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時東吳願意歸還荊州,出兵共同伐魏,劉備為何還一心伐吳,難道真的只是因為要報仇?劉備真的有信心坐擁吳蜀抗魏嗎
8
回覆列表
  • 1 # 朱言文史history

    東吳願意歸還荊州?還一起打曹魏?題主莫不是在逗我?還是《三國演義》看多了?如果東吳願意歸還荊州,這場仗根本打不起來!

    關羽打襄樊以前,孫權是個什麼態度呢?“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他主動寫信給曹操,表示自己要在背後幹關羽一把,而且也確實是這麼幹了。

    關羽的人頭被送到許昌以後,曹操是怎麼報答他的呢?“曹公表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權遣校尉梁寓奉貢於漢,及令王惇市馬,又遣硃光等歸。”

    曹操把荊州牧的帽子給了孫權,孫權又派人去中央上貢買馬,兩邊一片其樂融融,怎麼會想著打曹魏?

    曹丕稱帝后,派人去封孫權為吳王。這時東吳的群臣都覺得曹丕這小子是在侮辱自己,而孫權是怎麼說的呢?“昔沛公亦受項羽拜為漢王,此蓋時宜耳,復何損邪?”劉邦都曾經被項羽封為漢王,這不過就是權宜之計而已,對我有什麼損失啊?很高興地就接受了。他會想著打曹魏?不可能的嘛!

    還荊州給劉備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我想這就是孫權當時的內心獨白。畢竟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的事,我廢了那麼多人力物力打下來的地方,然後拱手還給你,我是吃飽了撐的嗎?

    那麼劉備為什麼一定要收回荊州呢?因為荊州不僅僅是蜀漢政權的一半地盤,更是他們圖謀天下、逐鹿中原的根基。

    在劉備集團的立國基本戰略——《隆中對》裡,對未來是這樣規劃的:

    “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要打中原的主意,就必須橫跨荊益。這是因為荊、益州是當時最大的兩個州,經濟富足,環境安寧。益州的地理位置,比較適合作為發展的基本盤,蜀漢之前和之後,都有割據蜀中不少時間的經歷。但是益州實在太過閉塞,要想圖謀中原,就必須要有荊州。

    荊州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九省通衢”的名號不是蓋的。在這裡,向北可以直接威脅到中原核心地帶洛陽,向東可以順江而下直逼東吳重鎮柴桑。如果把荊州握在自己手裡面,劉備集團就有了隨時向東和向北出擊的能力。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備才必須要奪回荊州,因為不打下荊州他的蜀漢就只能佔著益州那一畝三分地等死,後來的事實也確實驗證了這個說法。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孫權腦子進水了才會把荊州還給劉備,誰會把自己剛從敵人身上割下來的肉再給他縫回去?所以劉備必須會去奪回荊州,東吳也不可能還給他,這場夷陵之戰,勢在必行。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陳牧宇撰稿

  • 2 # 大福讀史

    還是寫一下夷陵之戰的全過程吧。當然,配圖是必須的!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州之地,三國鼎立之勢始見胚芽。214年,經過三年的慘烈征戰,劉備又取得益州。217年,劉備趁曹操北返之際,趁機襲取漢中。三年後,漢中落入劉備手中。從此,三國鼎立之勢已成。在劉備攻打漢中之時,防守荊州的關羽也對魏國展開了襄樊之戰。219年10月,東吳大將呂蒙偷襲荊州,12月擒斬關羽,從此吳蜀維持11年的和盟關係徹底破裂。然後,就是婦孺皆知的劉備興兵復仇!當然,《三國演義》曾表達了部分讀者的些許看法:劉備之所以發動夷陵之戰,完全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其實,劉備考慮的不止於此,他的出發點還是因為荊州重要的地理位置。簡而言之,是為了實現諸葛亮為其規劃的《隆中對》。

    隆中對

    荊州,東漢時原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截止到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已經吞併了南陽郡和半個南郡。江夏郡,本是劉表大將黃祖駐守,其防守物件為江東的孫氏集團。此外,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和長沙郡分別被劉度、趙範、金旋、韓玄鎮守。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表面推薦劉表之子劉琦為荊州刺史,暗地裡卻派遣軍隊攻取了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和長沙郡。反觀孫權,僅僅佔有一個半郡:江夏郡和半個南郡。同時,孫權認為自己出力最大卻獲利最小,劉備實屬“空手套白狼”。此外,劉備還在劉琦病故後,竟公然叫部下推舉他為“荊州牧”。為此,孫權幾次派人前往劉備一方交涉荊州之事。於是,《三國演義》中耳熟能詳的“借荊州”便產生了。

