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原文及譯文賞析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諫逐客書》,始皇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同文書,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李斯喟然而嘆曰:“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騖下,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遊。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餘子莫從。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於是斯乃聽高。高乃報胡亥曰“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胡亥即位,以趙高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趙高畏其權重,案治李斯,謗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為然。李斯拘執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逢龍,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於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於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
於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嘆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有改動)
13.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 治:建造
B.上不知其騖下,遂擢至此 擢:提拔
C.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 愛:受寵
D.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 執:執行
14.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 B.吾以忠死,宜矣
於是乃相與謀門廷車騎以千數
C.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D.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
責斯與子由謀反狀李斯喟然而嘆曰
1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 李斯為求功名西入秦川,上逐客書而被秦王重任。在秦始皇統一帝國的過程中,李斯運籌帷幄,居功至偉。
B 李斯任丞相,權重天下。聽說其子李由告假歸家,百官紛紛前來拜望,致使李斯門前車水馬龍,盛況空前。
C 始皇在出行途中駕崩,李斯與趙高合謀,藏匿了給扶蘇的書信和符璽,並且篡改詔書,立胡亥為太子。
D 李斯雖有開國之功,但是施行嚴法酷刑,合謀趙高,篡逆王位,因此被判腰斬。司馬遷認為這是罪有應得。
16.請解釋選文劃線句子中,李斯“嘆息”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
13.D 執,押解;
14.A A乃,於是就;B前一個是“因為、由於”的意思,後一個是“用”;C前一個動詞,參與;後一個介詞,和、同;D前一個表並列,後一個表修飾;
15.D,因果關係錯誤,李斯被判腰斬,是因為趙高欲除掉李斯。
16.請解釋李斯幾次“嘆息”的原因。(6分)
(1)李斯意識到自己已到達人生富貴榮華的極點,擔心物極必反,盛極而衰;
(2)李斯被迫和趙高同謀,因此感慨遭逢亂世,不能以死盡忠,不知命運的走向;
(3)李斯因被誣謀反而被判腰斬,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祿並非人生幸福。
參考譯文: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少時,李斯跟從荀子學習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完成之後,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國。李斯呈奉《諫逐客書》,秦王採用了他的計謀,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職。二十多年,終於統一天下,尊稱秦王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為丞相。統一文字,在全國各地修建離宮別館。第二年,始皇又四處巡視,平定了四方少數民族,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兒子們娶的是秦國的公主,女兒們嫁的都是秦國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請假回咸陽時,李斯在家中設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給李斯敬酒祝賀。門前的車馬數以千計。李斯慨然長嘆道:“唉呀!我聽荀卿說過‘事情不要搞得過了頭’。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裡的百姓,皇帝不瞭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這樣高的地位。現如今做臣子的沒有人比我職位更高,可以說是富貴榮華到了極點。然而事物發展的極點就要開始衰落,我還不知道歸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遊。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都隨同前往。小兒子胡亥很受寵愛,要求隨行,始皇答應了。七月,秦始皇達到沙丘,病得非常嚴重,命令趙高寫好詔書給公子扶蘇,書信都已封好,但還沒交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趙高就對丞相李斯說道:“始皇去世,賜給長子扶蘇詔書,命他到咸陽參加喪禮,並立為繼承人。詔書未送,皇帝去世,還沒人知道此事。皇帝賜給長子的詔書和符璽都在胡亥手裡,立誰為太子只在於你我的一句話而已。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並永世相傳,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善於為人處世的人是能夠轉禍為福的,您想怎麼辦呢?”李斯於是仰天長嘆,揮淚嘆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將向何處寄託我的命運呢!”於是李斯就依從了趙高。趙高便回報胡亥說:“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麼敢不服從命令呢!”
趙高畏懼李斯位高權重,(於是)查辦李斯,誣陷李斯想要裂地為王,二世認同這種做法。李斯被捕後並套上刑具,關在監獄中,仰天長嘆道:“唉呀!可悲啊!無道的昏君,怎麼能為他出謀劃策呢!從前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這三個大臣,難道不忠嗎!然而免不了一死,他們雖然盡忠而死,只可惜他們效忠的物件是昏君。現在我的智慧趕不上這三個人,而二世的暴虐無道超過了桀、紂、夫差,我因盡忠而死,也是應該的呀。況且二世治國難道不是亂政嗎!”
