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迴圈

    鴉片,學名:罌粟。中國歷史上關於鴉片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它只是被作為一種觀賞性植物從阿拉伯人那裡引進並栽培;到了宋朝,人們才逐漸摸索出它的藥用價值,可主治痢疾、咳嗽等,並認識到這是一味猛藥,使用時需要多加小心;一直到明朝中葉之前,基本上都不存在吃鴉片上癮的群體。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華人在極短時間內就迷戀上鴉片的呢?難道這玩意兒真的有無窮的法力嗎?為何一向嗜好鴉片的印度人以及後來迷上鴉片的北美人沒有繼續迷戀這玩意兒?為什麼鴉片唯獨給華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外來因素的影響;另一個則是自身的原因。

    曾有人說過,在世界現代化的程序中,整個世界可以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核心區、半邊緣地區和邊緣地區。邊緣地區被無償地剝奪,用於服務核心區。所以說按照這個理論來劃分的話,近代的中國自然就是邊緣地區。

    當時,在中國尚不知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情況下,就被稀裡糊塗地拖進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程序中。無數的西方Explorer先後來到了中國的土地上,一開始他們用香料和白銀換取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茶葉。不過相對於他們對中國商品的旺盛需求來說,華人對他們進口的商品除了鐘錶以及呢絨等少數物品外,其餘的則完全沒興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華人只對他們的一樣東西感興趣,那便是白銀。有專家統計,從明末到19世紀上半期,世界白銀產量的三分之一全部都流入了中國,從而造成了歐洲多地出現銀荒。

    與此同時,精明的歐洲人發現華人對鴉片的需求越來越大,甚至在很多地方都成為了硬通貨,這讓他們很是興奮。於是他們就先把商品出口到印度,換取大量的鴉片,然後再賣給中國,再從中國購買瓷器、絲綢以及茶葉等。後來隨著走私和進口到中國的鴉片數量越來越大,傳統的商品已經遠遠不足以支付鴉片款,只能支付白銀,於是中國的白銀開始出現了倒流。很顯然,這當中受益者是歐洲人,而受害者則是華人。這就是被馬克思稱之為邪惡的三角貿易。

    說完外來因素之外,我們再來看看自己身上的問題。

    首先,18世紀之後,華人口增長迅猛,生存壓力增大,再加上經常性的戰亂,大家的安全感都大幅下降,厭世的情緒逐漸增加,於是很多人就採取了消極了態度,吸食鴉片就是其中的一種主要方式。

    其次,清廷的無能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當時的清朝軍隊,別說是大規模的作戰,就連一些小小的走私船隊都對付不了。那時的中國還沒有海軍,他們的裝備依舊以冷兵器為主,更別說所謂的現代化戰術和戰略思想,所以說他們怎能與後來入侵的英國海軍相抗衡?

    最後,中國是一個世俗化國家,大家的行為舉止多是靠自我、家庭的約束,但這種約束僅停留在道德層次上。在清朝,很多人認為吸食鴉片只是一種純粹的個人行為,它是否有違道德常會引起大家的爭論。所以說這種約束也是十分鬆散的。尤其是滿清建立後,從蒙古包文化到農耕文化的發展,從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到文字獄的擴充套件 ,華人變成了麻木不仁的人,靠吸食鴉片麻痺自己。

    除此之外,在後來的禁菸活動中,還有一些官僚甚至提出“華人的鴉片戰”這樣的主張,也就是華人以自己種植和生產的鴉片來對抗外國的鴉片。估計他們自己都沒想到,此舉不但沒有起到任何的效果,反而導致了鴉片的進一步氾濫。一方面鴉片種到哪裡,新的癮君子就擴充套件到哪裡,因為鴉片的種植者往往都順利成章地成為吸食者;另一方面,本就非常寶貴的耕地在種植了罌粟之後,導致糧食供應更加緊張,再加上災荒和社會動亂,大家更是陷入了痛苦和絕望之中。