    借荊州

    坦白說,荊州並不屬於孫權,亦不屬於劉備。按照法理來說,它的主人是漢獻帝。除了漢獻帝,沒有第二個人有權將荊州賞給任何人。但故事裡的孫權卻認為荊州是屬於他的,而且他還認為已經取得益州的劉備言而無信,根本沒有歸還荊州的打算。所以,孫權只能動用武力解決。215年,孫權趁劉備主力出征益州,發兵攻取長沙、桂陽、零陵。劉備聽聞荊州有失,忙率5萬精銳前往荊州助陣。正在劉備銳意爭奪荊州時,曹操已經攻破漢中張魯。劉備情急之下,顧不得爭奪荊州,便和孫權約定平分了荊州: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東吳,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

    荊州七郡

    219年,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駐防南郡的關羽亦發兵圍攻襄樊且有破城的苗頭。此時,孫權唯一想到就是劉備處理完曹操之後,他該何去何從?同時,孫權亦覺得不甘心,自213年到217年,孫權先後與曹操主力先後進行了六次大戰:213年兩戰濡須口、214年5月皖城之戰、214年秋再抗曹操、215年逍遙津之戰、215年—217年居巢戰役。恰恰也是這幾年,劉備兼併了益州,並鞏固了地盤。孫權或許還在想,劉備能取得漢中,完全應該歸功於東吳牽制了曹軍主力。而如今,劉備即將坐大,不但荊州問題難以解決,東吳也有潛在的滅國危險。此時,唯一可以消弭禍患的計策就是奪取荊州,封堵夔門至秭歸的水路,阻止劉備東出。要知道,孫權佔據的江漢平原和劉備控制的巴蜀之地最順暢的聯絡通道便是長江。孫權做不到奪取入川的門戶夔門,但守住蜀軍進入江漢平原的大門夷陵還是綽綽有餘的。為了集中戰爭資源,孫權自公安來到鄂地,並修築了武昌城作為臨時大本營。關羽敗死3年後,已經完成戰爭準備的劉備發兵東征孫權。

    劉備東征

    早在劉備東征開始前,孫權就做好了戰爭準備。總之,孫權迎敵的策略是就將劉備得戰線拉長,並阻止劉備突入江漢平原。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控制夷陵—猇亭—夷道(宜都)—公安一線。很快,突破吳軍數道防線的蜀軍兵臨秭歸城下。隨後,劉備又分出兩支偏師。北路以黃權為主帥,沿夷陵北部山道到達臨沮(宜昌遠安縣),一則北防曹軍南下偷襲蜀軍側翼,二則監視當陽的吳軍動態。南路以馬良為使者,擔金銀財物前往武陵地區賄賂武溪蠻,鼓動他們攻擊武陵城,擾亂東吳後方。雖然劉備順利地攻破了秭歸,卻受阻於陸遜堅守的夷陵城下。隨即,劉備又分出一部分軍隊繞過夷陵,南下攻打夷道(宜都)。夷道,地當長江和清江的交匯之處。劉備若順清江匯入長江則必須經過夷道,故而此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蜀軍到來後,東吳將軍孫桓領兵迎戰不利,隨即堅守夷道城中不出。

    劉備戰敗

    隨著時間的推移,陸遜算計劉備的計策開始奏效,劉備軍隊長時間侷促在夷陵到夷道(宜都)的狹窄之地而進退不得。不得已,劉備下令軍隊連營百里。實際上,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試想如今三峽大壩建成,下游長江水被截斷,此時夷陵至宜都的長江西岸仍然面積狹小,更不論一千多年前了。次年,看著經過寒暑洗禮且疲憊不堪的蜀軍,陸遜突然調發精銳對其後路猇亭發動突然襲擊。一時間,蜀軍連營之地全部遭到攻擊。劉備倉皇間逃往馬鞍山(長陽縣西南),陸遜緊隨其下,猛攻一日一夜,殺傷蜀軍萬餘。深夜,劉備率輕騎突圍。行至石門(巴東縣),吳軍大將孫桓追擊而來。恐懼之下,劉備顧不得其後離散的蜀軍,連忙命令隨從焚燒軍需堵塞道路。孫桓欲生擒劉備,親率百餘死士翻山越嶺再次趕超劉備,在夔道(奉節縣東南長江南岸)截住劉備去路。狼狽之間,劉備棄馬翻山而逃。正巧碰上趙雲接應,孫桓遂退。兵敗之餘,劉備惱羞不已,自感無顏回成都,遂率兵進入川東門戶——白帝城。到此,歷時一年的夷陵之戰結束。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三國志》

