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塵素人
-
2 #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遇到過刺客,這在歷史上也是為人所供認不諱的。畢竟古代的宮廷也是政治場合,就算是現在的許多國家首領和機要人物都會遇到行刺,古代的皇帝也不例外了。這些刺客的來歷有許多不同,有的刺客是自發想要刺殺皇帝,而有的則是異黨謀求上位,有的是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意圖以殺害皇帝的方式易權等。
刺客的來歷五花八門,但個個都是做好心理準備而來的。特別是一些專業的刺客,他們訓練有素,所經受的訓練中就包括如果行刺失敗了,就要先自盡以斷後路的心理訓練。雖說這些刺客心理素質各個都很強大,但也不是說不害怕嚴刑拷打,有時候刺客的僱主會特別害怕刺客被擒後、供出指使人到底是誰。所以會吩咐刺客在被捉住時先行自盡。
李世民遇到的刺客還真的不少,且說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次事件吧。李世民遇到的刺客最多有四十多人結成一個幫派的,大大方方殺進李世民寢宮來,場面一度十分地緊張。
這些刺客的領頭人物是一位胡人,叫阿史那結社率,阿史那結社率本是胡人,卻因為親哥哥的牽連關係一路投奔漢王朝、入了漢人朝廷當將軍。當然了,這位胡人對李世民賜予的地位還是不太滿意,他本人極力地追求權貴,到後來連自己的哥哥都汙衊。不過李世民最初並沒有把阿史那結社率的言辭放在心上,只是隨他去。
所以到了後來,就發生了這場刺殺李世民的鬧劇。阿史那結社率帶領四十餘蒙面黑人在朝廷中大肆放火,由於軍服穿得還是一樣的,場面一度很混亂,自己人不知道自己人到底是誰到底在哪。但是後來阿史那結社率還是被侍衛打敗並捉住,這場荒唐至極的刺殺就告一段落。
如果是別的皇帝,比如說朱元璋的話,可能對這種事情是絕對無法姑息的,甚至從最開始都不會任用胡人作為漢王朝的將軍。歷史上刺殺皇帝失敗的刺客有哪幾個不是要殺頭掉頭的?遇上比較狠一點的皇帝就滿門抄斬、株連九族。但是李世民並不是一位“典型”的皇帝,眾所周知,李世民其人為政仁德、心胸寬廣,當朝的各種政策都十分開明,因此也十分受到百姓的愛戴。
李世民在擒下一夥刺客後,並沒有勃然大怒呵斥任何人,反而表現出一種異常的司空見慣。李世民也沒有誅殺刺客的九族,只是給這些帶頭鬧事的刺客定了罪,然後將他們收押大牢,判決秋後斬首。這一系列的鬧劇最終以平淡收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或許就是李世民的政治智慧。
-
3 # 老衲侃春秋
公元639年四月,李世民離開長安,前往天台山的九成行宮。
皇帝出行,大臣、侍衛、隨從、士兵,再加上皇帝陛下隨行的嬪妃,整個隊伍浩浩蕩蕩,人數眾多。
然而,皇上攜帶的守護皇上的將領當中,有一箇中郎將起了賊心。他就是突厥突利可汗的弟弟阿史那結社率。
當年唐朝打東突厥時,活擒了大可汗頡利,而小可汗突利投奔了唐朝。所以,阿史那結社率也追隨他哥哥投靠了唐朝,歸順朝廷後,李世民讓他擔任了中郎將這一重要的職務。
但是,阿史那結社率這個人的品性極其的惡劣,並且陰險毒辣。他的哥哥曾經多次的告誡於他要走向正道,改惡從善。
但是,她卻沒有聽從他哥哥的教導,不但不悔改,反而對他的哥哥也記恨在心,甚至是以德報怨,在李世民那裡誣陷他的哥哥。
因為李世民早就得知阿史那結社率的秉性,所以沒有聽他的,反而將他責備了一番。從這以後,李世民再也沒有重用阿史那結社率。他的職位也就到此打住了,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升遷。
