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田家炳素有“百校之父”的美譽。
1982年,他成立純公益性的非盈利機構——田家炳基金會。至今,該基金會已在國內資助大學93所、中學166所、小學44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20所、鄉村學校圖書室1800餘間。
田家炳從小立下做好人好事的志向。求學時,他最喜歡看學校的記錄捐贈事蹟的芳名錄,並期望自己成為芳名錄上的人。
1984年,田家炳將化工廠的經營權交給下一代,並規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廠利潤的10%於公益。
退休後,他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為核心的慈善事業中。
每次外出,田家炳的行程都相當緊湊,往往一週走訪幾個城市。出發前,他都要再三叮囑相關單位接待一切從簡。他總是自帶水杯,當某些學校的接待人員遞給他礦泉水時,他總說,礦泉水沒喝完扔掉,太浪費了,而且不環保。
2000年,82歲的田家炳將居住了37年的花園洋房以5600萬港元的價格售出。所得款項,全部投向內地的幾十所學校,而他自己則租住了一間100多平方米的小公寓。
“那時經濟比較糟糕,但我已答應要給一些機構捐款,人家做了計劃。所以決定賣掉房屋。一方面,覺得自己住這麼大房子是浪費,另外賣掉的錢,可以資助20多間中學,覺得這樣更有價值和意義。”早年他接受訪問時回憶。
而在《賣屋、租屋與捐資助學的情懷》一文中,他這樣寫到:“看到一幢幢教學大樓的興建,聽到萬千學子琅琅悅耳的讀書聲,不但經濟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一擲千金捐贈大陸教育事業的背後,田家炳樂於過簡樸的日常生活——兒女婚嫁一切從簡,他的80歲大壽也不擺酒。
更多樸素作風隱藏在一些生活細節中。
在外人看來,田家炳過著刻板的晚年生活:早上6點起床鍛鍊,做自創體操、散步;四片面包塗果醬的早餐四十多年未變;有時從家步行到地鐵站,到田氏企業中心看看,兒女要來接送,他都擺擺手。
2009年,為大基金會善業,田家炳將田家炳基金會託管給香港專業人士打理。他任董事局榮譽主席,沒有投票權。
田家炳的一生,獲得了很多社會榮譽
在大陸,田家炳素有“百校之父”的美譽。
1982年,他成立純公益性的非盈利機構——田家炳基金會。至今,該基金會已在國內資助大學93所、中學166所、小學44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20所、鄉村學校圖書室1800餘間。
田家炳從小立下做好人好事的志向。求學時,他最喜歡看學校的記錄捐贈事蹟的芳名錄,並期望自己成為芳名錄上的人。
1984年,田家炳將化工廠的經營權交給下一代,並規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廠利潤的10%於公益。
退休後,他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為核心的慈善事業中。
每次外出,田家炳的行程都相當緊湊,往往一週走訪幾個城市。出發前,他都要再三叮囑相關單位接待一切從簡。他總是自帶水杯,當某些學校的接待人員遞給他礦泉水時,他總說,礦泉水沒喝完扔掉,太浪費了,而且不環保。
2000年,82歲的田家炳將居住了37年的花園洋房以5600萬港元的價格售出。所得款項,全部投向內地的幾十所學校,而他自己則租住了一間100多平方米的小公寓。
“那時經濟比較糟糕,但我已答應要給一些機構捐款,人家做了計劃。所以決定賣掉房屋。一方面,覺得自己住這麼大房子是浪費,另外賣掉的錢,可以資助20多間中學,覺得這樣更有價值和意義。”早年他接受訪問時回憶。
而在《賣屋、租屋與捐資助學的情懷》一文中,他這樣寫到:“看到一幢幢教學大樓的興建,聽到萬千學子琅琅悅耳的讀書聲,不但經濟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一擲千金捐贈大陸教育事業的背後,田家炳樂於過簡樸的日常生活——兒女婚嫁一切從簡,他的80歲大壽也不擺酒。
更多樸素作風隱藏在一些生活細節中。
在外人看來,田家炳過著刻板的晚年生活:早上6點起床鍛鍊,做自創體操、散步;四片面包塗果醬的早餐四十多年未變;有時從家步行到地鐵站,到田氏企業中心看看,兒女要來接送,他都擺擺手。
2009年,為大基金會善業,田家炳將田家炳基金會託管給香港專業人士打理。他任董事局榮譽主席,沒有投票權。
田家炳的一生,獲得了很多社會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