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局中人
-
2 # 彥之杭
十三爺是帶兵打仗的,京城周圍的兵將大多都是他帶出來的,雍正雖然有傳位詔書但是沒有兵權。八爺他們的勢力範圍太廣,如果沒有十三爺去豐臺大營穩住陣腳估計雍正也不可能順利即位。八爺十爺他們聽到十三爺一出聲他們心就涼了,雍正心就穩了。
-
3 # 恍如一夢15
不是,一方面是為了測試鄔思道,判斷鄔思道的忠心程度。另一方面鄔思道是整個奪嫡過程的操盤手,瞭解雍正所有的心思,做好2手準備,傳位則控制局勢,不傳位則奪取兵權,搶位。
-
4 # 許嶽炳
缺不了這樣做。不然前功盡棄。剛當皇帝心腹不多。兄弟不服。軍隊調不動。皇位不穩。所以一定要有令牌心中有數。不是多此一舉。
-
5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康熙兩廢太子後,儲君應立誰?一直未表露,成了一個謎,他因暴病而死,來不及交代後事,所以繼任者雍正的合法性飽受爭議。
清宮大劇屢拍不止,屢演不衰,除了演員陣容龐大、劇情吸引人,還得益於他的高收視率。《康》、《雍》、《乾》三部曲是最高代表作,尤其是《雍正王朝》更高居榜首。十餘年來在全國乃至地方臺輪番重播不知多少回。
該劇跌宕起伏的劇情、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使觀眾觀看時屏住呼吸,不敢喘粗氣!此劇的精彩點很多。現僅就題中的問題說幾句。
張五哥是四爺還是貝勒時奉皇差在江夏鎮結識的平民。竟因此人揭開了一個涉及朝臣及八爺黨的驚天大案。後被康熙刑場相救成為貼身侍衛。這其中就有胤禛事前在康熙面前的鋪墊。
康熙臨終前應是走得急,留下了眾多疑團。而四爺府的鄔思道卻是高人,臨危不亂,己胸有成竹,拿出了幾套應對方案。請注意:他臨別送胤禛時說:即便皇位傳的不是您,我們已有萬全之策,也穩操勝券!
所以胤禛進宮後,康熙己不能言,他搶先繼位,拿到皇帝金鈚令箭,令張五哥速交鄔先生,赦出十三爺,控制豐臺大營,這個天衣無縫、周密的計劃就象提前寫好的劇本一般。尤其是後來四爺府辦密差的人全被殺掉!何謂密差,大家自有判斷!
所以雍正稱帝的十三年,對他登基的正當性質疑聲不斷。即便是電視劇中對此也以"數英雄,論成敗,古今誰能說明白……"也一言遮過。
-
6 # 媚之夭夭
《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當晚,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不是多此一舉?
這樣做當然不是多此一舉!而且是非常的必要!因為這金牌令箭代表著皇上!鄔思道把這金牌令箭交給十三爺直接去接管豐臺大營!就是以防有人不信和不服!
為什麼呢?
一,豐臺大營掌握著京城的防禦!鄔思道把金牌令箭給十三阿哥帶上就是代表著皇上的旨意!對於豐臺大營的重要性,雍正和八阿哥都知道!都在角逐!
豐臺的軍兵統領叫成文運,是八阿哥的死黨,早就按照八阿哥的吩咐,只要八阿哥的一聲令下直接帶兵衝進皇宮!
可是,八阿哥聽到康熙傳位是雍正,就叫總管何柱兒到豐臺報信告訴成文運帶兵去京城!
沒有想到冤家路窄碰到了十三阿哥!
很多人都知道十三阿哥圈禁了,表示不信!於是,十三阿哥亮出了金牌令箭,就代表皇上了!好在豐臺大營很多將士是十三阿哥的老部下,現在見十三阿哥出來了,只要他一下令,個個聽令!出了籠子的老虎發威了!
就這樣十三阿哥有驚無險的接管了豐臺大營!確保雍正登基順利進行!
二,如果不掌控豐臺大朝營,就是康熙下詔讓雍正繼位,八阿哥叫成文運帶兵進來,結果就會改寫了!如果十三阿哥不拿金牌令箭,豐臺大營很多人不相信,也不服!那麼場面一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因為八阿哥一旦叫成文運把豐臺大營的兵開進皇宮,就是康熙下詔書傳位給雍正也沒有用!因為手中有兵八阿哥硬搶皇位的!
