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彼岸歷史

    簡單梳理了一下,提問中的“王貫”好像應為“王貴”。

    這一段史實其實語焉不詳,不只是這一段,整個南宋史中關於岳飛的事蹟都這樣:功勞被抹殺,構陷他的材料更不會記載和保留。所以後人只能透過零散材料去做進一步分析還原。

    王貴、張憲、牛皋這幾個人,正史和演義中一樣,不僅都是岳飛的發小,而且還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參加了所有的四次北伐,戰功赫赫。遺憾的是,王貴沒有堅持到最後,嶽王爺的死,他作了偽證,充當了幫兇。

    岳飛在紹興十一年八月被罷官,負責把岳飛往死裡整的是秦檜和張俊,秦檜拖後,張俊突前,他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分化瓦解並順利接管“岳家軍”。不出意料的是,他在很多人那裡都碰了釘子,包括後來和岳飛一塊就死的張憲。而張俊的突破口就是王貴,原因好像是他拿住了王貴的小辮子。到這裡,如果僅僅王貴選擇屈服而沒有主動行動的話,還可以原諒,因為人性本私。但是,最後他形成了材料,並親手交給了秦檜的親信林大聲。岳飛的“謀反罪證”被坐實,命運從此決定。

    這個事件在歷史中不顯,因為秦檜夫妻和万俟卨他們搶了風頭,很少有人知道並提起王貴在岳飛之死中的行為和作用。對他,我們只能做一點道德譴責和人性評判,因為他救不了嶽王爺,也改變不了歷史。

    僅此而已。

  • 2 # 雲捲雲舒152754837

    王貫應為王貴是不是?

    ——王貴,岳飛同鄉,戰場上的兄弟……

    可惜,王貴人品低劣:有臨陣脫逃之劣跡……

    且岳飛屈死風波亭,不能說與他沒有關係……至少他做了偽證,參與構陷……

  • 3 # 華中英語學苑

    王貴(?—1153),相州湯陰人(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麾下中軍統制官至武安軍承宣使、鄂州駐紮御前諸軍權都統制。

    岳飛與王貴既是發小,又是學伴,又是同師的師兄弟,軍隊領導價層的上下級關係,岳飛的左膀右臂,最後,還是岳飛犯謀逆罪的舉報人和證人之一。

    岳飛遇害後,王貴稱病離軍,改授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死後追贈寧國軍節度使。

    《岳飛傳》說到,岳飛百日時家鄉遭水淹,岳母水缸抱其順水逃命,漂流到王貴家,王貴的爹王員外救了岳飛母子。

    王貴有兩次過錯遭到岳飛嚴厲責罰。

    第一次,王貴潁昌大戰中怯戰,岳飛勃然要處斬王貴,其他將領求情免死。

    第二次,王貴計程車卒偷取民家的蘆筏,岳飛斬了士卒,杖責王貴一百。

    秦檜與張俊密謀殺岳飛,秘密聯絡王貴希望誣告岳飛造反,

    一開始,王貴不肯,後來王貴就屈服。

    原因是《宋史》記載的寥寥數語:“俊劫貴以私事,貴懼而從。”

    於是,王俊首告形成了材料捏造岳飛“謀反”的證據出爐,並親手交給了秦檜的親信林大聲。岳飛的“謀反罪證”被坐實,命運從此定。

    紹興十一年冬天,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

  • 4 # 山野論史

    王貫疑似誤筆,應為王貴,別人都罵他出賣岳飛。到底怎麼回事,只有當事人知道,對於這段公案,我另有看法。

    岳飛死得冤,這個我並不質疑,但岳飛的死卻沒有一般人眼裡那麼簡單。在某些方面說,他就該死。中國古代是封建帝制,家天下,天下是皇帝的,你作為臣子,想左右天下局勢,那只有死路一條。不用罵宋高宗,換了任何一位有點思想的封建帝王,岳飛都得死。自古以來,勢力超過皇帝又不順服的人,最後只有兩個結局,你被皇帝弄死,或者你把皇帝弄死。

    如果你是宋高宗你怎麼選?其時還是有第三種結果,就是放棄兵權,遠離政治,韓世忠就是這麼做的,而岳飛偏偏就執著於自己的理想,不願意放棄兵權。那就別怪宋高宗了。

    岳飛的左膀右臂是王貴和張憲,地位高過牛皋。王貴和岳飛一起出生入死很多年,感情非常好。最後出現王貴實名舉報岳飛,其中是非曲直現代人已經很難說清,岳飛案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去掉細枝末節,我大概簡單概述一下全過程。

