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51136207347
-
2 # 80後央企職場人
如果你是宋欽宗,你可能會有如下心路歷程:
1.我是皇帝,要活命,只有活著,才能阻止後世亂寫我。
2.沒有能力抵抗。
3.即使有能力,萬一輸了,不值得。
4.他們為了討好名聲,不敢怎麼樣我。
-
3 # 品茗撩股
首先宋欽宗包括宋徽宗不是沒有想過抵抗,也部署了兵力,是宋軍的戰鬥力實在太弱了,實在不堪一擊。
甚至金兵第二次南侵,在黃河北岸把羊吊起來,就用羊腿敲了一晚上鼓。結果第二天一早,發現南岸的宋軍居然都跑光了。金兵沒有大船,用小舟從容渡河,沒遇到任何抵抗就直抵開封城下了。
其二,宋欽宗不是寧願投降,而是他們天真的想和金國議和,錯判了金國的戰略意圖,才導致徽欽二帝雙雙被俘。
金軍第一次南下,蒐羅了大批金銀財寶就北返了。所以,第二次南下的時候,宋朝朝廷一致認為金華人也不過是同樣掠奪點財富而已,不會滅宋的。沒想到,金華人一方面再次強迫宋朝搜刮財寶貢獻,一方面已經有了滅掉趙宋的意圖。
所以,當金國要求宋欽宗親自去金營談判時,一下就把他扣住了。宋徽宗去交涉時,同樣被扣住,然後公佈兩人的罪狀,扒去龍袍,連同宗室貴族三千餘人,押往北國。可以說,兩個人是被“誘捕”的,這也是宋朝人同情他們的原因。
第三,宋欽宗不敢逃跑倒是真的,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源於對金國意圖的誤判。金國俘虜徽欽二帝,是兩人送上門的,根本沒有攻破開封的內城,只是打破了外城,雙方就開始談判。在混亂至際,有大臣建議宋欽宗逃亡南方,但欽宗認為,雙方正在談判,外城也有金兵,萬一逃跑不成,反而被金華人認為沒有誠意,破壞了和談,結局會更慘,所以沒敢跑。
在金兵押著徽欽二帝前往北國的途中,也有一次機會可以逃跑的。在河北境內,有小股宋軍襲擊金軍,想劫走徽欽二帝,一時隊伍大亂。此時徽宗的處境比較好,相對自由,有大臣建議趁機逃脫,但此時徽宗對金國仍然有幻想,也怕不能成功,所以仍然不敢嘗試。
所以總體上講,北宋的滅亡,一方面是宋徽宗的昏庸,使北宋政治腐敗,軍事無能,確實該亡。再就是徽欽二帝一再的誤判和戰略失誤,以及他們性格上的懦弱,最終導致了悲慘的結局。
-
4 # ZGRJSQ
趙桓,宋徽宗長子,金兵南下攻宋時,在危機時候接受宋微宗禪讓登基為帝,年號靖康,繼位時罷免蔡京童貫,起用主戰派李綱,以圖抵禦金兵得進攻,但是宋欽宗本人又是優柔寡斷之人,一方面又派使者去金營求和,求和成功之後,金兵退走,宋欽宗又罷免了李綱,金兵雖然退走但沒有停止攻宋的打算,金太宗聽說李綱被罷免的訊息,調集重兵大舉攻宋,與靖康元年八月,包圍宋朝的首都東京,宋欽宗因為沒有組織有效的防禦,使金兵很快佔領開封外城,宋欽宗束手無策,只好派使者求和,使者到達金營,金兵的要求必須宋微宗本人前來,宋微宗害怕,宋只好有宋欽宗本人過去議和,到最後造成了歷史上最著名的靖康之恥,北宋二帝,除趙構以外皇室人員全部做了金朝的俘虜。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宋欽宗本人優柔寡斷,一方面起用主戰派李綱,而另一方面又幻想這和金朝議和來換取太平。
2,宋欽宗在第一次議和成功之後即罷免李綱。
3,沒有組織有效的防禦,在金兵大規模侵宋的時候,還幻想這議和。到最後釀成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本人和父親都做了金兵的俘虜。
希望大家點評和補充,多提意見。
-
5 # 穆青談歷史
說起宋欽宗寧肯投降受辱也不肯抵抗,連逃跑都不敢的問題,我們就需要往前追溯一番了。五代末年,宋太祖起始五代末年,割據的各個國家實力都比較薄弱,只有契丹是新起的國家,實力比較雄厚,兵馬充足,物資都是由各部族自行準備,行軍時不帶物資,都是在行軍過程中自給自足,因此很不容易對付。
若想攻打契丹,需要數十萬兵力才能行,宋太祖即使兵力還算充足,可是也不敢輕易出兵攻打。