    於是清廷陷入了一個怪圈:禁止種植吧,不但稅收減少了,而且還會鼓勵進口和走私;不禁吧,那些之前頒佈的禁菸法令只能是流於表面。最後他們只能是採取明禁暗放的政策,任憑鴉片氾濫。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鴉片這個魔鬼才逐漸退出了中國歷史上的舞臺。

  • 2 # 瞎忙的胖子

    鴉片為什麼在清末氾濫成災,很多人都不敢說實話。

    毫無疑問,清末鴉片氾濫就是清朝某些官僚勢力與外國商販勾結一起,販賣鴉片,塗毒華人,謀取私利。

    封建社會沒有毒品的概念,鴉片並不屬於違禁物品,一直都沒被禁止過,後來,鴉片氾濫導到軍隊戰鬥力下降,國力下降,有識之士才開始在海關查禁鴉片。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也並有在全國禁菸,只是打擊某些人販賣鴉片的囂張氣焰,侵佔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

    這些得利的人勾結西方侵略者藉機發動了鴉片戰爭。

  • 3 # 關河南望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從17世紀後期,英國對中國的茶葉上癮以後,英國每年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茶葉,而中國當時處於清朝閉關鎖國,對英國的工業品完全不感興趣,他們的商品在清朝根本賣不動。這導致英國在與清朝的貿易中,一直處於貿易逆差的情況,英國為了改變這種貿易不利的地位,一直在嘗試向中國出口各種商品。

    終於,在18世紀中後期,英國也找到了讓清朝上癮並依賴的東西,那就是鴉片。這種卑鄙無恥的行為,讓英國徹底擺脫了對清朝的貿易逆差。但鴉片不同於茶葉,這不僅讓英華人大賺一筆,還讓中國遭受了巨大的災難。

    鴉片是個非常暴利的商品,一箱鴉片的利潤高達一千銀元。賣掉一箱鴉片,就能收回一百箱的成本。巨大的利潤也讓鴉片販子根本無法收手,所以英國往清朝出口的鴉片從康熙年間的一年200箱,到了道光皇帝登基時,已經增長到了一年1萬箱,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快速增長。僅19世紀初到鴉片戰爭爆發之前的39年裡,英國向清朝輸入的鴉片總數就高達42萬箱,賺走了清朝4億多銀元,讓本來就處於小農社會,自給自足的清朝經濟幾乎處於崩潰的狀態。

  • 4 # 我是苗苗和珍珠爸爸

    應邀。任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有買就有賣,在歐洲工業革命以前,中國任何一個朝代和歐洲做貿易都是順差,歐洲需要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可中國需要歐洲的東西太少了,大量的白銀流入大清,中國市場打不開這可把歐洲大佬英國急壞了,把鴉片運來換名“福壽膏”半賣半送給大清,毒品這個東西一但流動起來,就成了剛需,英國作為唯一一家供貨商自然是賺的盆滿缽滿。就跟今天全世界都在禁毒一樣,禁了那麼久依舊如此,只是不在那麼明目張膽了,有需要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 5 # 東南史官

    講個故事,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的是外菸,也就是從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流入的鴉片。其目的根本不是防止鴉片進入中國,而是防止白銀外流,甚至林則徐還提出自己種植鴉片,然後再賣給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從這一點上便能看的出,清朝統治者最在乎是錢,鴉片是否會摧毀普通民眾的健康和心智。

    閉關鎖國鎖的不完全關閉貨物流通

    嚴格的說閉關鎖國政策是海禁政策的衍生版本,海禁從明朝洪武年間便已開始實行。在明朝中期此政策有所鬆動,到了明朝末期此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期,對沿海居民的騷擾尤其嚴重,從這開始海禁政策又有所加強。

    海禁指的是禁止出海,並不禁止對外交流,明朝還是有這個文化自信的。海禁也不過是上層社會應對倭患的一個手段而已,對外的民間交流明沒有受到干擾。倭患得到解決以後,海禁政策也就變得名存實亡了。

