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楊朱學派

    鄙人曾解析過商鞅的馭民六術:弱民、貧民、愚民、辱民、疲民、虐民。其核心是愚民。其目的是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狼犬丹尼》中的黑老大巴特爾,把法家的愚民思想演繹的淋漓盡致】

    鄙人再獻拙文一篇,解析商鞅之死。

    秦孝公去世後。商鞅以謀反罪被五馬分屍,夷滅三族,斷子絕孫。商鞅之死,可謂多行不義必自斃也。 商鞅本人是死於商鞅之法。

    1、法家主張,寧枉勿縱。

    商鞅謂之:刑用於將過,則大奸不生。韓非子謂之:禁奸於未萌。 不是禁奸於萌芽,而是未萌。依據商鞅思想,你沒謀反,就把你以謀反之罪處死。才能做到大奸不生。秦惠王及大臣便以商鞅之法,在商鞅謀反未萌之時,儘早將商鞅處決。【而儒家提倡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

    2、法家主張五馬分屍、烹煮、扒皮、抽筋、凌遲、剁成肉泥等等。戰國法家酷吏商鞅被五馬分屍。唐代法家酷吏周興、來俊臣,一個被烹煮。一個被剁成肉泥。秦國是依據商鞅之法,將商鞅五馬分屍。

    3、儒家主張不罪無辜。孔子修訂的《尚書》有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法家主張,夷族連坐。秦國是以商鞅之法,將商鞅夷滅三族。商鞅把自己害的斷子絕孫。

    總之,商鞅死於商鞅之法。害人終害己。

    此外,謀殺聶樹斌的首惡元兇。就是商鞅。聶樹斌死後二十餘年,終被宣判無罪。這是儒家的疑罪從無戰勝法家的寧枉勿縱。這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商鞅用自己之死的實踐,證明了法家是法治的頭號死敵。

  • 2 # 大鵬說國學

    魏國在經過魏文侯的變法和治理後,成為戰國初期的最強大的諸侯國,在吳起的軍事壓迫下,魏國奪取了秦國河西之地!把秦國壓制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內!緊緊的壓制在了西部地區!

    秦國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個壓力,在秦孝公時期,秦孝公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魏國透過李悝變法國力強盛,楚國透過吳起變法也強盛了!秦國還是在遵守秦穆公時期的、春秋時期制定留下來的王道思想,早已不適應戰國的大戰大爭之世的要求!所以秦孝公上臺後就開始釋出求賢令,求山東六華人才來秦國幫助治理秦國!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商鞅(此時還叫衛鞅),也來到了秦國,並在景監的幫助下,三次見到秦孝公獻策,最後秦孝公選擇了霸道,而且與商鞅一談就是三天三夜!後來就開始了變法!

    變法的內容分兩次,透過徙木立信的方式取得了秦國百姓的信任,然後開始具體的變法,第一次是打破貴族的特權,廢除農奴制度,貴族不在擁有農奴,打通下層人民上升的通道,同事解決了秦國私鬥成風的問題!獎勵農戰,靠種地種的好可以獲取爵位,靠戰爭立軍功更能夠獲取爵位和富貴,不想原來下層百姓立了軍功就就是得不到獎!這就大大的提高了秦華人民的種地和建功立業的積極性!但是這大大的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這些解放了的勞動力,人民都是原來為貴族勢力的私人勞動力!職位舊貴族服務的!

    第二次就是建都咸陽,為東出做出充分準備!

    有一次執法的過程中就得罪了太子,太子犯法,但是沒有辦法治罪太子,就治罪太子的老師,其中一個老師就是秦孝公的哥哥公子嬴虔,割掉了公子嬴虔的鼻子,嬴虔多年不出家門,恨死了商鞅,以甘龍為首舊貴族也恨透的商鞅,於是他們就聯合起來,收集商鞅的罪狀,告商鞅謀反!商鞅害怕,逃到了鄰國魏國,魏國也恨死了商鞅,商鞅為了戰爭勝利欺騙過魏國,路上去露宿,露宿的時候,客棧是不敢讓他入住的,因為他制定法律的時候,不允許沒有身份證的人入住否則要殺頭的,他制定法律後忘了給自己也製作一個身份證的牌子了,然後就苦笑自己作法自斃!其實這個時候他應該是很欣慰的,因為,他制定的法律真的執行很到位!