宋太宗可就沒有那麼謹慎了,存在輕敵之心,在滅了北漢以後,不顧及兵力疲怠,繼續攻打契丹,最後的結果是損兵折將。契丹乘此機會大肆反攻,大舉深入,直達汴梁對岸的大名,對宋朝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宋真宗聽了宰相寇準的話,御駕親征才將契丹嚇退,然而還是以金銀細軟談和。假使言和之後,宋朝可以趁機進行攻擊,契丹是個淺顯的國家,強盛之勢肯定不能持久,可是宋朝卻偽造天書,想要愚弄敵人,可是最後反而將自己的財政陷入不復之地了。宋朝開國沒有幾年,國家的實力已經陷入衰退的旋渦了。宋仁宗繼位,繼續增加金銀細軟維持和談,宋仁宗在位的時候,政策寬仁,然而存在腐敗之風,兵力雄厚可是沒有戰力,財力也不能支援國力,這時已經成為一蹶不振的勢頭了。宋仁宗駕崩之後,宋英宗繼位僅四年,也沒有什麼建樹。宋神宗繼位後,使用王安石變法之事,王安石變法之事在歷史上褒貶評判不一,在此不再贅述,依然未能挽回宋朝失利之事。神宗出兵西夏也是出師不利。宋哲宗時繼續攻佔西夏之地,西夏力不能支,請遼人出面講和,宋朝對遼人有所顧忌,所以就答應講和。宋徽宗時期,繼續用兵於西北,可只是浪費國力而已,此時的宋朝已經岌岌可危了。而塞外又有一個新興民族崛起了。
欽宗繼位,金國崛起經過前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到宋欽宗時期,宋朝的國力已經岌岌可危了,前輩們給宋欽宗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金國又是新起之國,因此宋欽宗也是無力抵抗了,只能投降接收侮辱,逃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
6 # 漩渦鳴人yy
關於這一點,只能夠說宋欽宗自己都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本身宋欽宗登上宋朝皇帝的位置是有點兒不情願的,他是在哭的昏厥的情況下,被自己給老子趕上皇位的,為什麼?因為,女真人逼近汴京,宋徽宗想自己逃命,又害怕自己落下個不守江山的口實,因此把自己兒子扔在汴京城,自己逃出去了,美曰其名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結果,在當時的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廣大區域內的人民老百姓,以及當地事關家族的努力,好不容易守住了汴京,這一次的事情可以說給宋欽宗長了很大的底氣,你不說其他的,光是這件事情,都已經證明,女真人想要攻克汴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接下來面對女真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宋欽宗還是打算複製上一次的奇蹟,也就是我不跑,等女真人自己撤。
出於無奈之下,宋徽宗逃了回來,向自己兒子認錯,並且告訴自己兒子說現在女生人逼得特別緊,咱們把政府一分為二,一部分分在江南,一部分分在江北一帶,一個雞蛋被打破了,另一個雞蛋也可以接著生出小雞。
宋欽宗不同意,就在這個時候,女真人再一次包圍,把兩個皇帝包在了汴京裡面,宋欽宗傻眼了,由於上一次並不是他親自指揮反擊作戰,所以關於如何反擊女真人,他心裡沒底,因此,他去請教了一個江湖術士,俗稱的騙子。
這個江湖術士告訴他說你只要把城門開啟,我施展法術就能把外面的敵人給變走了,從這一點上來講,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兩個簡直就是親生父子,昏庸無能,相信江湖術士這一套簡直是遺傳。
這種荒唐的說法,宋欽宗相信了,原本憑藉著城牆的高度和厚度,能夠防禦女真人一段時間的結果,就這樣防禦蕩然無存,女真人雖然狡猾,但不是傻子,肉掉了自己門前去嘗兩口的意思還是有的。
結果兩個皇帝一下子做了俘虜。
跟你說這件事情要怪,怪誰?宋欽宗!簡直就像傻子一樣,把自己江山拱手相讓,而且由於他的傻,讓自己父親之前做出來那個像傻子一樣的決定,反而顯得十分的明確,或者是十分的陰影,這種襯托自己,老子英明的兒子,你上哪兒去找?頂多就是有點兒敗家嘛!
