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Lou林深見鹿

    在英文中,有一個詞叫 " Quarter-life crisis ",中文翻譯為“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特指年齡在25~30歲之間,對自我認同、伴侶感情、工作以及財富地位等的焦慮感逐漸累積甚至爆發的危機。

    25歲生日過後,我發現爸媽數學突然變得非常優秀:

    每次通電話,幾句閒聊後總能精確無誤地回到我的年齡上,“你已經25歲啦……你到底什麼時候回國?在哪裡定居?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才能有孩子啊……此處省略一萬字……”

    25,這個數字背後的隱喻,真有點細思極恐。。。

    那段時間,我正好新認識一個非常有魅力大姐姐(她是做HR培訓的),暫且叫她 Z 吧。

    我們工作原因,接觸過兩三次,每次她都是妝容精緻、講話爽朗又活力十足的樣子,伴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彷彿連聲音裡都要溢位愉悅和甜蜜……

    對比自己那段時間私下焦慮不安的心態,我猜想 Z 一定一直不曾有我這樣的煩惱,她看起來就是一直一直生活幸福得樣子,不然怎麼總是自信滿滿、萬事在握呢? 有一天恰好有機會一起吃午飯,前菜還沒上,我就迫不及待地請教Z: 我很迷茫、很焦慮,怎麼辦?

    嘿,問題問出口,大家知道,就是聽起來不過吐槽年齡、吐槽父母、吐糟自己,我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這根本就是太俗爛的問題,可彼時彼刻,我困在裡面真 靠--自--己--走--不--出--來--啊--!

    但讓我意外的是,Z笑著說你這算什麼,這些問題她不僅遇到過,還是在更糟糕的人生階段遇到的! 就這樣,刀叉沒動幾下,我和Z暢快地聊了兩個多小時。。。 Z給我分享了她自己的故事,差點讓我哭出來。真的沒想到看起來這麼自信幸福的她,也曾經歷過自我懷疑和自暴自棄。

    二十多年前,她在中國事業穩步前進的時候,婚姻卻栽了大跟頭。剛離婚的時候,她覺得自己糟糕透了,青春已逝、容顏醜陋、性格乖僻,自怨自艾大概這一生就是這樣過去了吧。 後來她工作機會,Z認識了現在的老公。

    有一次她先生(那個時候還只是追求者)對她說: “Z,你真美!” Z回他,“我知道你只是甜言蜜語,我也知道我有多醜,而且也不再年輕了。”

    Z的先生特別鄭重其事的看著她說,“別傻了,如果你真的醜,我為什麼要每個月一次不惜長途跋涉從歐洲飛來上海見你呢?”

    Z說起這段的時候,有種我說不出來的沉靜和平和。她說,她先生最後的那句話,不僅感動了她,也拯救了她。 因為第一段失敗婚姻崩塌的自尊自信,終於得以重新粘合生長,她慢慢開始接受自己的缺陷(年齡也好、外貌也好、性格也罷),然後在所有的遺憾和不完美里,找到了自己可以穩定站立的地方。

    Z特別強調說,這些成長,她感謝她的先生,但並不意味著她現在的幸福依託在她先生身上。 救贖或許起於他人,但最終一定靠自己完成。

    聽完 Z 的真實經歷,我更恨不得馬上就把自己解剖開,看看自己到底問題出在哪?然後就有了下面一大段自我吐槽:

    工作上,表現不及自己期望的三分之一; 覺得自己學得慢、情商差; 在國外語言僅一直還是僅可基本溝通、很難融入私人生活; 感情上更是毫無起色,父母一直在電話簡訊中,明裡暗裡地催我,也暗示我別太挑、年齡上我已經在貶值了...