    然後,商鞅就被抓了,被判為車裂的極刑!

    但是他應該很欣慰,秦惠王也就是秦孝公的兒子,放棄了他,但是他的秦法一直沒有放棄,在秦國之行了一百多年,最後為秦國統一也奠定了基礎和條件!同時為沿用了兩千多年,秦法,商君書,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等都是以商鞅制定的標準為基礎的,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商鞅應該是含笑九泉的!

    而且,商鞅的死,也為秦惠王,立了一個大功,甘龍誤以為可以同時毀了商鞅之法,但是秦惠王,根本不同意,甘龍一黨有拉攏公子嬴虔讓嬴虔登基,嬴虔同樣是恨商鞅,而不恨商鞅之法的人,就和秦惠王一起,剪除甘龍為首的舊貴族就有了更加充分的理由!有了藉口,一舉滅掉了甘龍一黨!

  • 3 # 李育增暱稱古華胥

    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國實行的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大的事件。對促使奴隸主貴族世襲制的迅速瓦解,促進封建地主階級經濟的發展,形成一個統一封建集權制國家,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商鞅變法產生於春秋戰國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由於鐵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地主經濟初步確立。隨著封建經濟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經濟和政治勢力越來越強大,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如魏國的李悝變法,吳國的吳起變法等。商鞅變法就是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1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凡是努力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徭役。3統一度量衡。4獎勵軍功,實行軍功爵制。按軍功大小授爵位和田莊,無功者不予以授爵。5廢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改革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按戶按人徵收軍賦。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規定成年者立戶分居,規範社會風俗。7推行郡縣制。全國設三十一縣,縣下轄都、鄉、邑。8定秦律,燔詩書。

    商鞅變法極大地調動了平民的積極性,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發展。嚴重打擊削弱了奴隸主貴族特權,加強了秦軍戰鬥力。使積貧積弱落後於其他六國的秦國,在很短時間內迅速倔起,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為以後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變法在當時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1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刑法嚴酷。如在路邊倒垃圾就要砍去雙手,盜竊牛馬者處以死刑。史書記載商鞅一次在渭水邊,因反對新法處決了七百餘人,渭水為之變赤。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對廣大人民的壓迫和剝削。“連坐法”的推行,什伍戶籍制度及徵收戶賦勞役與“燔詩書”等法令一起,對人民佈下了一張嚴密的監察網,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3變法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劃清界限。如二十等爵制,公開承認擁有奴隸的合法性。4重農抑商,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5焚燒史書,摧殘文化,壓制思想和百家爭鳴。6倡導君主獨裁,封建集權,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

    商鞅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貴族利益代表太子黨的激烈反對。秦孝公主張變法,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新法得以徹底實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繼位,號秦惠王。以公子虔為代表的貴族勢力乘機反攻倒算,秦惠王以謀反罪將商鞅逮捕,並車裂。

    商鞅雖然死了,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子孫孫都在繼續實行商鞅的新法。商鞅作繭自縛,成了秦惠王為繼續推行新法,平息貴族憤怒情緒防止叛亂,確保皇帝寶座的犧牲品。公元前221年秦孝公的孫子贏政滅了六國,建立大秦帝國。

    歷史上任何一次變法維新都不僅是一種治國方略的重新選擇,而且是一種利益關係的重新調整,因此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力。商鞅變法也不例外,由於廢除井田制,獎勵耕戰等改革措施觸犯了貴族利益,必然會遭到激烈的反對。但商鞅並沒有被困難嚇倒,毅然堅持實施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商鞅雖然慘遭不幸,但他開創的變法大業順應歷史朝流,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主導的郡縣制被歷朝歷代所採用,並且一直沿用至今。他倡導的法治思想,在今天被注入新的內容,成為改革開放以法治國的重要綱領。我們討論商鞅變法,就是要以史為鏡,以史為鑑,把我黨開創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進行到底,為在本世紀末實現中國夢努力奮鬥!

  • 4 # 劉一千五

    商鞅變法裡有一條"互證"和"連坐″。商鞅死於自己的二條極平常的法規。這是怎麼回事呢?

    商鞅變法的核心是耕戰二字。顧名思義就是要在平時努力耕織,多出貢獻,可以得到晉爵,提高社會地位。戰時當兵,殺一個敵人升一級。這兩種晉升法引起秦人濃厚興趣。但是,耕戰要有制度作約束,不能超越。這就要求民眾遵紀守法。怎麼能達此目的呢?