-
7 # 庭州行者
北宋欽宗皇帝是一個不幸的人,堪稱是歷史上最冤的背鍋俠。他老爹宋徽宗當了二十多年皇帝,把大宋朝上至朝堂,下至市井搞得一片烏煙瘴氣,整個國家千瘡百孔,當金國大軍壓境之後,宋徽宗大官家一甩手,把皇位這個燙手的山芋甩到兒子宋欽宗手中,自己避免了“末代皇帝”“亡國之君”等“光榮稱號”。
金國大軍一共兩次打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下,第一次是在宣和七年,當時金軍先是毫不費力地拿下了燕雲十六州,接著圍攻太原,太原守軍堅守多日,但終因實力差距懸殊而不得已投降。太原失守,則北宋再也無險可守,金軍一路狂奔渡過黃河,兵臨城下。在此大宋危亡之際,宋徽宗毅然決定交出皇位,讓兒子宋欽宗來擔“亡國”這個罪名。但由於這一次,宋欽宗啟用了李綱進行抵抗,金軍無可奈何,最終撤退。但代價是,北宋割讓太原三鎮。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金軍第二次入侵。這一次,由於太原已經在金軍手中,所以其不費吹灰之力便抵達東京汴梁城下。而宋欽宗本身也是一個沒什麼主見之人,之前已經罷免了李綱,再加上金軍兇猛,雖然來了不少勤王之師,但都不敢妄動。其中,西軍將領折可適曾經與金軍交戰,但大敗。
軍隊不給力,宋欽宗又寄希望於神仙。他聽說半仙郭京能夠請神兵破敵,於是重賞之。郭京招募了7777名所謂的“神兵”與金軍交戰,結果可想而知,這些人一上戰場便被金軍擊潰,並且金軍趁著這個時間攻入開封。之後,金軍又告訴宋欽宗,只要他能親自進金國大營談判,那麼這事就能有轉機。於是,宋欽宗便信以為真,獨自進入金營,結果可想而知,羊入虎口,有去無回。
縱觀宋欽宗的一系列操作,不得不說,北宋滅在他手上,既是自己操作不當,也是因為客觀原因。
宋欽宗自第一次金軍撤走之後,沒有采取任何備戰措施,如加強京城地區的軍事力量,或者提前備戰。同時也沒有任何要遷都的意思。這屬於典型的記吃不記打。再者,第一次汴梁保衛戰的功臣李綱,居然沒有得到重用,可見宋欽宗用人也是很迷。最後,在正規軍都解決不了金軍的情況下,一國皇帝居然把整個國家的命運交給神棍,這不得不說是奇葩。另一方面,宋欽宗在金軍圍成之後已經沒有任何逃走的機會,因為金軍的包圍是全方位的,他根本逃不掉。另一方面,宋朝地方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戰鬥力普遍低下,所以即使來了不少兵力勤王,卻都不是金軍的對手。所以,宋欽宗在自己的神操作和祖宗留下的爛攤子的雙重打擊之下,終於背起了“亡國之君”這個大鍋。
-
8 # 山野論史
沒有回答之前,先翻看了別人的回答,大體上都符合現在人的歷史觀,不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些歷史僵化思想的影響,這個問題細究是非常複雜的,宋欽宗的舉棋不定,反覆無常才是最大禍根。
當時的歷史環境並不複雜,甩開那些表面的東西,一針見血的說,這是一場金國教訓北宋,並順便掠奪財富的戰爭。金國出於戰略的目的,佔領黃河以北土地是戰略的既定目標,滅掉北宋,佔領中原,金國從始至終都沒有這樣的想法。最後出現這個結局,是宋欽宗自作孽不可活。
宋欽宗正是看到金國沒有滅掉自己的意圖,一直懷著僥倖心裡,在他認為金國初定,再加上土地擴張太快,接手遼國大片土地後管理十分困難,各地特別是邊境一直不穩定,根本無法再騰出手控制北宋大量土地人口。宋欽宗想的一點沒錯,事實也是如此,這也是金國滅掉北宋以後沒有自己佔領,而是先立張邦昌,後立劉豫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宋欽宗真如問題中所說,願意投降,那最終的結局就是宋金劃黃河為界,當時合約已經簽訂,金國至少達到當時所預期目的,(以後局勢變化另當別論)已經打道回府,按當時的情景,如果宋欽宗不搞事,兩國至少可以安定到海陵王篡位。
