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魏濟文史小站
-
2 # 我家的貓叫皮蛋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當然這是民間的打油詩,但是也反映了在廣大吃瓜群眾心目中,鄧艾和姜維是一個水平的武將,不分伯仲,在武力排行榜也是打末的難兄難弟,當然這個榜是武藝榜,論統率能力姜維和鄧艾比這個榜單的大部分武將是都要高的。
鄧艾、姜維都是文武雙全之輩,屬於名將範疇,像典韋、許諸這種就只能稱之為猛將了,鄧艾、姜維孰強孰弱之爭歷來是三國迷最愛爭論的話題之一,下面我就結合演義和歷史來對比一下這兩個人。
武藝:姜維VS鄧艾鄧艾、姜維出場很晚,三國武勇絕的將領大都去世,所以這兩人成了後三國時代武藝巔峰的擔當。
諸葛亮去世,魏延被殺後,姜維無疑成了蜀漢當時武力的天花板了,主要武藝表現有:戰趙雲,演義曰:“雲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這時候趙雲已經垂垂老矣之後不久就病死了,姜維肯定不是巔峰期間的趙雲對手。但戰平老年趙雲也證明了姜維武功很不錯;射死郭淮,魏國大將郭淮追殺沒槍、有弓卻無箭的姜維,以弓箭射向姜維,卻被姜維躲過接住箭,繼而用自己的弓將郭淮射死;一合殺死魏國大將徐質。
鄧艾在後三國曹魏也是武功天花板,王雙曇花一現但是被魏延偷襲秒殺所以不在列:後三國武藝的巔峰是文鴛這是沒有疑問的,鄧艾和文鴛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當然之前文鴛斬殺不少魏將氣力不加也是一個原因;姜維和鄧艾陣前單挑,五十合沒有分出勝負。
所以綜合而言,姜維有射殺郭淮、秒殺徐質的戰力,而鄧艾雖然和姜維五十合不敗,但是回合數並不多不能說兩人旗鼓相當。
武藝:姜維>鄧艾,當然只是略高。
戰績:姜維VS鄧艾姜維原是魏國將領,後降諸葛亮,諸葛亮死後姜維雖然執掌軍權,但是蜀漢朝廷對他並不完全信任,在諸多制肘下,姜維依然取得了不少戰功:公元254年,姜維率軍出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降,姜維進圍襄武,殺敗魏將徐質,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拔其縣民還蜀;公元255年,姜維率軍出狄道,在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
鄧艾長期和蜀漢作戰,屢戰姜維,戰功居魏國之首:公元256年,姜維與胡濟約定在天水會合,,鄧艾率軍與姜維作戰,胡濟失期未至,鄧艾大敗蜀軍,姜維敗歸;公元262年,姜維起兵再度攻魏,,鄧艾率兵迎戰,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大敗,姜維退往沓中;公元263年,鄧艾率部偷渡陰平,攻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蜀漢後主劉禪向鄧艾請降,蜀漢滅亡。
戰績:鄧艾>姜維
孰強孰弱對於統帥一方的將領來說,武藝作用微乎其微,最終決勝靠的就是行軍打仗的本領,雖然姜維的蜀漢實力遠遠小於魏國,加上姜維備受猜忌,所以姜維的才華沒有得到完全的施展,但是畢竟歷史無法假設,而鄧艾在和姜維長期作戰中多有勝績,再加上滅蜀這個蓋世奇怪,在實戰表現方面要勝過姜維不少,這也就是為啥鄧艾入選武成王廟六十四將,而姜維沒有。
綜合考慮:鄧艾>姜維,當然我個人感情從為人來看我喜歡姜維但是這不是比人品。
-
3 # 歷史記錄儀
