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孫資和劉放主要目的還是防止夏侯獻、曹肇、秦朗等人上位,而不是為了顛覆曹魏政權。

    魏明帝末期的時候,漢代用來平衡朝局的外戚和宦官勢力在魏時期一直沒有建立起來,而宗親勢力也是日益衰微,朝中世家已經明顯佔據優勢。而曹叡本身早逝無疑會加劇這一情況的惡化。因此曹叡在病重時一開始選擇了清一色的宗室作為顧命大臣:

    帝以燕王(曹)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

    夏侯和曹都是宗親,秦朗則是曹操所納秦宜祿妻子杜氏的兒子,曹操一直當自己孩子養,所以也是宗室。然而這一方案無疑會遭到世家們的反對。孫資和劉放雖然是曹叡的心腹親信,但是也不敢和所有的世家作對,更重要的是他們長期受到曹叡寵信,因此和秦朗等人關係很差。

    “中書監劉放、令孫資久專權寵,為朗等素所不善,懼有後害,陰圖間之。”(裴注引《漢晉春秋》) “(劉)放、(孫)資久典機任,(夏侯)獻、(曹)肇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指謂放、資。放、資懼,乃勸帝召宣王。”(裴注引《世語》)

    在這種情況下,孫資和劉放決定放手一搏,以“籓王不得輔政”為由反對燕王曹宇輔政,同時誣告曹肇、秦朗等人和“才人侍疾者言戲”,結果曹叡決定更換顧命大臣。

    關於替換人選,《世語》和《漢晉春秋》的說法不一,《世語》說孫資和劉放“勸帝召宣王”,而《漢晉春秋》說的則是“舉爽代宇”,也就是說他們推選了司馬懿,然後以曹爽制衡,還是推選了曹爽而以司馬懿制衡,這個並無定論,所以很難說他們是為了推選司馬懿上臺,應該只是單純反對曹宇等人而已。

    但是無論如何,曹宇、曹肇等人是曹丕以來宗室裡影響力最強的一批人,他們集體出局,對於原本就衰微的宗室勢力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孫資和劉放這一行為不管目的是為了什麼,對於曹魏政權的崩潰,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

  • 2 # 穿越再現彼岸

    在歷史的程序中有一些籍籍無名的人物,他們決定了歷史程序中一些大事,而在歷史中並不為眾人所熟知。曹魏時期的孫資和劉放就是曹魏核心中的核心,他們參與了曹魏時期諸多的重要事件,但並不為大眾所知。(孫資劇照)

    劉放和孫資和東吳、西蜀有沒有關係?

    劉放西鄉頃侯劉容的直系後代,劉容的父親是漢廣陽頃王劉建,祖父是燕剌王劉旦,曾祖父是漢武帝劉徹,名正言順的漢室宗親,世代居住在沛縣(沛郡人);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居住在涿郡。兩個人離得比較近,但是兩個人幾乎沒有什麼交集,劉放在205年主動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司空參軍,管理三個縣,直接重用。

    西漢皇室的後代繁衍太多,時代隔得太遠,劉放的祖上在漢宣帝時期的諸侯國燕國因為謀反被撤銷,劉放自然對漢室天下不那麼在意。劉備意圖恢復漢室,和劉放的政治目的不同,根本走不到一起,更不用說有關係了。(劉放劇照)

    孫資和孫權都姓姓孫,關係除了同姓外也沒有多大關係。孫資家族在太原,司徒王允(除掉董卓的哪位)也是太原人,他得到王允的提拔做到縣令。他自小由自己的大嫂撫養長大,自己的長兄遇害後,他殺死仇人避禍,曹操做司空是曾經徵辟他做官,因出逃在外而未能成行,後曹操謀士賈逵勸說他出仕曹操,歷任功曹、縣令、軍事參謀。

    孫權的祖父孫鍾是吳郡富春(浙江富春)人,以種瓜為業,地地道道的農民;孫資的祖上應該世代為官,要不然做不到縣令這一職務,東漢末期是講究家族的,因此孫資和孫權也沒有關係的。

    孫資和劉放為什麼推薦司馬懿?