    小說裡是聽不到這些的,因為這件事難以說清,雲裡霧裡的容易引起歧義,所以一般文學作品都忽略掉了岳飛案的始末,直接說無緣無故就把岳飛殺了。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法律最健全的時代,不用說開府儀同三司的一品大員,一個普通百姓的死刑案都能把人搞得暈頭轉向,而且有著嚴格的追責制度。所以在宋朝一直奉行寧可讓罪犯逃脫法律制裁,也不冤枉一個好人的原則,所以宋朝很少有人被判死罪。要想岳飛死可沒有那麼容易,秦檜說了不算,甚至連宋高宗也不行,宋朝實行三生六部制度,三省都認定了還得過臺鑒這一關,最後都透過才允許皇帝下旨,差一個部門的認同,聖旨無效,這就是宋朝政治制度的特點,中央集權,但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專權,有點侷限範圍民主的意思。

    廢話不說,說岳飛案,首先說兩個事實

    第一個,岳飛沒有聽宋高宗的調遣,去順昌支援劉錡,與金兀朮的主力大戰,而是趁虛而入,在金兀朮和劉錡死磕的時候一路高歌猛進,取得連勝。但岳飛的突進並沒有得到其他軍隊的有力支援,金兀朮敗給劉錡後迅速回防,岳飛成了孤軍深入的狀態,部隊被分割在郾城和穎昌兩處,雖然經過力戰,取得一些區域性勝利,但並未改變孤立無援,主力被分割的局勢,宋高宗調岳飛回來時,形式已經非常危急,要不是劉錡不計前嫌,聲東擊西,伸出援手,岳飛將難以全身而退。這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難度十將傳》《宋史》高宗本紀裡都有記載。說當時形式一片大好的只有嶽柯的《金佗粹編》和《宋史》岳飛傳,而《宋史》岳飛傳編纂時,基本是照搬了嶽柯的《金佗粹編》。

    第二個,岳飛回來後鬧情緒,金兀朮二次伐中原,淮西吃緊,史書記載【大將張俊、韓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飛駐兵淮西不肯動。 以親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飛偃蹇如故。最後又降親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舉。”飛奉詔移軍 三十里而止。】皇帝已經帶有懇求他的意思了,可岳飛並不當回事,拒不奉詔。岳飛案的癥結就出在這上面了。

    還好,南宋不止一個岳飛能打,先有劉錡在順昌大敗金兀朮,這次張俊和劉琦聯手,在淮西柘皋又一次大捷,這兩次大捷都是進入建炎十三功的決定性勝利,岳飛一次沒趕上。不過大好形勢最後被葬送了,張俊手下大將楊沂中和王德邀功心切,甩開劉錡搶功,進兵濠州,結果遇伏大敗而歸。這時的宋高宗正想以幾次大勝為資本和金國談判,這次慘敗使南宋在談判桌上再也挺不起腰桿。宋高宗非常惱火,對岳飛踟躕不前非常不滿意。宋高宗太需要一次大的勝利給談判桌上增加籌碼了。

    宋高宗為什麼不繼續打下去?他不敢了,先是岳飛的不聽調遣,後又有張俊爭功,傾軋劉錡,南宋各軍團之間勾心鬥角,有吉州布衣周南仲上書【今之諸軍將帥,相視若冰炭,相疾如仇讎。假使一軍深入,其誰為應,一軍陷陣,其誰為援?劉光世竊琳館之清名,張俊負跋扈之大惡,岳飛、吳玠、韓世忠之流,裹糧坐甲,首鼠兩端。所以然者,無主帥故也。陛下曩年躬擐甲冑,親冒煙塵,詔書具在,誰不聞知......今日諸將尾大不掉,陛下已失於初矣】連一個平頭百姓都看得出來,趙構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幾大軍團的控制力,雖然軍力強盛,但沒有統一步驟的相互協作,後果不堪設想。岳飛在穎昌也是因為其它軍隊裹足不前,以至於成孤軍深入之勢,最後功敗垂成。各大軍團實力雄厚,個人威信極高,淮西兵變、苗劉兵變,甚至黃袍加身都有可能重新上演,趙構每日心驚膽顫,如履薄冰,對於趙構來說,金國已經無力吃掉自己,內部威脅遠大於金國的威脅,選擇議和是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辦法。

    談判敲定,戰事不緊,高宗立刻開始整頓軍隊,收回兵權,張俊韓世忠看開形式,順勢放權,保住了榮華富貴,可岳飛不併不認可這樣的結局。對高宗表現出極度的不滿,一直鬧情緒。不過此時高宗還沒有要殺岳飛的意思,只不過想奪了他的兵權。去掉威脅而已。