公元257年,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得知訊息後,立即調關中大軍東征諸葛誕。姜維得知訊息後,當即藉此機會攻打秦川,他出兵數萬從洛谷出發,到達沈嶺。由於魏國當時在長城堆積了大量糧草,再加上那裡的防守薄弱,因此,鄧艾與司馬望都很擔心姜維會趁機攻打長城,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當即趕往長城據守。姜維此時進軍到芒水,鄧艾與司馬望則率軍靠近水源築寨。蜀軍為了尋找戰機,於是多次挑戰,但鄧艾與司馬望依然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在第二年的三四月之間,姜維聽聞諸葛誕敗亡,只得引軍而還。
事實上,這並不是鄧艾與姜維的第一次交手。早在兩年之前,姜維藉著司馬師病逝之際,他就率領車騎將軍夏侯霸、徵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攻魏。而在這一次戰事中,姜維向狄道進軍,永州刺史王經受命進駐狄道,但在王經率領的軍隊沒有等陳泰到來的時候,王經就攻打蜀軍,以至於王經被姜維,因此姜維獲得了洮西大捷的戰績。在此之後,鄧艾就被司馬昭封為安西將軍,與陳泰一同抵抗蜀軍,鄧艾與姜維就此有了交手。不過在這一次交手中,鄧艾認為要放棄狄道,避開姜維大軍的鋒芒,在此之後分割險要防守,觀察敵人的破綻,等待敵人疲憊,然後再進軍救援,但陳泰卻否定了鄧艾的建議,他將三路大軍合在一起,隨後擊敗姜維,就此解了狄道之圍。不得不說,在姜維與鄧艾兩人交手中,兩人算是互有勝負,鄧艾曾出兵擊敗姜維,而姜維也曾在出狄道時,讓鄧艾有了錯誤的判斷。那鄧艾與姜維相比,兩人誰強誰弱呢?
鄧艾與姜維兩人其實還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兩人都不願意參與到朝廷的政治之中。對於鄧艾來說,帶兵征戰才是他擅長的事情,而朝堂內政,黨派之爭則不是,因此他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參與到這之中來。而姜維則是因為他既不算是荊州派的人,也不是益州本土勢力,更不是東洲派的人,因此,他沒辦法參與到朝堂之爭中。但鄧艾雖然不參與朝廷政治,但他的內政能力還是很強的。雖然鄧艾對選賢任能的錄尚書事或許不太熟,但對邊疆的農業生產,那是太熟悉不過了,在這一點上,鄧艾是要強過姜維。
除了內政之外,鄧艾擁有出色甚至是毒辣的地理眼光,這一點也是姜維所不可相比的。在三國後期,若論對地勢的判斷,鄧艾可以稱得上是當世第一,在後期曹魏對外的戰事中,他曾識破洮城併成功搶佔,識破樂嘉併成功搶佔,識破附亭併成功搶佔,識破武城併成功搶佔,基本上,敵人還在向目的地進軍時,他就把目的地搶佔了,可見其能力之強。
正因為鄧艾在這方面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所以,後來鄧艾能成功偷渡陰平也是源於此,姜維當時之所以被鄧艾打得那麼慘,以至於失去了政治依託,不得不到沓中屯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鄧艾比姜維強了太多。在鄧艾與姜維的對峙過程中,鄧艾攻守並重,毫無破綻,他既能在段谷野戰,在沓中圍殲,也能在劍閣對峙時偷渡陰平。當時姜維在對陣郭淮和陳泰等名將時,或許能做到互有勝負,但在面對鄧艾時,姜維確實是輸的心服口服。
筆者認為,正因為鄧艾在軍事上的能力如此出眾,他才能近乎憑藉一己之力迅速讓蜀漢覆滅,曹魏之所以可以滅蜀,可以說是因為鄧艾的能力遠勝姜維。
回覆列表
魏濟文史站,縱談五千年!
三國後期的名將雖不如前期那麼多,但也不可小視。古今六十四名將中,屬於三國時期的就有魏徵東將軍張遼,蜀前將軍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陸遜,晉徵南大將軍羊祜、撫軍大將軍王濬、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杜預、太尉公陶侃等。
透過名單很容易發現,三國後期的名將並不比前期少,只是《三國演義》以前期為主,對三國後期的事太過簡略,是以人們不清楚這些後期名將的事蹟。
鄧艾和姜維各是三國後期魏蜀的名將,曾多次交手,那麼鄧艾和姜維到底誰厲害呢?
