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請大家說說您最喜歡的古代名將。
7
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中國古代歷史上擁有著輝煌燦爛的軍事文明,中華大地上古往今來的各種戰爭也催生了燦若星河的軍事天才。這些天才將領中有一些得以名垂青史光耀萬丈,而另一些則默默無聞隱於史冊。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介紹其中一位軍事天才盛庸。

    靖難之役

    明太祖在位期間,盛庸擔任都指揮。建文帝即位以後大力削藩,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南進意圖稱帝。盛庸以參將身份先後在耿炳文、李景隆手下討伐燕王。朱棣起兵之後一路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又打敗了備受看好的李景隆,李景隆率部逃走。朱棣率領燕軍全力追擊,盛庸與山東參政鐵鉉全力固守濟南城,這位鐵鉉也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忠臣。雙方的鬥爭其間,明軍甚至使用寫有太祖名號的鐵牌掛在城牆上,使燕軍進攻不得。燕兵圍攻濟南三月不下。盛庸、鐵鉉等發動夜襲,燕兵大敗,濟南之圍於是得以解脫,盛庸等乘勝收復了德州。因為此戰大挫燕軍士氣,盛庸被封為“歷城侯”,食祿一千石,不久又被命為平燕將軍,任總兵官。鐵鉉也晉升兵部尚書、參贊軍務。

    鐵鉉雕像

    當時吳傑、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駐紮德州,徐凱屯於滄州,彼此結成犄角之勢。公元1400年冬,燕軍進攻滄州,徐凱等被生擒。盛庸於是率軍駐紮東昌進行攔擊。燕軍直逼盛明軍左翼,結果盛庸所部軍陣嚴謹,不為所動。燕軍改而衝向明軍中堅,盛庸以重兵包圍朱棣。眼看著朱棣被圍就要被明軍擒拿,燕將朱能率部來救,朱棣於是得以脫險。但燕軍此戰死傷頗多,朱棣喜愛的戰將張玉也死於陣中。次日,燕軍與明軍再次交手,燕軍又戰敗,退至館陶。盛庸命令吳傑、平安所部從真定攔截燕軍歸路。燕軍備受打擊,直至次年正月,燕軍擊敗明軍才得以返回。

    建文三年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率軍力戰,燕軍大將譚淵、明軍莊得等都戰死。接下來的戰鬥雙方互有勝負。兩軍疲敝之際,忽然風塵大起,燕兵乘機喊殺起來,盛庸所部大敗,逃回德州。不久燕將李遠在沛縣焚燬運糧船隻,盛庸軍於是缺乏糧餉,戰力和士氣均走向頹勢。建文四年,明軍在靈璧戰敗,平安等被生擒。盛庸獨軍難支,退守長江。燕兵渡過淮水,發動進攻,盛庸所部已經難以招架,接連在揚州等地遭遇失敗後軍隊潰散。

    稱帝后的朱棣

    朱棣獲勝後接受了盛庸的投降,並命他鎮守淮安。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盛庸退休。但不久因為千戶王欽、都御史陳瑛等人彈劾盛庸,盛庸以自殺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

    盛庸在“靖難之役”期間忠心耿耿追隨建文帝,曾在靖難之役多次痛擊朱棣。大家知道,永樂大帝朱棣後來南征北戰,平西南,徵蒙古,戰功赫赫。而盛庸能夠數次挫敗朱棣,可見其軍事才能之高超。

    參考資料:

    胡林輝:《明史·盛庸傳》補闕

    孫志江、何榮芝:“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失利探因

    羅崙: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的軍事成就

  • 2 # 葦說歷史

    1、李牧

    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臺的。

    李牧真正意義上的與匈奴一戰只有一次,但僅僅是這一次,就打的匈奴幾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戰中李牧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發揮到及至,先是連敗五陣,丟棄牛羊輜重無數,將匈奴主力從他們擅長的草原引誘到漢人所擅長的長城外圍來進行決戰,並以示弱於敵的手段麻痺對手。