  • 3 # 淨月暖陽

    劉備伐吳,打著的是為關羽復仇的名義,可各位看官注意,並不是關羽被殺,劉備馬上就起兵報仇的,看演義和連環畫了解三國的朋友,別認為劉備這個大哥那麼講義氣,但求同年同月死哦!

    關羽是公元219年被殺,接下來這幾年,相繼都有大事發生。首先是曹操死了,曹丕接了魏王之位。公元220年,曹丕受漢獻帝禪位,當了皇帝,大魏國建立。劉備一看,漢被滅了,馬上以正宗漢室之名,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意為延續漢家政權,史稱蜀漢。所以當皇帝比替兄弟報仇重要。

    要恢復漢室,劉備當攻曹魏而不應該進攻東吳呀!可劉備心知肚明,要攻曹魏,則必須從漢中出秦嶺,進攻魏國的雍涼、關中一帶。可此時棧道未修,道路阻隔。並且曹操的北方己鼓勵農桑,少經戰事多年,經濟復興,兵多將廣。曹操雖死,可曹丕隨父征戰多年,並非無德無能之輩,政權交接順利,並沒生髮內亂,以蜀漢實力,尚不能匹配一戰。

    而孫權此時,正與曹魏打得火熱,孫權尚未稱帝,但欣然接受了曹丕的策封,為吳王。這等於承認了魏代漢的合法性,屬於附逆,為漢朝之叛臣。這時很難用聯盟的方式拉攏江東孫權了。東吳屬地,延長江中下游一字排開,重心還是在江淮一帶,荊州為這一字長蛇的尾部。為防曹魏,不可能全國軍力集中來應戰,來援兵力也會有限。

    蜀漢剛立國,總要做點大事來立國立威。此時蜀國實力雖為三國中最弱,但所處之地無後顧之憂,秦嶺道路不通,魏軍不可能順勢而下。這樣就可以盡起全國之兵,又是順流而下,有天時、地利之優勢,找東吳這個稍微軟點的柿子來捏,於是打著為關羽復仇的名義兵發荊州。而荊州原是劉備地盤,他自詡尚有“人和”之利。天時、地利、人和俱全,自然要去攻了。可惜天不遂人願,整個夷陵之戰,歷時一年,卻被陸遜火燒連營,慘敗收場,蜀漢元氣大傷,劉備也一病不起,只得白帝託孤,抱憾撒手人寰。劉、關、張都因荊州之地,命喪黃泉。

  • 4 # 愛歷史君

    我是小林,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劉備為何一定要討伐孫吳?原因很簡單——劉備覺得荊州不能丟,無論如何都要奪回來!

    我們詳細分析一下。

    (《隆中對》讓劉備的事業有了很大的起色)

    一、劉備和荊州、《隆中對》

    201年,劉備脫離北方的袁紹勢力,投靠荊州的劉表。劉備並不是孤身一人前來,和他一起的,還有關羽、張飛、趙雲等。此時的劉備如同喪家之犬,年過40歲還東奔西跑,連個固定的地盤也沒有,只得屈身於劉表賬下。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戰略規劃《隆中對》。當然,諸葛亮此時也“隱居”(或者叫“蟄伏”)在荊州。

    《隆中對》的策略,簡單歸納起來,就是——1、劉備應該先佔據荊州。2、立足荊州之後,向西奪取益州。3、打下益州後,不急於用兵,穩固兩塊根據地,積蓄實力。同時聯合孫權等一切可以聯合的反曹勢力(包括少數民族武裝)。4、時機成熟,從益州和荊州兩路出兵北伐,一舉消滅反賊曹操等人。

    諸葛亮的一番規劃讓劉備茅塞頓開。劉備不久之後的崛起,就是在荊州。荊州是劉備的重要根據地,沒有荊州就沒有劉備的成功。

    (諸葛亮相,諸葛亮讓劉備的事業帶來重要轉機)

    二、劉備佔據荊州和失去荊州:

    劉備如何獲得荊州並佔領益州的?

