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野行動美食探索
-
2 # 菜九段的酒
劉邦屢戰屢敗是誤讀,實際上與項羽互有勝負,對其他人是全勝。
菜九段八卦楚漢:絕世雙驕數劉項
來自專欄九公茶坊
1 人贊同了文章
菜九段八卦楚漢:絕世雙驕數劉項
前幾天(2019年4月)師妹李豔來電話說跟李老在從無錫往徐州沛縣的路上,要去看看劉邦項羽。又說,她老爸講了,怎麼沒想起來把菜九段帶上,他是這方面專家。我說,是啊。讓我講劉邦項羽,肯定要超過陪同人員。哪天專門找時間登門講一場。既然這次沒有機會陪同講解,就挑最要害的講一下做個鋪墊。
劉邦項羽最要害的事,就是他們兩個是絕代天才,當時沒有人能超過他們,後世也沒有出現超過他們的人。
為什麼說他們厲害呢?這兩個人是打出來的,在打之前,沒有一天正規的軍事訓練,沒當過兵打過仗,但一打仗,就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全是勝仗。他們兩個人只輸給他們自己——劉邦輸給項羽,項羽輸給劉邦——再沒有其他任何人能贏他們一場。
這樣的天才如果用從醫來比喻,就是一天醫書沒有看過,到了臨床上什麼病都會看。內外婦兒,沒有他們不會看的。給他一把手術刀,無論是開膛剖肚,還是開顱開心開肛腸,沒有搞不定的,比老手還要老手。
二人相比的話,劉邦有成長痕跡,項羽連痕跡也沒有,最後成長性高的劉邦佔了上風,顯示出越來越強的特點,最後贏得勝利。橫空出世的項羽迅速達到顛峰,劉邦是漸漸達到最佳。
編輯於 2019-04-19
著作權
-
3 # 熊犇
楚漢相爭,為什麼劉邦得到那麼多的人輔助,而終成大業?本人認為:劉邦作為統帥,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比如讓韓信帶兵、讓張良謀劃、讓蕭何治國,人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但人才難得,劉邦是怎樣選拔人才的呢?其次,雖然劉邦用人不問出身,不管什麼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並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也是我們講到領導藝術的時候,經常要說的一個詞。我認為知人善任,首在於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當中首在於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聰明。這個是很難,確實很難。而劉邦卻恰恰是有一個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個領導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呢?是調動部下的積極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屬都有什麼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麼性格,有什麼特徵,有什麼長處,有什麼短處,放在什麼位置上最合適。這個是一個領導最大的才能,領導不是說要自己親自去做什麼事,事必躬親的領導絕非好領導,作為一個領導,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你的事業就成功了。這個根本道理劉邦懂,所以劉邦就成為他這個集團的一個核心。
第二個特點是不拘一格,一個有著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會有知人之明,一個連自己都不瞭解的人,往往也很難了解別人。劉邦由於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也很瞭解別人。而且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裡面什麼人都有。 在劉邦這個隊伍裡,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可以說是什麼人都有。