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徐文樞

    古代講究“文人風骨”,是對文人的社會形象和作人自身的要求。“文人風骨”體現為秉持正義、堅持真理、不畏邪惡,甚至可殺不可辱,捨生取義等等。“竹林七賢”、文天祥等眾多歷史文人堪稱傑出代表。

    “文人風骨”之所以倍受推寵,是因為這種“風骨”體現了人格的極致、做人境界的祟高,更是一種社會需求。

    至於說現在具有這種“風骨”的文人少了,這個論點有失偏頗。敢於直言、匡扶正義的文人還是大有人在的。

    確有許多文人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人生的價值取向偏移,人格扭曲。因此,在公眾的眼中,他們達不到作為文人的“標配”。因此,有上述錯誤論點也就不足為怪了。

  • 2 # 漢子詩人

    沒有一一風骨的一一文人一一不是一一文人。。。。。。!!!!!!

    古之一一歷朝歷代一一有那麼多的一一風骨一一幍烈之士?是因為歷代倡導一一文人一一領一代一一風骨一一垂範彪世。。。。。。

    而如今,金錢至上……

    風骨一一如屎土……

    一個文人?你風骨至上一一就會淪入一一乞丐或不入流之輩。。。。。。

    悲哉悲哉一一文人命苦一一風骨一一漸衰。。。。。。

    但遊歷千古一一有風骨的文人一一感天動地。。。。。。

    我願窮一輩子一一做一個一一剛正不阿的一一風骨詩人。。。。。。《觀杜甫晚年有感致古今天下一一窮文人……》

    妙筆生花 啄人間

    吟叱風雲 蒼穹還

    壯志不遜 江海川

    命運多舛 悲傷還

    白骨堂前 數落淚

    亂草無墳 風淒慘

    富貴錢爛 臭熏天

    文人貧困 無人見

    〈李恭覺~2019年3月7日*二月初日*13點13分於北京〉

    *……**《六兮*傲梅香骨》

    仞峰絕壁我伴松,我吐花蕾紛雪中。

    狂風肆虐懸我頭,山河蒼涼我綴紅。

    我伸虯骨橫天笑,我香不謝萬古詠。

    《蘭花》

    一葉飛去挑破天,百芳叢中獨揮劍。

    幽香彌入千秋書,含笑遞君十萬山。

    |

    《竹》

    一節一節昂天中,劍葉如刀斬大風。

    清竹兀唱凌雲志,豈與它輩比肩生。

    《菊花》

    忍得百花諷,怒開凜冽中。

    凌霜煉崢嶸,傲骨沖天生。

    大千滄桑顏,襯我豔麗濃。

    四下誰還笑,花瓣試刀鋒。

    《吊*梅蘭竹菊*》

    殘挴虯綴

                   蒼穹杖

    蘭垂如刀

                   鋒巍峨

    竹幹凋零

                   掃江河          

    菊敗骷頭

                   髏霜泣

    《李恭覺~2019年元月尾日*臘月廿六*日於北京〉

  • 3 # 泰翊達醫盟

    英雄負劍,文人傲骨,世人最愛聽,聽了不想,想了不做,道一聲原來如此,就覺得這天地間,都是風骨,都是硬骨頭,回到現實裡,又覺得這當今是好人垂淚,傲骨盡折,搖搖頭,哎呀,中國人,失了風骨鳥!

    你若說風骨,歷朝歷代,多的是風骨,我跟有些個人說這唐宋的風骨,他們便說這是英雄豪傑,我說這元清的風骨,他們便說這是封建欲孽,為什麼呢?。

    你說這郭子儀和曾國潘,要按恁些個人的說法,都是些個為主子求時勢的奴才,這秦王奪嫡是梟雄手段,九子奪嫡就是些清宮戲碼。

    那便依他們罷,這元代風骨,那是蒙古人的風骨,這清代風骨,那是滿韃子的風骨,不是我漢人的風骨,所以這保境安民的,也都是奴才,這路見不平的,也都是歹人。

    至於當今嘛,我知道他們要說什麼,這當今的風骨,那是馬克思的風骨,是布林什維克的風骨,也不是我漢人的風骨,所以這默默工作的,都是些愚民,為國捐軀的,也都是中了奸計嘍。

    這些人要是跟你談風骨,那不是談風骨,只是談主子。

    我想,若是有人跟你談風骨,那就談風骨,要談主子,就談主子,但是多是有許多人,把風骨帶了些主子的背景,其實他們不是想談風骨,他們就是想談主子,談他們自己主子的好,談這現實的不公,他們不是想改變,也看不清這時局,只是單純的念舊好,洩不平。