    接著火速出擊,深夜集合人馬,夜襲匈奴大營,把那些在馬上縱橫的匈奴騎士在睡夢中殺死。

    2、蒙恬

    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蒙恬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一舉收復河套、陽山、北假等(今內蒙古)地區。使匈奴望風而逃,遠遁大漠。

    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

    3、衛青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4、霍去病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5、李靖

    徵東突厥戰役,突厥三十萬大軍壓境北線,與唐軍相持,李靖卻完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最偉大的迂迴穿插戰。此戰殺敵萬人,突厥軍與唐軍傷亡比例高達10:1。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6、裴行儉

    早年得名將蘇定方教授用兵奇術。高宗廢王立武時,裴行儉因私議論,被貶為西州都督府長史。

    調露元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與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當時裴行儉受命冊送波斯王子泥涅師歸國,途經西州時,募得萬騎,便假為畋獵,以計俘都支,將吏於碎葉城為他立碑紀功。同年,率軍平定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唸的叛亂。

    使突厥幾十年不敢騷擾,直到武則天后期,才又侵擾中華。裴將軍本人也病死於征討西突厥的行軍路上,享年64歲。

    7、王忠嗣

    開元十八年,出任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開元十八年在玉川戰役中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後接替王侄擔任隴右節度使。

    此時的王將軍也與霍去病一樣,只有18歲,可謂是少年英雄。

    開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萬騎兵,北出雁門,於桑乾河三戰三捷,奚、契丹聯軍全軍覆沒。天寶初年,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取烏蘇米施可汗首級至長安。天寶元年,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吐蕃死傷數萬人,兩王子陣亡。

    8、岳飛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

    誰說女真滿萬不可戰,十萬金軍照樣在岳家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而且還是女真人最擅長的野戰,而且岳家軍每次的參戰兵力還遠遠少於女真人。

    今天的人很難想象,當時的岳飛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抗戰的。今天的人更難想象,堰城大戰兩萬岳家軍擊敗女真人精銳的輝煌是怎樣書寫出來的。

    9、徐達

    徐達和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左榜右臂。常遇春更自稱將兵十萬橫掃天下,大有漢朝時焚儈自請十萬兵掃匈奴的氣概。但朱元璋經深思熟慮還是選擇了徐達為帥,徐達也不負眾望,一舉將元朝打回老家。

    《倚天屠龍記》中的汝陽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滅劉福通的紅巾軍的是他,收服張士誠的也是他,多次打的朱元璋部敗退的還是他。而徐達卻能在滁州之戰中將其精銳殲滅,並迫其自殺。

    明朝幾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朱元璋也曾讚頌他為“萬里長城”。

    10、戚繼光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今人提到戚繼光,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平倭大功。然而區區千人倭寇,竟能橫掃中國海岸線,明朝當時的腐敗與孱弱由此可見。即便最後倭寇平定,對於整個大明帝國而言,也實在沒什麼好炫耀的。

    而戚繼光的戚家軍,也只是那個年代中國軍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而已。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中國古代本領高強的猛將比比皆是,今天我們來看看古代最牛的“五虎將”究竟是誰。

    虎將一: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出身於武將世家,祖上是楚國大將項燕,他遺傳了上祖上的良好基因,不但身體高大,而且力大無比,能舉巨鼎,他不但文武雙全,而且還熟習兵法之道。項羽的一生主要經歷了鉅鹿、彭城、垓下三大戰役,前兩戰體現了項羽卓越的軍事天才和英勇氣概,而垓下一戰則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

    鉅鹿之戰,項羽殺掉主將宋義,率五萬義軍渡河救趙,破釜沉舟,燒掉營壘,九戰九勝,大敗秦軍三十餘萬,一舉扭轉天下局勢。從此,天下諸侯無不唯他是從,唯他是尊。而在彭城之戰中,劉邦借項羽殺主之罪名率五十六萬聯軍攻佔楚都彭城,聞訊後項羽又一次展現了他他的軍事天才,他親率三萬精兵回救彭城,結果出其不意地斬殺漢朝20多萬人,劉邦也是僥倖才得以逃脫。