其實,從上面古人排布的六十四名將中,有鄧艾而無姜維,便已經可以判定二人高下。但我們再從其他方面加以分析。
一、古今關於二人的評價一是關於鄧艾的評價:
陳壽:①鄧艾矯然強壯,立功立事,然闇於防患,咎敗旋至。②艾所在,荒野開闢,軍民並豐。袁準:今國家一舉而滅蜀,自征伐之功,未有如此之速者也。方鄧艾以萬人入江由之危險,鍾會以二十萬眾留劍閣而不得進,三軍之士已飢,艾雖戰勝克將,使劉禪數日不降,則二將之軍難以反矣。。虞預:王基、鄧艾、周秦、賈越之徒,皆起自寒門,而著績於朝。王安石:昔鄧艾不賴蔡河漕運,故能並水東下,大興水田。尉元:進無鄧艾一舉之功,退無羊祜保境之略。李商隱: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豪鷹毛崱屴,猛馬氣佶僳。何去非:觀艾之為將也,急於智名而銳於勇功喜激前利而忘顧後患者也。艾常以是勝敵矣,而卒結禍於其身者,亦以此也。盧弼:鄧艾耄年,裹氈履險,報國精忠,允宜彰表。”“艾隨時隨事,皆有經國遠猷,竟為鍾、衛所忌,慘死毒手,千秋而下,惜此美才。二是關於姜維的評價:
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涼州上士也。” 鄧艾:“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郤正:“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郭頒:“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曹奐:“蜀所恃賴,唯維而已。”常璩:“姜維才非亮匹,志繼洪軌,民嫌其勞,家國亦喪矣。”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陳壽:“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傅玄:“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姜維欲速立其功,勇而無決也。”胡三省:屢敗而不止,為亡蜀張本。李贄:又一孔明。蔡東藩:姜維才不逮諸葛,而欲與魏爭勝,連歲出師,致民勞苦,不可謂非失計。綜合兩人的評價,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鄧艾確實具有超絕的軍事才能,但個人品德卻存在一定問題,導致最後功成身死。姜維亦是不凡,但在軍事戰略、能力上,和鄧艾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姜維也有勝過鄧艾之處,如郤正說姜維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二、鄧艾、姜維的功業在我的《魏濟解密:三國鍾會和鄧艾謀反的真相》一文中,我對鄧艾的功業作過總結,現摘編於下:
一是著《濟河論》,屯田淮南。諸葛亮死後,蜀兵不出,孫權開始刷存在,頻繁在邊境挑事,曹魏漸將軍事重點轉向淮南。鄧艾親自到淮南的陳國、項縣、壽春一帶實地考察,發現""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的問題,並提出“宜大開河渠,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的建議,並著《濟河論》詳細闡述這種思想,在司馬懿的高度認可下,事皆施行!自此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後淮南歷經三叛,仍兵強糧足,羊祜、杜預終以淮南而滅東吳,都是鄧艾打下的雄厚基礎。可以說,東吳的滅亡,有一半是鄧艾的功勞。
二是智鬥姜維,顯名關中。247年,蜀漢蔣琬死,姜維掌握了部分軍權,開始在邊境挑事。鄧艾也調到關中,擔任徵西將軍郭淮參謀,後升任南安太守。249年,姜維出擊西平,並蠱惑氐羌作亂。郭淮、鄧艾打退了姜維,郭淮想趁勢西擊羌人。鄧艾指出""賊去未遠,或能復還,宜備不虞"",便駐守白水北岸。三日後,姜維派廖化在白水南岸紮營,和鄧艾對峙。鄧艾看破了姜維用意:""姜維突然返回,我軍人少,按兵法來講,他應渡河來打我,可現在卻不搭浮橋。姜維之意,必是讓廖化拖住我,他自己好去襲取洮城。""洮城在白水北,離鄧艾六十里。鄧艾趁夜潛軍奔襲,先至據城,後姜維果來,見鄧艾已拒城而守,無奈退兵。