被擱置了多年的阿史那結社率於是心生怨毒之氣,對李世民可以說是恨之入骨。這次李世民出行來到九成宮,他覺得是個機會,於是絞盡腦汁的想要將皇上殺掉。
阿史那結社率得到訊息,太子李治將在四月十五日那天到行宮來拜見李世民,所以他決定決定利用自己是禁衛軍的優勢,趁這個機會,突襲行宮,刺殺李世民。
他帶著40幾個手下,同時裹挾著突利的兒子賀邏鶻在前一夜潛伏在九成宮的門外,拿著武器,要趁李治四更進宮,開宮門出儀仗隊的時候,就突然衝入九成宮,將李世民殺掉。
但事有湊巧,那天因為狂風肆虐,李治取消了這次覲見。
李治不來了,但等了一夜的阿史那結社率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怕時間長了暴露行蹤,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實施刺殺行動。
由於他和其手下都在唐朝為官,所以身著的均為唐軍服,一時之間,其他護駕計程車兵也沒反應過來。
阿史那結社率 帶領著他手下的精兵直衝到了九城宮的北門,開始四處點火,只要看到人,就會直接殺掉。
他帶領的將領,個個都是驍勇善戰之輩,所以很快就衝破了四道防線,已經來到李世民寢宮門外,當時的形勢非常危急。
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最後一道防線,他們遇到折衝都尉孫武開等眾衛士的拼死抵抗。
經過較長時間的激戰,阿史那結社率率領的眾人終被擊退。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看到行動失敗了,他們馬上馳入御廄中,盜走二十多匹御馬,向北逃走,想要渡過渭水,逃回到本部落。
阿史那結社率到達渭河邊,看到沒有船可以供他渡過河。正在遲疑之時,唐軍趕到了,最後這夥人悉數被唐軍所擒獲。
刺殺皇上,那必然是滅九族的大罪。但李世民的處理結果卻令人大出意外。他只是將阿史那結社率幾個人處死,並沒有涉及到所有人。
突利的兒子賀邏鶻則被流放到嶺南地區。一個在北方草原生活成長的王子,讓他到遙遠的嶺南去生活,這個罪有他遭的。
當時在軍中擔任職務的胡人並沒有受到波及,還是保持了原職務。就憑李世民這樣寬廣的胸襟,令當時的士兵以及胡人所讚歎。同時也給其他少數民族樹立了一個仁君的良好形象。
這次事件,給李世民一個提醒,皇宮內的保護措施還有漏洞,還有待加強。
光是想到“亡羊補牢”這一層,那李世民的頭腦就顯得太簡單了。
他由此及它的開始了思考。他覺得要充分利用這次事件,做一番大文章。
公元630年東突厥汗國被朝廷徹底平定。對於歸附唐朝的突厥人,李世民召叢集臣商議。如何安置他們。
有的大臣主張把他們分到內地的各州縣,改變他們的生活和風俗;有的大臣如魏徵等,認為突厥人來到內地會有後患,主張讓他們回到原來的地方居住。
但是最後,還是採取了溫彥博的主張,把歸附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南朔方,保留原有的部落,維持原有的風俗習慣,仍以畜牧業生產為主。還有近萬戶突厥人住進了長安城,與當地人和睦相處、熱鬧非凡。
可是漠北東突厥剛一撤走,廣袤草原的這個空間,很快被薛延陀汗國佔領,它趁北方空虛之機強勢崛起,雄霸漠北,麾下足足有勝兵二十萬,成了唐帝國北面的一大軍事強國,這也無疑成為帝國北疆潛在的一大邊患。
對此,李世民當然不會視若無睹。他知道,如果不早日採取措施對其進行遏制,日後必將成為唐帝國的一大勁敵。
於是李世民頒下一道詔書,任命原來東突厥的將領阿史那思摩為可汗,賜姓李,就是李思摩,命他們向北渡過黃河,遷徙到蒙古高原的南部,也就是漠南地區。使他們世代為唐朝的屏障,長久地保衛邊塞。
李思摩北遷之前,由於畏懼薛延陀,很是擔憂。李世民說你們別怕,有我在後面,薛延陀要是來打你們,你們就告訴我,我給你們做主。