    1、208年,孫劉兩家聯合,赤壁大戰擊退曹操。

    戰後,戰略要地襄陽被曹操佔據,戰略要地江陵(南郡的一部分)被孫權佔據,劉備奪取了荊州南部四郡。劉備取得了的地盤雖大但是戰略價值有限。

    2、210年,劉備親自去面見孫權(劉備此舉有風險,周瑜強烈主張把劉備“軟禁起來”)。一番討價還價,孫權同意把江陵(南郡的一部分)“借”給劉備。劉備滿載而歸。但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劉備想把戰略要地江陵牢牢掌握住,不想歸還了。

    3、211年,劉備入蜀(以江陵為前進基地),經過艱苦戰鬥,在214年,劉備佔據益州。此時劉備的實力大大加強。

    4、215年,孫權派人向劉備討還荊州(江陵地區)。劉備怎麼願意還這塊“風水寶地”?劉備託說“我打下涼州就還”,孫權可不依,於是派遣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雙方的矛盾瞬間激化,劉備領軍從成都趕來準備大戰孫權。

    就在劉備和孫權準備大戰一場的時候,曹操平定漢中,漢中的張魯投降,劉備剛到手的益州北部門戶洞開。劉備此時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不得已,劉備只得和孫權展開談判。談判的結果:長沙、江夏、桂陽歸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歸屬劉備。此時,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圍繞著“江陵歸屬問題”,矛盾越來越大,以致最終翻臉。

    (荊州勢力圖,荊州對於劉備、孫權、曹操都重要)

    劉備如何失去荊州地盤的?

    1、劉備借了江陵,遲遲不歸還。到了215年,孫權和劉備之間的關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裂痕,雙方差點打起來,為日後的雙方衝突埋下伏筆。

    2、劉備攻打益州,調走了不少荊州的幹部和軍隊(如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最後只留下了關羽獨自防守江陵等地。劉備在荊州的力量已經開始空虛起來!但是這一切似乎沒有引起劉備的特別重視,在幾年間,劉備沒有加強荊州的防守力量,仍然讓關羽獨自鎮守。

    3、關羽本身已經算是“勢孤力單”的情況下,仍然發起了襄樊之戰——北上攻打曹操。有人說這不算軍事冒險。筆者不敢苟同!關羽幾乎沒有援軍,後方也不穩——關羽和下屬守將關係緊張,孫權在一邊虎視眈眈,這是妥妥的軍事冒險主義。另外,此時的曹操勢力仍然強大呢!

    4、孫權和劉備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關羽(甚至劉備)對孫權集團的態度都傲慢不恭。孫權和曹操聯合,偷襲關羽的後方,直接搞得關羽走投無路,最後身死。

    (關羽丟失荊州,也是因為劉備對孫權的估計不足,結果鑄成大錯)

    三、劉備喪失理智,一定要奪回荊州

    從上文可知,荊州(尤其是江陵一帶)對劉備無比重要,是劉備三分天下的根本,也是劉備實現自己“興復漢室”的夢想的重要根據地。劉備從情感上和現實上怎麼也放不下這塊地盤。

    因此,雖然手下的大臣很多持反對意見,但是劉備也不聽,一定要討伐東吳,奪回荊州。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幾年的連續用兵,已經讓蜀漢的國力無法承受了,但是劉備一意孤行,硬是要打孫吳)

    至於劉備兵敗夷陵,原因是荊州丟失,蜀漢集團損兵折將,沉重打擊了蜀漢的力量。劉備東征孫權,已經沒有幾個能征善戰的將領和運籌帷幄的謀臣了。孫吳以逸待勞,劉備勞師遠征;孫權此時手下還有陸遜等將領,而劉備此時手下沒幾個名將了。戰爭怎麼打?

    也許,劉備應該好好規劃一下,江陵是否該還給孫權?關羽是否該北攻襄樊?丟失了荊州地盤,是不是該重新換個思路,例如攻打涼州或者是關中地區?劉備選擇了一定要奪回荊州,這樣就葬送了蜀國的前程——從此蜀國由盛轉衰,再也沒機會“復興漢室”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幼兒園總折騰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