然後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說他是一個雜牌軍,是一個草頭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第三個特點,招降納叛,劉邦的隊伍裡面,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裡面待不下去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你願意,我劉邦就歡迎。比方說韓信、陳平,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作用,來投奔劉邦,陳平走的路更多,陳平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發揮作用投奔項王,不能發揮作用再投奔漢王,當時陳平來投奔劉邦的時候,他是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於是劉邦“大悅之”,非常高興,然後問他說,陳先生在項羽那裡擔任的什麼職務呢?陳平說,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他做都尉。任命以後,輿論譁然,很多劉邦軍隊裡面的老資格的將領不服。就開始嘀嘀咕咕了,說我們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項羽那邊一個逃兵,逃到我們這兒來,說了三句話,就馬上給他這麼大一個官,和他坐在一個車子上面,議論紛紛,但是劉邦不予理睬,你們議論你們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陳平。這就叫做招降納叛。
第四個特點是不計前嫌
第五個特點是坦誠相待
第六個特點,叫做用人不疑
第七個特點是論功行賞
第八個特點是暗中控制
-
4 # 六千年
漢高祖劉邦出身卑賤,而且在楚漢相爭中自己帶領的軍隊是屢敗屢戰,辛虧手下的張良、韓信、蕭何、英布、樊噲等人在戰場上的勝利,才使劉邦登基大位。
劉邦本來出身卑微,泗水亭亭長的職位已經使劉邦很滿足了,可是偏偏碰到一件改變他命運的大事,負責送徭役去千里之外的工地,這本來沒啥,可是秦朝有一個嚴厲的律法,就是送徭役必須按時到達,否則全部處死。由於大雨還真的誤了工期,即使最後到了工地,依然還是個死,如果返回家鄉,政府還是會定罪處死。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決定反抗,把握自己的命運,可是讓誰來當頭領呢?沒人幹,這個時候人們都推舉劉邦,其實劉邦是為了大家而鋌而走險的,所以在這種為難之際,劉邦等於救了大家的命,所以都要聽從劉邦的話。
隨著劉邦的實力強大,終於和項羽可以平起平坐了,成為項羽之外的一個重要人物,這個時候劉邦吸納了張良、韓信、蕭何等一大批優秀人才,由於劉邦能知人用人,所以說,儘管劉邦本人帶兵打仗屢戰屢敗,卻不影響他的奪去天下,最後登上皇帝寶座。
會用人才是劉邦的最大強項。
-
5 # 人民正能量
我覺得這個詞語應該糾正一下,他們當上皇帝的原因是:屢敗屢戰,說到底就是劉邦的堅持。相對於項羽的勇猛無敵來說,垓下一戰之前劉邦都是被項羽追著打,而且劉邦都是屢戰屢敗,有時候甚至還是很狼狽,家人被俘虜,自己也遇險過好多次。項羽一直是處於主動狀態,但是也夾雜著很多暗流,因為這期間人才都流失了。
但是最終的勝利者是劉邦,對於他能勝利的原因,在劉邦自己看來,就在於自己的知人用人,胸懷大度。這的確是很有道理的,劉邦陣營裡的人,很多都是從項羽那邊投靠過來的,他的三員最主要的武將韓信、英布、彭越是這樣,像陳平、酈食其這樣的很多文臣也是這樣,他們在項羽的陣營裡不受重用,來到劉邦這兒才受重用。項羽卻恰恰相反,有一個軍師範增,最後卻因為陳平的反間計而自毀長城。關鍵時刻韓信起了重要的作用。
項羽的猛是一時之猛,劉邦的謀是長遠之謀。雖然一段時間內劉邦是被動的,但是從長遠來看贏者一定是劉邦的。
除了知人懂人外,劉邦還有項羽方面很多沒有的優勢。首先劉邦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得民心的事情,看似正義的事情,比如:約法三章、為楚王報仇,這些政治策略,項羽是不屑一顧的,但這才是得人心的事情。其次,相對於項羽的驕兵必敗,劉邦一直堅持和冷靜,能夠戰鬥到底。再次劉邦有富饒的關中腹地,後勤補給充足,而項羽卻經常被彭越斷糧道,這也是一個重要死穴。