    那就編戶口。就是以五戶為伍,設一小組長,叫伍長;十戶為什,稱什長;以此類推百夫長,千夫長……這樣就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如果其中一人犯法,沒有人出來向政府報告,那這五戶,十戶人家都要受處罰,這叫連坐。出門辦事要有擔保證明,否則寸步難行不說,還要受到官吏拘禁。這就是治民的核心——愚民的具體表現之一。看得出這法制條款的嚴峻和極端。

    秦孝公死了。商鞅失去變法靠山。他得罪了許多貴族大臣,連太子也被他教訓過,太子倒因是儲君之故而免於刑法,但太子的老師卻擔了罪責,受到鯨刑。下面的民眾也因為議論新法利弊而被貶罰邊境守邊。看上去這國家太平大治,其實就是一個火桶,裝滿了對商鞅的仇恨。

    公子虔受了鯨刑,懷恨八年不出,這次出來就告狀說商鞅造反。秦惠文王巴不得有人出頭挑事,以發洩長久的鬱悶。就讓官吏去逮捕商鞅。商鞅就逃到函谷關下,想到關外去。不料,關令某他不曉得變法大家來了(有關令尹幹過這裡的頭,截留老子寫文章,老子絞盡腦汁寫了《道德經》才老子騎牛走了)他不讓商鞅過去,對商鞅說:"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意思就是,我讓你住下後過關,你沒有擔保文書,我是要受連坐處罰的。商鞅嘆了口氣,沒想到自己畫地為牢,一弊如此。他想去魏國,而魏國痛恨他當年欺詐魏國公子昂並破殺魏國軍隊,就拒絕他到魏國。商鞅回到封地,聚族人封地內的人眾去攻打鄭國,好有個落腳之地。鄭國說秦國無端生事挑起戰爭,聲討秦王,並向各國求援。

    秦惠王一聽大怒,說這不關秦國事,是亂國賊子商鞅乾的。他就派兵去打商鞅。捉住商鞅後,極端折磨,然後五馬分屍。商鞅死後,新法照舊施行。秦國因此卑視六國,志小天下了。

  • 5 # 世界史圖鑑

    商鞅死於商君之法?其實細想並非如此,更多是死於政治鬥爭,商鞅冒天下之大不韙將自己心中的理想政治藍圖在秦國勾畫出來,認為發可以走天下,這在如今看來其實很超前,即便當時的法律還不是萬民法,但至少法制精神有商鞅一手完善,其實大家對於商鞅變法的理解很膚淺。商鞅變法中的一些措施不僅僅是現在還在用,大家總認為是專制的罪魁禍首,其實統一國家就是如此,在政治上統一國家永遠不會想民主國家一樣開放民主,用現代的民主法制精神去批判當時的集權法制其實沒有必要,就好比當時西方的法制還是貴族法制一樣,經歷前年都是不斷變化的。

    商鞅變法中很多無厘頭的玷汙是很多學者樂此不疲的,歷史上也是這樣。比如

    廢井田開阡陌被說成是數萬民眾流離失所,變法殘暴。

    編民戶籍被說成是監視民眾。

    連坐法整頓社會秩序被說成酷吏害民(先秦民眾居住地都是按族劃分,一家有事舉族皆知,一家有難,全族想幫。這雖然是好事但一旦遇到族間紛爭,全村械鬥,官府緝拿相互開脫,面對這一事實,你說除了連坐還有何解決辦法。按族劃分的關鍵就是街坊鄰里都是同族人,不單單是鄰居,與現在的居住環境不同)。

    依法治罪被認為破壞祖制

    限制言論被認為毀滅文明()試問古今中外那一場變法改革不限制言論。

    統一軍制,提高軍隊素質,被說成激發惡性,反人類,與法西斯等同。那我問你,法西斯的基礎是什麼?是政治跟著軍事走,秦國百年那一年的國政是被軍事裹挾的。

    商鞅還發對個人崇拜,體現就是當有人言秦法之好時,刑制之。大家都不理解,但就是這種做法與之後的商鞅雖死秦法由在形成對比。不因人壞法,當然商鞅功勞過大再加上自己的反對者太多,上層貴族殺商鞅廢秦法,底層民眾殺商鞅留秦法成為當時的共識,框定政治框架的人一定是極端的,也一定是沒有好結局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當年為了變法,孝公積極運作使得如此激烈迅速的變法得以推行,政治穩定就是儘量暫緩觸動貴族勢力,這也是為何變法會有兩次的原因,貴族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當然是遺憾,但當時是解決不了的,這一問題即便秦始皇時期還沒有解決,要不然就不會有李斯的諫逐客書。

