等屏風,皆惟妙惟肖。

      易延慶

      易延慶,字餘慶,上高(今屬江西省)人,唐末狀元易重之孫,太宗時官至大理丞。

      易紹宗

      湖廣攸縣(今屬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間因軍功授象山縣錢倉防千戶,後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與倭寇作戰中喪身。史料記載:明臣。湖南攸縣人。洪武時從軍有功,授象山縣錢倉所千戶。建文三年,倭登岸剽斥掠。紹宗大書於壁曰:“設將禦敵,設軍為民,縱敵不忠,棄民不仁。不忠不仁,何以為臣!為臣不職,何以為人!”命妻李具牲酒奠之,訣而出。密令遊兵間道焚賊舟。賊驚救,紹宗格戰,追至海岸,陷淖中,手刃數十賊,遂被害。其妻攜孤奏於朝,賜葬祭,勒碑以旌之。   推薦閱讀:閻姓歷史名人 

      易常亮

      吉安太和人。著名唐朝詩人。唐肅宗時(公元756~762年)舉秀才。他與李白友善,時相唱酬。李白以天才傲睨一世,獨對易常亮推許,甚至竄夜郎時贈易常亮以詩云:“少年解長劍,投贈即分離。何不斷犀象,精光暗往時。蹉跎君自惜,竄逐我因誰。地遠虞翻老,秋深宋玉悲。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勞歌寄此辭。”二人交好,略見於是。易常亮年優遊田園以吟詠自娛,惜詩集不傳,零章斷句無由見。其遠孫有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著名宋朝畫家。

      易 青

      惠州歸善人。著名南宋將領。易青時為都督行府摧鋒軍效用。初,廣東賊曾袞本軍士也,己受招復叛。宋紹興六年十月,經略使連南夫與摧鋒軍統制韓京會於惠州,督諸兵討之。京募敢死士七十三人,夜劫袞營,易青在行中,為所執。賊驅至後軍趙續砦外,續曰:“汝大軍為我所擒甚眾。”易青大呼曰:“勿信,所擒者我爾。”賊又言:“吾不汝殺,第令經略持黃榜來招安。”易青又呼曰:“勿聽,任賊殺我,我惟以一死報國。”賊怒焚之。易青死,罵不絕口。易青無妻子。事聞,朝廷特贈保義郎。合門祗侯,官為薦祭焉。

      易 華

      字聞遠;湖南長沙湘鄉人。曾祖易炎正,字致中,號漣溪,九歲能文,從許衡,篤好宋五子書,穹探性理之奧。元仁宗延祜七年庚申(公元1320年)第進士,官寧鄉丞。有善政,學問旁洽,四方踵門受經者甚眾。著有漣溪集若干卷,府縣入祀鄉賢公。少有大志,喜譚兵學,豪氣縱橫,不可一世。時值元末,群雄蜂起,豪傑集義,保御一方,非割據竊號者比。易華則屯兵湘潭之烏石寨,保守長衡永寶一路,他寇不敢侵,鄉里德之。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易華敕受參政。洪武大定,始散屯,後死為神,一方皆嚴事之。

      易 仿

      字惟效,號霍岡;湖北黃岡人,玉衡學諒大堂裔。著名明朝大臣。易仿由府庠生獲嘉靖甲子鄉錄,登明隆慶戊辰科(公元1568年)進士,授禮部行人司行人。易仿任欽差巡按,江西福建雲南道監察御史。以劾嚴嵩黨鄢懋卿,謫廣安州判,轉東平州,知江山縣。尋晉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升知衢州。衢舊有兄弟訟爭不決,易仿不問曲直,各取一手連梏,偶坐累朝不脫,兩人相顧相憐,時復相笑,不覺爭心之冰釋也。眾初駭莫喻。迨既,翕頌易仿如周召父。後易仿轉四川涪州道。時楊應龍蠢動綦江,朝廷未遑用兵,計先豢龍,特命易仿往。易仿深入龍穴,宣朝廷威德。楊應龍俯首奉易仿惟謹,隨易仿待命重慶。易仿因功晉升四川大參。丁林太孺人憂。後楊應龍叛,嚴嵩一黨藉此報復易仿,遂致仕。易仿性醇謹敦篤,府縣會謁,必及民俗,公務不稍幹以私。每以寒蟬為戒雲。祖居肘腋陳姓者,為易仿世鄰,或以臥榻語進。易仿曰:“老鄰也,丈夫得一官便失一鄰,誰復願鄰。有讀書子乎,爾居腋下,至今無以異”。易仿晚年捐百餘畝入祠,以供祀事,復以租稞入祠,以供文會,制銀牌一面,上書“樂賢父兄”四字。拜曦侯先生為文章祭酒。以時課子弟,文會茂矣。崇禎庚辰歲,督學王諱永祈崇祀鄉賢,尊重易仿名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