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建明Zhao
-
2 # 鹹魚閒聊
1,美國政府屠殺印第安人。
可以毫不懷疑的說自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開始,歷任美國總統對印第安人的態度都是堅決的歧視和殘酷的殺戮!美國政府從開始正式建軍那天起,命令軍隊立即向西開進以征剿印第安人,首任總統華盛頓曾說:“(假如)將廢物(指印第安人)放到所有定居點附近,那麼整個國家將不僅僅是氾濫成災,而是被摧毀了”,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更是放言:“美華人必須追求滅絕印第安人或者將他們驅趕到我們不去的地方”,也是在他的任期內,美國政府開啟了全面驅逐和屠殺印第安人的行動,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政府參考1703年北美各殖民地議會作出屠殺印第安人的獎勵規定,重新頒佈。法令規定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不論男女老少甚至嬰兒)的頭蓋皮,美國政府將會發給獎金50—100美元(殺死12歲以下印第安人嬰幼兒和殺死女印第安人獎50美元,殺死12歲以上青壯年印第安人男子獎 100美元)。而著名的總統林肯也曾下令絞死了38個明尼蘇達曼卡托地區的達可它人蘇語部落的38個酋長。這些被絞死的人大部分都是他們部落的神職人員和政治領袖。這些酋長之中沒有人犯過他們被美國政府所控告的罪行,林肯總統有意製造了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冤殺死刑。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政府屠殺的印第安人數量達1000萬之多!希特勒屠殺百萬猶太人與之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2,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入侵北韓。二戰結束後,北韓半島分裂成兩個國家,1950年為了統一北韓,北韓人民軍南下作戰,北韓戰爭爆發,就在南韓軍隊節節敗退,南韓政府即將覆滅,北韓半島一統的時候,美國為了不讓北韓統一以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南韓軍隊作戰,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華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臺灣。之後更是在聯合國大會上強制透過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南韓以“必要的援助”。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正式登陸北韓半島,而中國也組建了志願軍入朝作戰,最終在志願軍的頑強抵抗下,北韓戰爭以勝利告終。
3,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一系列干涉他國內政的現代戰爭。當年美國以“伊拉克政府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出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之後美國並沒有向全世界展示其在伊拉克搜出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明白了這只不過是美國入侵伊拉克的藉口,而實際上美國發動這場戰爭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即伊拉克的石油,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使得如今的伊拉克千瘡百孔,內戰不斷,每天都有無辜的平民死於戰火,百姓流離失所,再也恢復不到往日的繁榮和安定,美國給伊拉克人民帶來的不是民主和平而是無盡的災難。
不僅是伊拉克,還有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國家地區,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肆意侵略他國,這種霸權主義較之於他們聲稱的恐怖主義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4,對中國等國家的經濟制裁。美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發展而不惜對以中國,俄羅斯為主的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制裁,尤其是特朗普上臺後,接連發動貿易戰,提高中國商品關稅,制裁華為,中興等中國電信公司,讓中國損失慘重,這種經濟上的霸權主義更是令人所不齒。
總而言之,美國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的圓,是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都有陰暗面,國家亦是如此,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而做出侵害他國利益的事情太司空見慣了。
-
3 # Yyy睿
美國救災不靠軍隊,靠專業救災人員。
聯邦軍隊無許可進入州是違反憲法的。進入需要州的同意。
當時是因為出現了打砸搶分子,州警察無法控制才請軍隊進入的。軍隊進入的任務不是救災,而是維持治安!所以他們都全副武裝。真正救災的是專業救災人員,部隊沒有參與。
-
4 # 荊洪劃江
汙點太多了!二戰後,美國發動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甚至是一戰二戰也是爭奪世界霸權而已,難道值得誇獎而不受質疑乎?
