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工智慧技術的進化速度越來越快,隨人工智慧發展起來的智慧硬體行業也在加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開始做智慧硬體產品。你對這個行業怎麼看?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3
回覆列表
  • 1 # 時代科技漫談

    題主在問題背景裡提到的一點說的很好,智慧硬體行業其實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沒有人工智慧就沒有智慧硬體。現在人工智慧已經被公認為是繼網際網路資訊革命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未來幾十年最主流的技術發展趨勢。

    人工智慧是一種資訊科技,如果要做成產品供人們使用的話就需要各種硬體載體,所以就出現了現在蓬勃發展的智慧硬體行業。

    聽起來人工智慧、智慧硬體好像很高大上,和普通人距離比較遠,其實如果你用的是智慧手機,那你就已經是智慧硬體產品的使用者了。現在智慧手機上搭載的各種語音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智慧拍照演算法都應用了人工智慧技術。

    但是智慧手機又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智慧硬體產品,它現在已經取代了PC成為新一代主流計算裝置,它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和人的互動能力也越來越強,已經成為了人們工作、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智慧硬體產品。

    所以手機廠商把手機作為控制中心來打造自己的智慧硬體生態鏈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小米的米家生態鏈就是這麼幹的,小米做的比較早,最近華為好像也開始做類似的事情了。不過加入米家生態鏈也是有條件的,硬體廠商得接受小米入股,產品都得打米家的牌子,產品定價權也是由小米主導,一般都是配合小米的價效比策略主打低價,銷售收入得跟小米分成,最有價值的使用者資料也掌握在小米手裡。

    米家這樣的合作模式不是所有硬體廠商都能接受的,很多廠商是既想做智慧硬體又想保留業務自主權,但是他們自身的技術能力又不夠,這時候就該那些掌握海量資料資源、又有強大技術實力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出場了。

    網際網路巨頭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智慧硬體以及未來前景巨大的物聯網市場被手機廠商們主導,建立自己的生態鏈或者智慧服務平臺以求在未來的資料、使用者爭奪戰中掌握主動權是必須的。這方面作為雷軍的老冤家,周鴻禕旗下的360動手比較早,做了不少智慧硬體產品,不過現在規模和米家還是不能比。

    最近另一個巨頭京東也看準了這個市場,推出了自己的智慧服務平臺“小京魚”。京東早年是做3C數碼起家,現在是智慧手機和各種智慧硬體產品的主要線上銷售渠道,而且還做了主打科技產品的京東眾籌,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對硬體廠商來說很有價值的資料資源。

    所以京東是把小京魚作為一個給硬體廠商提供技術服務+渠道支援+供應鏈支援的平臺來打造。京東用多年來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給硬體廠商提供智慧控制技術,幫他們的產品變身智慧硬體產品,同時還可以利用京東的電商資源給他們提供渠道支援,利用京東的供應鏈資源提供供應鏈支援。這種合作方式不會涉及到硬體廠商的業務自主權,是一種優勢互補型的合作,現在已經有500多家硬體廠商接入了小京魚平臺。

    除了小米、京東、360之外,接下來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涉足智慧硬體市場,我個人是很看好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堅信科技能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智慧。

  • 2 # IT人劉俊明

    答案是肯定的,未來的生活場景中將出現越來越多的智慧化裝置,一定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智慧。

    目前關於智慧硬體的話題越來越多,從科技行業本身的發展來說,未來智慧化裝置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在智慧化裝置的背後是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綜合運用,所以說智慧化社會的基礎是物聯網,因此物聯網的建設一定是智慧化建設的前提。

    隨著5G標準的即將落地(目前5G牌照已經陸續發放),車聯網、農業物聯網、可穿戴裝置等領域將迎來重要的發展契機,而這些領域正是智慧化硬體所關注的重要領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透過物聯網把這些智慧化裝置進行互聯,能夠搭建出新的生態。