    而缺乏戰略和政治頭腦的項羽在楚漢爭霸中沒能抓住機會,後同意和劉邦和議,劃界鴻溝。當項羽依約東歸時,劉邦越過鴻溝,邀韓信、彭越共40萬大軍合圍項羽垓下,結果項羽被韓信的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打敗,最終烏江自刎,留下千古憾事。

    虎將二:英雄少年霍去病。

    霍去病的出身並不光彩,他屬於私生兒,他的母親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後來依靠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的裙帶關係,他受到漢武帝的重用,成為繼衛青之後征伐匈奴的得力干將。

    公元前123年,17歲時霍去病隨衛青第一次出征匈奴,結果他率800騎兵甩開大部隊數百里尋殲匈奴,殲敵2000餘人人,結果霍去病被封為冠軍侯。兩年後19歲的霍去病率一萬騎兵出隴西,在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後,同匈奴兵短兵相接,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滅金甲,活捉渾邪王的兒子和相國、都尉,殲滅敵人8960人,繳獲休屠王的祭天佛像。同年,霍去病則率軍向前深入,越過居延澤,到達祁連山,俘獲酋塗王,投降者2500人,斬殺30200人。匈奴人發出這樣的感嘆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率部出塞,翻過祁連山,穿越大漠北進2000餘里,俘獲匈奴頭王、韓王等3人,將軍、相國、都尉等83人,殲敵7萬餘人,從此匈奴無力還擊遠走西方。

    然而,天忌英才,兩年後,年僅23歲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誠為悲嘆也。

    虎將三:定海神針史萬歲。史萬歲是隋朝開國四大名將之一,他從小就好讀兵書,並且習武練劍。15歲時史萬歲就隨父參加北周伐齊之戰。兩軍將戰於芒山,史萬歲觀察周圍形勢後,命部隊馬上撤退,隨後周軍果然大敗,有了未卜先知的名聲。

    楊堅稱帝不久,大將軍爾朱勳謀反被殺,他受牽連被髮配至敦煌為戍卒。開皇三年,秦州總管竇榮定擊突厥,他至轅門自告奮勇。當時雙方絕對一戰定勝負,突厥派了個猛將上來挑戰,史萬歲一出馬便馳斬其首而還,突厥軍大驚,不敢再戰而退,於是授上儀同,兼車騎將軍。

    後來史萬歲又參加了滅陳之戰,隋朝統一天下以後,江南很多豪族造反,開皇十年,史萬歲帶領2000兵馬從浙江金華一帶進擊,轉戰千里,經歷大小700多戰,擊破叛軍無數。開皇20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境,史萬歲和漢王楊諒從馬邑出擊,與突厥軍遭遇於大斤山,達頭可汗知道是史萬歲帶兵後,慌忙領兵撤退,史萬歲帶領一隊騎兵追擊俗話百里,大破敵軍,斬獲數千。

    史萬歲個人能力出眾,但性格卻過太耿直,得罪了朝中重臣楊素。後來,史萬歲還不知趣的給將士請功,結果他的言辭激烈,衝撞了楊堅,楊堅一怒之下,直接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怎一個慘了得。

    虎將四:白衣神箭薛仁貴。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尤其是善於騎射。公元644年,薛仁貴參加了張士貴的部隊。張士貴部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薛仁貴聞訊後,單槍匹馬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於馬鞍,降伏餘眾,救君印回營,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軍。一年後,唐軍征伐不安分的高麗,薛仁貴穿上與眾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兩張弓(裝酷)大呼陷陣,高麗將士紛紛倒伏,殺開一條血路。唐軍隨之繼進,高麗軍被打得大敗。這一戰看的李世民喜道:“不喜得遼東,喜得虎將”。