三是御邊長計,漸出羌胡。自東漢中後期,西北的羌人便常入寇,成為邊患。到曹魏時期,羌患未消,匈奴、鮮卑等也日漸強盛。鄧艾提出要“離國弱寇,分化其眾”,又陳""羌胡與民同處者,宜以漸出之""。後來西晉關中、隴西屢被氐、羌侵擾,江統於294年作了《徙戎論》,比鄧艾晚了50年左右。
四是料敵生死,堪比郭嘉。253年,諸葛恪再次大舉伐魏,兵圍合肥新城,兵敗而還,死傷慘重。鄧艾指出:""孫權剛死,東吳國內局勢不穩,諸葛恪新秉國政,不先安內,卻對外興兵,虐用其民,悉國之眾,頓於堅城,死者萬數,載禍而歸,其亡可待也。""後諸葛恪果被孫峻殺害。同時,鄧艾還提出了""國之所急,惟農與戰,國富則兵強,兵強則戰勝。然農者,勝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的軍事思想。
五是逢戰必勝,當世無對。毌丘儉作亂,派出大量使者,欲煽動其他人一起造反。鄧艾斬其使,兼道進軍,先佔了樂嘉城,文欽想來奪城,卻被擊敗於城下,逃奔東吳。同年,吳大將軍孫峻等號十萬眾來攻,諸葛誕命令鄧艾駐守肥陽,鄧艾認為肥陽與賊兵太遠,非要害之地,便移屯附亭,並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於黎漿拒戰,打敗了孫峻。255年司馬師死,姜維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鄧艾再臨關中,逼退姜維,解救狄道。後姜維於256、257、262三次北伐,均被鄧艾擊敗,鄧艾累功升至徵西將軍。
我們再看姜維的功業:
1.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以營司馬身份領偏軍多次西入羌中作戰。
2.247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
3.249年,姜維率軍出西平,不克而還。
4.253年,姜維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救援,陳泰行軍至洛門,姜維卻已因軍糧耗盡而退軍。
5.254年,姜維率軍出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降。姜維進圍襄武,殺敗魏將徐質,並將其斬首,魏軍敗退。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拔其縣民還蜀。
6.255年,姜維率領車騎將軍夏侯霸出狄道,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姜維圍住狄道城攻打,魏國派徵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退軍駐紮鍾題。
7.256年,姜維被遷升為大將軍,與鎮西將軍胡濟兩路出兵,約定在上邽會合,但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姜維死傷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維。
8.247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舉兵反抗司馬氏,姜維趁魏關中空虛率兵出秦川,又率領萬人出駱谷。魏大將軍司馬望於鄧艾據守長城,姜維駐軍於芒水,依山紮營,姜維多次挑戰,但司馬望與鄧艾堅守不出。
9.262年,姜維率軍出漢、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退駐沓中。263年,司馬昭三路大軍伐蜀,鄧艾偷渡陰平,蜀漢亡國。
透過以上材料,直觀的結論是鄧艾更勝一籌,姜維雖也很有能力,在伐魏戰爭匯中,曾多次戰勝對手,但自遇鄧艾以來,卻再沒取得有效戰果,而且因胡濟的失期,還大敗在鄧艾手中。
但是姜維的失敗,有很大部分並非自己能力的不行,而是受到蜀國國力、權力限制、隊友配合的影響,假如姜維有完全的軍事自主權,並且兵力和曹魏關隴兵力不相上下的話,姜維完全有可能匹敵鄧艾,不會落於下風。
結論:雖然以實際戰例為基礎,鄧艾確實高過姜維一籌!但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魏國的實力強於姜維,限制了姜維軍事才能的發揮。
根據姜維和鄧艾的能力特點,我更願意用西漢的衛青、霍去病來比較姜維、鄧艾。鄧艾雖猛,卻更像霍去病的作戰風格;而姜維,卻有大司馬衛青的風範,至於衛青、霍去病誰更突出,大家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