    但是出了意外,稱病在家的岳飛給張憲寫了一封信,讓岳雲帶過去,信的內容大概意思就是讓張憲弄出點動靜來,製造緊張氣氛,迫使朝廷放岳飛回部隊安定軍心,並囑咐看完信就把信燒掉。【“措置別 作擘畫”,又令“看訖焚之”】張憲按照岳飛的意思,聯合幾個主要部下商議,但事情出了差錯,幾個主要人物竟然把這件事告發了,其中帶頭的就是王俊和王貴,他們實名舉報張憲威脅以眾將全家老小為人質,讓軍隊盡移襄陽,不去的就殺掉,如果朝廷派岳飛來安撫,就等於救了岳飛,如果朝廷怪罪,就據守襄陽。已經有了武力對抗朝廷的意思。舉報岳飛的人還不止王貴和王俊,實名舉報的共有七個人,都是曾經岳飛的忠實的部下。

    因為書信看完以後燒燬,已經死無對證,王俊和王貴舉報有這封信,但並不能坐實,對於這封書信到底有沒有,在當時就有很大爭論。當時韓世忠質問秦檜,岳飛謀反的證據何在?秦檜答:【“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反駁【“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很明顯,秦檜的意思是,岳飛的兒子岳雲給張憲送的書信,因為被燒掉而不能確定,但是岳飛讓張憲搞事情這件事肯定有。韓世忠反駁,沒有實物證據,就說肯定有,這樣怎麼使天下人信服?。當時就這件事一直在扯皮,不能確定,更不用說後來的史學家了。

    何鑄負責審理岳飛案,就是因為缺乏實物證據,不能給岳飛定罪,在宋朝,這種有爭議的案子,按照慣例是疑罪從無的,何鑄堅持,皇帝也沒有辦法,不過實物證據有沒有並不重要,因為最後岳飛被賜死,與這封信沒有太大關係。

    雖然宋高宗並沒有以這件事定岳飛謀反罪處死岳飛,而是另找理由判罪,但是要殺岳飛的想法是因此事而起。岳飛的兵權已經被奪,對於宋高宗來說已經沒有太大威脅,但是宋高宗透過這件事看到,岳飛並沒有因為沒有了兵權而失去在軍隊中的影響力,不管是岳飛授意,還是張憲自作主張,因為岳飛的影響力,險些出現兵變,這才是宋高宗一定要處死岳飛的關鍵原因。

    即便是有高宗授意,秦檜推波助瀾,万俟卨還是不敢挑戰大宋律法,只要岳飛不承認,書信找不到,在宋朝的法律框架下,岳飛絕對是死不了的。不過秦檜和万俟卨非常清楚,高宗除掉岳飛的決心已定,至於給他定什麼罪並不重要,於是万俟卨另找了指斥乘輿和臨軍征討,違抗命令兩條判岳飛死罪。

     罪名一:“除罪輕外,法寺稱:律:‘臨軍征討,稽期三日者,斬’”

    這裡的除罪輕外指的就是岳飛寫信給張憲這件事,因為信中並未讓張憲謀反,只是讓他“別作擘畫”又因為關鍵證據缺失,並沒有就此事判岳飛重罪,而是以岳飛臨軍征討,不聽調令為由判罪,這件事是可以坐實的,岳飛違抗高宗旨意十次以上,件件可查。

     罪名二:‘指斥乘輿,情理相切害者,斬’

    這個就誅心了,岳飛忠心,但是對高宗不滿,這事人盡皆知,說一些對皇帝不滿的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宋朝的政治環境下,很平常的事,平時沒有人會因此被追究。不過高宗想岳飛死,就拿這件事上綱上線,找他幾句拐彎抹角罵皇帝的事還是比較容易的,而宋朝法律上還真的就有這一條,指斥乘輿,情理相切害者,斬’。只不過宋朝政治環境寬鬆,從沒有人被追究過這個罪名。但追究起來,還真是百口莫辯。

    在文學作品和小說裡是不可能細分析岳飛罪名的,因為這兩項罪都是可以做實,而且有充分的法律依據的,這也是那麼多人想保岳飛,最後沒有保下來的原因。甚至後來孝宗登基,把岳飛的家人放了回來,追贈岳飛諡號【武穆】但只能給岳飛赦罪而無法平反的原因。

