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番薯茄子話古今

    題主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們評價一個朝代的好壞,從來都不只是單看它的經濟實力強弱,而更多的卻是要關注它的綜合實力。

    一個強國大國的標誌也決不可能只有經濟方面的軟實力就行的,軍事方面的硬實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誠然,宋朝的經濟實力相當強大,甚至有可能是當時世界第一的經濟強國。但是,宋朝卻絕對不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這兩者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

    宋朝的經濟實力強則強矣,但它卻是畸形的,並未能帶動其軍事實力的相應提升。

    眾所周知,宋朝實際上並不能算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與之同時並存的還有遼、金、西夏以及後面的蒙古等等不少的少數民族政權,真正屬於宋朝統治的範圍只是中華大地的一部分。

    甚至,因為歷史原因——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拱手割讓給遼國,導致中原王朝連這一抵抗少數民族入侵的屏障都失去了。

    但,因受宋朝建立者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得國方式影響,打從宋朝建立之初,就確定了“重文輕武、以文制武”的國策。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既成就了宋朝經濟上的極大發展,同時也埋下了武力廢弛的禍根。

    宋太宗趙光義進行了最後一次北伐,但卻以失敗而告終。至此之後,宋朝就再也沒有了主動出擊的軍事實力,只能轉攻為守,直至亡國。

    而與之相反的是,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經濟實力得到了迅猛發展,尤其是國內商業和航海貿易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

    但面對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政權威脅,卻不得不犧牲經濟利益,以“歲幣”等各種理由向少數民族政權“交保護費”。實際上,就是花錢買平安。

    這一點,不管是現在還是在當時的士大夫看來,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不說其他,首先在情感上就很難令人接受。

    一個國家,尤其是像宋朝這樣一個自詡為中華正統的中原王朝,不僅與被自己看不起的少數民族政權並立,而且還得給人家交保護費。

    這種情況之下,你要是沒錢,你弱小被人欺負,可能心裡還好受點。可問題是宋朝還很富有,你富有,你還這麼被人欺負,卻不能自保,這不是更加令人氣憤的一件事嗎?

    假如讓你來給它下一個評價,你能給它好評嗎?

  • 2 # 聽雨喜雨

    主要是說軍事弱吧,當然跟教科書編者的水平有關係。編者基本屬於文人出身,沒有權利經歷,也沒有有高度的事務判斷能力,比較信仰人云亦云。民國大家錢穆先生一生著作很多,影響很大,他對宋的定義積平積弱,積平積弱是從錢穆先生開始才有的,其實錢穆先生史學界公論的二流史學家,遠不如陳寅恪。那為什麼還要採信,因為民國前後多災多難,借宋喻今。

    曾看過鏘鏘三人行,有多位史學達人得出結論,以武力論英雄,是比力氣,很粗鄙。這當然是針對說宋弱的而言,宋留給世界的文明對於中國而言舉世無雙。如同一個博士,留給人類的是文明;一個混混,留給社會的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所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對粗鄙者也有啟蒙性教育,中央臺的結論,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科技文化的巔峰,是中國舉足輕重的朝代。近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結論是,中華文明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式微。即趙宋文明成果到現在還沒有達到。一個國家的好與否,要看當時的文明程度怎樣,百姓過的怎麼樣,留給後人的物質財富精神食糧怎麼樣。

    宋無疑是當時文明程度世界第一,經濟世界第一,百姓生活富足,豐衣足食;文明程度世界第一,第一次有了做人尊嚴;文化、科技、教育、醫療、航海等等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給世界留下了寶貴財富。

    至於軍事,宋看起來弱,受累於所謂強唐。

    唐朝讓少數民族政權崛起,唐國都七次陷入,大都靠少數民族政權僱傭收回,唐自己無能力收回。每次收回,答應少數民族政權縱兵搶掠七天。契丹在宋之前早已建立,幽雲十六州是後晉送給契丹的,是人家的固有領土。北宋滅亡前一直在開疆拓土,與契丹打了個平手,上百年和平。打的西夏求和,向北宋稱臣。