    保守勢力秦國一直都有,只不過經過商鞅變法後,這種政治勢力已經不能左右朝政,脫離政治中心,但孝公死後貴族依然保留少量人口和私家封地,也會給國家造成災難,其實商鞅變法在商鞅時僅僅是開始,贏駟殺商鞅以後,商鞅的法令才真的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商鞅時期的實行地點都是原有領土,其餘所屬和邊境地區並沒有大肆鋪排,贏駟做到了。

    商鞅一生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最後自己成了絆腳石,若想深徹變法自己身死魂滅,若想全身保命,畢生心血付諸東流,他被誣陷謀反時一定後悔,但如果他知道自己一手創立的政治制度歷經千年都被後世遵守時,商鞅應該仰天長嘯。

  • 6 # 質躍

    這說法不客觀不地道。是不是還可以說,“秦始皇為什麼死於秦朝之法呢?”之所以秦朝建立了秦朝法規制度是因為秦朝統一了天下,然後,再依次往前推,之所以統一了天下,是因為秦始皇消滅了六國,看來,這也都是他的死因了。當然,可以這麼說,戰爭利益之下的彼此雙方,所取的階級利益角度不一而已,但,從歷史發展的整體上看,顯然是封建制取代了奴隸制社會是歷史的進步嘛。否則,那不就亂套嗎,哪是先進哪是落後,哪是進步正義代表多數人,哪是守舊落後代表少數,都不分了,不是嚴重主觀唯心論調否。

    商鞅是那個時空的商鞅,是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商鞅,有主觀人為原因導致的失敗,也有當時客觀環境的原因。商鞅變法是商君死的一個原因,但不是唯一。難道,不變法,就一定可以活嗎,秦國之外的六國多都沒變法,而且商鞅最初並不是秦華人,是先在魏國謀求變法的,但是魏國拒絕了,看不上商鞅那身份,而後商鞅才來到秦國,結果,都知道的,六國被變法後的秦國一如秋風掃落葉的結束了,從此結束民不聊生的天下大亂局。那六國之滅都從本國自身問題的角度而言是不是也要歸於商鞅之法呢,可是商鞅之法並沒有在六國實行呀,看來賴不上賬。

    但換個角度看,其實恰是因為,秦國實行了商鞅之法,而使秦國迅速崛起,戰爭雙方,六國的滅可不謂也因商鞅之法,在敵對國看來若沒有了商鞅,秦國未必強大,六國未必滅呀,這大概就是商鞅不得好死的一個原因嘍,樹敵太多,動了守舊勢力的乳酪。可是從客觀方面看這也是歷史發展的一種必然。歷史發展的客觀的看,在當時,商鞅是進步人士,商鞅變法內容也是那時的進步思想。當然以現代角度看,那是很落後。至於,商鞅之死,不變法,他也未必活好了。人固有一死,誰也逃不離。他施展了自己的抱負,實現了個人的進步的價值主張,也已很不錯了。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7 # 青山居士說

    如果說,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模一樣的,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趣味可言呢?所以我認為首先第一點我們就要明白,求同存異,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我們再來談談商鞅和他的《商君書》。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輕的時候就十分推崇法家的刑名法術之學。當時法家的主要思想就是依靠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管理人民,達到一種富國強兵的狀態。

    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分裂的時代。因為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的變化,各個國家都想著富國,強兵,兼併土地,擴大地盤,實現利益最大化。

    搶錢,搶地盤,搶女人,估計這口號在那時候喊得很響。呵呵。

    商鞅原來是衛國的王氏後裔,但是衛國畢竟是個小國,商鞅認為自己一身本事,呆在衛國實在施展不了才華,於是他就跑到了魏國。

    魏國的國相公叔痤瞭解了商鞅之後,發現這小子是個人才。於是向魏國國君魏惠王大力舉薦商鞅,讓惠王給他個高階職務乾乾。說按照他的方法去做,肯定能讓魏國更加強大。

    然而,當時魏惠王並沒有聽從公叔痤的建議,還認為是他年老痴呆,躺在病床上說胡話呢。於是拒絕了公叔痤的建議。公叔痤一看惠王不聽,就建議惠王把商鞅殺掉,以免將來留下後患。

