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碼農波波

    這不用看。出頭者必“死”。這裡死非生物學的死。你看現在阿里已經不掌握在馬雲手中了,但騰訊還依然掌握在馬化騰手中。

    最起碼錶面上騰訊還掌握在馬化騰手中。真正決定生死的有時候不是對手。

  • 2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單純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兩家確實是側重點都不太一樣。而依靠的基礎業務或者說是絕對的重心業務也是有著天壤之別,比如阿里這邊則是以電商支付體系為主的業務,騰訊則是以社交體系擴張的整體業務範疇。

    所以可以看出,兩者其實並不是對方最大的敵人,只不過,國內包括國際的巨頭都有擴張的習慣,在擴張之後顯然就有重疊區,兩者其實是在重疊區裡有著很強勢的競爭,但在核心業務層面,雙方都沒有能夠打進對方根據地的一個能力。

    其實雙方已經多次嘗試去攻入對方的核心領域,比如此前騰訊曾經做過拍拍,來進軍電商行業,但最終死得非常慘,雖然說拍拍在整個產品的理念上做的還是相當不錯的,但終究不是自己擅長的東西,是騰訊在此之後開始扶植京東,比如拼多多這樣的廠商,來組成電商矩陣對抗阿里的電商帝國。

    而阿里曾經也試圖攻入騰訊的社交領域,比如說在來往上,馬雲曾經耗巨資不惜撕破臉皮,用強硬又難看的推廣方式推廣來往,但隨著使用者數量的增多,其實馬雲也敗下陣來。

    雙方的此次試探並不是完全沒有成就,比如說,阿里則是在此次社交之後轉到了垂直社交領域,比如說職場的社交產品阿里釘釘,使用者量還是非常可觀的,也就是說歪打正著,在對方核心領域裡取得成績,但卻在垂直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騰訊也在支付體系裡向支付寶發起了巨大的衝擊,目前來看的話,微信支付的體量已經非常龐大,雖然說在絕對的支付額度方面與支付寶還有著不小的差距,畢竟支付寶所依賴的電商,成交數額確實是非常龐大,但微信支付已經站穩了腳跟,佔據的使用者市場份額,這一點來說對於網際網路產品才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說今後的路,還要看騰訊怎麼走,如果能夠看準路,完全是可以進一步擠壓支付寶的生存空間,至少在小額支付領域裡完全壓制住支付寶是沒問題的。

    兩家的互相競爭,其實從某一層面來說促進了整個市場的一個良性競爭,不再會有單一的巨頭去直接吞併一個小企業或者說,像三q大戰之前那樣騰訊直接依靠模仿來作出一些產品,這幾年來騰訊在這一方面已經收斂了太多。

    與此同時,始終有競爭對手的存在,也讓整個行業不至於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其實也是好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網約車合併之後,其實無論是對司機還是使用者本身都沒有太多的優惠可言,同樣在巨頭加持的共享單車領域也是這樣,大浪淘沙之後其實,最終留下來的還是會有一個漲價的過程。

    所以始終有競爭對手,行業才會比較良性的發展,而如果只有一家獨大的情況下,這個市場肯定是會變個味兒。

  • 3 # 李海康美芸

    這個問題非常好,雙馬,500年前是一家,本生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與其說騰訊與阿里是競爭關係,還不如說他們是競合關係…

    久負盛名的BAT,百度,阿里,騰訊,搜尋,電商,社交三駕馬車,三張王牌是近20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界的三大代表,在國際上都是影響巨大而深遠,也是我們中國的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

    尤其阿里與騰訊兩者的市值相近,達三萬億人民幣,馬雲和馬化騰在中國財富榜首富輪流做,馬雲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與馬化騰騰訊下微信支付經常短兵相接,相愛相殺。馬雲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和淘寶電商總額佔網際網路銷售總額60%以上,騰訊投資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等殺入電商領域,勢必在電商領域有所作為,分一杯羹。當然騰訊的主營業收入在遊戲領域,暫對馬雲電商領域領導地位沒有大的威脅。在社交領域騰訊依託微信的強大流量(十億級別以上的流量)處於領導的地位,馬雲透過釘釘企業社交領域也佔據社交領域一席之地。另外馬雲和馬化騰各自在吃,穿,住,行,醫等等大量佈局與投資,形成著名阿里系和騰訊系…