    至於助軍旅之需,我就搞不懂粗鄙人的想法。這些人不知是不是窮怕了,怎麼想不通,光腳板不怕穿鞋的,我們穿鞋的能夠透過接濟點光腳板,省的光腳板整天惦記有什麼不好。難道我們人類遇到狗,就一定要與狗去鬥嗎,難道要脫下西服,轉起褲腿,去打狗?就不能學聰明點,扔個骨頭嗎,給它點甜頭,我們走我們的路,做我們的事嗎。

    金很厲害的,不僅滅北宋, 也滅遼,蒙古前期也是被金收割的。宋面對的是唐種下的禍根,讓少數民族政權崛起。

    即使漢唐再世也抵抗不了蒙古。

    至於北宋滅亡,是皇帝荒淫無恥,跟富不過三代一樣,何況在宋滅亡前,遼已滅亡。

    南宋滅亡更不是淺陋者所知,南宋打死蒙哥,打死闊出,獨自抗衡蒙古四十多年,同期亞歐各國或數月,或數年,或十數年灰飛煙滅。南宋是最後被包圍滅亡的,南宋當然不弱,只是言者的粗鄙沒有見識而已。

  • 3 # 籃球知識局

    在中國歷史中的所有朝代,宋朝經濟實力確實是所有朝代最高,也是當時世界第一,但是經濟實力不等於綜合實力世界第一,後世評價不高,我想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外部環境影響

    兩宋三百二十年,宋朝對外戰爭總感覺周邊的敵人,由於宋朝不是大一統王朝,加上又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加上重文輕武的政策,從宋遼戰爭,主動進攻到1044年簽訂的檀淵之盟,連對夏戰爭都打的難分難解,雙方簽訂了慶曆合約,連金滅遼後,金攻陷開封,擄走徽欽二宗,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變,到南宋宋高宗,簽訂了恥辱的紹興和議,對金稱臣,雖然歷史研究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高達75%,甚至高於唐朝的55%,但都是一些小規模戰爭,和一些防禦戰,並不是殲滅戰,沒有唐朝滅東西突厥,滅高句麗那種霸氣,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軍事很弱。雖然有狄青,有岳飛這樣的大將,但還是改變不了這種印象。

    第二:內部環境影響

    宋朝是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這個是沒毛病的,但重文輕武的政策,科舉制錄入人數大大超過以往朝代,加上厚養士大夫的傳統,官僚人數日漸龐大。宋太祖規定,若有流民,便將流民收編為軍隊;若有叛亂,便將叛軍收編為軍隊。宋太祖又規定,宋朝計程車兵是終身制。這一措施雖然使宋朝少有起義發生,但同時宋朝的軍隊必然會出現老弱殘兵、素質低下等情況。所以後期出現了冗官冗兵冗費,國庫入不敷出,加上後期土地兼併嚴重,造成一種積貧積弱的局面。

    第三:整個歷史環境

    人們常說,強漢盛唐,人們總是習慣記住第一的,忘記後面的,所以說到中國歷史最鼎盛的朝代,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漢唐盛世,提到盛世就會想到文景之治,想到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有時候歷史也會被誤解,其實盛世都是相對的,可能人們都喜歡歷史光彩的一面吧,宋朝經濟繁榮程度,物產豐富程度任何朝代都是望其項背的。

    所以我們看歷史不能片面去看,這樣只會一葉障目,綜合深入的去了解,你就會發現歷史往往會很有意思,貴顛覆以往的認識。

  • 4 # 955314ybch

    猶挺肥豬,越肥越危險,雖然經濟發達,但弱不禁風,實為中華之大不幸,最終兩宋皆被外邦滅國,國民亦生靈塗炭,自然歷史評價不高!

  • 5 # 歷史系旅法師

    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可以表現其國力,但那是近代以後。

    宋朝,可以說是本人最噁心的朝代了,猶甚於清朝。

    這個朝代給我的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但是我卻知道就算老子穿回去都解決不了的死局。

    講道理,趙匡胤得國不正沒什麼,人家孤兒寡母在皇位上坐著,老趙手握兵權他不動等別人摘果子嘛?