    當然,以上生活工作的種種,並不是突然跳出來的。但25歲前面,我對這些是真的不屑的,焦慮偶爾是有,但我知道自己正在提升在改進、也堅信慢慢都會好起來的,所以焦慮背後,好像希望和動力更多一點。

    令我沮喪的是,進入25歲後,我常常厭惡自己怎麼會有這些焦慮?為什麼要被這些無謂的焦慮束手束腳? 是的,因為看到自己的焦慮而更加焦慮……

    面對著明媚燦爛的Z,我迫切地想知道,她二十多歲的時候,或者說在經歷人生最糟糕階段的時候,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

    沒有給我現成的答案,Z接連問了我一串問題。 

    工作上,

    你對自己的期望到底是什麼?可以一條條列出1、2、3、4嗎? 你的期望是根據什麼制定的? 你覺得你制定的方式方法客觀有效可行嗎? 你身邊的同事、朋友,有誰達到所謂的工作表現水準了嗎?如果達到了,他們憑什麼達到的?如果一個都沒有,是不是你定的期望本身有問題?

    感情上,

    你喜歡現在的你自己嗎? 如果你是一個男人,你會愛上現在的你嗎? 假設你就是你的理想伴侶,你是如何看Lou身上的缺陷的、又發現Lou有什麼令你喜歡的點? 你說父母給你壓力,社會主流價值觀給你壓力,如果它們不做任何評價,你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感情,對此你有清晰肯定的態度嗎?

    歸結到最中心的問題,你如何看待過去的你、現在的你,以及如何期待未來的你?

    當時,Z是在我回答完一個問題後、才又進一步問出下一個問題的。 這裡我可能沒法再完整全盤複述自己當時的答案,但一個一個問題回答下來,真的覺得心裡突然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因為我意識到: 對待自己,我並沒有清晰的框架,沒有穩定的自我認知。

    雖然從小到大寫了無數自己的優缺點,但我自己這些“優缺點”的認知、只是基於吸收外界對我的評價。

    他人的評價和話語之所以會困擾我,不是因為“他人即地獄”,是我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配身在天堂,我認同自己是糟糕的,因此任何的評價,我都會拿來當作“證明自己確實糟糕”的證據。

    舉個例子,不是父母的催促給我壓力,是我自己實際上認同了25歲以上還不趕快結婚就是loser……

    要是我真的從內而外都認同這一觀點,倒也不會有什麼焦慮。但矛盾的是,我接受的教育、我的理性思維告訴我,年齡不是問題,你有權利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另一方面,潛意識裡、還留有被傳統價值觀馴化痕跡的我,部分認同了人生有天然節點、25歲就應該進入人生另一個新階段、穩定下來走入家庭生活了。

    用精神分析學派的話語說, “外在的我”已經把西方價值觀裡的個人主義、女性價值天天掛在嘴上,聲稱要找到“靈魂的共鳴者”; 但“內在的我”、“潛意識的我”實際上還像是一個脆弱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害怕被否定被遺棄、期待有一個人接替父親的角色來照顧她的基本生活、幫她遮蔽社會生活諸多的困難……

    容格的精神分析學派說,一個完整穩定的人格,要做到“內在自我”與“外在自我”的整合。

    Z評價我說,她看得出來我是一個很有自省能力的人,認識到“潛意識”裡的那個自己,已經是走向穩定自我的重要一步。但這樣的習慣也註定了我時刻都在評判自己,這個做的對、那個做的不對、這個做好了,那個做差了。

    永遠不要給自己下“好”或“壞”的二分判斷,警覺自己喜歡下判定的行為模式,每次意識到自己又在做二分判定時,就告訴自己: 只看到好、或只看到壞,一定是自己眼界侷限的結果,不要相信它。我們要做的,是透過提升認知突破侷限,而不是臣服於它。 

    嗯,這聽起來,很形而上了。 Z說,我此時的困惑,都是她走過的路。

    “現在回顧時覺得沒什麼,如果這是你將要走的路,我會告訴你這並不容易,但值得。如果我沒理解錯你想要的,所謂的穩定的自我,我會告訴你,它真的存在,你要找到完整的自己,無論外界如何變化、評價或批判你,都不會觸碰你內在的價值自我(她原話是,they will never touch your inner self)。