-
5 # hording
多謝邀請,關於美國政府的歷史汙點,其實還真不少,不過這裡個人以為,談歷史汙點,我們應該將之與該國自身的認知也聯絡起來,也就是說在回答這個問題,即美國政府有哪些歷史汙點,的時候,應該去找哪些即使美華人自己也會認為是錯誤的,不應該的汙點,而不是隻是別的國家所認為的是美國政府的汙點。另外,這裡選擇的美國政府的汙點,會按照時間順序倒序,從小布什政府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結束。畢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美國政府的糗事離我們有點遠,我們只梳理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這些美國政府的糗事就好了。另外,奧巴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因為離我們太近,這裡也就不做評判了,所以下限就是小布什政府。
虐囚門2003年3月開始的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陸軍和中央情報局人員涉嫌對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的囚犯實施了一系列虐待行為,包括酷刑、性虐待、強姦、謀殺等,這些行為嚴重侵犯了人權。2003年4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披露了一系列虐囚行為的照片,從而引起了全世界範圍的廣泛關注,這種虐囚行為也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引發了廣泛的譴責。雖然小布什政府聲稱這些虐囚行為只是孤立性事件,並不代表美國的政策。但包括國際紅十字協會、大赦國際和人權觀察等國際人道主義組織在內的很多機構都認為阿布格萊布的虐囚行為並非孤立的行為,很多美國海外監獄,包括在伊拉克、阿富汗以及關塔那摩等地的監獄中都存在著更為廣泛的酷刑和虐待行為,而且這些行為事實上是得到了美國政府的認可的。而這被後來被曝光的“酷刑備忘錄”所證明,另外,包括“哈姆丹訴拉姆斯菲爾德案”也都表明了“虐囚門”這一違反《日內瓦公約》的行為事實上是美國政府行為。
克林頓彈劾案1998年事實上是美國中期選舉年,當時控制美國參眾兩院的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前就開始了對克林頓的緋聞案的調查。但1998年11月舉行的中期選舉結果令美國共和黨非常尷尬,即雖然共和黨保住了兩院的控制權,但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多數地位事實上遭到了削弱。在這種情況下,共和黨控制的即將離任的第105屆國會在中期選舉後的“跛鴨”期間仍然啟動了對克林頓的彈劾程式,但與1974年針對你可哦少年宮的彈劾程式不同,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沒有對克林頓所謂的違法行為進行任何調查,聽證會也是敷衍的——雖然雙方辯論非常激烈。而即將成為眾議院議長的鮑勃·利文斯頓,也是彈劾克林頓最積極的人,卻爆出婚外戀醜聞,只能宣告辭職。1998年12月19日眾議院以228對206票透過以偽證罪,221對212票以妨礙司法公正罪兩項罪名提起對克林頓的彈劾。1999年2月12日(注意,這時候的國會已經是第106屆國會了),參議院分別以55對44票和50對50票的結果宣佈克林頓無罪(彈劾案需要的票數應該超過出席人數的三分之二多數)。這一案件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場“鬧劇”,從彈劾案開始眾議院的準備,到參議院的審判,都帶有著深深的黨派色彩,兩黨在克林頓彈劾案期間,互相攻擊,為了抹黑對方無所不用。
(上圖:卡特總統時期爆發的伊朗人質門事件;下圖:里根總統與國防部長溫伯格、國務卿蘇爾茨、司法部長埃德文·米斯以及幕僚長唐納德·里根)
伊朗人質門與伊朗門事件1979年11月,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52名使館人員扣押作為人質,釀成伊朗人質門事件。整個人質危機開始與1979年11月4日,持續到1981年1月20日,長達444天,莫種意義上,這場人質危機導致了當時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連任失敗。人質事件爆發後,美國出臺一系列制裁伊朗的措施,同時號召西方盟友共同制裁,試圖透過外交途徑解決,而伊朗也提出反制裁措施。雙方陷入僵局。在這種情況下,1980年4月,美國宣佈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伊朗在第二天也號召伊朗人民準備應對入侵。1980年7月前伊朗國王巴列維病逝,9月兩伊戰爭爆發,伊朗開始變得愈來愈希望解決人質危機。而卡特在1980年大選中敗選給里根,伊朗預計到里根上臺後很可能採取更為強硬措施,因此開始與美國接觸。伊朗和卡特總統都希望在里根上臺之前解決問題。雙方最終在1981年1月19日達成額協議,1月20日,就在里根宣誓就職同一天,人質被釋放,人質門事件結束。伊朗人質門體現了美國冷戰期間的政策引發的伊朗反美情緒的擴大化和民族化,同時因為人質門事件,美國對伊朗也越來越仇視了,從而使得美伊關係至此以後一直處於低谷狀態,雙方關係一直保持長期的敵視。
1985年,里根政府為了解決美國公民被綁架的事態,而與伊朗達成秘密交易,以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換取被伊斯蘭聖戰組織扣押的美華人質的釋放。1986年11月2日,這一秘密交易被揭露,引發伊朗門事件調查。伊朗門事件造成了里根政府嚴重政治危機,被稱為伊朗門事件。
水門事件1972年大選中,為了獲取民主黨的競選策略情報,尼克松競選班子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的5人潛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檔案時當場被捕。由於不斷對這一事件進行掩飾,尼克松在1974年面臨國會彈劾,為此,尼克松於1974年8月8月8日宣佈9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因醜聞而辭職的總統。水門事件作為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對美國曆史以及整個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天,“某某門”已經成為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醜聞的代名詞了。
(左上:德浪谷戰役;右上:1968年新春攻勢中保衛西貢的南越遊騎兵部隊;左中:1968年順化大屠殺的三百名受害者的墓地;右中:東京灣事件後的兩架道格拉斯A-4C“天鷹”攻擊機;左下:1972年攻勢中的越南平民逃離廣治;右下:南越遊騎兵部隊在1972年攻勢中奪回廣治)