於是二世就派趙高審理懲處李斯案,查問李斯和兒子李由謀反的情狀,將其賓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處五刑,判在咸陽街市上腰斬。李斯綁出牢門時,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頭對次子說:“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於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三族的人都被處死了。
太史公說:李斯以一個里巷平民的身份,遊歷諸侯,入關為秦國效力,抓住機會,輔佐秦始皇,終於完成統一大業,李斯位居三公之職,可以稱得上位高權重。李斯知道儒家《六經》的要旨,不致力於政治清明來彌補皇帝的過失,卻依仗他顯貴的地位,阿諛附合,推行酷刑峻法,聽信趙高的邪說,廢掉嫡子扶蘇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經群起反叛,李斯才想直言勸諫,這不也是下下策嗎!人們都認為李斯忠心耿耿,冤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細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則的話,李斯的功績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並論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原文及譯文賞析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諫逐客書》,始皇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同文書,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李斯喟然而嘆曰:“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騖下,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遊。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餘子莫從。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於是斯乃聽高。高乃報胡亥曰“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胡亥即位,以趙高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趙高畏其權重,案治李斯,謗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為然。李斯拘執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逢龍,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於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於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
於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嘆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有改動)
13.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 治:建造
B.上不知其騖下,遂擢至此 擢:提拔
C.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 愛:受寵
D.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 執:執行
14.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 B.吾以忠死,宜矣
於是乃相與謀門廷車騎以千數
C.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D.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
責斯與子由謀反狀李斯喟然而嘆曰
1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 李斯為求功名西入秦川,上逐客書而被秦王重任。在秦始皇統一帝國的過程中,李斯運籌帷幄,居功至偉。
B 李斯任丞相,權重天下。聽說其子李由告假歸家,百官紛紛前來拜望,致使李斯門前車水馬龍,盛況空前。
C 始皇在出行途中駕崩,李斯與趙高合謀,藏匿了給扶蘇的書信和符璽,並且篡改詔書,立胡亥為太子。
D 李斯雖有開國之功,但是施行嚴法酷刑,合謀趙高,篡逆王位,因此被判腰斬。司馬遷認為這是罪有應得。
16.請解釋選文劃線句子中,李斯“嘆息”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
13.D 執,押解;
14.A A乃,於是就;B前一個是“因為、由於”的意思,後一個是“用”;C前一個動詞,參與;後一個介詞,和、同;D前一個表並列,後一個表修飾;
15.D,因果關係錯誤,李斯被判腰斬,是因為趙高欲除掉李斯。
16.請解釋李斯幾次“嘆息”的原因。(6分)
(1)李斯意識到自己已到達人生富貴榮華的極點,擔心物極必反,盛極而衰;
(2)李斯被迫和趙高同謀,因此感慨遭逢亂世,不能以死盡忠,不知命運的走向;
(3)李斯因被誣謀反而被判腰斬,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祿並非人生幸福。
參考譯文: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少時,李斯跟從荀子學習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完成之後,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國。李斯呈奉《諫逐客書》,秦王採用了他的計謀,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職。二十多年,終於統一天下,尊稱秦王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為丞相。統一文字,在全國各地修建離宮別館。第二年,始皇又四處巡視,平定了四方少數民族,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兒子們娶的是秦國的公主,女兒們嫁的都是秦國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請假回咸陽時,李斯在家中設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給李斯敬酒祝賀。門前的車馬數以千計。李斯慨然長嘆道:“唉呀!我聽荀卿說過‘事情不要搞得過了頭’。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裡的百姓,皇帝不瞭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這樣高的地位。現如今做臣子的沒有人比我職位更高,可以說是富貴榮華到了極點。然而事物發展的極點就要開始衰落,我還不知道歸宿在何方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遊。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都隨同前往。小兒子胡亥很受寵愛,要求隨行,始皇答應了。七月,秦始皇達到沙丘,病得非常嚴重,命令趙高寫好詔書給公子扶蘇,書信都已封好,但還沒交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趙高就對丞相李斯說道:“始皇去世,賜給長子扶蘇詔書,命他到咸陽參加喪禮,並立為繼承人。詔書未送,皇帝去世,還沒人知道此事。皇帝賜給長子的詔書和符璽都在胡亥手裡,立誰為太子只在於你我的一句話而已。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並永世相傳,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善於為人處世的人是能夠轉禍為福的,您想怎麼辦呢?”李斯於是仰天長嘆,揮淚嘆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將向何處寄託我的命運呢!”於是李斯就依從了趙高。趙高便回報胡亥說:“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麼敢不服從命令呢!”
趙高畏懼李斯位高權重,(於是)查辦李斯,誣陷李斯想要裂地為王,二世認同這種做法。李斯被捕後並套上刑具,關在監獄中,仰天長嘆道:“唉呀!可悲啊!無道的昏君,怎麼能為他出謀劃策呢!從前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這三個大臣,難道不忠嗎!然而免不了一死,他們雖然盡忠而死,只可惜他們效忠的物件是昏君。現在我的智慧趕不上這三個人,而二世的暴虐無道超過了桀、紂、夫差,我因盡忠而死,也是應該的呀。況且二世治國難道不是亂政嗎!”
於是二世就派趙高審理懲處李斯案,查問李斯和兒子李由謀反的情狀,將其賓客和家族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處五刑,判在咸陽街市上腰斬。李斯綁出牢門時,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頭對次子說:“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於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三族的人都被處死了。
太史公說:李斯以一個里巷平民的身份,遊歷諸侯,入關為秦國效力,抓住機會,輔佐秦始皇,終於完成統一大業,李斯位居三公之職,可以稱得上位高權重。李斯知道儒家《六經》的要旨,不致力於政治清明來彌補皇帝的過失,卻依仗他顯貴的地位,阿諛附合,推行酷刑峻法,聽信趙高的邪說,廢掉嫡子扶蘇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經群起反叛,李斯才想直言勸諫,這不也是下下策嗎!人們都認為李斯忠心耿耿,冤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細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則的話,李斯的功績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並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