    馬雲和馬化騰兩個人屬於不同的氣質型別,馬雲外向,孔雀開屏型張揚愛表現,馬化騰內秀,低調理工男,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各有千秋,馬雲稍年長,在馬化騰面前像個大哥,馬雲總講這個話聽起來有點像外交辭令,卻也是事實,獅子和老虎在一起,兩王相爭,必有所傷,誰也無法把對方打趴,保持相持狀態,在各自領域譜寫篇章,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只有不斷進步時代的企業。

    馬雲,馬化騰,名字就不簡單,同屬天馬,志當凌雲,天馬行空,願二馬並駕齊驅,馬不停蹄,快馬加鞭,馬到成功!

    我是李海,願與大家在創業管理,新零售等方面多交流,希望成為朋友

  • 4 # 煙雨繞梨花

    沒有競爭哪來的進步,當年京東和騰訊打的時候把騰訊逼到和自己合作,合作之後以淘寶賣假貨的手段穩固自己的地盤,淘寶馬上出天貓來制衡守住自己的市場。合理的競爭有助於企業的進步和發展嘛!惡意競爭只會是傷己害人。

  • 5 # 劉劉584

    世界上有一種人,當他弱的時候,稱呼你大哥,當他超過你的時候,完全不認識你。

    叫你大哥,是為了麻痺你,讓你沒有戒心,讓你心甘情願的幫助他;

    而當他強大的時候,你可能連他面都見不到,不會再稱兄道弟,因為他覺得你已經不配做他兄弟,甚至防止你東山再起,直接先弄死你。

  • 6 # 木石心志

    馬雲的這番言論是在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主辦的“2019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表達出來的,這屆中國綠公司年會是在甘肅敦煌舉行,主題為”贏在商業本質“,圍繞著這一主題,馬雲的原話是”沒有騰訊,阿里巴巴就不會不斷調整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當然騰訊也是阿里巴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伴侶而已,因為它不是我們要最終打敗或者取勝(的物件),而是(我們要向)真正為社會創造價值,邊上需要有這樣的對手來提醒你”

    回顧阿里跟騰訊這麼多年來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阿里想入局社交領域,而騰訊同樣對電商領域躍躍欲試,因此雙方就長期的在這種相互較勁中得到發展,最終的結果卻是,雙方都沒有完全爭取到對方的市場份額,反而是自己的基本業務發展的越來越壯大,從這一點上來講,阿里跟騰訊即是相互競爭也是相互成就的關係。

    當然這種“相互競爭也相互成就”的關係,只是最終雙方獲得的競爭結論,卻並不見得是各自競爭的初衷,如果要問馬雲和馬化騰內心想不想把對方吃掉,我認為結論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這就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邊上有這樣的對手來提醒你”是多麼重要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度,在Google沒有推出中國的那段時期,反而是百度最具有生命力的時候,而當自己失去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後,百度開始過上了躺著掙錢的日子,慢慢的在業務發展上也就懈怠了。

    馬雲在中國綠公司年會上所表示的“騰訊是阿里發展的伴侶,但並非最終要打敗的物件”,多少石油客套的意思,自己心理指不定多麼希望自己在設社交領域把騰訊打敗了,但問題是自己無論在社交方面怎麼嘗試,也始終無法撼動騰訊的地位,反之騰訊對阿里的看法也是如此,不過馬雲後面的一句“沒有騰訊,阿里巴巴就不會不斷調整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這句話我想馬化騰同樣也深有體會,本來想要幹掉對方,結果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目的,但自己卻日漸強大,或許這也是良性競爭的結果吧。

