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良(1863年-1938年),字寶臣,穆爾察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末大臣,宗社黨主要成員之一。鐵良以“知兵”自稱。曾為榮祿幕僚。後任戶部、兵部侍郎。1903年赴日本考察軍事,回國後任練兵大臣,協助袁世凱創設北洋六鎮新軍。繼任軍機大臣。1906年任陸軍部尚書,與袁世凱爭奪北洋新軍的統帥權。1910年調任江寧將軍。辛亥革命時,防守南京,與革命軍作戰,並與善耆等皇族成員組織宗社黨,反對清帝退位。中華民國建立後,又以“遺老”身份在青島、大連、天津等地,積極參與清帝復辟活動。日本人成立偽滿洲國將溥儀挾持至東北,鐵良亦參與其中,1938年鐵良死於天津,時年76歲。
愛新覺羅·良弼(1877年—1912年1月29日),字賚臣,滿洲鑲黃旗人,清末大臣、宗社黨首領,是道光年間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的大學士伊里布之孫。良弼早年曾留學日本,入士官學校步兵科。畢業回國後,入練兵處,旋充陸軍部軍學司監督副使升司長。禁衛軍成立,任第一協統領兼鑲白旗都統。以知兵自詡,他參與清廷革改軍制,訓練新軍,立軍學,尤注意延攬軍事人才,與鐵良等被稱為清季干將。在1911年(宣統三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堅決主張鎮壓,反對起用袁世凱。1912年1月與溥偉、鐵良等皇族成員組織“宗社黨”,被推為首領,反對與革命軍議和,反對清帝退位。26日被彭家珍炸傷,搶救兩日後傷重去世。
鐵良(1863年-1938年),字寶臣,穆爾察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末大臣,宗社黨主要成員之一。鐵良以“知兵”自稱。曾為榮祿幕僚。後任戶部、兵部侍郎。1903年赴日本考察軍事,回國後任練兵大臣,協助袁世凱創設北洋六鎮新軍。繼任軍機大臣。1906年任陸軍部尚書,與袁世凱爭奪北洋新軍的統帥權。1910年調任江寧將軍。辛亥革命時,防守南京,與革命軍作戰,並與善耆等皇族成員組織宗社黨,反對清帝退位。中華民國建立後,又以“遺老”身份在青島、大連、天津等地,積極參與清帝復辟活動。日本人成立偽滿洲國將溥儀挾持至東北,鐵良亦參與其中,1938年鐵良死於天津,時年76歲。
愛新覺羅·良弼(1877年—1912年1月29日),字賚臣,滿洲鑲黃旗人,清末大臣、宗社黨首領,是道光年間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的大學士伊里布之孫。良弼早年曾留學日本,入士官學校步兵科。畢業回國後,入練兵處,旋充陸軍部軍學司監督副使升司長。禁衛軍成立,任第一協統領兼鑲白旗都統。以知兵自詡,他參與清廷革改軍制,訓練新軍,立軍學,尤注意延攬軍事人才,與鐵良等被稱為清季干將。在1911年(宣統三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堅決主張鎮壓,反對起用袁世凱。1912年1月與溥偉、鐵良等皇族成員組織“宗社黨”,被推為首領,反對與革命軍議和,反對清帝退位。26日被彭家珍炸傷,搶救兩日後傷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