    公元661年,以前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薛仁貴率兵趕赴天山,回紇九姓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先選數十驍騎挑戰,他張弓連發三箭,射殺三人將,其餘人懾於神威全都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坑殺。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敗眾,擒其首領兄弟三人。

    薛仁貴作戰勇猛,並且善用奇兵,屢敗北方各族,入選古代最牛猛將自然也不出意料。

    虎將五:常勝將軍常遇春。

    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戰功僅次於徐達。公元1355年,參加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破集慶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

    在1356年2月,採石磯大戰中,元兵守將蠻子海牙借地利擊退義軍的數次衝擊,這時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揮戈冒著亂箭直衝而上,刺死守磯頭目老星卜喇,左衝又突如入無人之境,這時義軍一擁而上擊潰蠻子海牙部。這一戰過後,常遇春名聲大振。軍中送他一個綽號叫“常十萬”。

    公元1357年,攻寧國,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婺州等城。隨朱元璋軍救援安豐的劉福通,到達時呂珍已殺死劉福通,率兵據守,朱元璋左右軍都戰敗,常遇春橫擊其陣,三戰三勝,俘獲兵士馬匹無數。1363年秋,朱元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進行大決戰,常遇春一箭射傷張定邊,然後又用自己的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脫離淺灘,成為全殲陳友諒的第一功臣。1367年,北伐期間,常遇春單騎衝入敵陣,一箭射死起前鋒大將,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五萬,史稱塔兒灣大捷。後在元軍反撲大都,常遇春又回救大都,向北追擊敵軍千餘里,解除元軍民對北平的威脅。隨後,年僅40歲的常遇春病逝於凱旋而歸的途中,誠為可惜也。

    五虎將,除了薛仁貴外,其他四將都屬於英年早逝的,虎將的結局如此悲催,當真印證了這樣一句話,14個字: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4 # 季我努學社

    中國古代歷史上擁有著輝煌燦爛的軍事文明,中華大地上古往今來的各種戰爭也催生了燦若星河的軍事天才。這些天才將領中有一些得以名垂青史光耀萬丈,而另一些則默默無聞隱於史冊。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介紹其中一位軍事天才盛庸。

    靖難之役

    明太祖在位期間,盛庸擔任都指揮。建文帝即位以後大力削藩,太祖四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南進意圖稱帝。盛庸以參將身份先後在耿炳文、李景隆手下討伐燕王。朱棣起兵之後一路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又打敗了備受看好的李景隆,李景隆率部逃走。朱棣率領燕軍全力追擊,盛庸與山東參政鐵鉉全力固守濟南城,這位鐵鉉也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忠臣。雙方的鬥爭其間,明軍甚至使用寫有太祖名號的鐵牌掛在城牆上,使燕軍進攻不得。燕兵圍攻濟南三月不下。盛庸、鐵鉉等發動夜襲,燕兵大敗,濟南之圍於是得以解脫,盛庸等乘勝收復了德州。因為此戰大挫燕軍士氣,盛庸被封為“歷城侯”,食祿一千石,不久又被命為平燕將軍,任總兵官。鐵鉉也晉升兵部尚書、參贊軍務。

    鐵鉉雕像

    當時吳傑、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駐紮德州,徐凱屯於滄州,彼此結成犄角之勢。公元1400年冬,燕軍進攻滄州,徐凱等被生擒。盛庸於是率軍駐紮東昌進行攔擊。燕軍直逼盛明軍左翼,結果盛庸所部軍陣嚴謹,不為所動。燕軍改而衝向明軍中堅,盛庸以重兵包圍朱棣。眼看著朱棣被圍就要被明軍擒拿,燕將朱能率部來救,朱棣於是得以脫險。但燕軍此戰死傷頗多,朱棣喜愛的戰將張玉也死於陣中。次日,燕軍與明軍再次交手,燕軍又戰敗,退至館陶。盛庸命令吳傑、平安所部從真定攔截燕軍歸路。燕軍備受打擊,直至次年正月,燕軍擊敗明軍才得以返回。