所以,鄔思道也知道八阿哥會走這步棋,所以在張五哥送來金牌令箭第一時間讓十三阿哥去接管豐臺大營,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鄔思道真的是棋高一著!
由此可見:雍正繼位那一晚,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最明智的!也是早早謀劃好了的!千鈞一髮啊! -
7 # 青燈問史
康熙駕崩,以微弱之聲傳位於四阿哥胤禛,胤禛做的第一件事,也是頭等大事,便是被張廷玉安排到後堂,隆科多前往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取康熙遺詔。在這個檔口,胤禛讓張五哥找到金牌令箭,拿去交給鄔思道,並說“依計行事”。
這個“依計行事”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胤禛不讓張五哥直接拿著金牌令箭去放出十三爺,偏偏要繞回雍王府,找到鄔思道,由鄔思道再安排張五哥放出十三爺,去爭奪豐臺大營的兵權?這不是浪費時間嗎?要是誰在半途來個截殺張五哥,後果還真的不可設想。
從後面的劇情發展來看,所謂“依計行事”貌似也就是放出十三爺,十三爺到豐臺大營奪取兵權,然後到暢春園勤王保駕。
如果我們翻回到前面會發現,康熙病危的時候,罷免了所有能員幹吏,包括張廷玉,馬齊、四爺八爺等,甚至包括廢太子師傅王掞。按照鄔思道的說法,這是康熙一招帝王之術,將擢升之恩轉交繼位的新君,讓這些能員幹吏為新君所用。當夜之前,四爺胤禛和鄔思道商議,鄔思道很硬氣地向胤禛要了一件東西,那就是欽差關防大印,目的是執行“在申時還沒有回來,便用欽差關防大印放出十三爺,到暢春園救駕”的計劃。
用欽差關防大印放出十三爺,這是不是意味著如果康熙沒有傳位於胤禛,那麼,胤禛就要武力奪權了?
非也。
因為有“正大光明”匾下的傳位遺詔,如果傳位不是胤禛,那他就是謀反,得位不正,這個罪名按照當時胤禛的背景和實力他還擔當不起。
所以,這個計劃的基礎不是康熙不傳位胤禛,恰恰是康熙皇帝傳位胤禛。
鄔思道要胤禛的欽差關防大印,一定也是做好了計劃,沒有欽差關防大印,他後來的五路人馬從何而來?所以,這裡,鄔思道一定耍了個小聰明,一方面,他是想要以關防大印放出十三爺,為胤禛登基保穩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全自己。
鄔思道拿了關防大印,還能利用五路人馬,這說明,這個備用計劃本身是很冒險的,一旦被發現,就可能帶來滅頂之災。
在此之前,胤禛兩次談起最大的隱患是管著九門的提督隆科多,一次是和鄔思道,一次則是在圈禁十三爺胤祥的寓所。為什麼會擔心隆科多,因為“佟氏家族素來和八爺黨走得緊密”。
胤禛此前的差使是領侍衛內大臣,是內衛的首領,所以,他的欽差關防大印既然能夠放出十三爺,那麼進出內衛和九門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能否進出豐臺大營就難說了。
老四胤禛去圈禁十三爺寓所的時候,說八爺黨聯合隆科多和豐臺大營作亂,十三爺說:“為什麼皇阿瑪不把我放出去,放我出去,我看誰敢作亂?”這說明,十三爺是能夠鎮住豐臺大營和九門提督的?為什麼呢?
