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華寫寫

    我一定會選擇《青年醫生》這部電視劇。不是說演技有多麼好,而是整部劇傳播瞭如何科學對待生死的理念。寫下如下文字,願每個人都現世安穩,生命有愛!願每個人都健康快樂,生命充滿質量和尊嚴!

    我以前看過一部中國產電視劇《青年醫生》,劇中主角沒有大牌的明星,但那是我少有的幾部能夠從頭至尾耐心看完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幾個青年醫生的成長故事。看完之後,常常反思的是劇中主人公青年醫生的奶奶臨終前的經歷。奶奶是胃癌,經歷了幾次治療,但是都無法遏制越來越重的病情,生命已然是要走到盡頭。奶奶這個角色在整部劇中都表現得慈祥溫和包容理智,當她感知生命垂危的時候,老人家要求放棄治療要求回家。作為救死扶傷的醫生作為老人家的孫子,主人公青年醫生面臨兩難抉擇,他面臨著職業道德和人生倫理的考驗選擇。就如同本文的作者也是面臨這樣的考驗選擇。

    當作者的太太詢問他是否放棄搶救母親時,他想起了1998年和2007年自己的母親和父親分別在去世前被搶救的情景,感覺實在是痛苦萬狀,慘不忍睹。作者還想起了三年前去世的岳父,他老人家臨終前的唯一願望就是:“我要回家!” 可當時做兒女的,卻想盡一切努力在所不惜地要治好老人的病(腎衰竭)!再看看我們身邊那些可憐的躺在病床上或昏迷不醒,或極度衰竭的親人,被東開一刀,西開一刀,身上插滿管子,被各式儀器所“綁架”,大把大把吃藥,成瓶成瓶輸液。更別說一擲千金的花費了,鈔票像打水漂一樣嘩啦啦流出去。此情此景,病人已經沒有主觀意識沒有主觀能力給自己做選擇了,尤其是年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都是任由子女安排的。對他們而言,活著就是喘一口氣而已,沒有任何的生命質量,缺少死亡的臨終關懷,陪伴他們的是各種儀器各種藥品,而不是Sunny微風新鮮的空氣和家人的細心呵護。

    電視劇《青年醫生》中的奶奶最終沒有回到自己家中,但是她在醫院得以放棄治療,Sunny灑進病房,微風拂過面頰,鮮花散發清香,音樂瀰漫房間,親人陪伴在身邊,輕輕柔和地訴說著一生的喜與樂,平和有尊嚴地迎接生命的最後時刻。記得劇中的爺爺慈眉善目,他握著老伴兒的手溫柔凝視,一起回憶共同走過的一生,並許諾來生還要一起走。奶奶的兒子因為遭受感情的困惑選擇在非洲工作一直不肯回國面對一段新的感情,因為奶奶病危兒子回國重新認識了親情感情,勇敢地接受了新的感情了卻了奶奶的心願。奶奶的孫子喜歡同醫院的一個女孩,感情卻總是進展不順,在奶奶樂觀豁達包容的心態影響感染下,兩個年輕人有了心靈的真正理解。最感人的是爺爺對奶奶的愛,溫和包容,理解扶持,這才是真正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啊!死亡並不可怕,能夠了無遺憾地面對死亡是圓滿的生命。那麼,在生命的終了時刻,神智清楚的時候,努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了卻自己想要了卻的心願,這不是更有意義和價值嗎?……

