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aylele
-
2 # 雞蛋殼裡的蝸牛
自閉症兒童沒有攻擊行為的很多,並不說只有有攻擊行為的才是自閉症,有攻擊行為的孩子,我們把他這種動作行為稱之為攻擊,在他們心裡,也許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或者是另外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
當他想引起其他人的關注,可是又不會語言表達,同時也不知道採取什麼方式,只好過去碰一下,當然力度自己在不懂得控制的情況下,就會讓對方覺得是受到攻擊了。
還有一種孩子:當其他人發出的聲音過於誇張,令他感到不適(聽覺敏感的),這時自閉症孩子也會下意識的出現攻擊行為。
易衝動,易怒,精神多處於緊張狀態的自閉症孩子,一旦自己的情緒得不到梳理宣洩,難以抑制時候,也會有攻擊行為。
這一部分孩子在自閉症兒童當中只是個別現象,許多的星兒並沒有攻擊行為,有的還特別安靜,靦腆,甚至自身遇到攻擊的時候,不懂的去還手和防衛。
這位題主的孩子應該是剛診斷不久,還不太瞭解譜系孩子的特點,建議跟著機構多學習一些知識,家長要多掌握一些家庭干預方法,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待在機構,他們終究還是要回歸家庭,和社會,而父母才是給他影響和訓練最多,最方便的“特教老師”。
-
3 # SUM電影
孩子沒有攻擊性行為,卻被診斷為孤獨症?你對這個診斷結果有疑問也是很正常的。
在我們身邊,很多的自閉症小朋友都表現比較多動,有的時候不安寧,不守紀律,喜歡跳來跳去,是因為孩子是在自我刺激,需要這種活動量較大的動作來滿足自己前庭的需求,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自閉症都是伴隨著多動症共生的。
但是ASD本來就是一個譜系疾病,也就是說每一個孩子的症狀都略微不同,除了行為和社交這兩個核心症狀之外。所以,孩子很安寧,很乖,並不能就此排除自閉症。因為有的孩子有感統失調,平衡性很差,有的孩子卻沒有這方面的特徵。
所以,孩子很乖,沒有攻擊性的行為,比較安分,干預起來應該還是可以的,至少會少了很多傷害他人和傷害自己的行為。這也是許多自閉症家庭都頭疼的事情。許多孩子因為攻擊行為被老師和學校勸退,管理起來風險也會很大。
既然孩子已經確診了,那麼就要調整好心態為孩子的康復訓練做干預了,除了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機構之外,還要從家庭干預中為孩子保駕護航,現在用的最多的是ABA行為干預療法,採用輔助,強化以及分解這幾個過程對孩子進行多方面的訓練。最好能夠掌握DTT的實操經驗,從發出指令到一個環節的結束,都需要家長和孩子的配合。
-
4 #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孩子沒有攻擊性!這和孤獨症有關係嗎?答案是有!不過是情況不同的症狀罷了!因為孤獨症的表現形式很多,也很複雜!比如:有遺傳基因的問題,家長在幼兒陪伴教育過程中的,不良的生活習慣,環境和言行的問題!孩子不願意與人勾通交流,目中無人,偏執,暴躁,主動或被動的過激行為,我行我素,性格過於內向,沒有安全感,得不到家長的關愛和肯定,生活不規律,懶惰等等因素!
建議家長:
抓緊時間配合醫院或孤獨症醫療機構,去給孩子治療,越快越好,奉勸家長勇敢的去面對問題!並且無條件的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好好用心去疼愛孩子,耐心去引導孩子,使孩子早日走出陰影!誰的人生沒有缺憾?誰也做不到真正的完美!
-
5 # 高維腦洞
感謝邀請,孤獨症孩子並不必須有攻擊性行為。其表象上的判斷標準簡單來說就是語言障礙、社交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這些也僅僅是表象上的判斷而非嚴謹的生化資料。因為孤獨症譜系障礙屬於先天和後天混合病因的疾病。其真正的根源至今沒有定論。或者說很多因素能夠引起自閉。比如孕期壬辰中毒、黃疸病、遺傳因素、胎位不正甚至驚胎,不同症狀所引起的功能缺陷不同,沒有統一的論斷。
有沒有攻擊性行為和孩子天生的性格有關,也和家長對早期家庭環境的營造有關。正確引導,給孩子一個溫馨、穩定、安全,有利於孩子緩慢學習和進步的環境,對孩子情緒的平復和各項功能透過訓練的進步都有很大裨益。
-
6 # 羿雲天說
有攻擊性和喜歡奔跑打鬧是自閉症孩子的一個表現,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自閉症孩子都喜歡這樣。有的自閉症孩子真的很乖的,特別喜歡安靜,一言不發的同時也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耍,就是喜歡自己在那玩自己喜歡的。
雖然都是自閉症,但是真的是千差萬別的,不要把自閉症的所有症狀都套用到一起,有些孩子是全部有,有些只是有幾項,所以針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康復訓練。效果會更好。也不要總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這樣反而會形成心理落差,適得其反。
-
7 # 心探心理學
建議看一下心理醫生。
因為現在有些醫院,然後不是特別專業的心理醫生,給孩子提出來的一些診斷,並不是那麼的確切還是需要進一步的確診,孩子是不是因為沒有攻擊性,然後就診斷成孤獨症。
診斷成孤獨症不僅僅是一方面的原因,肯定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這個需要深入的去探討,才能夠了解的,更加的全面,才能夠給出更加合理的建議。
不過也提示這位家長要好好的重視起來,這個事情可大可小。
心探心理提供
-
8 # 農人悅讀
美國精神疾病協會在《DSM-5(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最新版的標準)中,將自閉症譜系障礙(DSM)進行了重新調整.