    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持續推進,物聯網建設是產業網際網路建設的排頭兵,所以可以遇見未來物聯網的建設會迎來一個高潮,所以未來智慧化硬體發展的基礎會越來越夯實,從這個角度來說,智慧化硬體的發展空間將會非常廣闊。

    智慧化硬體目前在很多領域已經有了廣泛的積累,比如在裝備製造領域、智慧家居領域、軍事領域、自動駕駛領域等等,都有智慧化硬體的身影,所以智慧化硬體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這為智慧化硬體的產業化鋪平了道路。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髮展,未來不論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學習中都會有大量的智慧體參與其中,所以掌握一門程式語言對於現代人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簡介: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導師,從事IT行業多年,研究方向包括動態軟體體系結構、大資料、人工智慧相關領域,有多年的一線研發經驗。

  • 3 # 西陽鄉野

    人工智慧加持的智慧硬體產業的發展在未來幾年將暴發性的持續增長,現在首先探索並應用的是一些高階行業,殊如無人機,無人架駛汽車、還有一些大型企業的裝配機器人等。在特定工作埸景的小型人工智慧也以有所應用,象快遞分揀、歺廳傳菜等,還有最近頻見媒體的模擬機器人。未來人工智慧將會走進每一個行業,也會走進人們的生活。所以未來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前景大好,希望人工智慧儘快走進農村讓農業種植智慧化。

  • 4 # AI科研院康文武生

    神經元 | 腦機融合感知產業的發展

    人的大腦是“電動”的。大腦中的神經細胞 - 稱為神經元 - 透過微小的電訊號進行通訊。這些微小的電荷穿過整個神經系統的樹突和軸突,人的行動取決於這些神經細胞透過特定的途徑傳送特定的電荷。如果我們找到一種對映這些訊號的方法,就可以開發一個探測和翻譯它們的裝置,用來控制外部裝置,我們稱之為腦機介面。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對人類大腦的理解,已經研發出恢復人體功能或者增強人體功能的腦機介面。想象一下,將訊號直接傳輸到人的大腦,就能夠看到、聽到或感受到特定的感官輸入。另一方面,只需要思考,就可以操控計算機或機器,這對於嚴重殘疾的人來說,腦機介面的發展可能是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技術突破。

    把意念變成操作指令這個過程十分複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探測大腦活動,非侵入式腦機介面使用腦電圖儀來探測頭腦內發生的電波,會有一組電極附著在頭皮上,由於顱骨對訊號的衰減作用和對神經元發出的電磁波的分散和模糊效應,記錄到的訊號解析度並不高。還有一種方法是將電極直接植入大腦,它需要侵入性手術來植入電極,長期留在大腦中的裝置往往會導致灰質中瘢痕組織的形成,這種組織會阻止訊號。其次我們的大腦很複雜,會有很多雜念,將清晰的指令與雜念分開並不容易,另外將腦訊號轉換為指令也很複雜。

    研究人員開發出以人腦為模型的深度學習演算法來破解人類大腦。首先,他們建立了一個大腦解碼資訊的模型。讓三名女性花費了數小時觀看幾百條短影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機器測量了視覺皮層和其他地方的活動訊號。一個用於影象處理的人工神經網路學會了將影片影象和大腦活動聯絡起來。隨著這幾名女性觀看更多的影片,經過演算法預測的活動和一些大腦活動相吻合。它還幫助科學家瞭解皮層每個區域的特徵。還有一個網路能夠解碼神經訊號:根據參與者的大腦活動,能夠以50%的精確度預測她所看到的東西(包括鳥類、飛機、運動等)。

    運動功能的腦機介面

    早期的實驗已經實現從猴子和老鼠的大腦皮層上記錄訊號,操作腦機介面來實現運動控制。20世紀80年代,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員找到了獼猴上肢運動的方向和運動皮層中單個神經元放電模式的關係。他們同時發現一組分散的神經元也能夠編碼肢體運動。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面向運動的腦機介面經歷了迅速的發展,已經能夠使用神經叢集記錄技術實時捕捉運動皮層中的複雜神經訊號,並用來控制外部裝置。