    閉關鎖國是清朝雍正時代提出,海禁政策在這一時代得到高度強化。雍正時期的閉關鎖國第一次限制中國和外國之間的貿易。

    在清朝的閉關鎖國的政策中,對外華人在華的經商活動,活動範圍,華夷交往都有限制,建立起公行制度,嚴格限制對外的貿易行動;建立自明朝以來最為嚴厲的海禁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海;只開放四個對外貿易口岸,對外銷商品種類以及船隻的規模大小做出限制;外華人經商只能僱傭翻譯以及買辦,外華人甚至禁止寄送信件,更為嚴重的是還需要監視外華人的船隻動向。閉關鎖國政策指的是閉關自守,國與國之間斷絕接觸的一種方式,與英國早期的孤立主義有些相似。這也是大清王朝最終看不清世界局勢,最終快速走向消亡的一個重要政策。

    閉關鎖國與禁止商品流通是兩碼事。雖然清朝選擇孤立主義,但仍然開放四個港口對外貿易。這樣也就給英國鴉片進入中國創造了條件。

    鴉片在中國的發展史

    其實在漢朝時期,鴉片就已經傳入中國,那時的鴉片還被稱作阿芙蓉,一般作為藥材使用,可以用於治療感冒,緩解痛苦。華佗的麻沸散的重要成分便是鴉片。由於種植稀少,僅僅達官貴族有機會使用的上。到明朝才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鴉片上癮的人,此人便是萬曆皇帝。萬曆在位四十八年,其中有二十三年不上早朝,與此有關的便是鴉片。

    在明定陵被髮掘之後,考古學家在萬曆的頭蓋骨中檢測出了嗎啡成分,驗證了萬曆吸毒的歷史。

    鴉片戰爭第一次的廣泛傳播是在大工業革命之後。英華人在印度廣泛種植鴉片,透過水路運輸流向中國。其實說是透過貿易流向中國。種植園形式的種植使得鴉片的成本開始降低,普通百姓能夠輕易獲得。到這時候鴉片才開始在中國平民階層開始流動。一直到1840年,這種局面被打破。

    槍炮之下,鴉片開始得到官方許可

    鴉片在中國的流通,為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資本積累。在1838年,英華人透過鴉片在中國掠奪了超過519萬兩的白銀。有資料顯示,英國在中國的鴉片傾銷行為,總共掠奪了1.84億英鎊或者8億美元,是按照當時的計價方式來進行計算。馬克思的《鴉片貿易史》中,英國每箱鴉片的成本約為250盧比,但出售價格為1200到1600盧比,利潤比例達到500%。而在英國的財政稅收方面,最低有七分之一的收入來自對中國的鴉片傾銷,最高這個數字達到了三分之一。虎門銷煙之後,英國悍然發動鴉片戰爭,透過這次戰爭,英華人進一步將鴉片向內陸鋪設,使得鴉片在中國近代史上一直蔓延。這也是鴉片氾濫的原因之一。

    鴉片的帶來的快感,讓人慾罷不能

    說到底,鴉片就是一種神經毒素,刺激著大腦的神經,讓人產生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這種感覺對於任何人都是致命的。尤其是鴉片長久以來作為藥材使用,讓人認為其並不存在什麼危險性,更有甚者認為吸食鴉片能夠長生不老,也就大膽吸食。加上清政府的無能,一直沒有實質性的禁菸措施,甚至虎門銷煙也是為了讓自己賺錢。天時地利人和,對給了鴉片充分的生長空間。

    綜上所述,內部是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外部是英國的威逼利誘,而清朝的子民也活在自己的夢裡,最終導致鴉片在清朝晚期的大行其道。

  • 6 # 沫陽精彩電影

    才開始的時候是因為治病的需求,後來是為了控制東方。

    鴉片的泛濫成災是因為新航路的開闢,導致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深,於是鴉片就被外國侵略者走私到中國。清朝中國實行的還是閉關鎖國,清政府還幻想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但是西方國家為了賺錢、為了把中國變為他們的貿易市場就開始把鴉片走私到中國,從新航路開闢的時候,外國就一直在尋找貿易市場,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為了麻木華人,然後趁機侵略中國。