    寫到這兒想起了我的舅舅,舅舅是2016年元旦幾天後去世的,去世前在醫院住了將近四個月。這四個月裡,舅舅身上插滿了管子,每天要吃大量的藥,不能翻身不能動彈,曾經一米八的身高蜷縮萎縮不足一米五。後期,為了維持血壓,用上了血壓泵,完全靠外力幫助他血液迴圈。一開始用一個血壓泵,後來加到了兩個,而且在兩個交換的瞬間,會發現他的血壓快速下降。換言之,就是他的生命全靠機器在延續,醫生也表達了無能為力的意思了。但是子女們不能放棄治療。舅舅住院期間是僱的護工照顧,子女們沒有時間守護在他身邊,舅舅已然吃不下任何食物了,子女們會說,我們做了海參燉了牛肉希望給老人家增加抵抗力,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用,老人家已經不需要了。那麼老人家需要什麼呢?有這樣一個事情或許可以說明老人家需要什麼。舅舅的小兒子在加拿大定居,2015年夏天回國住了一段時間,那個時候舅舅舅媽在養老院裡,小兒子在養老院陪他們度過了幾天溫馨和諧的日子,感覺到父母的精神狀態還不錯,然後他回加拿大了,走的時候說春節就不回來了,因為假期已經用完。就在小兒子走後不久,舅舅因為夜間上廁所摔在了地板上骨折而住院了,從此就沒有離開過醫院,直到生命終了,舅媽癱瘓在床不能動彈,子女也不敢把舅舅的情況告訴舅媽,直到舅舅去世火化安葬,兩位老人沒有再見面,就此別過一生了。不知道兩位老人心中有沒有遺憾,還有沒有什麼話要說?想起來好悲傷。住院初期小兒子依然沒有計劃回來的打算,舅舅臨終前一個月出現了生命極其垂危的情況,醫生要家人做好思想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是否通知小兒子回來呢?子女們的意見也是不一樣的。後來小兒子還是回來了。回來的半個月時間裡,他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地陪伴照顧父親,在醫院和養老院之間來回奔波,可以說他是全程陪伴著父母,是盡孝也是完成心願。這半個月時間裡,舅舅的生命似乎又煥發些許活力,彷彿好了許多,機器依舊是那些機器,藥物依舊是那些藥物,但是病痛的感覺卻降低了,精神狀態卻好了,子女們聚到一起也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但是誰都明白那是一種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得到滿足帶來的病情緩和生命延續。舅舅的生命是無論如何也挽回不了的了!小兒子終究是要回加拿大的,就在他回加拿大後的十天左右舅舅去世了。子女們盡孝了,舅舅的生命結束了。我想舅舅生命裡有小兒子陪伴的半個月時間裡是圓滿的吧!是他最想要的吧!然而何其困難!子女們可以給老人家花大把的錢用各種的儀器吃各種的藥,但是卻難以給予老人家精神上情感上的關懷和撫慰,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沒有接受死亡教育不懂得臨終關懷……

    文章作者面臨的抉擇,電視劇中奶奶的抉擇,我舅舅臨終的經歷,這些不都是每個人要面臨的問題嗎?該怎麼去面對這個問題呢?這也是本文作者提到的死亡教育臨終關懷。電視劇中也提到了死亡教育臨終關懷的理念。雖然這種理念是人性的人文的值得推廣的引導的,但是從生命倫理上來講卻是不道德的。一方面是過度醫療帶來的資源浪費,病人痛苦,生命質量的摧殘,另一方面是適時放棄治療帶來的傳統的倫理的道德的譴責,甚至還要揹負良心的不安和罪惡感。人們考慮的最多的是延長生命的數量,而不是提高生命的質量,對於一個不甚重視生命質量的民族來講更是如此。何去何從……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身體極度衰竭,行將“油盡燈熄”之時,他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判斷力和決定權,而醫生的盡“天職”和親人們的盡“孝道”,卻把更多的痛苦帶給了彌留者,無情地剝奪了他們留戀人間的最後權利。親人們常常選擇了痛苦而昂貴的搶救,徒勞地試圖延續親人將逝的生命……而掌握了最豐富醫學知識和技術手段的美國醫生們,卻為自己選擇了最好的臨終方式:呆在家裡,用最少的藥物和治療來改善生活品質,而不是延長生命!電視劇中的奶奶,最終的生命質量是和諧的溫暖的有愛的。她的老伴在平靜的痛苦中送走了自己心愛的伴侶之後,在一個平靜的夜晚,在自己家裡,安然去世。他的孫子也就是劇中的青年醫生主人公目睹了奶奶爺爺的相繼離開,他從中也接受到了死亡教育和親人之間真正的愛和扶持。之前青年醫生和父親之間有種種的隔閡,但是在爺爺奶奶去世之後,他們這對父子對生命有了重新的認識,彼此之間有了理解包容,父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本文的作者最終也戰勝了自己,不再糾結擔心如果他這個做女婿的去反對搶救,他的太太和大舅哥、小姨子會不會誤會不是自己的生身父母就持有雙重標準,他一口氣讀完《醫生選擇如何離開人間?- 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但那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方式!How Doctors Die?- It’s Not like the Rest of Us, But It Should Be!》以後,結合他父母的臨終經歷。作者實實在在親眼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臨終前用痛苦和金錢換來的教訓,不願在岳母身上重演。於是他打電話給正在南京老岳母病床前守候的太太:“不要再搶救了,讓老人家安靜地離開吧!”這個建議沒有受阻,太太家的兄妹最後也達成了放棄搶救老母親的一致意見。他那享年93歲高齡的岳母大人沒有如願地在自己家中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刻,但她少遭了一茬罪。這算不算是好的結局呢?

