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跬步求索

    首先,關於黃金年齡的假設本身就存疑。近些年的研究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大腦的可塑性比較身體要強得太多太多。如果說韌帶筋骨之類的鍛鍊必需要趁早,那麼大腦的鍛鍊時間視窗那要寬的太多太多。至於心理學中行為分析那一派什麼都往童年歸因的,那只是一種觀點而不能算科學結論。

    就認知發展來說,低齡兒童並沒有條件進行抽象邏輯訓練。比如,早期的幼兒你能讓他明白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但你很難讓他明白一個蘋果加一個桔子等於兩個水果。因為蘋果桔子那是實物,而水果卻是抽象的概念。再比如,在小班階段大多孩子並不明白邏輯的可傳遞。張三比李四高,李四又比王五高,但張三是否比王五高那就不知道了。事實上就我的觀點,低齡的孩子進行的任何基於抽象的概念的訓練學習(比如數學,比如邏輯)都是瞎耽誤功夫。和養育者主觀上的考慮無關,而是腦神經發育限制了他學習訓練的能力。硬體不允許。

    當然,就像前面提到的大腦可塑性其實遠比我們以前認為的要好得多。那麼過早的干預同樣有可能讓孩子更早的具備一些定向的能力。但就個人來說,我依然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行為。

    雖然沒有過相關的人體實驗,但類似的動物實驗卻早有人做過。其中之一是在小鳥胚胎成型後將小鳥的蛋殼去除只保留蛋膜。然後觀察後續小鳥的發育情況。實驗的結果更早的接觸光源刺激確實讓小鳥更早的發育出了視覺,可惜那些小鳥孵化後就聾了。雖然小鳥和人有很多不一樣,小鳥的大腦也肯定不如人腦複雜。但我們依然應該承認,過早的訓練孩子超綱的能力可能會存在一定危害的可能性。

  • 2 # 遊曳魅已

    皮亞傑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3-8歲的孩子處在的階段是“前運算階段”

    這個階段的兒童思維有幾個特徵:一是集中化,僅注意情景中的某一個方面;二是可逆性,指改變思維方向從而回到起始點的一個能力(比如你問他你的爸爸是誰?他說XX,再問他XX有孩子嗎?很可能寶寶就答沒有了);三是自我中心思維,以自我為中心,我即世界的思想。

    從這幾點可以很顯而易見的看出,這根本不是一個培養邏輯思維力的好時期,很多孩子都不太懂數字蘊含的邏輯關係,只能死記硬背過去。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絕佳時機,孩子有充足的幻想空間和跳躍思維,以及對感興趣之物的強烈專注和好奇。

    很多家長焦慮地說我怕孩子上小學跟不上進度,從小就給他灌應試教育的知識,導致孩子提前學習,真正上了小學後無心上課,得過且過,學習方法一塌糊塗,嚴重的甚至導致厭學情緒,何必呢?

    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也是想改善孩子從小機械學習應試知識所帶來的麻木和呆滯,缺乏靈氣,沒有想象力,只會死記硬背,那不是未來人才的方向。

    年少階段美好事物的經驗會奠定個體欲求美好事物的生命原型,由此而開啟個體欲求美好事物的人生。從孩子未來一生的幸福角度出發,這個時間段也不應該給他太大的壓力,成績只是一時的,性格和態度是一輩子的!一個從小活在書山題海的孩子我不覺得他會比一個習得愛與美好的孩子過的更幸福,哪怕他將來的物質生活會更優越!

    習得愛與美好需要的是興趣愛好的培養,不是“算算算”和“寫寫寫”。適度的邏輯思維培養沒問題,怕就怕它與應試教育拉上勾。

    帶孩子去培養他的愛好把,無論是球類運動,還是琴棋書畫,都可以的。自己不行,就找輔導機構嘛,畫啦啦、音樂筆記.....詩與遠方,不該離孩子太遠

  • 3 # 弘道

    3-8歲是一個小孩發展認知能力的重要時期,但卻不一定是培養邏輯思維的最佳時機。一般來說,一個孩子成長到小學高年級以後可能才是培養和發展其邏輯思維的關鍵期。

    對於幼兒園時段的孩子,最主要是要完全開放其感覺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充分接觸“五花八門”的世界,而不是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否則就是超前教育和“拔苗助長”必將歲還孩子的長遠利益和健康成長。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人的成長(包括認知能力)是有規律的,正如西方教育家所總結的那樣,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要及時發現“智力曙光”,並使其基本能力思想最大化。對於處於幼兒園時期的多數孩子來說,其智力曙光主要包括感知能力、說話的能力、簡單的運動(走、跑、游泳等)能力、交流能力、藝術(主要是感受和欣賞美)力、合作能力、簡單勞動能力、關注自身安全能力等,現在很多家長把小學時期的學習內容拿到幼兒園階段是一種嚴重的錯誤,是“定位”的錯誤。“定位”的本質是什麼.?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 4 # 徐桂園521

    幼兒園期間學會開發孩子全面的體驗功能。主要是尋找他的樂趣,有樂趣才會有興趣的,幼兒園也只是基礎的培養,對於開發還是有一些欠缺

  • 5 # 楠木四月

    感謝邀請。我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從他上幼兒園的經歷來反觀當時的教育,我是比較抗拒的,誘因是幼兒園教育提前小學化。當時經常翹課帶孩子出去玩,企圖通過家庭教育彌補寓教於樂的缺失。當然,現在的幼兒園似乎已有所改革,大多時候佈置的是親子作業,一方面是希望家長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是側重溝通和表達。3到8歲是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機這句話是有誤區的,這話裡帶著無法令人愉快消化的快節奏。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進入了“大自然缺失綜合症”的領域,無法感受慢童年,其實邏輯思維就蘊藏在慢童年裡,遊戲和閱讀是邏輯思維的基礎,現在的家長大多注重美學教育,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多多參與孩子的童年,耐心地傾聽和解讀他們的十萬個為什麼,這是所有思維培養的基礎。個人愚見!

  • 6 # 有朋自遠方來2020youp

    誰說的 3—8歲是培養邏輯思維最佳時期 純屬偽科學 商家炒作

    幼兒園沒有學習任務 在遊戲中成長 校外的教育很亂 家長又急於拔苗助長 亂花錢 數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最好的工具 中國的數學教育在世界上是很強的 美國學生四年級還掰著手指算術美其名曰 形象思維 我們的孩子二年級就開始心算了 我們的正規學校是按教學大綱要求的 是科學的 有的家長 急於求成 拔苗助長 聽信校外教育的蠱惑 勞學傷財 得不賞失 沒必要補習

  • 7 # 寶媽瘋瘋陳

    我家孩子正在上幼兒園,我覺得如果只靠幼兒園裡面的教學內容,基本就是玩3年,我覺得中班開始就可以適度增加幼兒的邏輯開發了,現在小學中學的內容都比較側重邏輯思維這方面的。學校不給教,只能報課外班,勞民傷財。學校這個不給補課,那個不準超綱,可是外面的課外班倒是遍地開花。昨天看到一個報道,說上海一個高考生,從小到大補課費花了有100多萬,這難道不是對我們現在學校教育的一個諷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想把攝影做興趣,佳能(Canon)EOS 800D作為入門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