    曹操是一代梟雄,更有識人之明。他對劉放和孫資都進行了一番考察工作,兩個人的經歷十分相似,他們都曾經做過最基層的縣令職務,熟悉基層的情況,政績也應該不錯;同時這兩個人都做過軍隊的參謀工作,劉放做過司空參軍,孫資做過參丞相軍事。曹操是有意識的鍛鍊考察他們的忠誠度、才能等各個方面。

    曹操在公元213年被漢獻帝封為魏公,經過一番考察後,同時提請漢獻帝任命劉放和孫資為秘書郎,負責曹操的機要文書,是曹操嫡系中的嫡系才能擔任這一職務。

    對曹氏家族非常忠誠的孫資和劉放,參與了曹操封魏王的事情,提升為尚書省的左右丞,負責機要文書;曹丕即位後,仍然重用二人,他們和曹丕謀劃了篡奪漢朝國祚的計劃,起草詔書、檔案以及如何讓漢獻帝禪讓等,他們是決策的核心層。曹睿繼位後,對他們兩個更加寵幸,加官進爵。(曹睿,生母甄姬)

    226年,曹睿剛剛即位,諸葛亮就率領大軍進攻南鄭,這是諸葛亮的一次機遇,幹得好就可以收復中原。孫資提出建議,在險要之地拒守,不與蜀軍作戰,蜀軍的糧草補給短缺,又沒得到什麼好處,只好撤退回蜀國。(曹爽劇照,曹睿對他非常熟悉,是曹家的無能之輩)

    他們掌握曹魏機要中樞三十多年,尤其是在曹睿執政時期,皇帝的大小事務(包括軍事)基本都由此二人決斷,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得罪了不少的曹魏宗親。曹睿病重時,準備安排後事,打算用曹氏宗親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曹爽、頓騎校尉曹肇等輔佐新的皇帝曹芳(曹睿養子),尤其是夏侯獻和曹肇,他們指著一顆棲息在樹上的雞窩說(《世說新語》):

    “此亦久矣,其能復幾?”

    在這裡他們意直劉放和孫資,看你們能蹦躂幾天,他們打算在曹睿死後收拾二人。二人十分害怕,竭盡全力推薦曹爽和司馬懿擔任託孤大臣,曹睿還是瞭解曹爽和司馬懿的,認為這個搭配不是太合適,曹爽根本壓制不住司馬懿,因此就沒有答應他們。孫資和劉放更加擔心,繼續向曹睿強力推薦曹爽和司馬懿,曹睿病的也厲害,連字都寫不了,二人拿著曹睿的手,按照自己的意圖,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託孤大臣,曹宇、夏侯獻、曹肇被罷免官職,即刻出宮,除去了自己的政敵。

    其實曹睿自己沒有後代,對託孤的事情在病重時也就不那麼上心了,就由得二人做主了!

  • 3 # 境界3942

    不是推薦了司馬懿就讓曹魏滅亡,而是曹家後代不能駕馭為我所用,如果讓曹操本人用此人,司馬懿也就是個好謀士比不上荀彧。

  • 4 # 歷史百家爭鳴

    孫資與劉放都是曹魏的重臣,他們在魏明帝託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因為他們兩個推舉司馬懿輔政,魏明帝才會選擇司馬懿輔政,而這就為日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曹魏政權埋下了伏筆。也因為這個原因,不少人就指責孫劉二人與蜀漢東吳有關聯。