一是老十三曾留給鄔思道一張人員名單,大都是豐臺大營和九門的將士,雖然時隔多日,但是大部分還是有用的。
二是隆科多理藩院抱十三爺的大腿,打那時候開始,也就是一廢太子開始,佟氏家族其實始終就是在燒四爺的冷灶。
說這些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兩點:
一、鄔思道用胤禛的欽差關防大印時刻準備調動人馬。但這個人馬不是豐臺大營的兵馬,而是內衛以及十三爺的老部下。其目的並非是康熙不傳位胤禛而造反,是防止康熙傳位胤禛八爺黨作亂。
二、只有十三爺能保駕,但是鄔思道和胤禛的商議只是其中一條路,且是一條很冒險的路,一旦康熙不是傳位胤禛被發現,後果難料,是滅頂之災。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是很幸運的是康熙皇帝終於傳位胤禛了,這個基礎沒有變,問題是如何坐穩。
胤禛在後堂即刻想起了金牌令箭,這個比關防大印當然要可靠得多,用關防大印放出十三爺,統領豐臺大營尚有“謀反”的嫌疑,但是有了金牌令箭,就順理成章了許多。
但是這個訊息必須首先傳達到鄔思道,因為鄔思道用關防大印已經安排好了人馬,這些人馬,很可能已經各就各位,只等某個訊號就開始行動了。如果張五哥直接放出十三爺,去豐臺大營奪取兵權,就很可能發生不必要的衝突,到時候,順利的局勢反倒變成亂局了。
這可能就是張五哥必須先回雍王府告訴鄔思道雍王已經登基,然後才跑去放十三爺的原因。要不然,後來五路人馬與十三爺胤祥打起架來怎麼辦。
-
8 # 歷史茶坊
康熙駕崩當晚,召集所有皇子阿哥齊集暢春園,頒佈傳位詔書。鄔思道讓胤禛留下欽差關防大印,以備在關鍵時刻假傳聖旨,釋放被圈禁的老十三胤祥,讓他召集舊部,與八爺黨做最後的抗爭。
鄔思道的計劃是:如果大位傳給老四,老十三就是擎天保駕的第一功臣;如果大位傳給老八,老十三就是兵變奪權的唯一籌碼。但是所有皇子都在暢春園內,一步也不能離開,又有誰能夠將大位歸屬的訊息傳遞出來,以便鄔思道安排下一步行動呢?
這個傳遞訊息的人正是御前侍衛張五哥,胤禛讓他把金牌令箭帶到雍王府,同時還交待了一句至關重要的口信:“皇上已經傳位給四王爺了!”鄔思道聽聞後如釋重負,說了一句:“蒼天吶!終於大功告成了!”隨即,鄔思道派張五哥手持金牌令箭火速趕往宗人府,赦出老十三,讓他立刻前往豐臺大營接管兵權。這不禁令人感到費解,為何胤禛不派張五哥直接拿著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放人,而要多此一舉的交給鄔思道呢?
首先,鄔思道是雍王府的第一謀士,地位僅次於胤禛的二號人物。假如張五哥不先到雍王府傳遞大位歸屬的訊息,鄔思道便會派人拿著欽差關防大印去宗人府釋放老十三發動兵變,這樣一來就變成假傳聖旨,有理也會變成無理,從而生出不必要的麻煩。假如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前去釋放老十三,恰好遇到鄔思道拿著欽差關防大印也去釋放老十三,宗人府難辯真偽,表示要先請示皇上再做決斷,那樣將會延誤最佳時機,很可能會被老八預先安排的豐臺提督成文運率兵控制暢春園,把康熙指定的繼位人送上不歸之路。
其次,大位歸屬問題是至關重要的資訊。張五哥把這條資訊帶到雍王府,等於給鄔思道等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既然胤禛是康熙指定的繼位人,那麼派老十三接管豐臺大營的兵權就屬於名正言順,辦起事來就也事半功倍。如果胤禛不是康熙的繼位人,那麼胤祥無論是接管兵權還是帶兵進入暢春園都將變得異常艱難。雖然豐臺大營中有不少將領是胤祥的舊部,但是想讓人家擔著犯上作亂,圖謀造反的罪名死心踏地的跟著他幹是極為困難的一樁事。
綜上所述,老四派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前往雍王府交給鄔思道絕不是多此一舉,而是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鄔思道做為胤禛奪嫡行動的總策劃人,負責統籌大局。胤禛派張五哥把大位歸屬的訊息傳遞給他,好讓他居中排程,通盤籌劃,避免節外生枝,排除一切干擾,確保胤祥順利接管兵權,隨即控制暢春園,迫使老八等人俯首稱臣,讓雍正得以順利即位稱帝。
回覆列表