    重症肌無力患者、因事故導致高位截癱的患者等重度運動障礙患者群體,是腦機介面的重要應用物件。這些患者的共同特點是,他們有相對完整的思維能力,但喪失了對肌肉和外周神經系統的自主控制能力,因此無法有效地向外界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將自己腦中所想的資訊透過某種輔助手段傳達出來是這一患者群體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需求。一位四肢癱瘓的美華人成為了第一位用侵入式腦機介面來控制義肢的病人,他能夠透過意念來完成義肢控制和電腦游標控制等任務。

    感覺功能的腦機介面

    目前人類已經能夠修復或者正在嘗試修復的感覺功能包括聽覺、視覺和前庭感覺。

    人工耳蝸是迄今為止最成功、臨床應用最普及的腦機介面,目前已有數十萬聽力障礙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蝸。如果耳朵的微小器官嚴重受損,將無法聽到任何聲音。然而,聽覺神經可能運作良好,他們只是沒有收到任何訊號。人工耳蝸繞過耳朵的無功能部分,將聲波處理成電訊號並透過電極將它們傳遞到聽覺神經。

    在視覺修復技術方面,可以從視覺皮層的神經訊號中重建出人所感知到的視覺影象資訊,用於構建幫助盲人恢復視力的視覺假體。一位男性盲人在視覺皮層植入了68個電極的陣列,該腦機介面系統包括一個採集影片的攝像機、訊號處理裝置和受驅動的皮層刺激電極。植入後,病人可以在有限的視野內看到灰度調製的低解析度、低重新整理率點陣影象。

    未來當腦機介面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將不但能修復殘疾人的受損功能,也能增強正常人的功能。例如腦深層刺激手術技術可以用來治療抑鬱症和帕金森氏病,將來也可能可以用來改變正常人的一些腦功能和個性。例如海馬體神經晶片將來可能可以用來增強正常人的記憶。

    最令人興奮的領域之一是開發可以透過思想控制的裝置。一旦將思想轉化為計算機化或機器人行為的基本機制得以完善,該技術的潛在用途幾乎是無限的。殘疾患者可以將機器人支架連線到他們自己的肢體上,而不是機械手,允許他們移動並直接與環境互動。訊號可以繞過脊髓的受損部分被髮送到患者手中適當的運動控制神經。

    德國有兩個人使用腦機介面寫“你好嗎?”

    腦機介面技術可以應用到更廣闊的腦機融合領域。未來的發展目標不是仿人的人工智慧計算機,而是人、機結合的智慧計算機體系,這有望對人類社會帶來全方位的積極影響。

  • 5 # 使用者5478112187860

    一個小故事,供您參考:思聰他爹給了他2個億,一年掙了8億,13億人:!小王一雙手套2元錢,搬一天磚掙了150!

  • 6 # 艾看戲

    目前,智慧硬體產業處於加速發展階段,中國消費結構的升級以及主力消費人群的轉變,促進了智慧硬體市場的快速發展。目前智慧硬體已經融入人們衣、食、住、行、勞、娛、醫、教等多個領域,產品型別豐富多樣。

    根據艾媒諮詢(www.iimedia.cn)權威釋出的《艾媒報告|2019中國3·15消費者權益調查報告智慧硬體篇》顯示,智慧硬體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行業標準和規範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費者維權難度。未來,隨著行業相關標準加速落地,智慧硬體市場趨於規範和成熟,消費者權益保障情況將得到改善。

     中國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升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都在穩步上升,對智慧硬體裝置的消費能力也相應提高。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9853元。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報告 |2019中國3·15消費者權益調查報告智慧硬體篇》,檢視全部內容,請前往下載:http://report.iimedia.cn/report.jsp?reportId=36319&acPlatCode=IIMReport&iimediaId=63819