    這種說法多是捕風捉影,無非就是看他們的名字是一樣的罷了。我們應該來看看二人的背景再做出結論。來看看劉放的官職生涯,他歷任參軍事、主簿記室。魏國初建,命為秘書郎,旋改中書監加給事中,賜爵關內侯,職掌中樞機密。明帝即位,愈加寵任,加散騎常侍,進爵西鄉侯。朝廷詔令密命,多由其所為,參決大政,權傾一時。又晉爵方城侯。從劉放的官職生涯可見劉放是日漸受到皇帝的寵愛,要是劉放與蜀漢有關聯,他在曹魏肯定不能如魚得水,這從一方面印證了沒有關係。至於孫資,他在曹魏也是如魚得水,從曹操打天下時就跟著曹操混,而且他出生地在山西平遙,與孫權並沒有多大關係。不過二人為推薦司馬懿輔政,必定是為了尋求政治上的依靠者。要是輔政的皆是曹氏的人,孫劉二人在曹魏的政壇上會遭遇不少的挫折,曹氏肯定是安插大量曹氏親屬,到時候孫劉就難以維繫昔日的地位。而推舉司馬懿,可以為他們找到個依靠,讓他們在朝廷中有一個堅定的盟友。他們兩個作為政壇老手,定不會幹損己利人的事情。

  • 5 # 豹眼看歷史

    為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歷史資料。

    我認為,孫資和劉放推舉司馬懿輔政,導致曹魏政權被顛覆是有關係的。但這與東吳、西蜀沒有任何關係。

    01

    曹魏近臣

    孫資與劉放,在曹操時期就很受賞識和信任。

    魏國建國之初,二人一起擔任秘書郎,儘管品級不很高,但掌管朝廷機要文書,是曹操心腹之臣。

    在曹丕代漢建魏的過程中,孫資、劉放作為近臣幫助策劃運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丕繼位後,二人繼續得到信任,一同掌管機密。

    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改秘書省為中書省,負責詔令文書的起草,並任命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同為中書省長官。

    儘管其品級低於尚書令、僕射,但與皇帝的親密程度卻超過他們。

    此時,尚書檯雖然名義上仍是國家中樞機關,但中書省實際上已經行使宰相的職權。

    從曹操擔任魏公(213年),至魏帝曹芳正始七年(246年),孫資、劉放擔任曹魏機要33年,是名副其實的幕後實權人物。

    特別是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朝廷日常事務、行軍作戰等大小事宜,全由二人執掌。

    中書省權力之大,令各級官吏畏之如虎,一旦聽聞詔令出自中書省,幾乎無人敢於違抗。

    但孫資、劉放二人長期專權,自然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滿。

    02

    左右朝廷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病危。

    為了曹魏政權的穩固,就想起用叔父燕王曹宇為大將軍主政,以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為輔,憑藉宗親的力量,共同輔佐幼主曹芳。

    夏侯獻、曹肇對孫資、劉放專權一向心懷不滿,曾經威脅二人,假如他們上臺執政,就會對其採取措施。

    孫劉二人懼怕被打擊報復,為求自保,就極力阻止曹宇等人上臺執政。並推舉與自己關係比較好的曹爽做大將軍,提議徵召司馬懿共同輔政。

    曹叡同意了這個提議,但很快就變了卦。

    曹叡深知曹爽素無才學,軟弱易制,而司馬懿心機似海,陰狠剛戾,便下令停止所議此事,再召曹宇輔政。

    孫資、劉放獲知魏明帝改變主意,於是再次覲見,併力主維持原議。

    曹叡再次答應了二人所請。

    孫劉二人怕夜長夢多,就逼迫曹叡立刻下詔,宣詔天下。

    不僅罷免了曹宇等人的官職,並將他們立刻驅逐出宮。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獨攬朝政,毫不把中書省、尚書檯放在眼裡。

    逐漸地孫資、劉放萌生退意。

    250年,劉放病逝;次年,孫資與司馬懿先後去世。

    司馬懿在世執政期間,沒有篡奪曹魏政權,但為以後司馬氏代魏建晉奠定了基礎。

    孫資、劉放對司馬懿上臺執政有直接關係,這與最終司馬氏代魏脫不了干係,但也不是絕對的原因。

    根本而言,還是曹魏集團本身出了問題。

    曹魏建立之初,汲取了宦官專權、外戚干政的教訓,同時限制外臣及地方官吏的勢力。

    但事情總要有人做,作為中樞機構的孫資、劉放趁勢崛起,左右了朝廷。

    作為權力核心的帝王,又缺乏掌控力,最終出現這種局面,不足為奇。

    自古以來,就是君強臣弱,奴大欺主。

    沒有足夠的智慧和權威,僅僅憑著你是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就發號施令,是不會長久的。