    然而,魏惠王還是不在意,覺得商鞅不過是個渾頭小子,怎麼看怎麼都不起眼,沒什麼大出息。公叔痤氣憤交加,轉身就叫商鞅趕緊離開魏國。

    商鞅一看情勢不對,也是沒帶二話的,離開魏國直接奔秦國去了。當時的秦國正是秦孝公時代,秦孝公一直想著富國強兵,圖謀霸業,正在招攬天下人才呢。商鞅的到來正合他意。

    秦孝公聽了商鞅的改革變法之術後,那是兩眼放光,精神抖擻,覺得霸業可期。於是他授予了商鞅很大的權力,讓商鞅大膽地去幹。

    商鞅感覺到自己的高光時刻即將到來,也是倍加珍惜這次揚名立萬的機會。他在改革變法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樹立威信。

    具體的有一件事情,他貼出公告讓人把一塊木頭搬到城頭,就給十金。當時的老百姓都覺得這不太現實,搬一根木頭就給那麼多錢?怕是騙人的吧?

    後來商鞅又增加到了五十金。大多數老百姓還是不太相信,結果偏偏有一個相信的小夥子,把木頭搬到了城頭。最後,他得到了商鞅賞賜給他的五十金。

    這個故事叫做徙木之信。從此商鞅的威信就樹了起來。他開始大搞改革,變法。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二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

    三是制定嚴峻的法律,嚴懲私鬥,改法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

    四是開阡陌封疆,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推行縣制。

    五是移風易俗,統一度量衡、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執行分戶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商鞅的改革變法力度十分之大,但是也取得了很明顯的功效。透過這次改革變法,秦國變得更加強大和富裕起來。

    舉一個例子。公元前341年,秦國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進攻魏河東,魏派公子卬迎戰。

    兩軍對峙時,商鞅派使者送信給公子卬,說:“我當初與公子相處的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我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

    公子卬相信了,赴會時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虜,商鞅趁機攻擊魏軍,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此時的魏惠王說:“寡人真後悔沒有聽公叔痤的話。”然而,世間沒有後悔藥可吃。

    商鞅因戰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商君也因此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風光一時無倆。

    客觀地說,商鞅的改革變法,對於秦國的強大,以及後來秦國統一天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凡事都有利弊兩面。商鞅的改革變法,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了權貴階層的利益。比如“獎勵耕戰,實行軍功爵制”,雖然為平民進入上層打通了通道,但卻打破了延續幾百年的貴族的世襲制,因此得罪了貴族勢力。

    而且商鞅的法律過於嚴酷,觸犯到了許多權貴的切身利益。變法一年後,有一次,太子犯法了,商鞅就說:“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本來要處罰太子,但考慮到太子身份尊貴,就處罰了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後來公子虔又觸犯法令,又被處以劓刑(割掉鼻子)。

    再者,商鞅不懂得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秦孝公病重期間,他獨攬軍政大權,使秦國內部權力鬥爭激化。

    如此,商鞅最後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等到秦孝公死後,秦惠王即位。之前對商鞅懷恨在心的公子虔等人,便羅織罪名,汙衊商鞅謀反。

    秦惠王十分憤怒,下令立即捉拿商鞅。商鞅聽見風聲後東躲西藏,逃到邊關,想要在客舍留宿。

    結果客舍的人見他未帶憑證,告訴他商鞅制定的法律,沒有憑證留下他是犯法的。

    商鞅被自己制定的政策所阻,真可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知道那時候的商鞅心理是何想法?這也說明,他的法令執行得真好。

    商鞅又想跑到魏國去,結果魏國的人因為他騙了公子卯,也沒有收留他。最後迫不得已商鞅只能回到自己的封地,並起兵開戰。

    但是他那麼一點點兵力,怎麼和強大的秦軍抗衡呢?商鞅隨後很快兵敗而亡。他的屍身也被秦軍帶回到咸陽,處以車裂之刑示眾。秦惠王還不解氣,又下令將他的全族誅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尋仙2等級有哪幾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