這是明面上的一句話,實際上還有一句潛臺詞沒有說——薛延陀已經統一蒙古高原,不在裡面樹山頭製造點矛盾,難道等薛延陀勢力壯大了好入侵中原?那時候就尾大不掉了。
東突厥突然復國,這對薛延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李世民知道,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必定會產生牴觸情緒,於是李世民以璽書的名義下達命令,讓雙方和睦相處。
“中國貴尚禮義,不滅人國,前破突厥,止為頡利一人為百姓害,實不貪其土地,利其人畜,恆欲更立可汗,故置所降部落於河南,任其畜牧。今戶口蕃滋,吾心甚喜。既許立之,不可失信。”(《資治通鑑·一百九十五卷》)
在這個正式的命令下,薛延陀被迫接受了唐王朝的安排。但勢力大的薛延陀對此並不滿意,屢次挑起與東突厥的衝突。
兩年後,薛延陀大舉進攻東突厥漠南地區,李思摩一聽薛延陀進攻的訊息,跑的很快,向長安求援。
李世民接到急報,立即命李績出兵。在主力尚未到達之前,僅李績帶領的三千騎兵先頭部隊就大破薛延陀,斬首三千餘級,俘虜五萬餘人。
經此一役後,唐太宗對薛延陀使者說“李勣率領的只有數千騎兵,你們卻被打的那麼狼狽。回去告訴你的可汗,以後長點兒心眼兒,有些人得罪不得。”
上次的教訓可能不夠慘,薛延陀不長記性,在幾年後趁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的時候再次入侵中原,而且這次是從西部入侵大唐州郡 。
這一下事情的性質就變了,之前是兩個羈縻勢力之間的矛盾,就像兩個小孩子打架,大人稍稍管一管,屬於人民內部矛盾。而這次是赤裸裸的入侵中原,變成敵我矛盾了。
李世民大唐出兵名正言順。王師先是擊敗薛延陀主力,又派李績出馬追到了天山腳下,消滅了仍然不服的數千人,薛延陀汗國勢力煙消雲散,成了統治蒙古高原時間最短的汗國。
這個區域被李世民設定了燕然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前身)。至此,中原政權統治範圍首次覆蓋了整個蒙古高原,並將觸覺延伸到了貝加爾湖地區。
結語:
對東突厥殘餘勢力安置政策的調整,從整個過程來看,怎麼看怎麼像一個陰謀。
因為薛延陀在北方的崛起,勢力非常大。李世民對他們的崛起一直在密切關注著。
但是他們的崛起並沒有侵擾唐朝的邊關,所以唐朝沒有正當的理由干涉他們。但李世民一直在踅摸著用什麼手段來遏制他們。
此時正好出現這麼一個遇刺事件。李世民馬上意識到,可以利用此事做一做文章。
過去我們講棋手下棋,頂尖高手能看到後20多步,優秀棋手能看後面的5、6步。
作為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李世民的眼光不會只看到眼前這一點,他的目光遠著呢。他能看到周邊環境目前的變化和將來的發展趨勢,還能穿破層層迷霧,看到幾千裡以外的地方。
既然你們東突厥的移民不能老實在內地居住,那麼就復歸故土,到那裡作為唐朝的緩衝地帶而存在吧。
這樣一來,薛延陀即使犯邊侵擾,也是東突厥首先觸黴頭。侵擾一時還到不了內地漢族居民區。
就這樣,既給東突厥設了一個坎,又給薛延陀挖了一個坑。結果,薛延陀還真聽話,照著李世民挖的坑就直接往下跳。
既然你首先挑起了戰爭,早已做好準備的帝國軍隊就有了大舉進攻的理由。
於是大軍開進,很快薛延陀就灰飛煙滅了。
李世民正是透過安撫、威逼、剿滅一系列組合拳的運用,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用兵的勝利,奠定了大唐江山三百年的基業。
最後被西部的少數民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