    可就是因為得國不正,導致後面的整個朝代都不正常。

    大環境是五代十國,“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爾!”的軍閥年代,誰也保不準宋朝會不會變成個六代,所以重文輕武是必然的。

    這一方面是對武將擁兵自重的警惕,一方面也是唐末藩鎮割據以來被武將壓制百餘年的文官階層的反撲。

    而且趙大雖然是個武將出身,但實際上柴榮已經把後周的家底攢下一堆了,北宋開國滅後蜀“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人是男兒”和後唐“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幾乎沒經歷過什麼大仗硬仗,這就導致了北宋的開國氣勢不足。

    尤其是身為大一統王朝,北宋沒有在開國初年完成每一個古代新生中原王朝對北方草原的壓制,甚至無法回收燕雲,直接導致了都城東京城沒有屏障,屢屢被威脅,每年付出巨大的投入建立防線。

    不能震服北方也就罷了,原本的定難軍和靜海軍之地也有西夏和越南都能欺負一下,臉在哪裡?

    新生王朝這股氣勢也就是“再而衰,三而竭”,宋太祖北伐失利,而太宗趙光義實際上比趙括還不如,再次折戟燕雲,使得後代君王徹底喪失北伐的慾望。

    安安穩穩當皇帝多好?北伐個屁?

    宋真宗被寇準押著北上督戰,估計心裡已經把老寇殺了千萬遍。

    再到靖康之恥,簡直不好意思說,女真人南下,你丫的在東京城擺陣求仙。

    古往今來,中原王朝在武備完整,政府運轉正常,掌控大多數領土的情況下被攻下都城,皇室被俘虜就這一例,宋徽宗爺倆連崇禎都不如,還有臉活那麼多年。

    之後南宋史是一年比一年憋屈,可以直接轉到岳飛、辛棄疾、陸游等人的經歷。

    宋朝經濟蓬勃,人口眾多,到最後積累的財富拱手他人,人口由於戰爭直線下降。這讓人如何去給他高評價?

  • 6 # 雲365

    宋朝是中國封建文明的一次巔峰,國力強盛,經濟總量佔到世界的80%以上,政治清明,看《開封府》司法制度完善,科技水平也相對高,看《清明上河圖》你發現宋朝城市發展也是登峰造極,甚至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如此牛逼的朝代,軍事卻是一敗塗地!落後就要捱打,無論你經濟文化科技軟實力多麼強大,沒有軍事這個硬實力做後盾,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所以宋朝的強大就只能是花瓶!

    首先,宋朝軍事不強是從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就被閹割了,經歷了殘唐五代史的教訓,節度使強力過大,地方割據嚴重!太祖把武將閹割了,重文輕武!最終導致有宋一代武將都被文官奸臣害慘,一個秦檜借個莫須有的罪名就可以把一代民族英雄岳飛害死在風波亭……

    其次,宋朝的疆域面積可以說是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最小的,北前有大遼,後有大金和蒙古,西有西夏,南有大理,連歸屬中國上千年的越南北部也在宋徽宗時最終丟掉了……尤其是燕雲十六州,從石敬瑭割給大遼開始自始至終無法收回,導致諾大宋朝,連個像樣的適合養馬的牧場都沒有,讓宋朝的騎兵搞不起來,看到後來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就知道全靠騎兵啊

  • 7 # 庭州行者

    經濟實力這個東西,很難去評判。經濟這個領域,包含了太多的東西:經濟總量,經濟結構,稅收狀況,生產效率,經濟制度,等等等等。任何一個方面,都是影響整體經濟實力的不可或缺因子。

    宋朝從總的經濟體量來說,在當時的世界上的確處於領先地位,其GDP在當時世界所佔的比重具體值,眾說紛紜,因為測算方法的不同也不盡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宋朝的GDP總量在當時的世界,佔比可以說是排在前一二位的。但因此就說宋朝的經濟實力在當時是世界第一,這並不妥當。

    宋朝之所以在經濟總量上取得領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農業水平的進步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宋朝時期,商品經濟之所以能夠穩定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宋朝的皇帝,自趙匡胤開始,便對社會採取一種“寬容”的治理方式。當然,這並不是說明宋朝統治者不剝削民眾,而是他們相對對民間的控制比較寬縱,這主要是鑑於五代時期戰亂和剝削對於民間的破壞,所以宋朝統治者普遍認為,內部的因素是維護政權穩定的決定性因素。基於這一點,宋朝對商業的發展並不過分抑制,而是順其自然。

