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648660901147
-
2 # 專答十萬零一個為什麼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從1022年即位到1063年去世為止,共42年,但是,令他自己想不到的是,他一生總共只生了三個兒子,卻都早死了!
因此,在宋仁宗晚年時,該立誰為儲君成為大宋王朝的一件大事。因為,在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早早確立太子的身份,可以保證封建王朝新老皇帝權力交接的平穩過渡。
宋仁宗之前,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趙光義本來是從哥哥宋太祖趙匡胤那裡繼承了皇位。趙光義之後,是否該按所謂“金匱之盟”規定的那樣,再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這是令趙光義很頭疼的事情。
後來,宋太宗在皇位穩定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排除了“兄終弟及”的可能,將皇位的傳承又恢復到了父傳子的道路上。
雖然宋太宗獲得皇位的方式令人生疑,但宋朝權力的交替以及較量的過程基本在宮廷內部進行,並沒有對社會造成太大的危機,所以宋朝政局沒有出現大的波動。
但是,宋太宗在確立皇位由父子傳位之後,還是遇到了麻煩。宋太宗不太喜歡長子,歷史記載長子有瘋病,他曾經親自放了一把火把宮殿燒了,當然也有人說他是裝瘋。宋太宗的第二個兒子又早死。因而宋太宗到了晚年立皇儲的時候,他也難以下決定該立誰為太子?
為此,宋太宗曾問寇準,自己的哪個兒子可以繼位。寇準回答說:“繼承皇位這樣的事情,一不可以同女人商量,二不可以同宦宮商量,三不可以同近臣商量。”
寇準不明確表示自己擁立誰為太子,表面了他的大公無私的態度,在宋朝士人的理念中,他們不屑以擁立之功而獲得新皇帝的恩寵,認為只要自己是一心為公,立誰為太子都一樣。
現在,又因為宋仁宗的三個親生兒子早逝,太子遲遲無法確立,包拯便上奏,請求宋仁宗儘快明確這件大事。
可是,宋仁宗卻反問包拯: “你覺得應該立誰為太子?”
包拯回答說:“我是為了國家著想,才請皇上儘快立太子,皇上反問我,這是懷疑我。我已快七十歲了,並不想透過立太子為自己謀得好處。”
宋仁宗可能認為自己還能生育,便一直不想在宗室裡挑個孩子立為太子。結果,到了宋仁宗晚年,後宮果然又有嬪妃生了個孩子,但令宋仁宗失望的是,生下的卻是一個女兒。
宋仁宗這時才不得不考慮確立太子,他又問宰相韓琦:“宗室裡誰可以立為太子?”
韓琦卻做出和包拯同樣的回答:“這不是臣下可以議論的事情。”
包拯和韓琦對於立誰為太子的態度,與寇準是一樣的,他們都認為立太子是國家公事。但因這件事太敏感,任何人都要盡力避免因有擁立之功而為自己謀私利。
最終,宋仁宗立濮王趙允讓(宋太宗之孫)的第十三子趙宗實(後改名趙曙)為太子,等宋仁宗去世後,趙宗實繼位當了皇帝,也就是宋英宗,這也是宋朝歷史上第一位與前皇帝血緣較遠的宗室成員當上了皇帝。
在寇準、包拯的表率下,北宋及南宋兩朝基本沒有出現某大臣因擁立之功而亂政的現象,寇準、包拯不愧為中國歷史上大公無私的清官代表。
回覆列表
宋仁宗沒有兒子,選擇由濮王趙允讓(趙允讓與宋仁宗趙禎均是宋太宗趙光義之孫)的第十三子趙曙繼承了帝位,即宋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