    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社會風氣也不好,百姓思想麻木,整日碌碌無為靠吸食鴉片來混日子。清朝末期清政府腐敗無能,朝廷的官員也都是奢靡、荒淫時光,所以百姓的社會風氣也不好,清朝末期百姓生活也苦不堪言,鴉片的流入給百姓一種心靈上的慰藉,他們整天碌碌無為,吸食鴉片可以讓他們沉溺於自己幻想的世界當中,所以鴉片才會氾濫成災,歸根結底還是清政府的腐朽導致百姓生活不好

    再者吸食鴉片可以給百姓產生一種飄飄欲仙的幻覺,百姓覺得鴉片是補藥可以治病,於是就會大量的吸食鴉片,鴉片在中國就會氾濫成災。清朝末期鴉片氾濫成災是因為百姓把鴉片看做一種補藥,吸食鴉片能夠脫離現實生活,甚至有些人認為吸食鴉片能夠讓自己長生不老,所以很多人都沉迷於吸食鴉片,鴉片就會越來越多的傳入到中國。

  • 7 # 青衣執槊

    這玩意兒就像美國和俄羅斯禁酒一樣,約禁越多。有需求就有供給。官方渠道弄不到就會被黑惡勢力接管,在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管制下就會氾濫。以晚晴爛到根的官員團隊,管是管不了的,而且會跟黑惡勢力合作大開方便之門。同理導致了為什麼美國控制住了,而俄羅斯導致了黑幫做大到了甚至撼動政府的地步。

  • 8 # 講歷史的倉鼠洋

    首先一點,所謂的閉關鎖國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並不是完全封閉起來,徹底不與外界聯絡和接觸。

    清朝閉關鎖國是相對的,並不是完全切斷與外界的聯絡

    相比宋朝和明朝初年的大規模海上貿易和對外交流,清朝一直採用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特別是清朝中後期。但並不是所有的通商口岸全部關閉。其實還是有一處的,就是廣州。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禁止對外通商。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讓外國商品很難開啟中國市場,因此出次下冊。

    在鴉片貿易興起前清朝的對外貿易中,中國一直是順差,也就是賺錢的那一方,因為中國的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特性很強,對外依賴不大,出口的產品主要是茶葉、絲綢、瓷器(老祖宗真實聰明,全是可再生的綠色產品),西方需求量很大,所以大量的白銀流向中國,西方殖民者很眼紅,苦於沒有辦法。

    最後他們採用了邪惡的鴉片貿易,撬開中國的經濟大門。

    鴉片利潤豐厚且官商勾結,致使鴉片氾濫。

    鴉片貿易透過廣州逐步對外擴散,西方不法商人透過官商勾結等方式向中國大量輸送鴉片。曾經有位在中國販賣十年鴉片的外華人,回國後直接買下一座私人島嶼。可見鴉片生意的利潤豐厚,因此參與的人也就多了。鴉片生意也就氾濫了。

    對於鴉片生意,清政府前期沒有及時有效的處理。

    清政府反應遲緩、對鴉片貿易的危害認識不足也是鴉片貿易盛行的原因,到了煙館遍地、煙鬼滿街、兵勇無神、國庫無錢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林則徐等力主禁菸,才有了轟轟烈烈的禁菸運動,當然這又成了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國的藉口。

    而鴉片給中國帶了以下幾個惡果:

    (1)嚴重毒害中國軍民,不但毒害了他們的身體還侵蝕了他們的靈魂,使之喪失鬥志;