    人們在健康的時候是不願意討論生死的,我們華人尤其忌諱談“死”這個話題,可是當人步入晚年和病危之際死亡又是不可避免的局面。一旦遭遇病危,到了需要各種搶救才有可能挽回生命的時候,在生死邊緣徘徊的人們,只好聽任親屬和醫生擺佈了。手忙腳亂之際,大家往往無暇顧及病人本人的意願,在無力迴天的情況下,他們的靈魂與肉體究竟願不願意再如此折騰下去?願不願意再遭一回罪呢?誰都想著長命百歲,誰都逃不過生命終結,與其痛苦沒有尊嚴地活著,不如平和有質量地活著……為了自己在人生最後的珍貴時光裡,儘量享受生活,少遭罪。換句話說,在生命的數量和質量之間,選擇有質量得活著。越來越多理性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尤其是西歐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面臨生命終了時刻是選擇生命數量還是質量的時候選擇了質量。

    不管是什麼樣的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落後國家,能夠從容談論死亡的事情都是極其不容易的。醫生似乎能好一些似乎更理性一些。醫生也是人,也會面臨死亡和病痛的折磨,醫生們不遺餘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可是當醫生自己身患絕症時,他們是選擇“近水樓臺先月”——為自己使用最昂貴的藥和最先進的治療手段?還是選擇最少的治療?因為醫生們的專業訓練,他們是一個特定的群體。他們深深明白藥物和手術的侷限性,以及過度醫療給患者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摧殘和巨大的痛苦。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關頭,往往是選擇了生活品質!真的是太震撼了!太觸動了!

    一定不要誤會,人生一世,草木一春,醫生當然和我們一樣,希望長命百歲,盡享生活的美好與融融親情。但他們又是最知道現代醫藥和醫療技術侷限和結果的人。在兩害取其輕的原則下,明智地選擇了較少痛苦和與家人平靜地分享最後時光的離開方式。透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和“見多識廣”,醫生們知道臨終病人最恐懼的莫過於在巨大的痛苦中孤獨地離開人間!電視劇中青年醫生的奶奶是在親人陪伴中安詳離開的,舅舅最後生命中有半個月時間,是在小兒子的親情陪伴中恬然渡過的,本文作者的老岳母是在放棄過度治療中安靜體面離開的。

    現實中遺憾的是醫生所接受的職業訓練和教育,卻恰恰讓他們“己所不欲,偏施於人”。私下裡,他們互相說:“天啦!一個人怎麼能讓自己的親人受這樣的罪呢!”另一方面他們要盡職,他們面對哭哭啼啼的親屬們被迫努力搶救,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努力下去的結果會是什麼,但是誰也不願意成為那個提出放棄治療的人,誰也不願意揹負不孝的罪名。其實醫生和親屬的“盡一切努力”,可能含義完全不一樣。如果遇到財迷心竅的醫生,那就更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捱了!還有些醫生因為擔心被家屬投訴,甚至惹上官司和麻煩,乾脆你怎麼說,我就怎麼做。‍‍於是乎,噩夢開始,痛苦加劇,週而復始,直至病人停止了呼吸。親人盡到了孝道,醫生盡到了天職,那麼,病人的痛苦和尊嚴呢?……