在這個調整中,自閉症譜系障礙包括了廣泛性發展障礙,阿斯伯格症,還有我們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自閉症.
樓主所說的打鬧不安寧,是阿斯伯格綜合症的表現,也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一種。
主要表現為有比較強的攻擊性,這種孩子往往一言不合就開打,在其他人看來喜歡攻擊別人。
阿斯伯格攻擊性的源頭在於:他很想讓別人理解他的世界,可是又存在社交障礙,往往以大家不太接受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溝通,比如打一下,吐口水等等.
阿斯伯格綜合徵的患兒往往智商都很高,某方面的智慧上有過人之處,只要在他的人生中找到適合他的位置,他就很容易成為某個方面的佼佼者。
樓主說的孩子安靜不善言語,希望好好觀察下孩子,是否存在幾個明顯的表現:
與人溝通是否能順利表達自己
溝通的過程中是否有情感的流露和互動
是否存在與人交往的障礙
是否存在刻板動作,比如喜歡重複一個刻板動作,比如有的孩子要聽衝馬桶的聲音,就會一遍一遍的去沖水。
如果存在建議找正規的醫院,多找幾家去診斷一下,積極診斷,慎重下結論。
-
9 # 十萬個漢字
一般來說典型自閉症,其核心症狀就是所謂的“三聯症”,主要體現為在社會性和交流能力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儀式化的刻板行為三個方面同時都具有本質的缺損。
因為很多患兒有與人交流的意願但因為發育障礙,使他們不能良好的控制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不能融入群體,反過來不入群又造成了孤獨感又加重了病情,因此會有攻擊行為。
上面也說了,三個方面都具備的是典型的自閉症,但因為還有隻具備一個或兩個方面的非典型的自閉症,所以引入了"孤獨症譜系"的概念,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孤獨症",只具備一種或兩種特徵,所以孩子不具攻擊性也有可能屬於輕度的"孤獨症譜系障礙"。
但是,不要輕易給孩子下定義,家長也要仔細觀察,把孩子存在的問題列下來。但要注意,因為家長或周圍的人對孩子的判斷都帶有主觀性,不同家長對孩子行為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那就看孩子是否在集體生活或群體活動中是否容易融入、還有行為、語言邏輯方面作一個全面評估。因為像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感統失調等的一些特徵與"孤獨症譜系"的一些特徵重合。
家長如果對結果懷疑的話可以多去幾家權威的精神醫院看看,最好做個腦部檢查,排除人為主觀干擾,而醫院應該也會讓做一個"孤獨症譜系"的排查。
還有去掛號的話一定掛專家號,中國本身這方面的研究起步就比較晚,專家研究的時間也有限,所以普通號真的可能就是走流水做測試。
儘快多去幾家醫院吧,千萬不要耽誤了孩子。
-
10 # 孤獨行者Noodle
我必須澄清一個關於孤獨症譜系障礙的一個事實,我們大眾眼中的“攻擊性”與“孤獨症”、“自閉症”與否根本沒有關係!
打個比方,一個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有攻擊性的“精神分裂”的地步的?這與他的遭遇是有直接關係!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是刀槍不入的神佛,都有可能有攻擊性,為何“孤獨症”有攻擊性就會是“孤獨症”本身導致的呢?顯然沒有絲毫道理!
所以,這就是這個問題的提問者的一個誤解,也是絕大多數人對孤獨症的誤解,甚至是主流醫學界對孤獨症的誤讀!讓這些根本不知如何辯解的孤獨症譜系障礙人士更加有攻擊性,普通人被精神病後也會百口莫辯更何況這些有社交障礙的人了!
至於“孤獨症”本身病理可以造成什麼狀況,簡要地說可以使他們感知覺出現異常,在我們普通人眼裡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大腦處理起來就是沉重的負擔,進而帶來痛苦體驗,而他們無法表達無法宣洩,在無法疏解的狀況下就有可能有我們普通人眼裡無法理解的表達方式,比如大喊大叫比如近乎於自殘,如果周遭再沒有一個良好的引導,就會變本加厲,就有可能出現別人眼裡的所謂“攻擊性”……這個“攻擊性”的出現說白了還是和其遭遇有關。
所以,我們不該把任何一個“孤獨症”與“攻擊性”劃等號,孤獨症是孤獨症,攻擊性是攻擊性需要區分來看!這樣才不會把孤獨症妖魔化,被妖魔化的孤獨症會被更多人歧視誤解,是極其荒謬的!
這樣題主的問題就好解答了,孤獨症的判斷依據是社交障礙以及嚴重的興趣狹隘和刻板偏執行為,這個帽子是不可以隨便亂扣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及日常具體表現來判斷。
就答這麼多吧,望回答有幫助!
回覆列表
家長要多陪伴孩子,不要當著孩子面扣手機,看電視不理孩子,放任孩子自己玩耍,陪伴是治療孤獨的最好良方,沒事帶孩子去野外散散心,讓孩子活躍活躍,不能老是待在家裡一個人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