    因此,宋代的商業得以發榮發展,草市等“市”的產生,大大拓寬了商業交易的空間和時間,進一步促進了商業發展。同時宋朝也積極開展海外貿易,不禁止民間的對外交流與交往,使得宋朝每年透過海外貿易獲得了鉅額的利潤。

    但宋朝的經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因為無論商業如何發展,都難以撼動農業在封建政權中的階級基礎地位。說白了,在古典中國,農業以外的一切產業,其無論多麼光鮮亮麗,實質上都只不過是農業的附庸產業而已。

    宋朝對於農業,一個鮮明的態度就是——不抑兼併。這就造成了宋朝土地兼併狀況的嚴重,正所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於是乎,品官地主,庶族地主大量兼併土地,造成了財富集中,貧富差距擴大,有宋一朝,農民起義的頻率相當之高,幾乎僅次於明朝。

    這就造成了宋朝整體經濟情況的畸形:明明總的經濟體量巨大,但底層人民仍然吃不飽飯,並且頻頻起義;明明財富眾多,但朝廷的稅收年年入不敷出。這種情況,實在難說是經濟實力強大。

    宋朝在歷史上評價不高,很重要的原因不在經濟方面,而是在對外形象上。宋朝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算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因為宋朝的統一實在是有限。北宋時期與西夏和遼國並立,尤其是在對遼關係上,軍事被壓制,政治地位僅僅是“兄長”;南宋與金國的關係,則更加丟人,南宋居然先後作為金國的“臣子,侄子”而存在。可以說,宋朝給後代的印象就是:弱雞一個。

    但實際上,宋朝面對的外部環境,在歷朝歷代,是僅次於清朝的。宋朝之前,很難現象漠北的少數民族居然能夠建立與中原王朝相同的王朝體制,並且在經濟基礎方面不再依賴於靠天吃飯的遊牧業,這種結合了遊牧民族軍事優勢和中原王朝制度優勢的對手,宋朝就遇到了三個,可以說非常不容易。但即使如此,宋朝還是堅持了三百多年。

    反觀明朝,面對早已經墮落為響馬流寇的蒙古騎兵,尚且被壓制了一百多年,是不是實際上更加虛弱?

    然而,從直接觀感來講,宋朝實在太差,直接影響了它的歷史形象。

  • 8 # 東土朝聖者

    這你就不明白了吧,這就是噴子的威力。所以同樣一件事情。你看單純的學術圈和”站隊學術圈”他們的看法是根本不一樣的。所以你學校如果有外教的話(本科以上學歷),經常可以看到他和你的看法根本不同。原因就是中國的站隊教育。

    我記得很早的時候歷史書上寫宋朝:積貧積弱。說他官員封的太多。翻過來一章四大發明卻又有三個和宋朝有關係。那麼問題來了,宋朝是怎麼積貧積弱的?誰定的調子?這就是中國教育搞笑的地方。先定調子,在找理由。專家想黑然後就是一幫人黑來黑去。給的理由就是哪個文明末期都會有的一些問題。什麼官多,這那那這。

    當然有人說宋總是被北方打。這可能是他們唯一找得到的黑宋的理由。當然這也是歷史原因,丟了馬場。但是一宋除了最後被滅一直都是保持比較完整的南方領土。北韓這麼能打,讓他去他又不去。北越也曾經很能打。古巴也很能打。所以你看得出來這些人到底是怎樣的了吧。

    宋之前的中國是比較典型的古典主義中國。宋因仁立國。全國設立比較完整的社會救濟制度。宋代大興養老院,如幅田院什麼的。國家都開始注重仁孝了。宋也有大量的慈善機構。人民有尊嚴。雖然仍然科舉取士,但是極為注重仁孝。宋代詩詞中有關仁的詩歌所佔比例遠遠大於唐朝。清明上河圖中城門都幾乎沒有官兵。可見商業發達。只有仁禮的社會商業才能真正發達。

    最好笑的是,這些笑宋朝的人今天有要人權尊嚴,自由無束這些宋風。我看,那麼能打的北韓更適合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家裡裝修,用生態板比較好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