    作者是讀到了美國醫生的這篇文章受到了震撼和教育,他把自己對待死亡的態度寫下來。作者說:將來若是神智清楚時,算作自己的座右銘;如果神智不清楚的話,就算作遺囑好了。我讀了作者的這篇文章後也受到觸動和教育,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不管別人怎麼想怎麼做,不管現在的死亡教育臨終關懷的形勢怎麼樣,我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或許目前不可以跟別人交流也不可以和親人交流,但我是坦然的。其實在看完電視劇《青年醫生》的時候,劇中涉及到的死亡教育臨終關懷,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表達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今天看到作者的文章,又觸動了了我的想法,再一次提筆寫下這些文字。懷著和作者同樣的目的:將來若是神智清楚時,算作自己的座右銘;如果神智不清楚的話,就算作遺囑好了。

    作者在他的文章最後認真地寫下了面對生命終了時的“處方”,並逐條地念給他的好朋友肯尼斯•庫珀醫學博士聽。就是這個博士在作者舉棋不定兩難選擇的時候,推薦他看了文章《醫生選擇如何離開人間?- 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但那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方式!How Doctors Die?- It’s Not like the Rest of Us, But It Should Be!》。聽完以後,庫珀博士很認真地說:“好,Wilson,一字不改,這就是今天的庫珀處方!”讀完作者的處方,我也決定一字不改,也把它作為我的文章的結束語。

    2. 如果遇上絕症,生活品質遠遠高於延長生命。我更願意用有限的日子,多陪陪自己的親人,多回憶回憶往事。把想做,但一直沒有來得及做的事儘量做一些。

    3. 遇到天災人禍,突然喪失了意志力,而醫生已經回天乏術的時候,不要再進行無謂的搶救。不是為了省錢,實在是為了少遭罪,也減少對親人們的折磨。

    4. 沒有生病的時候,珍惜健康,珍惜親情,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妻子或丈夫,多和孩子聚一聚。工作做不完,錢也賺不完。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一個人在臨終前後悔說在辦公室裡呆的時間太短,恰恰相反,他們都後悔沒有多陪陪自己的骨肉至親。

    願每個人都現世安穩,生命有愛!願每個人都健康快樂,生命充滿質量和尊嚴!

    就在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了網上的一篇報道。7月9號,一位69歲的農村大娘在醫院治療的時候,錢被偷兩天後去世。報道中說她得了心臟病和腸胃方面的病,已經很久不能進食,只能打針和喝水維持,前不久在哈爾濱看病,醫生告訴家屬大娘的病太重已經不能治療,所以她回到家,賣了房子,住進縣醫院維持生命。大娘的家人都是農民,拿不出醫藥費。大娘的房子總共賣了一萬多元錢。7號晚上大娘在延壽縣中醫醫院住院,睡前把錢放在了枕頭底下,打算第二天交錢做透析的,結果早上醒來發現錢被偷了。兩天後,就是9號,大娘去世。公安機關根據監控對嫌疑人進行立案偵查。

    毫無疑問,我們要譴責那個偷走大娘救命錢的犯罪嫌疑人,我們也相信他一定會被繩之以法的,我們也為大娘的去世感到難過,我們也期盼社會能夠為大娘這樣的人提供一定的醫療保障,我們祝願每個人的生命都能得到呵護和照顧。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會走到盡頭,長命百歲無疾而終該是每個人的願望吧!但都躲不過生命耗盡的那一刻。

    報道中的大娘已經很久不能進食了,哈爾濱醫院已經給出了不能治療的答覆。這種情況下,對於病人和親屬該如何選擇呢?這就面臨了臨終關懷的問題。很少很少人能意識到臨終關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儘管大娘家徒四壁生活貧困,但她還是賣掉了房子,以求延緩生命。這樣的做法是無可厚非的。只是,這1萬多塊錢花完了以後,她又應該何去何從呢?這1萬多塊錢能夠延緩她的生命數量,但是毫無生命質量,能夠看得見的依然是生命的終結。大娘這一生一定是辛苦勞累勤儉操心的一生,她或許攢下了一些錢,這些錢毫無疑問都花費在她的疾病上,然而疾病還是無情地奪走了她的生命。

    試想一下,在得知已經無法治療的情況下,坦然接受放鬆心情,用剩下的錢好好過一下剩下的時光,是不是算得上對生命的一份圓滿交代呢?

    願每個人都現世安穩,生命有愛!願每個人都健康快樂,生命充滿質量和尊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鋼結構建築最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