但作為觀眾的我們,發現一個“多餘”的情節,就是在雍正繼位的關鍵時刻,為什麼讓張五哥去自己府上將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然後鄔思道再吩咐張五哥去放出胤祥?而不是讓張五哥自己直接去釋放十三爺胤祥呢?要知道,在那一晚軍情如火,必須爭分奪秒,幹嘛還要兜一個圈再去放出胤祥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其實《雍正王朝》這部劇之所以經典,就在於裡面的情節絲絲入扣,沒有一分一釐的多餘。
關於皇位繼承人,雍正和鄔思道曾經秘密商議過很多次,也基本確定會傳位給自己,為了在繼位當天順利繼位,二人甚至對繼位時的細節都有過深入探討。雍正和鄔思道都是高智商和大局觀的人,對於每一步怎麼走都要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張五哥來見鄔思道,其實是相當關鍵的一步,也是幫助雍正繼位的第二步。
先說奪權第一步在確定了皇位基本會傳給雍正後,接下來就要開始佈置如何繼位,光有康熙的遺詔還不行,還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說白了就要有自己的武裝。
但大家都知道,雍正是“孤臣”,實力有限,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將年羹堯還遠在陝西,光靠鄔思道這些謀臣肯定不行。為今之計就是放出關在理藩院的老十三胤祥,他在軍隊裡面可是有很多親信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雍正在進宮當晚把自己的關防大印交給鄔思道的原因。
有了胤祥,雍正才有足夠的實力與老八胤祀正面對抗。可胤祥此時已經被關了整整十年,當年胤祥帶出來的那些部下,此時還願不願意跟著胤祥,是一個未知數。要知道人都是會變的,利益永遠高於一切。
這也是為什麼雍正被康熙免職後,冒險闖進理藩院,拿出一份鄔思道早就草擬好的名單給胤祥,讓他圈出還可以重用的人馬,這就是雍正順利繼位的籌碼。
等胤祥圈好後,再由鄔思道來確定一下這些可以重用的將領來自於什麼部隊,尤其重點看來自於豐臺大營和步軍統領衙門的軍官有多少。當時京城最重要的兩大武裝力量,一是九門提督隆科多手下的兩萬部隊,二是京城近郊的豐臺大營,裡面也有三萬精銳部隊。誰能控制這兩隻部隊,尤其是控制豐臺大營,即便沒有康熙的遺詔,也能矯詔繼位。
當然,雍正去找胤祥時,由於時間緊迫,雍正肯定是來不及向胤祥說出整個奪權計劃的。如果張五哥冒失的將胤祥放出來,胤祥又不知道外面什麼情況,不知道哪裡還有多少可信的人,勢必影響整個計劃的效率。但是沒關係,雍正有鄔思道在,這就引出來了奪權第二步。
奪權第二步根據胤祥圈出的可用之人,鄔思道發現了豐臺大營和步軍統領衙門還是有很多可用之人的。當張五哥去找鄔思道,鄔思道對張五哥在最快的時間用了最短的話語說出了最關鍵的事。
他們之間的談話不外乎是:放出胤祥後,讓胤祥去哪裡哪裡,那裡有自己人,放心去吧。就是去豐臺大營奪權。
當然,如果張五哥不找鄔思道,那作為奪權的總指揮的鄔思道就會兩眼一抹黑,不知道雍正到底繼位沒?勢必對接下來的計劃產生重要影響,是迫於無奈搞兵變還是在府裡繼續等訊息。但鄔思道知道了宮裡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就會進行相應的部署。所以,張五哥去找鄔思道是非常重要的步驟。
奪權第三步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但是有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鋪墊,第三步也就是臨門一腳,而踢這腳的人還必須得是老十三胤祥。至於球門在哪裡,無疑是在豐臺大營。
拿著金牌令箭,胤祥單騎就去了豐臺大營,果然遇到了老八親信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的輕視和抵制。好在鄔思道事先摸清了情況,這裡還是有不少胤祥的死黨的,這就給了胤祥足夠的底氣。
在有如皇帝親臨的金牌令箭下,加上胤祥多年在這裡積攢的人脈,使得豐臺大營兵不血刃就被胤祥控制,為雍正繼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隆科多看到胤祥進了暢春園,就猜出豐臺大營已經被胤祥控制,才去取了康熙的遺詔,不然真的結局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