  • 7 # 前瞻產業研究院

    自2015年起,移動網際網路與智慧手機的創新動力減弱,產業進入了有限創新、有限增長的成熟階段,已成型的巨大產能迫切尋覓新的增長點,掀起了新興智慧硬體的創新浪潮。雖然智慧手錶、智慧家居、VR/AR陸續成為探索熱點,也迸發出創新火花,但迄今為止,業界尚未出現一個媲美手機的新平臺。

    2017年,伴隨著人工智慧與專有器件技術的共同發展,從業企業在大眾消費、行業應用市場中各施所長,打磨針對細分市場和特定場景的產品與服務,智慧硬體的商業化前景更加廣闊,智慧手機、智慧機器人、虛擬現實、無人機與智慧家居紛紛迎來功能升級、市場擴張的發展機遇,智慧應用服務也從大眾消費步入行業應用。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消費者觀念更新,各種智慧硬體產品層出不窮,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全球智慧硬體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全球智慧硬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140億美元。

    可穿戴裝置尚未成熟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可穿戴裝置,仍然屬於技術沉澱期,在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下就過早地推向市場。資料顯示,在購買智慧手錶的使用者中,使用時間1年以內的佔76.9%,而30.8%的使用者持續使用時間不超過1個月,使用超過1年的使用者佔23.1%。

    智慧手錶使用時間之所以如此之低,主要原因是此前各大廠商的智慧手錶均是手機的螢幕延伸加上部分健康功能,而未完善的功能對消費者而言顯得有些雞肋,智慧手錶既不可能替代手機,而健康功能也僅僅是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智慧手錶的定位就顯得略為尷尬。

    不過智慧手錶最主要作用依舊是主動向使用者提供可瀏覽的資訊,相比手機它的便利性更明顯。其次,智慧手錶將為使用者之間提供新的通訊方式。第三,智慧手錶作業系統將強調連線,不僅是使用者之間的連線,也是佩戴者與其他智慧裝置和系統之間的連線。最後,智慧手錶會在健康和檢測潛在疾病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各大廠商對智慧手錶研發投入增加,智慧手錶在功能上趨於強大和完善,銷量也將不斷上升。IDC預計2018年,智慧手錶出貨量將達到7280萬塊,佔可穿戴裝置總銷量的三分之二。預計到2022年,智慧表的總出貨量將達到1.202億塊。

    智慧家居生態壁壘將打破

    圍繞家居智慧硬體市場的巨大蛋糕,國內外各巨頭爭相競逐金字塔頂端位置——做成開放的系統平臺開放給開發者。蘋果此前推出了智慧家居平臺HomeKit、谷歌旗下Nest、三星旗下的Smart Things釋出了新一代智慧家居開放平臺。國內巨頭佈局智慧家居沿用同樣的思路,華為開發HiLink,物聯網創新企業Wulian推出的Wlink萬聯平臺,騰訊宣佈構建QQ、微信硬體開放平臺的戰略,推動智慧硬體連線。

    但各個產品、平臺並不配套,使用方法紛繁複雜;採用的無線連線技術多種多樣包括藍芽、NFC、WiFi等並不統一;各生態之間壁壘林立,智慧家庭生態系統體驗差、碎片化嚴重因此未來亟需實現多種技術的融合、需要制定統一的生態連線標準。

    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使用智慧家居的家庭佔比極小,市場可挖掘潛力巨大。預計到2023年家居智慧硬體市場規模將達到938億元。

  • 8 # 智慧硬體PM日記

    最起碼我認為是這樣的,你看,1885年10月誕生了汽車,催生出了這麼多的產業鏈條。

    而當年的馬伕等馬的供應鏈條也實現了成功的轉型,要放在一個宏觀的維度去理解和看這些事情,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2020中超聯賽冠軍是國安,還是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