    樓主,您要是想找當今的風骨,多得是,要想找這宋明的腌臢,也多得是,談風骨,是談大氣節,千萬不能小了格局,成了那些個左憤,民粉,皇漢。

    不頂不是華人-----白巖松

  • 4 # 藍鷹書畫

    我個人粗淺的認為有三點原因。

    一是傳承不夠。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湧現出了舉不勝舉的具有風骨的文人,他們成為這個民族的脊樑與靈魂。後世一代代文人以他們為典範,擔民族大義,捨身取義。比如,司馬遷、陶淵明、諸葛亮、王羲之、杜甫、李白、蘇軾、陸游、李清照等等,他們都是有風骨的文人,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英武豪邁的風骨。對於這些文人典範,當下更多的體現在對他們流傳下來作品的學習,對文字或者作品背後的風骨和家國情懷,我個人認為是繼承不夠的。只有心有榜樣,行動才有力量。

    二是利益驅使。文人的風骨,還表現在剛直不阿,不媚俗,敢於站在家國的層面思考和處置問題。所以,往往是明大義存天理,對於一已之利考慮的很少,或者根本不屑於此。只有一個毫不利已,純粹的人,時窮節乃至,在大義面前才能體現出諍諍鐵骨。當下,個別文人更多的關注於物質的極大豐富,拜金的思想有一定的市場,評論事物和人,往往以金錢的多寡來論英雄。部分文人,也喪失了古時文人的純粹與乾淨,只為真理獻身,不為金錢折腰的品質漸漸淡化。所以,出現一些文化媚俗惡俗的現象。為了一已之利,說違心的話辦違心的事,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利益上,自然少了文人的風骨與氣概。

    三是不甘寂寞。古時文人,是常常善於自省的,也是耐的住寂寞的。他們中,有不畏權勢,寧肯在洛陽打鐵的“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以一曲《廣陵散》慷慨赴死。有隱於山林的陶淵明,視民如子,守志不阿。有屢遭貶謫流放但依舊吟詠“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世奇才蘇軾,等等。他們沒有譁眾取寵,他們的人生沒有順境逆境,只有堅守情操與志向的忠誠與無畏。而當下的一些文人,或者說我所瞭解的個別畫家,不甘寂寞,哪裡熱鬧往哪裡跑。孰不知,繪畫技藝的提高,是需要夜夜秋雨孤燈下的寂寞研習,不能沉下心來,畫出來的作品必然是浮在面上,出不了精品,經不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沒有精品和紮實的功底,就無法談及在大是大非面前有無風骨了。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多位師友批評指正。

  • 5 # 嶽之嵐

    一、文人風骨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文人品格、操守和氣節的高度概括和典型總結。

    文重風骨,人更要風骨。文人風骨曾如日月高懸於朗朗乾坤,文人氣節似江河奔淌於萬事千秋,從古至今,人們往往用風骨來評價一個人的品格和修養,用風骨來裁判一個人的品德行為和操守,於是風骨就成為一種高邁而超拔的人格境界。

    二、歷史上文人風骨體現。縱觀歷史上的文人風骨,絕不是樸素的情感流露和本性萌動,而是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境界。產生了諸如屈原投江的赤誠秉忠的愛國情操,司馬遷剛直不阿的風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寨士俱歡顏”杜甫的憂國憂民,文天祥凜然不屈,“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赴難的氣節等等,各朝代湧出了眾多標榜史冊的文人風骨代表。這些風骨與氣節從不同角度體現和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的人格品質和精神壯貌,尤其是范仲淹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文人風骨的典型代表,對後世影響深遠。

    三,和平年代呼喚新的文人風骨。應該說,動盪和戰爭年代更能體現一個文人的風骨與氣節。當今和平年代,特別是改革開放已經40多年,人們對當下文人的風骨經常流露出不滿甚至抱怨,對時下一些文人遊走於官、商之間的迷權拜金行為頗多微詞和詬病。當然在大部分華人追求物質享受和快樂生活的氛圍環境下,喧囂、浮躁的生活磨蝕了一部分文人風骨,失去了追求和信念。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當今時代需要更多優秀的文人秉承優秀傳統文化,承傳中國文人的風骨與氣節,肩負時代重任,“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撐起中華民族不屈的文化精神,奮發有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鑄就新時代中國文人風骨。

