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鷹176
-
2 # 閒雲野鶴87277
中華民族確實有優秀的文化,當然不可避免地出現糟粕。可惜優秀的文化失傳的多,而糟粕、垃圾類的卻在封建統治者追捧下,發揚光大。
早在遠古就有神農嘗百草,研究草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為民、為國不圖私利的優秀、思想、文化,我們傳承了多少。
除了文化,中華民族的科學創造力,絕對不輸給西方人。不說四大發明,就說在科學技術高度發的,現在,有誰能說出越王勾踐劍是如何造出來的。漢末華陀的麻沸散是如何配製的。張恆的地震儀的設計原理是什麼。
就是因為出了一個孔丘,孔丘為了自己能擠身貴族行列研究出一套取悅封建統治者的理論。活生生把一個地大物博,人民勤勞能幹的中國,教化成了任人欺凌的弱國。把中華民族人口最多的優勢,變成了各自為自己家族利益而奮鬥的一盤散沙的中國,人口優勢變成了劣勢。
真正的中華優秀文化不可能永遠被糟粕、垃圾文化掩蓋、抹殺,哪怕二千年、三千年,中華民族一定會清除糟粕、垃圾文化,讓全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國優秀文化傳統。
-
3 # 復初
四大文明只有我們中華文明一直在,這本身也證明了我們中華文化的獨特性以及生命力,不繼承我們自己的文化那還有什麼其他好繼承的呢?華人就只一“中”字,就囊括了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所有做華人是一件值得驕傲和慶幸的事。也應該為往聖繼絕學!
-
4 # 兆陽師兄
中華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的洗禮,沉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我現在就學習踐行我們國家的中醫文化,傳承中醫文明。老子是講人與自然的關係;孔子是講人與人之間到關係;黃帝內經是講人與自己身體之間的關係,包含張仲景的《傷寒論》、郭生白的《本能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和諧共生!
-
5 # 尚S
這是自然之道,就像是我們身上流淌的不可能不是我們父母的血,先祖的脈,說繼承不如用傳承更加恰當,很自然的無有做作!
-
6 # 水每山石
(時間所限,現提綱式作答,請見諒。如日後允許,將酌情展開。)
1.傳統文化定義:僅指傳統文化的精化,這樣的文化才是值得學習和繼承的。
a,形式意義上的傳統文化。(免贅述〉
b,內容意義上傳統文化,本質上說,所有文化的源頭與實質都是記載於"源頭甲骨文”中的“重疊結構世界”原理與“心智系統轉換”方法,即1993年湖北沙洋縣紀山鎮郭店村出土的楚墓竹簡《老子(甲)》。
2.傳統文化之“重疊結構世界+心智系統轉換”原理方法的價值所在。
a,就深度及長遠看,它回答了“我們是誰、我們在哪裡”的問題,這必然會對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層影響,進一步地啟發我們對“我們為什麼活著、如何活著”作出回答,以期對我們的生活作出指引。
b,就眼下而言,對我們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的積極推動作用,顯而易見。比如,提升我們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強化所在業務領域的專注力和洞察力等等。
c,在進一步改革開放的今天,這一原理方法的學習,更是具有特殊意義。儘管東西文明衝突的本質是形式上的衝突,但這一衝突得不到“合理的有效的”解決會給我們的工作的各個方面帶來不良影響。而消除此衝突的途徑是唯一的,那就是讓人們都能認識到自己文明的源頭與實質。至此,衝突咋樣啦?ok!