-
6 # 朝史暮想劉邦非常善於“畫餅”
當年劉邦帶了幾個人投靠到楚懷王。因為勢單力薄,大家都不怎麼看得起他。楚懷王就給了劉邦一個官印,就讓他出去招兵了。就是這個印,劉邦扯了一面大旗,到各地去拉攏人心,封官許願,還真被劉邦籠絡了一幫人。
後來項羽搞分封,弄得人心渙散。道理也簡單,狼多肉少,誰都想要好待遇,誰都覺得不公平。而劉邦呢?就是不搞這套,就是一直給下面的人畫餅。你們都跟我這麼久了,還差這會嗎?而下面這群人,就這樣被劉邦牽著一步一步往前走。
劉邦非常務實,該當孫子時候絕對不做大爺其實這個就有點無賴習氣了。但是務實啊。在楚懷王那,對項羽,范增那個巴結啊。進了咸陽,聽說項羽不高興了,趕緊走人。鴻門宴的時候,一個勁地服軟。關鍵時刻,實力不允許,絕對不充好漢。要錢給錢,要姿態給姿態。也正是這種無賴習氣,幫助劉邦度過了很多的難關。
劉邦非常注重情報工作劉邦聽人勸這個和劉邦性格有關。劉邦自己沒主意的時候,覺得別人的話有道理,馬上就能拍板執行。這個和項羽的自大,獨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比如,蕭何說韓信堪大用,劉邦就用。張良說,要打出去主動出擊,劉邦就幹。選國都的時候,旁人說咸陽好,劉邦馬上就去咸陽睡帳篷。這個是劉邦能成功的一大因素。
劉邦把戰爭的戰場放在別人地盤這個就很牛了。雖然劉邦屢戰屢敗,但是劉邦能屢敗屢戰啊。為什麼?仗都是在項羽和別人的地盤上,自己地盤的經濟一直都在穩步發展。所以後勤啊,兵員啊,補給啊都跟得上去。而別人家的盤盤罐罐都被打碎了,對其民生經濟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這就是劉邦的高明。
劉邦的江湖習氣劉邦以前就是個混混,江湖習氣很重。但是這有優勢,對待下屬們,劉邦除了畫餅,還會打感情牌。什麼大家都是兄弟啊,什麼你的我的都一樣啊。比如劉邦就經常在泡腳,吃飯,玩樂的時候和下屬們商量事情,一邊還不忘遞筷子過去:來來,一起吃點,邊吃邊聊。這種氛圍的營造,的確是劉邦的本事。
-
7 # 不妨就叫它使用者名稱
那是因為沒有好好看史記,或者說,司馬遷出於維護項羽的目的,寫得太過隱諱。我就這麼說吧,楚漢戰爭北方是韓信掃五國,南方是劉邦跟項羽對峙了四年,在這四年裡,劉邦地盤擴張近兩千裡地,項羽軍隊損失至只有十萬,要是劉邦一直輸項羽一直贏,那劉邦勢力本來就弱於項羽,又怎麼能做到最終以弱勝強呢?
-
8 # 曹城少年
劉邦的創業之路,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滅秦,第二部分楚漢之爭。
第一部分滅秦。漢高祖劉邦沒有那麼的點背兒。在起義造反的時候,也是實力不允許啊,要兵沒兵,要糧沒糧。吃過幾次敗仗,等到歸到楚王的帳下就有點得心應手了。楚王一聲令下“先入關中者,王。”讓下面的人像打了雞血似的,恨不得馬上要把秦始皇的皇宮給攻陷了。熱血之後,冷靜一下,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了,秦朝的強大他們都是見識過的,尤其是年長的。這時候的劉邦心裡面很高興,終於有機會從一個小小的亭長到一個王了。因此,他的進攻路線就非常明確了。目的是格外的單純,毫無雜質。一開始的時候,打的也是很鬧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拿下城池,進城之後,就認真思考了下時間的問題,這時候就是時間金貴啊,晚一步就沒有自己什麼事情了,王就成別人的了。思來想去還是招降比較靠譜,大家都懂的,苦秦久矣啊。現在秦始皇沒有了,秦二世胡亥,也是很胡鬧,殺了兄弟姐妹之後,也把整個天下攪亂了。一路是發招降書,就說只要投降,官職不變,讓我西去打胡亥就行。沒想到這招還挺靈的,劉邦領著他那一幫的弟兄浩浩蕩蕩的進入了咸陽城。這個時候可以說,劉邦並沒有屢戰屢敗,反而有點順風順水。畢竟身邊有蕭何、張良、樊噲等人。後來,項羽也領著大軍到了咸陽,整了個天下聞名的鴻門宴,沒想到劉邦跑了,把范增氣的吐血,項羽也是馬大哈,不以為然,從來沒有高看劉邦一眼。輕視敵人就是輕視自己啊。