  • 7 # 量子賽道l楚王孫

    騰訊從3q大戰前一直重複著山寨機器的模式,什麼業務都做。唯獨和阿里的戰爭不多。

    阿里後來做了一枚聊天軟體搶騰訊地盤未果,改成了淘寶裡的“旺旺”。後來的辦公室聊天軟體“釘釘”也是這種情況。

    最高能的是春節發起的搶紅包,把支付寶大半江山搶了過來。

  • 8 # EmacserVimer

    阿里巴巴跟騰訊、馬老師跟小馬哥,是惺惺相惜的對手,面對國際巨頭的競爭又是互相促進的“袍澤”,正如馬老師所說,並非一定要打敗對方,不過互相競爭能夠讓兩家巨頭一直保持著更強的挑戰力。

    騰訊陌生人社交戰勝了MSN、阿里淘寶免費模式打懵了eBay

    當年的MSN和eBay是多麼的不可一世,兩大國際巨頭微軟、eBay來勢洶洶,並且已經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一定的領先地位,當時的騰訊、阿里巴巴有9999個理由會失敗,但只有一個理由可能會成功,那就是“太陽打西邊出來”。

    馬化騰搬美女、馬老師自己買東西

    為了讓QQ能夠有更好的活躍資料,馬化騰不得不經常自己扮各種各樣的女生勾搭QQ的使用者,QQ最早的使用者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是跟一個“漢子、程式設計師、當然也是QQ背後的老闆”在虛擬的世界裡“網戀”,馬化騰差點50萬就把QQ賣掉了,結果沒人要只好自己繼續做下去了。同時間的MSN則定位在白領市場,堅決不願意自降身份去做陌生人社交,最終MSN敗下陣來,QQ成了贏家,奠定了騰訊商業版圖最重要的基礎。

    另外一邊,高傲的eBay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照搬自己在美國的方案,想要在中國市場重新來一翻,並且在取得了比較成功的市場表現以後,玩玩沒有想到Low且免費的淘寶僅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就將eBay斬於馬下。可是早期為了搭建起淘寶的信用體系,阿里的員工不得不自己去淘寶上購買東西,來增加網站的活躍度和信任度。

    阿里搞搞來往、騰訊搞搞易迅

    在共同面對國際巨頭挑戰的同時,阿里巴巴和騰訊還在彼此的生態上互相競爭,即使是現在依然存在著巨大的競爭。

    騰訊也在阿里的生態進行挑戰,先是做了易迅、接著投資了唯品會、京東、品多度等眾多電子商務企業,也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與此同時微信支付攜微信10億使用者的使用者基礎強勢殺來,依靠微信紅包一夜之間跑完了支付寶8年才走完的路,現在微信支付的份額已經來到了39%,與支付寶53%並不存在數量級的差距,同樣取得了成功。

    阿里巴巴和騰訊共同投資了宗眾安保險,馬明哲、馬雲、馬化騰三馬合作的一個典範。總體來說阿里巴巴和騰訊有競爭、有合作,並且都在跟國際巨頭競爭當中取得了勝利,都是值得稱讚的遊戲中國企業。

  • 9 # 左蘿大叔

    大勢競爭,小道平衡。

    1.趨勢方向佈局競爭

    從支付到雲,在頂層設計方面關乎兩家公司的未來,所以兩者之間必然是激烈競爭的。

    2.垂直領域,各顯身手

    阿里發家於電商方向,騰訊發家於及時溝通。兩者之間的領域地位不同,雖然收購不同公司佈局引流,但是核心業務沒變。

    3.協同競爭,促進成長

    不在競爭中成長,就在競爭中死亡。雖然兩家都想獨領風騷,都有“既生瑜何生亮”想法,但是不可否認兩者競爭推動了中國IT在國際上的地位。

    4.競爭有利於消費者

    滴滴快滴合併形成了壟斷,大家明顯感覺出行貴了。如果沒有你追我趕的競爭,會形成壟斷格局,雖然這是企業的終極目標,但是對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不是好事。

  • 10 # 科技扯談官

    你要珍惜你的對手,他會讓你時刻保持警醒,持續保持進步。

    阿里和騰訊,這兩家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企業,這些年已經發展成全球頂尖的網際網路公司,而在國內,他們都是壟斷巨頭級別的存在。他們之間,有過激烈的競爭,也有過合作,有過隔空互懟,也有過惺惺相惜,縱觀中國網際網路近二十年發展史,阿里和騰訊可以說是這段歷史最好的註腳。從國家層面而言,他們推動了中國在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的突飛猛進,也讓網際網路真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馬雲說得對,他們之間並不是要互相打敗,而是成長路上的伴侶,沒有對方,他們就不會不斷調整自己、突破自己,最終他們都是一起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在這一路上,需要有個對手在身邊提醒自己。