    雖然她並沒有詳細說那段自我跋涉的艱難,我卻完全可以想象那段路一定不會輕鬆。 因為不再有什麼事情是真正確定的,不管是誰的意見都只能作為“參考”; 過去的我,只是被動吸收外界給與的價值觀,我可以不動腦思考就僅僅跟隨權威指明的道路,只要按照Ta們說的“應該”、“不應該”的規則去做,至少可以期待有一個安全的人生; 一旦有不順意,我也不必承擔責任,因為那一定是指路人的過錯,是他人不給我我想要的東西。

    要建立穩定的自我、做自己的主人; 就必須依靠自己來認知世界、有意識地決定自我行為; 必須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再不能去指責別人; 必須把過去學到的規則全都推倒重建,去試錯、去摔倒、再自己爬起來把教訓寫在自己的答板上。

    而我的答板呢?在和Z深聊後的那天晚上,我就把上面提到的問題,一個個寫在了電腦WORD文件裡。 之後的幾個月裡,我修改過無數遍回到,有些是在工作有了新的進展的時候總結經驗、有些是在感情當斷不斷的時候自我警醒,總之,每一次,那些答案都讓我更滿意一點吧。 但這個修改的過程,還在繼續。

    至於完美的答案?

    我想即使我完全穩定下來,問題背後的價值觀發展是永遠不會停頓的,它們也和25歲關係不大了。 連聖人孔子都要四十才不惑,凡人如你我,認識自己或許是相伴一生的課題吧。

    以上。 Lou

  • 2 # 丁建說

    看了好幾個抨擊女性的答案,其實他們說的都是案例,並沒有總結,我給出整理性的總結答案。

    北漂女,半年相親30個,最長半個月,全部失敗,如何能嫁給一線有房男?

    這是我的一個來訪者問題,她形象尚可,年齡28,不是人群中最顯眼的那個,但也說得過去。

    在我過去的經驗中,她比較符合大齡脫單難的特點:

    1、原生家庭一般。

    2、心智未發展成熟。

    所以,

    這樣的女生若和一個22歲的女生相比,是完全沒有競爭力的,不是男人喜歡年輕的,男人恰恰喜歡的是成熟有魅力的女人。

    但是在女人心智都未發展成熟的情況下,男人會選擇年輕的。

    和心智未發展成熟的女人交往,就會有很多的雷區,男生一踩,女生就炸,男生就撤退,這正是我這個來訪者失敗的真正原因。

    不要和我說,還不是因為男人不夠愛,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有無條件的愛,愛情很美好,但愛情不偉大。

    我的來訪者中,幾乎每一個女生都會在諮詢前填寫的表格上,寫著自己性格溫柔,體貼。

    在我看來,這是對“溫柔、體貼”的最大誤會。

    來訪者會常常把同事,朋友,領導,客戶對她的評價當做了自己穩定的人格特質,他們說她溫柔、體貼,她就認為是。

    想想也的確如此,每次聚會自己都可以把他人照顧的很好,安排細心,考慮周道。

    可是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一旦和男生進入以戀愛為目的的關係,自己卻會變得各種挑剔、不滿、指責、刻薄、嫌棄、強勢,會讓男生充滿壓力感,痛苦不堪,甚至有男生和她說,我不會請個祖宗回家的。

    這通常和三個方面有關係:

    1、心理的防禦機制,可能來自於過去情感經歷的創傷。

    2、原生家庭中的移情,比如一個強勢的母親和一個弱勢的父親,母親對父親經常性指責、挑剔、嫌棄等等。

    3、文化和毒雞湯影響而形成的錯誤認知。

    如果自己不做調整,相親100個也不會成功。

    女生若想靠婚姻在一二線城市落腳,轉嫁經濟壓力,心智成熟則是男生擇偶的主要考察點。

    內心不強大,容易受傷,對愛情有錯誤期待的女生,距離真正的“溫柔、體貼”還有很大的差距。

    因為“溫柔、體貼”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

    你可以理解為,有錢的人什麼時候都有錢,漂亮的人什麼時候都漂亮。

    不可能是,有錢的人有時候有錢,有時候沒錢;

