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腳步

    能混成皇帝身邊的紅人,一定是要有兩把刷子的。安祿山這個人非常聰明,當過翻譯,會說六國語言,並且驍勇善戰,簡直就是文武雙全啊。這麼有才的人,哪個皇帝不喜歡呢?這是唐玄宗對他不設防的原因之一。

    安祿山在朝廷中的交際能力特別強,左右逢源,四處送禮,跟大家的關係都處得很好。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軟”,這些朝廷官員自然就會在皇上面前替安祿山美言幾句,而晚年的唐玄宗注重奢侈享受,比較昏庸,這其中的好壞自然也就分辨不出來,使得唐玄宗越發的喜歡安祿山,對他完全不設防。

    安祿山取悅皇帝的能力那絕對是一流的,他本人有些肥胖,而唐玄宗比較喜歡看跳舞,他就使出渾身解數,拼命地扭動肥胖的身軀跳起舞來,竟然還跳得有模有樣,唐玄宗估計是第一次看到這麼胖的人跳舞,甚是高興。有一次唐玄宗問安祿山,你肚子這麼大,裡面裝的是什麼啊?安祿山回答道,“更無餘物,止有赤心耳”,也就是說裡面沒有其他的東西,只有對皇帝的一片赤誠之心,這個簡直就是拍馬屁的最高境界了,唐玄宗當時樂的嘴都合不攏了。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單單一個阿諛奉承,會拍馬屁的人也不足以引起什麼禍患,主要的關卡還是在皇帝這裡,皇帝明智,能分辨是非,那就會設立防線擋住他,皇帝昏庸,是非不分,那就只能是毫無防備了。

  • 2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首先,安祿山是一個很有權謀的人物,在玄宗眼前表現得好,有三件事可以為例:一、透過不認太子來表現其只忠於玄宗一人。二、認楊貴妃為母,並以先母后父的胡人風俗得到玄宗和貴妃的認可,認為其有赤子之心。三、當楊國忠認為其有反心,不肯應召進京時,安祿山馬上進京,表示其坦蕩。總之,安祿山在其發展過程中,應對得當,是個學神級別的人物。後期,安祿山實力巨大,玄宗自然也擔心安祿山造反,但此時形勢逆轉,玄宗不敢刺激安祿山,只能透過絕對信任來安撫安祿山,希望安祿山不會造反。

    總之,君王與臣子之間的互動,充滿了利益算計,在圖窮匕見以前,往往是君賢臣忠,都是好演員啊!

  • 3 # 小義老師扯歷史

    安祿山拜了唐玄宗為乾爹,唐玄宗沒想到這個乾兒子原來就是要“幹”自己。

    安祿山表現出自己是個粗俗的胡人,充分利用唐玄宗對胡人的輕蔑,以至於過份信任和寵幸,掉以輕心,沒有看到安祿山後面的狼子野心。

    安祿山嘴甜,唐玄宗此時已經好大喜功,喜歡聽讒言和獻媚之語,安祿山正好符合他的胃口。

  • 4 # 譜寫歷史長歌

    安祿山一步一步地取得玄宗的信任,加上玄宗年紀大了識人能力不行了。

    1為人狡猾

    安祿山就是一個人巧黠滑頭的人,機靈聰慧,嘴巴很會說,人們大多都讚譽他。

    2多行賄賂

    擔任營州都督時候,安祿山厚賂往來者,乞為好言,玄宗益信響之。從遼東地區到長安來往的商人啊官員啊,安祿山都用重金厚祿,回到長安,這些人的大肆為安祿山說好話,玄宗就逐漸信任他。

    天寶元年,安祿山升任平盧節度使,玄宗甚至給了他代理御史中丞的職務,方便他入朝奏事,玄宗更加寵信他了。

    短短三年後,安祿山又兼任范陽節度使。採訪使張利貞常受其賂;數載之後,黜陟使席建侯又言其公直無私;裴寬受代,及李林甫順旨,並言其美。數公皆信臣,玄宗意益堅不搖矣。

    朝廷在遼東的監察人員,通通被安祿山賄賂,大吹安祿山為人正直,大公無私,裴寬李林甫迎合玄宗的心意,紛紛吹捧安祿山,就這樣,玄宗皇帝被洗腦了。

    3貴妃乾孃

    安祿山趁著入朝的機會,認了楊貴妃當乾媽,朝拜的時候都是先拜楊貴妃,玄宗就很奇怪了,你不該先拜我這個皇帝嗎?安祿山回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後父。"逗的玄宗大悅。