之所以後來戰爭升級,導致國破家亡,正是宋欽宗不肯接受這樣一個局面,在主戰派的慫恿之下,破壞合約,答應割讓金國的黃河以北三鎮土地拒不交付,以各種理由搪塞,企圖多花一點錢,讓金國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結果金國又殺了一個回馬槍,宋欽宗根本招架不住,沒辦法再次和談,就在和談已經基本敲定的情況下,宋欽宗採納了李剛的建議,趁和談期間金兵防備鬆懈,讓姚平仲夜襲金營,結果姚平仲兵敗潛逃,一直藏身萬源市的大面山,直到南宋孝宗朝才敢出山。這件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責任推到了逃亡的姚平仲身上,兩國關係總算緩和了一點,又能回到談判桌前,宋欽宗腦抽,有利用談判使臣蕭仲恭,策反金國將領耶律餘睹,結果事情敗露,最終把兩國關係弄到無法收場的地步。
沒有人天生就是軟骨頭,宋欽宗從來沒有放棄抵抗的想法,但實在是力不能及,面對金兵,一觸即潰,只能想方設法搞一些小動作。宋欽宗之所以敢這麼做,所謂的底氣就是金國雖然在軍事上佔優,但並沒有實際統治北宋所屬土地的能力,從遼國接手的土地管理起來已經令他們焦頭爛額,宋金開戰之前,邊境很多州府脫離金國改投北宋。一般情況下都是北宋出點錢,地方給了北宋,比如山西大同府四州,燕京的景州,都是從金國投靠北宋的,後來張覺又帶領平洲、灤州、營州歸宋,但因為這幾個州地盤過大,軍事地位重要,金國又奪了回去,這件事最後也成了宋金兩國失和開戰的導火索。
宋欽宗一直都認為金國只是脅迫自己,並不會真的吞了他的大宋江山,金國消化不了。所以有恃無恐,對金國是打不過就和談,壓力稍減就抵賴,反覆多次後,金國在沒有性子和他玩,直接滅了北宋,自己吞不下,就另立一位聽話的皇帝,於是逼著張邦昌當皇帝,建立偽楚管理中原,自己退回北方,可張邦昌本就無心稱帝,被迫答應,金人一走,就把帝位交給了趙構。金人計劃落空,沒辦法又立了個劉豫偽齊政權管理中原,自己退回北方,在南宋時期,偽齊擋不住南宋進攻,金國的完顏昌甚至想把中原交還給趙構,承認趙構的南宋政權,但這個合議因為金國內部意見不統一,最終和談被破壞。
說了這麼多一大堆,大家應該知道宋欽宗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軟弱,如果能抵抗,他比誰都願意打下去,甚至明知道實力不濟的情況下,還不認慫,還變著法的搞小動作,想撈回一點是一點,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給你宋欽宗不抵抗的感覺也不奇怪,金兵兩次殺到都城,如入無人之境,感覺上沒有抵抗,實際上也做了一些抵抗,只是實力懸殊,一觸即潰,沒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而已,只有像太原這樣的重要地方,靠著城牆堅固,能夠堅守,讓金兵無可奈何,東京保衛戰,李剛也打得有聲有色,不過野戰基本就是狂風掃落葉,宋欽宗也想挺腰桿子,實力不允許呀!
至於為什麼不遷都,原因和上邊一樣,金國吃不掉南宋大片土地,只是威脅要好處,給了好處自然就走了,不必遷都。但他做夢也沒想到,金國吃不下北宋,就換個皇帝替他們管理,早知道金國這麼狠,宋欽宗就不敢那麼有恃無恐的花樣作死了。
回覆列表
誰說的不抵抗了,只不過是欽宗執政時間不長加上徽宗一朝只通道士,第一次圍城被騙子郭京把護衛京都的禁軍葬送了,開封成了一座空城了,只能調集各地兵馬勤王了,。各地來的兵馬都不敢打在外圍看著,後來种師道勤王來不及調集大軍,帶領倆千人馬,號稱二十萬,把金國嚇的收縮兵力,使得開封和外邊有了聯絡,等种師道見了欽宗,問帶來多少兵馬,回說倆千。沒想到欽宗連種師道的話也不信了,明明外面來了幾十萬勤王兵馬,皇上愣是不信,金兵也害怕了,倆下議和金兵得了些錢財就退了。欽宗看金兵退了,各地兵馬臨城駐紮,他又不放心了,命令各回原地,等二次圍城時欽宗以為又是要點錢就可以退兵了,他就沒打算抵抗也不打算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