越南戰爭越南戰爭是一個超級大國對一個小國所進行的歷史最久,耗資最大的一場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戰爭。美國之所以介入到越南的局勢,主要是根據當時美國所持有的多米諾理論,認為越南如果倒向蘇聯將引發東南亞一連串國家倒向蘇聯。因此,美國以軍事顧問、資金等形式支援法國與越南的戰爭,當法國於1955年退出越南後,艾森豪威爾政府開始支援親美的吳庭豔政府。而1960年肯尼迪政府上臺以後,開始逐步升級越南戰爭。到1964年,美國在越南的軍隊人數已經達到2.3萬人。1964年東京灣事件後,美國進一步增強其在越南的力量,開始對越南北部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轟炸。1965年開始,美國除了進行戰略轟炸外,美國還直接派兵在越南作戰。從這以後,越南問題就成為美國政治生活中歐的焦點問題,這場戰爭拖延的如此之長,人員傷亡的巨大,以及國內愈演愈烈的反戰運動,最終導致林登·約翰遜總統不得不放棄連任。1969年尼克松繼任總統後,雖然承諾結束越戰,但尼克松總統希望“體面”的從越南脫身,所以反而加強了在越南的軍事行動。但面對1969年以後愈演愈烈的國內反戰運動,雙方最終達成協議,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達成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國與越南戰爭結束。雖然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在軍事上並未失敗,但卻在政治上是美國冷戰策略的重大失誤,美國開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一方。同時,越南戰爭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和民權問題,給美華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創傷。另外越南戰爭也結束了美國二戰後長達25年的經濟繁榮,美國經濟開始進入長期停滯階段。
豬灣事件1961年4月17日,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策劃下,流亡美國的古巴人組成的所謂2506突擊旅有中情局特工率領4艘運輸船進入古巴豬灣,向古巴革命後建立的卡斯特羅政權發動入侵。但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古巴擊退了這次入侵,所謂2506突擊旅1500多人中,114名被擊斃,1000多人被俘虜。美國中情局所策劃的這次入侵,因此而失敗。而這次失敗,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失敗,更是一次政治上的失敗。一方面,美國政府形象因此而嚴重受損。肯尼迪總統不得不在公眾面前表態豬灣事件這樣的嚴重錯誤決不能再次發生,並對此負全責。同時拉丁美洲各國對美國的離心力也因此加強。另外,美國的這一行動,加速了古巴倒向蘇聯的速度。某種意義上,古巴導彈危機就是豬灣事件的後續。
麥卡錫主義所謂麥卡錫主義是指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指控本國公民顛覆美國或者叛國的做法。這一術語得名於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也被稱為第二次紅色恐怖,持續時間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開始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對蘇聯特工活動的恐懼以及布林什維克對美國政府機構的影響的想象導致的政治迫害。1949年隨著蘇聯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美國一名國務院高階官員因此被以間諜罪而被判偽證罪。而1950年北韓戰爭的爆發,又加劇了美國的緊張。在這種情況下,1950年2月麥卡錫參議員提出了一份據稱是在美國國務院工作的布林什維克成員的名單,麥卡錫恐怖開始。麥卡錫主義這一術語源於1950年《華盛頓郵報》上所刊載的政治漫畫(上圖)。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幾年裡(1950-1955),很多美華人被指控為布林什維克或者布林什維克的同情者,從而成為被調查的物件。這種懷疑針對的目標主要是政府僱員、娛樂圈、學者和工會積極分子。很多人都因此失去了工作或者被毀掉了職業生涯,甚至有些人還因此被宣判有罪而被投入監獄。一般來說,麥卡錫主義的行為最主要的是麥卡錫參議員本人進行的所謂調查,以及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HUAC)舉行的聽證會。但事實上麥卡錫主義實際上是一種過度行為,對於很多人的指控完全是一種毫無根據的指控,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一種對其政治對手的政治迫害。後來在麥卡錫主義盛行期間多數被迫害的人所遭到的指控與罪名後來被推翻,麥卡錫主義盛行時期所透過的相關法律也被宣佈違憲無效。
世界上每個政府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糗事,也都會犯錯,美國政府也不例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錯誤是那些那些在後來看來會覺得當事人們集體犯蠢,有些錯誤是會讓人覺得其實犯這種錯誤的當事人其實也挺無奈,有些錯誤是當事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兒了……這種事情很多,所以這裡只能列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部分美國政府的“汙點”,不能將之窮盡。
回覆列表
遠的不說,在小布什當政時期,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繞開聯合國,以多國聯軍的名義,發動了海灣戰爭。將薩達姆政權推翻,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處薩達姆絞刑。造成伊拉克長期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極端組織則借紛亂之機,在伊拉克、敘利亞邊境成立了伊斯蘭國,給世界造成了威脅。更可笑的是經過調查,伊拉克根本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自已打自己的臉。這種師出無名,干涉別國內政,赤裸裸對他國進行侵略,不但受到了遣責,自身國力也逐漸下降。這就是偷雞不著,反蝕一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