    玄宗對安祿山的信任來自於朝中從下到上官員們的洗腦稱讚,沒有人敢說安祿山不好的,玄宗就覺得安祿山只是個胡人,憨厚老實,當委以重任,加上安祿山狡猾機靈,演技高超,認了楊貴妃做乾媽,玄宗把他當做家人對待。本來安祿山已經兼任平盧范陽兩鎮節度,天寶十年,安祿山直接向玄宗索要河東節度,非常寵信安祿山的玄宗沒怎麼考慮就答應了。

    4楊國忠促其速反

    滿朝上下,也只有楊國忠敢抨擊安祿山,屢奏祿山必反。唐玄宗派中官輔趚琳去偵察,受了安祿山的賄賂,回來後大講安祿山忠心耿耿。楊國忠又對唐玄宗說:“召必不至",結果召之而至。因為安祿山料定在沒有明顯都謀反證據下,玄宗不可能殺他。

    到了造反的前一年,也就是天寶十三年,玄宗在華清宮召見安祿山,安祿山表演演技了,跪在地上滿眼淚花,我安祿山只是個老老實實的藩人,大字不識一個,皇上越級提拔我,他楊國忠嫉妒我以致想要殺我。”唐玄宗對他更加親密寬厚,於是任命他為左僕射的高官。

    5長期謀劃

    安祿山的謀反並不是一時膨脹,而是早有預謀,一步步騙得玄宗的徹底信任。楊國忠當然是出於嫉妒和彎打正著,也很生氣,因為安祿山不服他。對於這兩個寵臣上奏,玄宗幾乎是有求必應。安祿山在朝中對前任宰相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還算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不放在眼裡。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已經有了造反成功的基本條件,剩下的,只有他想不想的問題。等到安祿山從長安乘快馬晝夜兼程逃往老巢范陽,有人上奏安祿山謀反,玄宗這個時候依舊完全信任安祿山,“必大怒,縛送與之。”

  • 5 # 弋南海

    安史之亂的根本癥結,既不是玄宗的政治把戲的高明或拙劣,也不是安祿山個人品格的陰險或者磊落。

    造成安史之亂的,也恰恰是造就盛唐的那個東西:城傍。

    城傍,就是將被征服的草原部落打散部落統屬,安置在邊境附近草場的族群。

    他們同樣是唐帝國的子民,甚至不是簡單的羈縻。他們繳納很少的物質賦稅,但是負有承擔軍事徵調的義務。

    他們在生產和生活方式上仍舊保持遊牧色彩,但是在軍事組織和部族內的人際關係上,則出於唐帝國的軍事需求,而被嚴密的組織化了。

    唐帝國在軍事上的能量,和它整個國家的經濟能量、財政能量是不匹配的。我們把一個國家看成一個機體,經濟能量可看作機體所能獲取的食物總份額,財政能量可看作機體所能實際吃掉的份額,軍事能量可看作機體能將所吃掉的東西轉化成四肢力量的份額。

    唐前期國力、財力均不如前隋,但是他的軍事征服卻陡然特出,即便放在整個古代史上,也是難以複製的。這就好比一個人在食物匱乏的環境里長期徘徊在溫飽,但是卻四肢健壯,甚至能獵熊博虎,不奇怪嗎?

    原因就在於:城傍。

    軍事力量,簡單講:就是我能提供多少物資,然後這些物質能招募和訓練多少高質量的戰士。

    遊牧民族進行軍事徵調的成本極低,士兵的軍事訓練成本極低,但是軍事組織的效率低,協同作戰的能力低。

    漢族進行軍事徵調的成本高,士兵軍事訓練的成本高,但是軍事組織上更成熟,各部隊協同作戰的軍事指揮能力更高(在成熟的漢族軍隊框架內)。

    城傍和唐帝國的邊境軍事體系一結合,一下子就取胡漢之長,避胡漢之短。用成熟的軍事組織和軍事指揮系統,來統御質優價廉的城邦兵,造就了漢民族政權的擴張奇景,這也是造就盛唐的最重要軍事支柱。

    唐帝國因為在前期面臨巨大的邊境軍事壓力,放權給地方長官,徵調外族士兵。因其族群的特殊性,難以用中央集權的嚴苛辦法來層層監督。地方軍事長官為了籠絡這些城傍,玩玩結為義子,安祿山如此,僕固懷恩也是如此,郭子儀雖然不認義子,下屬們卻叫他爸爸。