    總之,孫資雖然姓孫,但與東吳無關;同樣,劉放姓劉,也與蜀漢無關。

    孫資、劉放僅僅是不希望自己的政敵上臺執政,而推舉司馬懿出山,其本意也並不是要顛覆曹魏政權;

    關鍵是曹叡不能明斷是非,優柔寡斷,給司馬氏可乘之機。

    更為離譜的是,在內政不穩,外部吳蜀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曹叡居然選定一個年僅八歲的孩子做接班人,更何況還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這個玩法,最後不歸司馬氏也會便宜別人,曹操父子英雄無比,居然也有這樣的子孫,這是難以理解的事。

  • 6 # 史研

    這兩個人不過就是朝廷裡的一個小小的官員而已,根本沒有什麼重大的作用,只不過和皇帝的關係搞得特別的好,所以在皇帝面前他們是得到重用的。而他們想要幫助皇帝,讓天下更加穩定一下,尤其是在那個朝代裡面,三國是非常混亂的,稍有不慎的話,這個天下又會發生改變,而他們也不想要再經歷這樣的事情,所以他們更希望安定一點。而選擇司馬懿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雖然司馬懿有野心,但是他是一個很好的武器,可以幫助皇帝去處理很多事情。

    他們並沒有和東吳和蜀國有什麼關係,選擇司馬懿,只不過是他們覺得司馬懿很厲害,而沒有考慮其他問題,而且在魏國當時的情況下,司馬懿就是最好的人選,他可以去抵抗蜀國所有的人,打敗諸葛亮。

    司馬懿是當時蜀國最好的謀士,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自然是要選擇司馬懿的。

    在這個世界上誰能夠與司馬懿相比呢,諸葛亮都被司馬懿打敗了,而且死得非常的悽慘,雖然諸葛亮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最大的原因還不是司馬懿活活的耗死了他。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情,這兩個人又怎麼能夠做到呢?然後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根本沒有任何人是對手,所有人都是他手中的玩物,只不過他現在還沒有得到最好的時機,他要依然起來,他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打算,只要等待時機出現的那一刻,他就可以奪得天下。

    其實這兩個人也沒有想太多的事情,他認為司馬懿是非常厲害的,而且是要選擇司馬懿幫助皇帝處理正事,而皇帝最喜歡那些能幹的臣子,而且也不喜歡猜測皇帝的臣子,司馬懿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他們自然是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選擇了司馬懿。

    在魏國中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在三國的後期人才都已經凋零的快沒有了,選擇司馬懿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他們也是迫不得已的,就算他們知道司馬懿是一個狼子野心的人,但是在當前的形勢下,司馬懿還沒有掌握所有的權力,所以選擇司馬懿也並沒有什麼壞處,只有皇帝能夠掌控住就行了,他們希望這個國家能夠好好的發展,而且也不相信司馬懿是那種亂臣賊子。

    司馬懿的隱忍是非常厲害的,他騙過了所有人,而且也騙過了這兩個人。

    那些司馬懿非常的喜歡偽裝做人,都認為司馬懿是一個非常和善的老者,對他是畢恭畢敬的,但是也沒有想到司馬懿一肚子壞水,居然到最後居然想要得到曹操的天下,當初跟在曹操身邊的時候可是畢恭畢敬,還不願意來到曹操身邊,現在混了這麼多年,膽子可是越來越大了。

    當初曹操也被他騙過去了,雖然感覺司馬懿這個人非常的不靠譜,有可能會奪得自己天下當著一個虎狼的臉。這個曹操的後代也被騙過了幾次司馬懿最後還當成了託孤重臣,這個是最不可靠的,司馬懿沒有立刻奪得天下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你們認為司馬懿到底是怎樣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裝修,瓷磚鋪貼應該注意哪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