    岳飛死的很冤,這兩項罪名按在大多數文臣武將身上基本都成立,但並沒有人因為這個而被判最。殺岳飛的原因其實與這兩項罪名的關係並不大,這只不過是除掉岳飛的藉口而已。至於有人說高宗不願意抗金,那全都是屁話,如果能,高宗比誰都想滅掉金國,畢竟得到的江山最終是宋高宗的,而不是領兵將軍的。宋高宗抗金有兩大障礙,這個是宋高宗掣肘的主要原因。

    第一;宋欽宗在金華人手裡,這是個定時炸彈。

    都說岳飛迎回二帝,趙構自己皇位不保,這個純屬扯淡,岳飛抗金的時候,宋徽宗早就死了好幾年了,宋欽宗是個亡國之君,身邊沒有一個心腹。趙構手下都是和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近臣,宋欽宗回來也興不起任何風浪,否則金國早把他放回來給南宋內部製造混亂了。金華人握著宋欽宗這顆棋子是有大用的,如果南宋真的威脅到金國,金國就會在汴梁城擁立宋欽宗為偽皇帝對抗南宋,到時候趙構真的就進退維谷,哭都找不到韻調了。這才是宋高宗最為忌憚的一件事。宋欽宗如果回到南宋,宋高宗就可以完全掌控住他,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威脅,如果在金人手裡,那才是宋高宗的心腹大患。這不是我說的,歷史上可是記得清清楚楚,不過有些人假裝沒看到而已。雖是文言文,但並不難懂,有點基本文學基礎的,一看就明白了。

    吾分付汝等,切宜謹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勢盛敵強,擇用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為輔,遣天水郡公(趙)桓,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併力破敵

    說到這裡補充一點,金華人這個想法其時不只是宋高宗和秦檜等人知道,岳飛也知道,還記得岳飛上書請立太子的事嗎?原因就在這裡,當時金華人把宋欽宗和他的兒子趙諶送到了汴梁,隨時準備立宋欽宗或者宋欽宗的兒子丙午元子趙諶為偽皇帝。岳飛為了顯示趙構的南宋是正統,勸趙構立太子,以此來挫敗金國陰謀,歷史記載,岳飛和薛弼說【近諜報,虜酋以丙午元子(宋欽宗的兒子趙諶)入京闕。為朝廷計,莫若正資宗之名,則虜謀沮矣。

    可見岳飛和宋高宗都知道,宋欽宗和他的兒子在金國,是對南宋最大的威脅,只有控制在自己手裡才能無後顧之憂,所以岳飛要是能夠把宋欽宗給弄回來,趙構感激他還來不及呢,怎麼會因此而殺害岳飛?

    綜上所述,岳飛手握重兵,只要他願意,就完全可以和朝廷抗衡,加上岳飛難以節制,與宋高宗政見有分歧,在宋高宗和岳飛的角力之中,宋高宗明顯佔下風,雖然宋高宗清楚岳飛人格,絕不會叛宋投金,但他無法保證岳飛不會學苗傅和劉正彥那樣,來個兵諫什麼的,甚至藉助手下對皇帝不滿,來個黃袍加身什麼的。從岳飛的實力和與宋高宗的關係這兩點看,這個擔心並非多疑。前車之鑑,畢竟當年他們老趙家江山可就是這麼來的,高宗的擔心完全可以理解。

    王貴是否舉報岳飛早已不在重要,最終讓趙構對岳飛下死手的的原因是,岳飛即便是去了兵權,但仍在他的軍隊中具有巨大影響力,仍能夠對趙構產生很大威脅,所以岳飛必死,即便是王貴不舉報,也改變不了最終的結局。

    最後說王俊和王貴舉報岳飛的動機,從王俊的《告首狀》裡看到,張憲要假傳聖旨,把大軍包括老小都調到與金國比鄰的襄陽去,不去的殺掉,如果把岳飛放回來撫慰眾將,一切都好,如果朝廷怪罪,發兵征討,則要據守襄陽與朝廷開戰,這等同於謀反,這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張憲此舉,無疑等於讓眾將在皇帝和岳飛之間做選擇,雖然這些人對岳飛有感情,但他們同樣是大宋子民,為了岳飛反朝廷,這可不是一個容易下的決定,岳飛手下七位主要將領出來實名舉報,個人認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責怪他們。

  • 5 # 這是歷史

    岳飛與王貴既是發小,又是同師的師兄弟,軍旅生涯中出生入死的戰友,軍隊領導價層的上下級關係,岳飛的左膀右臂,最後,還是岳飛犯謀逆罪的舉報人和證人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說的我養你這句話可以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