    這其實是為了借用胡兵之力不得不做的妥協,唐帝國在前期邊境軍事管理上,始終未能實現精細化管理,原因也在於胡兵作為唐帝國的軍事基本盤,裝不進那麼嚴苛的科層制體系裡。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安史之亂,安祿山不僅僅是作為三鎮節度而反,他是作為三鎮城傍的軍事頭目而反。被裹挾著進入河北地區的,何止是藉冊上的十八萬兵。

    可以看到,不僅僅是安史叛軍,即便是郭子儀、僕固懷恩的朔方軍,其作為一個整體,對唐帝國的忠誠度也要打個問號。安史之亂,暴露的問題就是:這些唐帝國倚重的優質兵源,從族群文化上和組織結構上,都不能被中央集權體制控制。也就註定要成為中央集權的腫瘤。

    從一個長時段的歷史觀察來講,這個腫瘤是歷經河北藩鎮、唐末混戰、五代更迭,最終將胡兵一半物理消解(戰爭損耗)、一半化學(長期胡漢雜居)消解,才最終祛除。

    為了一百年的璀璨,賠上了二百年的蕭索。這兩個時間段的分界,就是城傍的反噬:安史之亂。

  • 6 # 杜牧詩丹

    唐玄宗當時處於大唐盛世,他自己得意忘形,認為天下沒人會反,再一個他政變搞掉了權力很大的太平公主,他認為天下已經沒有人對他形成威脅,沒人敢反,再一個就是太寵楊貴妃了,安錄山透過對楊貴妃的賄賂發現了,唐玄宗的弱點,才大膽造反的。

  • 7 # 葉之秋

    唐玄宗為什麼不提防安祿山?

      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唐玄宗肯定會說:我的祿兒啊,怎麼會造反?肯定不能啊,多乖的孩子啊,肯定是你們這些奸臣胡說八道嘛。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已經被遙尊為太上皇的唐玄宗,可能會想:我的祿兒啊,你怎麼可以造反害了為父啊,你這孩子,就不能好好聽話當好三鎮節度使嘛,為父這麼能耐,毀在你手裡了啊。

      在唐玄宗的心裡,安祿山是不可能造反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造反的。你看,他在戰場上勇猛,可是在宮裡,蠻可愛的嘛。這不,他還認了愛妃當養母,雖然這個養母小他十幾歲,但這不影響他的忠心啊,不是有那搖籃裡的爺爺,拄柺杖的孫子嘛,才十幾歲的差距,小意思了,胡人嘛,就是這麼有趣。他那麼胖,為了討母上大人的歡心,竟然常常跳胡旋,那個憨啊,看著就歡心了。他對李林甫那麼害怕,卻沒有恃寵而驕,肯定是個忠臣了。再說了,你看,後來,無數人說他會造反,尤其是楊國忠,這不,一封聖旨發過去,他就回京了嘛,這哪是會造反的人乾的事呢?——安祿山粗劣的討好伎倆,是個人都看得出來有問題,可是他就是合了唐玄宗的心意,他就是無限的信任他,哪怕是賢相,名將,太子,寵臣個個說安祿山的壞話,都沒用。在唐玄宗的心裡,他就認定了這個雖非親生,卻勝似親生的“兒子”是忠臣,大大的忠臣。

      再者說了,他唐玄宗是什麼樣的人呢?他是無所不能的。怎麼可能有人敢反他呢?

      雖然他唐玄宗僅排行第三,但是他是天選之子。他生性英明果斷,不但儀表俊麗,就是心智也比哥哥們要成熟得多,想當年雖然被他奶奶趕到了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仍能一飛沖天,回到京城,可見運氣是極好的。後來,他和姑姑聯手發動政變,把企圖謀朝篡位的韋氏給連根拔掉,後來又把姑姑給幹掉了,這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幹得好的事情,比如他哥哥,就沒份魄力嘛,後來李旦禪位,他成了大唐帝王,任用了一大批賢臣,勵精圖治,開啟了真正的極盛之世,大唐因此聲名遠播,四夷賓服——他這麼能的天子,怎麼可能有人造他的反呢?