    打敗外來對手,各自撐起中國網際網路半邊天

    阿里和騰訊,如今引領著中國網際網路電商、金融、社交、文化娛樂等各方面的發展。在阿里和騰訊發展起來之前,國內的電商是由eBay壟斷的,而初期的所謂社交領域,是以MSM為主。這兩個產品在當時都已經是國外網際網路的巨頭,無論在技術還是資源上,都要遠強於當時的阿里和騰訊。

    但是,憑著阿里和騰訊對中國市場更準確的判斷以及初期的艱苦奮鬥,淘寶和QQ逐漸在市場上佔據越來越多的份額。

    說到底,面對中國這麼一個人口紅利巨大的市場,eBay和MSM還是太不接地氣和不重視了,而淘寶和QQ硬是用各種“土”方法,把市場一點點做大起來,比如馬化騰一開始在QQ上假扮女生和網友聊天,比如馬雲一開始讓阿里所有人(僅十幾個人)在淘寶上自己賣自己買東西,提高網站活躍度,但也是這些小技巧和不斷的努力,加上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爆發,小公司才能打敗巨頭,併成長為巨頭,想想也是很不容易的。

    互相搶佔對方市場,全方位展開激烈廝殺

    阿里和騰訊之間的競爭一直未停止,競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互相搶佔對方的領域。騰訊想做電商,自己做起微店,收購拍拍網,後期拍拍網送給京東,徹底扶持京東,希望借京東的力量來衝擊淘寶天貓的電商地位,再後來又從資金和流量上支援拼多多,也是為了在電商領域分一杯羹。而阿里也想做社交,早期做來往,馬雲親自站臺,所有阿里員工必須用起來(這跟阿里創業時期做淘寶一樣.....),但折騰了一陣,來往還是沒起來。後來又藉助支付寶,鼓勵支付寶加好友,模仿朋友圈做支付寶動態,並植入小遊戲,這些舉措都是希望調起支付寶使用者社交的慾望,不過使用者還是習慣在微信社交,在支付寶交易,現在支付寶的社交也沒做起來。

    後來,阿里和騰訊都知道動搖不了對方的領域 ,便換個方向競爭:流量。隨著網際網路流量增量的見頂,淘寶、支付寶、微信、QQ等應用的使用者增長數相對於以前都有不少的滑落,而線上流量已經見頂,阿里和騰訊便希望從線下導流流量,共享單車和新零售便是騰訊阿里流量爭搶的戰場。雙方各扶持了ofo、摩拜、哈羅等共享單車初創企業,透過燒錢企圖壟斷市場,當然共享單車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看到了。新零售也同樣,兩家分別收購了大量的傳統連鎖超市和集團,進行新零售化改造,分別推出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透過新零售超市的人流往騰訊阿里旗下應用引流。但目前新零售的“風”好像也過去了。

    不過,阿里和騰訊在各方面的競爭,其實是從整體上提高了中國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腳步,也讓網際網路更加深入地滲透到我們生活中,在這網際網路狂奔的十年,阿里和騰訊是絕對的領頭羊。

    未來兩大巨頭將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阿里和騰訊,該爭的,都已經爭過了,這不意味著這兩大巨頭未來不會再有競爭,他們之間的競爭並不會停止,但經過這麼些年的各種方式的互掐,相信他們之間未來的競爭會理性很多,而且,現在阿里和騰訊,都在起著推動社會進步的帶頭作用,比如規範遊戲和內容行業的健康性,比如建立網際網路金融信用體系,沒有阿里和騰訊的技術和資源,相信這些都很難快速得到推動。

    巨頭有巨頭該有的使命,未來相信騰訊和阿里還會在更廣的範圍推動社會的進步,我們以擁有騰訊和阿里這樣的企業為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賣炭翁故事英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