第二部分,楚漢之爭。項羽一看秦朝滅了,那就自封個王吧,西楚霸王。大封天下。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然後就帶著人回家了,沒想到劉邦從屁股後面來個“暗渡陳倉”,可把項羽氣壞了,掉頭跟劉邦打了四年的仗,這前三年,劉邦基本上是被項羽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一路跑啊跑,逃啊逃。劉邦也是沒在意這些細節,畢竟老爸老媽都差點被項羽給煮了,還吼著嗓子要杯羹。最後,把韓信給拉到自己的圈子之後,形勢就變了,在垓下,韓信整了個十面埋伏,張良來了個四面楚歌。霸王就變的末途。算起了楚漢之爭的時候,劉邦只是贏了一場戰爭。
這就夠了,凡事只是看的結果,誰會在意過程。
回覆列表
漢高祖劉邦的身世十分普通,不僅如此,當年與劉邦一起打拼的人也同樣是平民出身。要知道歷朝歷代但凡是能當上君王的,一定都出身於貴族世家,但是誰說出身普通就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番事業呢?
劉邦在歷史上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存在,尤其是把他和前人後人一起比較的時候,這種厲害最為明顯。那麼劉邦到底厲害在哪裡呢?
首先,最讓人佩服的就算劉邦稱霸的速度了,整個過程從頭到尾只花費了7年的時間,而把秦朝消滅也僅僅花了3年時間。這要是擱在現代,可以類比成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主任再當上書記,最後當上了主席,其實這個速度可以說是極限了,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就一步步順風順水地登頂。
而劉邦另外一個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在他起義的時候,他已經47歲了,這在現代也已經步入了中年,甚至都已經退休了。並且秦始皇去世也只有49歲,甚至於47這個年齡在古代,是很多人去世的年齡了,也就是說,劉邦起義的年齡算是很高了,更何況還是在古代,畢竟在古代如果想要有一番大作為,必須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奮鬥。
而劉邦稱帝之後,在政治方面也大有作為,對於人才的選用方面非常地有自己獨到的眼光,
當時劉邦和項羽在搶奪天下的時候,項羽手下的一名大將:季布,曾經得罪過劉邦,而劉邦稱帝后,雖然確實有記恨過他,甚至也把他們抓起來關進了牢裡,但是想到自己確實需要這樣忠心的大臣,還是將其放了出來,甚至後來還把季布封為了郎中。不僅如此,在漢朝建立後,劉邦還召集了很多賢人來輔佐自己,細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並採納。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把儒家定位主要的思想,而法家位列第二,力求統治能夠達到教化第一,刑罰第二的效果。並且劉邦還專門找人整理出了一整套的符合當局的制度,這也在後來成為了我們非常珍貴的一筆文化遺產,在當時對整個漢朝的鞏固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可見劉邦對於此事的上心。
儘管劉邦出身平民,行為略有放蕩,但是卻十分地注重文化方面的發展與建設。不僅命人建造了圖書館,自己也開始涉獵文化方面的內容,而劉邦建造的巨大的圖書館也造福了當時的平民百姓,得以享受到如此豐富的圖書資源。劉邦的這一舉動使得漢朝有了自己的一個鮮明的文化特徵,給整個古代的文化水平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和推到作用,可見劉邦功不可沒。
可以看出,劉邦實行的政策不僅造福了人民,還鞏固了地位。甚至劉邦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厲害的政治家,如果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那麼漢高祖劉邦就是把整個漢族凝聚在了一起,整個中華民族才得以成為一個更加團結的共同體。而劉邦在世界上也飽受好評,其優秀的領導才能也常常被誇讚,甚至有很多的優點到今天也是我們能夠學習和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