      大家都說安祿山的壞話,不可能的呢。當然了,為了防止意外,他還是留了一手的,他的天子之位也不是白得的,他的邊軍,有西北系和東北系兩大系統,西北系的哥舒翰,高仙芝等人,而東北系的嘛,就是安祿山咯,他們可以互相牽制,高仙芝等人想反,讓祿兒出馬,祿兒造反,讓哥舒翰等人出馬,不就好了?除非他們聯手,否則根本撼動不了中央,他這個皇帝做得可穩當了。正是這種無比倫比的自信,讓事情越來越糟,同時又因為唐玄宗無人能及的怠政,使得這一事件根本沒有來得及被朝廷消化,就一發不可收拾,事實上如果安史之亂初期真的像他想的那麼做,西北兵回撥關中,阻止叛軍進京,的確是可以的,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老而昏聵的唐玄宗怕死,最終生生地作成個天下大亂。

      在唐玄宗的心裡,邊將並不是可怕的存在,真正可怕的是身邊的皇親國戚了,權臣了,他們才有可能會奪他大位,謀他性命,看看大唐從建立開始,什麼時候邊將敢反到中央了?既然沒有,他又是雄才大略天下英主,邊將都是忠心耿耿大忠臣,怎麼要提防呢?不要離間君臣好不好啊。

      巴拉幾句拋磚引玉了,期待朋友們的關注哈。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1.唐玄宗老朽而昏庸。沒有政治覺悟了。

    經過唐隆政變奪得了權力,又發動先天政變戰勝了太平公主、鞏固了皇位,後來聯手姚崇、宋璟等朝臣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到了晚年,變得沉溺女色、耽於享樂、不思進取了。

    唐玄宗寵溺楊貴妃。安祿山心知肚明,他透過透過搏取楊貴妃的好感而更獲得唐玄宗信任。

    又唐玄宗自從趕走了賢相張九齡後,開始任用奸相李林甫、楊國忠。親小人,遠賢臣成為他晚年政治生活的寫照,他身邊的人幾乎都被安䘵山收買,根本沒人告訴他真話。2.安祿山是梟雄,懂得“人和”的重要懂,捨得投資。

    安祿山很早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不願與他相依為命,帶著他改嫁了,所以,他是跟著繼父生活。這樣的處境下,讓安祿山養成了敏感、多疑與小心翼翼的性格。史料說他“性巧黠”,不僅是說他心眼多,而且還說他乖巧、善於察言觀色。這在他投奔幽州節度使 張守珪時可以看出來。

    張守珪是戍邊將領,安祿山身體肥胖不便於行軍打仗,所以,張不喜歡他。安祿山知道原因後,就開始減肥,不進食或者少進食。張守珪知道胡兒如此看重長官的意願,以如此自律認為 是可造之才。所以,後來,對他大力任用。觀察能力強,有見風使舵的本領又嚴以律己是人才的特點之一。

    安祿山當上節度使、成為一方大員後,凡從他管轄區域經過的朝廷官員,他都會贈送大筆金銀。這些出將入相的人物都會在唐玄宗面前為安祿山歌功頌德。三兩個人說他好,唐玄宗不當一回事,可一大群人都說他好話,玄宗自然也就相信了。這說明安祿山的智商不低啊,明目張膽地行賄不受懲罰,人們還願意為拔高他而說他好誘,他玩轉了一大批人,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3.安祿山會演戲,忽悠人的本領高。

    李林甫心思縝密,是當了十九年右相的人,如此精明,安祿山自知比心眼是鬥不過他的,於是,他開始裝厚道。往往一聽到李林甫有誇自己的訊息,胡兒就翩翩起舞。一聽到李林甫有批評他的意思,安祿山就會大喊:“讓我死了算了”。天長日久,這種情形讓李林甫和唐玄宗知道了,二人都認為安祿山憨直可愛。這安祿山在玄宗頭腦中的印象分。誰會提防如此率性的人呢?

    楊玉環比安祿山小,但為了利益,他腆著臉拜人家為乾孃。而且,逢乾孃乾爹都在的場合,安祿山每次都先拜楊玉環再拜唐玄宗,他的解釋是說,胡人的規矩就是這樣!這表現了他的虔誠、樸實和原則性!唐玄宗喜歡都來不及,還會提防他嗎?

    4.安祿山能力卓越,有幹大事的素質。

    安祿山是運籌帷幄的人,表面上毫無心計,把大唐首腦人物忽悠得不知東南西北了,叫人外於不設防狀態。他卻暗自積攢起了大量的戰備物資,並且,他治軍嚴謹,還“得士死力,無一不當百,遇之必敗”,這都不是一般軍事將領能做到的。

    安祿山知己知彼、膽識過人,楊國忠曾多次告訴唐玄宗安祿山會造反。還說,如若不信,你召安祿山進朝,他肯定不會來。誰知道安祿山大大方方地來了,還在唐玄宗裝著受到了委屈的模樣,為自己辯解,這弱者的表現提高了唐玄宗對他的信任度!沒有過人的膽識,也無法獲得玄宗的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調整生物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