  • 6 # 一往文學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風骨"是什麼有所瞭解。

    "風骨"一詞是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的,原文如下:"是以怡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我們今天一般認為"風"就是反映社會動亂,抒寫理想壯志的現實內容;而"骨"則是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特色。雖然劉勰沒有直接論述,但明顯是以建安文學作為"風骨"的典型範本,而其後的文論家鍾嶸在《詩品序》中也直接提出"建安風力"。綜上,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風骨"就是建安時期詩文一方面反映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悲天憫人的情調;一方面表現亂世英雄建功立業、收拾金甌的雄心壯志,形成了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故也稱建安風骨。曹植的"骨氣奇高,辭采華茂"就是典型例證。

    可見"風骨"一詞本為中國古代文論的專有詞彙,但這個問題中的"風骨"的詞義顯然是引申出來的。今天大家說"風骨"更多的指的是骨氣、品性,尤其指剛正的氣概。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了一聲嚴厲的指責了,何以古人都有剛正的氣概而今人沒有了呢?

    那麼一份剛正的氣概需要哪些條件呢?筆者認為,起碼有三:1.惡劣的生存環境;2.外界的巨大誘惑;3.恰當的獎勵反饋。試想一下,大家一提到"文人風骨"腦海裡會浮現出來的那些人,無論是不受魯君邑的曾子、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謫仙人,抑或是被屠十族的方孝孺,無不是身處"困境",但仍能夠放棄巨大誘惑,為的是什麼?是獎勵——是內心的信念,是對自我的堅持,對自由的嚮往,對自身價值觀的忠誠。這些獎勵對今人來說,當然是不恰當的,但對於這些剛正的文人來說,他們的行為與價值觀才是自洽的。

    現在我們可以來解決現代文人少有"風骨"這一疑問了。首要條件是身居"困境"。中國從古自今的文人,沒有哪代的文人比今天的文人更處"困境"了,古代文人的"困境"常常與溫飽掛鉤,但今天,文人的"困境"不僅僅與溫飽掛鉤,同時在處在巨大的迷失中。當代文人在"網路商業小說"和影視產業的夾縫間艱難求存,嚴肅文學的立足之地日漸縮小,可謂身居"困境"。而當今文人面臨的誘惑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在網際網路互動時代,一個文人可以輕易將堅持的文學性變現。那麼原因只能落到第三點,獎勵機制上了。古代的文人有一套統一的價值體系,這套體系至高無上,值得為之拒絕誘惑,因為得到的精神獎勵也是饜足的。而今天的文人,價值觀是多元的。這種多元的價值觀使得今天的文人不斷地拷問自己,為何要堅持,堅持的意義在哪?多數文人拜倒在這種拷問之下,成為所謂的沒有"風骨"的文人。

    "風骨"一詞始終在變遷,"文人"一詞也並非一成不變。如果我們僅僅將"風骨"看作是一種高尚的品格,那麼這個指責在今天是成立的,但是沒有哪個時代的文人天然應該被要求高尚。但如果我們能將對"風骨"的看法立足於文學之上,那麼我們對今天文人的苛求也許能夠減少很多。

  • 7 # 聽雪堂主人

    要談文人風骨,首先要具備至少兩個條件:第一,是否真的夠一個文人,文化素養夠嗎,不能有文人皮,沒文人瓤,假文人不算數喲;第二,在滿足前一個條件後,是否具備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如果在這兩條上打折扣,文人風骨就難以談起,談論風骨就是一個笑話。

    現在的社會,談文人風骨可能被許多人被諷刺和嘲笑,因為牆頭草和變色龍比比皆是,“利益蟲”隨處可見。精神已經缺鈣,風骨從何談起呢?少了文人風骨 ,不等於沒有文人風骨,向古賢陶淵明、李白、蘇軾一樣,向近人魯迅、王國維及陳寅恪等一般,主要你虛心向學,提高自身休養,追求精神獨立,也可以向文人風骨致敬,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如此,也甚好嘛。

  • 8 # 巴山路

    劉文典敢踢蔣中正,哪個大學校長現在踢一腳試試!魯迅罵人那麼兇,還活得風生水起,哪個大學教授或作家現在罵一下試試……

  • 9 # 白溪釣客

    文人風骨。

    文: 文化。文學。文識。

    人: 閒人 。望人。人心。

    風: 冷風。熱風。風忍。

    骨: 傲骨。刮骨。骨情。

    一一文人風骨

  • 10 # 淡漠千里1

    現在文人多麼?誰啊?在哪裡?

    並不是會認字,會舞文弄墨的人就配稱為文人。

    真正的文化之人,其信仰必然堅定,其人品自然高潔,其言行文章自然含風蘊骨。

    如今多的只不過是些鄉愿與文痞罷了。那些時常把所謂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掛在嘴邊的也大多都是糞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肉桃蛋該怎麼養?應該怎麼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