要知道,他們的首領尊稱為可汗,可汗前面再加個“天”字,其尊貴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回覆列表
謝邀,如題。眾所周知,李世民是在歷史當中所有朝代中較為開明的君王了。他秉公執守,並且勤儉節約,在他登上皇位以來,可以說是國泰民安,一團祥和之氣。但是,當時卻流行一句話“當家人,惡水缸”,意思是就算當時的李世民在過於開明,也不會使得所有的百姓對他滿意。
而就在有一天晚上,就發生了一件有壞人想要殺掉李世民的事件。這次的刺殺事件,也可以說是在李世民當上皇帝期間,最危險的一次刺殺了。然而,皇上攜帶的守護皇上的將領當中,其中有個將領起了賊心。他本來並不是漢人,而是塞外的胡人。他的哥哥突利可汗,曾經在與唐朝攻打的時候,就投奔了唐朝。所以,阿史那結社率也追隨他哥哥,為此投靠了唐朝。而李世民讓他擔任了中郎將這一重要的職務。但是,阿史那結社率這個人的品性極其的惡劣,並且陰險毒辣。他的哥哥曾經多次的告誡於他要走向正道,改惡從善。但是,他卻沒有聽從他哥哥的教導,不但不悔改,反而對他的哥哥也記恨在心。甚至,他曾經還向李世民來誣陷她的哥哥,因為李世民早就得知阿史那結社率的秉性,所以沒有聽他的,反而將他責備了一番。從這以後,李世民再也沒有重用阿史那結社率。就算連續數十年,他也沒有在這個職位上,再往上攀爬。於是,他就對李世民可以說是怨恨極深,當時李世民來到九成宮的時候,他就絞盡腦汁的想要將唐朝皇上殺掉。所以,他決定利用自己是禁衛軍的優勢,不斷的瞭解李世民的太子李治行程,他知道了李治過幾天會去拜訪他的父皇。於是,阿史那結社率就隱藏在九成宮的門外,待到李治參見皇上時,就突然衝入九成宮,將李世民殺掉。
而阿史那結社率率領的將領,通通都是驍勇善戰之輩,並且手持弓箭。他們可以說在宮殿邊潛伏了一天,但是太子卻沒有到來。於是,阿史那結社率覺得不能再等了,他決定開始攻擊九成宮。並且,帶領著他手下的精兵直衝到了九城宮的北門,開始四處點火,只要看到人,那麼就會將他們殺掉。並且,直接闖入到了李世民的寢宮。因為,阿史那結社率的兵變非常的匆忙,他們則也身著唐軍的服飾,所以使得很多人都沒有認出。而他帶領的人直接衝破了四道防線,到了李世民的居住的宮殿當中,可以說當時的李世民形勢非常的危急。
然而,就在這樣混亂的時刻,李世民身旁卻有一個始終默默無聞的貼身侍衛,在此刻大展身手。而這個人則就是孫武開,他平時非常的低調,從來沒有人會知道他有這般本領。就在李世民如此危難的時候,他果斷出手,顯示出了他的高超本領,並且盡顯英雄本色。孫武開一邊刺殺敵人,一邊帶領著軍隊奮力的與敵軍相抗衡。而李世民計程車兵們在這時才剛剛緩過神來,並且堅守住李世民的寢宮,奮不顧身的與敵軍進行廝殺。而就在雙方對戰的過程當中,宮外的禁衛軍也聽到訊息後,立刻趕來。於是,當時的局面立刻來了個大翻轉。所以,孫武開在這場抗擊敵人的戰爭當中,可以說是立了頭等大功。當時的阿史那結社率怎麼也沒有想到,會遇到孫武開這樣的人物,使得最後狼狽逃跑了,最後逃到了塞外草原。而當時的唐軍仍然奮力的追趕,就在阿史那結社率到達渭河的時候,當時並沒有船,可以供他渡過河,最後被唐軍所擒獲。
按照當時的規定,想要刺殺皇上,那肯定是要大禍臨頭了。而那時的阿史那結社率的朋友以及唐軍的胡人,都會有可能獲得滿門抄斬的罪責。而當時的李世民卻表現出了寬闊的度量,他的神情可以說是非常的鎮靜。除了將阿史那結社率幾個人處死之外,並沒有涉及到所有人。當時軍中的胡人仍然擔任著職務,可以說他這寬廣的胸襟,令當時的士兵以及胡人所讚歎。而表現出色的孫武開,則也因為以一當十的英雄氣概,被李世民所重用。但是,就這樣文武雙全的孫武開,在歷史上面只露了一面,就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