    也不可能,漂亮的人有時候漂亮,有時候不漂亮;

    如果真的是隻有,有時候才有錢或漂亮的話,那隻能說還不夠有錢以及還不夠漂亮。

    舉幾個例子:

    1、容易受傷的女生最喜歡“無中生有”。

    比如,

    男朋友說某個女明星漂亮,女生就會認為男朋友暗示自己丑,不允許男朋友說任何一個女性一點點的好,否則就會感到被傷害。

    而女生為了避免受傷,就會把傷害轉移給男朋友,開始生氣,指責,讓男生承認錯誤,要求男生補償,可是男朋友真的錯了嗎?

    2、對愛情有錯誤期待的女生會“小題大做”。

    比如,

    男生約會遲到了5分鐘;

    男生約會穿著太休閒,不正式;

    吃飯倒水只給自己倒了,沒給女生倒;

    男生約會時,時不時的玩下手機;

    等等。

    以上男生的行為,都會讓這類女生覺得不被重視,不被在乎。

    女生會覺得,男生和自己約會好像很勉強,一旦女生這麼認為,那肯定會衝動說出“你要是不想出來以後就別出來”或者“你要是不喜歡我就直說”,可事實真的是如女生所想這樣嗎?

    心智不成熟的人是無法正確理解上面兩類事件的,從而使她們感受到內心被傷害。

    因為她們的內心又不夠強大,所以再她們感受到傷害後,一定會迫使她們去攻擊對方,可是男生真的沒有想去傷害對方。

    認知行為的心理諮詢技術認為,產生情緒的原因並非對方的行為,而是取決於對於行為的認知。

    我無法透過簡短的文字在這篇文章裡詳細闡述,如果發生了上面的類似事情,如何透過調整自己的認知來調動對方一起去解決問題,既不讓自己受委屈,也可以讓對方改變對待你的行為。

    而在兩人的互相考察和戀愛相處時期,其實大部分都是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也恰恰是這類很多很小的事情沒有解決,導致讓你們雙方認為“性格不合”而分手。

    如果你面對的男生是一個經歷多並且優秀的人,那麼相處幾次後,他一眼就可以看出你屬於哪號人,如果你不幸是上面我說的兩類,那很明顯你沒戲了。

    以上的問題,將阻礙你和喜歡的男神達成男女朋友的關係,或者將讓你和男友的戀情異常坎坷。

    男人的聰明在於他雖然不說,但他心裡非常清楚你適合發展什麼樣的關係(女朋友或者炮友或者直接拜拜),不說的原因在於害怕無意義的爭吵(他會透過行為判斷女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所以他們會用腳投票。

    這也是最近一篇文章《男人單身大多數是窮,而女人單身則會出現在社會的各個階層》爆火的原因。

    因為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女人從來沒有想過,女人在婚戀方面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我看過有很多的感情不合,就是因為不會經營感情而導致的。

    比如,

    在戀愛中,有很多女生會嫌棄對方。

    可是既然嫌棄,又何必在一起,這恰恰說明自己能力弱,由於找不到更好的挑選第二選擇,再想透過戳短讓對方改變來滿足自己。

    我可以理解為,戳短是兩性博弈的手段,但也傷害了對方,傷害了你們之間的感情。

    這時女生會問我,難道我就要降低要求嗎?

    我回答她:

    這並不是讓你降低要求,而讓你迴歸到了本來屬於你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能看懂這篇文章,你就理解了,

    如何能嫁給一二線城市的有房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有哪些是必須要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