    建文三年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率軍力戰,燕軍大將譚淵、明軍莊得等都戰死。接下來的戰鬥雙方互有勝負。兩軍疲敝之際,忽然風塵大起,燕兵乘機喊殺起來,盛庸所部大敗,逃回德州。不久燕將李遠在沛縣焚燬運糧船隻,盛庸軍於是缺乏糧餉,戰力和士氣均走向頹勢。建文四年,明軍在靈璧戰敗,平安等被生擒。盛庸獨軍難支,退守長江。燕兵渡過淮水,發動進攻,盛庸所部已經難以招架,接連在揚州等地遭遇失敗後軍隊潰散。

    稱帝后的朱棣

    朱棣獲勝後接受了盛庸的投降,並命他鎮守淮安。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盛庸退休。但不久因為千戶王欽、都御史陳瑛等人彈劾盛庸,盛庸以自殺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

    盛庸在“靖難之役”期間忠心耿耿追隨建文帝,曾在靖難之役多次痛擊朱棣。大家知道,永樂大帝朱棣後來南征北戰,平西南,徵蒙古,戰功赫赫。而盛庸能夠數次挫敗朱棣,可見其軍事才能之高超。

    參考資料:

    胡林輝:《明史·盛庸傳》補闕

    孫志江、何榮芝:“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失利探因

    羅崙: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的軍事成就

  • 5 # 葦說歷史

    1、李牧

    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臺的。

    李牧真正意義上的與匈奴一戰只有一次,但僅僅是這一次,就打的匈奴幾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戰中李牧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發揮到及至,先是連敗五陣,丟棄牛羊輜重無數,將匈奴主力從他們擅長的草原引誘到漢人所擅長的長城外圍來進行決戰,並以示弱於敵的手段麻痺對手。

    接著火速出擊,深夜集合人馬,夜襲匈奴大營,把那些在馬上縱橫的匈奴騎士在睡夢中殺死。

    2、蒙恬

    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蒙恬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一舉收復河套、陽山、北假等(今內蒙古)地區。使匈奴望風而逃,遠遁大漠。

    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

    3、衛青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4、霍去病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5、李靖

    徵東突厥戰役,突厥三十萬大軍壓境北線,與唐軍相持,李靖卻完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最偉大的迂迴穿插戰。此戰殺敵萬人,突厥軍與唐軍傷亡比例高達10:1。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6、裴行儉

    早年得名將蘇定方教授用兵奇術。高宗廢王立武時,裴行儉因私議論,被貶為西州都督府長史。

    調露元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與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當時裴行儉受命冊送波斯王子泥涅師歸國,途經西州時,募得萬騎,便假為畋獵,以計俘都支,將吏於碎葉城為他立碑紀功。同年,率軍平定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唸的叛亂。

    使突厥幾十年不敢騷擾,直到武則天后期,才又侵擾中華。裴將軍本人也病死於征討西突厥的行軍路上,享年64歲。

    7、王忠嗣

    開元十八年,出任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開元十八年在玉川戰役中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後接替王侄擔任隴右節度使。

    此時的王將軍也與霍去病一樣,只有18歲,可謂是少年英雄。

    開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萬騎兵,北出雁門,於桑乾河三戰三捷,奚、契丹聯軍全軍覆沒。天寶初年,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取烏蘇米施可汗首級至長安。天寶元年,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吐蕃死傷數萬人,兩王子陣亡。

    8、岳飛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

    誰說女真滿萬不可戰,十萬金軍照樣在岳家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而且還是女真人最擅長的野戰,而且岳家軍每次的參戰兵力還遠遠少於女真人。

    今天的人很難想象,當時的岳飛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抗戰的。今天的人更難想象,堰城大戰兩萬岳家軍擊敗女真人精銳的輝煌是怎樣書寫出來的。