d,學習、傳承這一"原理方法”的手段的特殊性,會激發人們的這一學習積極性逐步高漲,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如此,傳承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此積極性與興趣,均源自於學習過程中的良性反饋,比如,學習當中,人不會累,性格脾氣變好,寧靜祥和等等。
e,這一“原理+方法”學習方法及應用效果之個別展示(以下內容引自“心智玩家”及其《老子真經〈甲〉》略有改動):
它提升理性、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叫“內思,”像“內思”這樣高質量的思考,在思考過程中並不累,只要把"意識影像“建構好了以後,靜靜地“看”透、“看”全就好了,真正的思考,潛意識會很出色地完成。(人們在興趣愛好中,也不易感到累,那是因為可以長時間感受到自己的"感知的主體"的緣故。)
各行各業中具有神乎其技的大師級人物,不管是做金融投資的,打仗的,還是從事藝術創作的,甚至是打球的職業運動員,這些大師級人物的意識空間中,都有一個TA自己事業的“意識影像”,TA們透過“看意識影像”比對手提前獲得了“真實”,一般人研究老半天都沒有想明白的事情,TA們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所以,TA們就能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神乎其技。
決定事情執行的,不是示範者的意志,而是存在於事情背後的“系統自動力”,示範者之所以能把事情都做得非常的好,那是因為示範者發現了事情背後的“系統自動力”,並同步順應了這種“系統自動力”。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人們就會懂得,做事的時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剛性地去做事,而是要柔性地去發現事情背後的“系統自動力”,儘可能地去按照“系統自動力”去做事。
f.一句話,a+b+c+d+e=難道不值得我們傾己全力去學習去傳承嗎?
3.個人所見旨拋磚引玉,僅供參考,請批評指正。
-
7 # 每日國學經典
為什麼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
大家好,我是每日學佛,我的回答是: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是離苦得樂,有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論語》中的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習了之後,不斷的落實、做到,內心就會很喜悅。這就是「習」,就是要將所學的內容,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做出來,不斷的去實踐。這個悅是從內心當中湧現出來的喜悅、快樂,也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法喜充滿」。所以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就是為了一生得到幸福美滿快樂,法喜充滿,離苦得樂。學習聖賢教育,是為了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學習傳統文化快樂!如果不快樂、不幸福,為什麼要學它?那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孔子說自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學習得很快樂,忘記吃飯,忘記憂愁,忘記自己的年齡,你看他多麼快樂。孔子的弟子顏回生活很清苦,「一簞食,一瓢飲」,「簞」是竹子編制一個簍,吃飯的時候沒有飯碗,用簞裝飯吃:喝水的時候沒有茶杯,用葫蘆瓢喝水,貧困到這樣的程度。「居陋巷」,住在貧民區。「人不堪其憂」,換上別人受不了,對一般人來講,這種物質生活太苦了,必然憂愁。而顏回把這個事情忘掉,「回也不改其樂」,他一天到晚快樂得不得了。世間人不能體會顏回樂在哪裡,他過的生活是真樂,他的精神生活豐足圓滿,真的是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
反觀我們現代人,物質生活很豐厚,但是你真的快樂嗎?我看現代人是「富而不樂,貴而不安」,有財富,但是心裡不快樂;有地位,沒有安全感。雖然得到了富貴,但是一生都不快樂,這個人就很可憐,這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可憐憫者」。古人講,「不如貧而樂」,比不上物質生活貧窮而精神生活快樂的人,他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學習傳統文化,能夠讓你既富貴、又安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滿足,讓你得到身心安樂、家庭美滿、事業順利,能夠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學習傳統文化能得到這麼好的功效,當然應該學習。
聖賢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做人的教育比做事的教育更重要,道德教育應該擺在第一。可惜現代的教育是注重做事的教育,疏忽做人的教育。現在人心壞了、社會亂了,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出了問題,疏忽了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育。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補足這四種普世教育,這四種教育能夠端正世道人心,化解衝突,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使社會安定和諧,世界繁榮和平,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帶給現代人的殊勝利益。
回覆列表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 歷代流傳下來的。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 進而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強對青少年的培養和進行全面素質教育,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 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夠反映民族特徵的傳統觀念和思想意識, 是具有民族特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 前赴後繼, 英勇頑強形成的精神支柱, 是指導人們實踐活動的基本精神。得到普遍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以下幾方面。 (一) 崇尚倫理道德
所謂“在其位, 謀其政; 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要求形成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高尚道德價值體系, 作為個人必須要有做人的底線。每個人都有相適應的個人的地位、責任、義務和權利。說自己該說的話, 做自己該做的事。 (二) 注重人文理性
傳統文化重視人的實體存在, 重視人的精神存在, 注重對人進行禮樂的教化。中國傳統文化堅持以人為本, 人被看作天地間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間人為先、人為貴, 重視人生、重視人的權利和義務,這就構成了以人的價值和人生意義為核心的人文精神。
(三) 強調和諧觀念
即一種天人關係的和諧, 人際關係的和諧與過無不及的行事原則。而這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觀, 是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事物的方法論。例如《黃帝內經》論述問題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天、地、人三者結合起來統一考察。它無形中讓人形成了從聯絡中和整體中看待問題、強調整體、強調和諧的思維方式。