    9、徐達

    徐達和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左榜右臂。常遇春更自稱將兵十萬橫掃天下,大有漢朝時焚儈自請十萬兵掃匈奴的氣概。但朱元璋經深思熟慮還是選擇了徐達為帥,徐達也不負眾望,一舉將元朝打回老家。

    《倚天屠龍記》中的汝陽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滅劉福通的紅巾軍的是他,收服張士誠的也是他,多次打的朱元璋部敗退的還是他。而徐達卻能在滁州之戰中將其精銳殲滅,並迫其自殺。

    明朝幾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朱元璋也曾讚頌他為“萬里長城”。

    10、戚繼光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今人提到戚繼光,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平倭大功。然而區區千人倭寇,竟能橫掃中國海岸線,明朝當時的腐敗與孱弱由此可見。即便最後倭寇平定,對於整個大明帝國而言,也實在沒什麼好炫耀的。

    而戚繼光的戚家軍,也只是那個年代中國軍隊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而已。

  • 6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中國古代本領高強的猛將比比皆是,今天我們來看看古代最牛的“五虎將”究竟是誰。

    虎將一: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出身於武將世家,祖上是楚國大將項燕,他遺傳了上祖上的良好基因,不但身體高大,而且力大無比,能舉巨鼎,他不但文武雙全,而且還熟習兵法之道。項羽的一生主要經歷了鉅鹿、彭城、垓下三大戰役,前兩戰體現了項羽卓越的軍事天才和英勇氣概,而垓下一戰則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

    鉅鹿之戰,項羽殺掉主將宋義,率五萬義軍渡河救趙,破釜沉舟,燒掉營壘,九戰九勝,大敗秦軍三十餘萬,一舉扭轉天下局勢。從此,天下諸侯無不唯他是從,唯他是尊。而在彭城之戰中,劉邦借項羽殺主之罪名率五十六萬聯軍攻佔楚都彭城,聞訊後項羽又一次展現了他他的軍事天才,他親率三萬精兵回救彭城,結果出其不意地斬殺漢朝20多萬人,劉邦也是僥倖才得以逃脫。

    而缺乏戰略和政治頭腦的項羽在楚漢爭霸中沒能抓住機會,後同意和劉邦和議,劃界鴻溝。當項羽依約東歸時,劉邦越過鴻溝,邀韓信、彭越共40萬大軍合圍項羽垓下,結果項羽被韓信的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打敗,最終烏江自刎,留下千古憾事。

    虎將二:英雄少年霍去病。

    霍去病的出身並不光彩,他屬於私生兒,他的母親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後來依靠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的裙帶關係,他受到漢武帝的重用,成為繼衛青之後征伐匈奴的得力干將。

    公元前123年,17歲時霍去病隨衛青第一次出征匈奴,結果他率800騎兵甩開大部隊數百里尋殲匈奴,殲敵2000餘人人,結果霍去病被封為冠軍侯。兩年後19歲的霍去病率一萬騎兵出隴西,在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後,同匈奴兵短兵相接,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滅金甲,活捉渾邪王的兒子和相國、都尉,殲滅敵人8960人,繳獲休屠王的祭天佛像。同年,霍去病則率軍向前深入,越過居延澤,到達祁連山,俘獲酋塗王,投降者2500人,斬殺30200人。匈奴人發出這樣的感嘆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率部出塞,翻過祁連山,穿越大漠北進2000餘里,俘獲匈奴頭王、韓王等3人,將軍、相國、都尉等83人,殲敵7萬餘人,從此匈奴無力還擊遠走西方。

    然而,天忌英才,兩年後,年僅23歲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誠為悲嘆也。

    虎將三:定海神針史萬歲。史萬歲是隋朝開國四大名將之一,他從小就好讀兵書,並且習武練劍。15歲時史萬歲就隨父參加北周伐齊之戰。兩軍將戰於芒山,史萬歲觀察周圍形勢後,命部隊馬上撤退,隨後周軍果然大敗,有了未卜先知的名聲。

    楊堅稱帝不久,大將軍爾朱勳謀反被殺,他受牽連被髮配至敦煌為戍卒。開皇三年,秦州總管竇榮定擊突厥,他至轅門自告奮勇。當時雙方絕對一戰定勝負,突厥派了個猛將上來挑戰,史萬歲一出馬便馳斬其首而還,突厥軍大驚,不敢再戰而退,於是授上儀同,兼車騎將軍。

    後來史萬歲又參加了滅陳之戰,隋朝統一天下以後,江南很多豪族造反,開皇十年,史萬歲帶領2000兵馬從浙江金華一帶進擊,轉戰千里,經歷大小700多戰,擊破叛軍無數。開皇20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境,史萬歲和漢王楊諒從馬邑出擊,與突厥軍遭遇於大斤山,達頭可汗知道是史萬歲帶兵後,慌忙領兵撤退,史萬歲帶領一隊騎兵追擊俗話百里,大破敵軍,斬獲數千。

    史萬歲個人能力出眾,但性格卻過太耿直,得罪了朝中重臣楊素。後來,史萬歲還不知趣的給將士請功,結果他的言辭激烈,衝撞了楊堅,楊堅一怒之下,直接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怎一個慘了得。

    虎將四:白衣神箭薛仁貴。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尤其是善於騎射。公元644年,薛仁貴參加了張士貴的部隊。張士貴部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薛仁貴聞訊後,單槍匹馬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於馬鞍,降伏餘眾,救君印回營,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軍。一年後,唐軍征伐不安分的高麗,薛仁貴穿上與眾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兩張弓(裝酷)大呼陷陣,高麗將士紛紛倒伏,殺開一條血路。唐軍隨之繼進,高麗軍被打得大敗。這一戰看的李世民喜道:“不喜得遼東,喜得虎將”。

    公元661年,以前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薛仁貴率兵趕赴天山,回紇九姓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先選數十驍騎挑戰,他張弓連發三箭,射殺三人將,其餘人懾於神威全都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坑殺。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敗眾,擒其首領兄弟三人。

    薛仁貴作戰勇猛,並且善用奇兵,屢敗北方各族,入選古代最牛猛將自然也不出意料。

    虎將五:常勝將軍常遇春。

    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戰功僅次於徐達。公元1355年,參加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破集慶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

    在1356年2月,採石磯大戰中,元兵守將蠻子海牙借地利擊退義軍的數次衝擊,這時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揮戈冒著亂箭直衝而上,刺死守磯頭目老星卜喇,左衝又突如入無人之境,這時義軍一擁而上擊潰蠻子海牙部。這一戰過後,常遇春名聲大振。軍中送他一個綽號叫“常十萬”。

    公元1357年,攻寧國,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婺州等城。隨朱元璋軍救援安豐的劉福通,到達時呂珍已殺死劉福通,率兵據守,朱元璋左右軍都戰敗,常遇春橫擊其陣,三戰三勝,俘獲兵士馬匹無數。1363年秋,朱元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進行大決戰,常遇春一箭射傷張定邊,然後又用自己的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脫離淺灘,成為全殲陳友諒的第一功臣。1367年,北伐期間,常遇春單騎衝入敵陣,一箭射死起前鋒大將,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五萬,史稱塔兒灣大捷。後在元軍反撲大都,常遇春又回救大都,向北追擊敵軍千餘里,解除元軍民對北平的威脅。隨後,年僅40歲的常遇春病逝於凱旋而歸的途中,誠為可惜也。

    五虎將,除了薛仁貴外,其他四將都屬於英年早逝的,虎將的結局如此悲催,當真印證了這樣一句話,14個字: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7 # 淺草堂

    吳起 李牧 蒙恬 韓信 班超 陸遜 司馬懿 趙雲 陳慶之 李靖 李勣 程名振 裴行儉 蘇定方 李光弼 李晟 李愬 李存孝 劉詞 耶律休哥 狄青 岳飛 畢再遇 傅友德 戚繼光 左宗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男士怎麼選擇褲子和鞋子的幾種搭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