(四) 倡導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是人們在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使下, 面對現實的狀況所產生的一種理性思考, 是以沉毅的思想面對顯示社會和人生的一種理智富於遠見的精神狀態, 是充滿了辨證思維和中和思維的理性精神,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就是一個民族靈魂的建設、精神世界的建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其所宣揚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慎言敏行、嚴於律己、改過遷善等道德規範, 幾千年來就鑄就了華人民的精神靈魂, 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 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正、刻苦耐勞和精忠愛國的優良素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 高尚道德價值體系的建立, 是與傳統文化的長期孕育分不開的。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 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 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 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在新的形勢下, 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集中起來, 並與革命傳統相結合, 賦予新時代內容, 容納新的時代精神, 達到承前啟後, 與時俱進, 古為今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胡錦濤總書記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傳統美德同時代相結合的產物。在今天的中國, 需要用傳統美德來教育青少年, 鼓舞青少年, 在教育中不斷培養和強化青少年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質。 二 當前社會如何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和美德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結構、心理特徵、倫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響。其積極的層面都為歷代的仁人志士所繼承和發展, 成為中華民族長期發展的巨大力量。
當今中國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 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 與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緊密關係。而社會文明的發展, 無論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的發展, 又都以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發展為基礎、為依據, 並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為歸宿。
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首先要最佳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內容, 中華民族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 至今仍然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積極的現實作用, 其精華能夠綿延數千年而不衰, 成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熱愛祖國、勤奮節儉、尊師重教、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嚴已寬人、先人後已、勤學不倦等優良傳統美德, 和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都可以從中國浩如煙海的思想寶庫中找到其淵源。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髮展,新時期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形成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要把傳統美德教育中的知識傳授、情操陶冶和培養良好的美德行為習慣有機結合起來, 提高教育效果, 不斷最佳化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途徑, 並以此來教育、薰陶青年一代, 使他們形成中華民族的道德人格, 擔當起歷史重任。
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教育者首先要“為人師表”。傳統美德教育是個系統工程, 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參與, 共同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 使受教育者感受到親切永恆的人文關懷。傳統美德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 傳統美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內容, 是學生成長、學校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的重要保證, 可以用不斷髮展的德育教育形式, 結合時代特徵, 與時俱進的開展多樣的教育活動, 鞏固德育成果, 發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要把傳統美德教育與家庭教育、社群教育相結合, 把傳統美德教育的部分內容由學校延伸至家庭和社群, 同時, 發動家長, 透過他們的配合和支援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目的是繼承民族燦爛文化, 弘揚民族倫理道德規範,培養具有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 充分發掘傳統美德這一德育資源, 創造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學生樂於接受的新穎方式, 使傳統美德為當代教育服務。
因此,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 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貧賤不能移, 富貴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追求“和為貴”、“家和萬事興”, 倡導好善樂施、扶危濟困, 把人的生命和尊嚴, 把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作為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越是危難之際, 這些傳統越是得到發揚。如九八抗洪時, 抗非典時; 今年初南方冰雪災難, 四川5 ·12 特大地震災難面前的“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舉國上下及時伸出了無私援助之手。這些傳統美德以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對青少年的人格修養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傳統是現代的根基, 青少年特別是當代的大學生, 掌握著先進的知識文化, 是未來的主人, 應當加強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的學習,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為我們財會人員,不但要加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更要遵守我們的職業道德,如愛崗敬業,樹立職業榮譽感;誠實守信,保守商業秘密;廉潔自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等等,把本職工作做好了,也就是發揚了中國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