    (2)造成中國對外貿易形成逆差,白銀外流,國庫空虛;(3)破壞中國的傳統自然經濟,使得大量的農民、手工業者破產,為西方殖民經濟的入侵創造條件。

    鴉片貿易也是西方殖民者改變貿易逆差的手段,是撬開中國大門的敲門磚,是中國近代苦難的開始,也是中國封建落實制度在西方工業革命後必然落敗的註腳和開始。

    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抵制鴉片。

  • 9 # 一代好賊

    鴉片在晚清一開始並不是什麼違禁品,那時候的清政府極度愚昧,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鴉片的危害性,而林則徐硝煙之前,大量的白銀流向英國以及販賣鴉片的團體手中。這是暴利行業,無利不起早,既然暴利就肯定會吸引很多人鋌而走險,抱著橫財險中求的信念謀求一夜暴富。當時清政府極度腐敗,官府和軍隊極度沒落,走私對於民間來說,風險沒有那麼大,又加上一旦走私被查,都可以用金錢解決,可以說走私的勾當是低風險高回報的買賣。

  • 10 # 歷史隨筆談

    根本的原因還是歷史的浪潮。

    要想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清末,政府閉關鎖國,盲目自大,內部政權腐敗,有英國商人說,:“在中國很少有花錢辦不了的事!”

    其實自明朝開始鴉片就以進口藥材運輸,而清朝一直沿用此制度,一直到嘉慶元年才停止。這足以證明人們對鴉片的危害知之甚少。1836年時,預計全中國吸食鴉片者足足一千二百五十萬人!

    而此時朝廷內部更是分成兩派,以許乃濟為首的馳煙派和林則徐為首的禁菸派,以虎門銷煙的成功代表著禁菸派第一回合的勝利!

    但英國列強為了彌補中英貿易逆差,從印度向中國走私鴉片。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一直到新中國的成立,鴉片才基本消除。

    而在筆者看來,鴉片之所以能如此恐怖的走私於國內,英國商人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國家實力薄弱。就算沒有了鴉片也有其他產品從國內搜刮財富。

    儘管在當時,統治者已經意識到鴉片的危害性,希望禁止。但是在管理階層的腐敗不堪下,強盛多年的中國在列強看來就是一塊蛋糕,鴉片就是他們的一種手段!

    所以鴉片流通不是統治者不想管,而是沒有能力管,也是封建制度的落後無法管,更是中國必須改變的一種警示。

  • 11 # 作家李書緯

    西方列強進去中國的鴉片都是走私的,貿易商船夾帶私貨,從乾隆朝到道光朝逐年增加。再一個就是大清朝禁菸政策的有令不禁,形同虛設。

  • 12 # 渭城朝雨憶傾城

    清朝前期為了維護自身統治實行嚴厲的閉關鎖國政策,到了乾隆後期,國家漸漸腐敗,朝中官員結黨營私,賄賂成風,軍隊紀律敗壞,民間已經多次爆發起義,東南沿海鴉片走私膨脹,道光年間林則徐在廣東大規模禁菸,鴉片受到了控制,鴉片戰爭爆發後,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鴉片的危害大大增加了。

  • 13 # 大城公

    清朝禁鴉片,無效。林則徐在虎門一把火燒掉英華人的鴉片,還惹來一場戰爭!

    一,鴉片氾濫的原因,各方需要

    ①鴉片販到中國,在乾隆、嘉慶兩朝都有,看嘉慶帝批閱的奏章,就有說到鴉片的事。

    ②當時吸食鴉片是上層人士,還認為是高檔娛樂品、紳士風範。後來民間也逐漸流行起來。

    ③道光帝吸食鴉片。1997年我給雜誌寫過一篇中英鴉片戰爭的文章,當時查閱資料,就發現道光帝這麼瘦,這傢伙會不會是鴉片鬼?因為當時資料不夠多,沒敢下結論。最近十幾年看到一些歷史資料,明確記載道光帝吸食鴉片!他還挺過癮,寫了兩首詩讚揚鴉片的好處!

    ④道光朝,內務府每年從廣州海關提取86萬兩銀子補貼開銷。就是說,道光帝私房錢不夠用,要從海關拿銀子補充開支。這些銀子,就是海關征收的鴉片稅款。林則徐一禁菸,這筆錢沒了。

    ⑤當時廣東水師總兵林肇慶負責巡防海面,他是“收錢放行”。但林則徐主政廣東之後,好像沒收拾他。因為“收錢放行”這條規定也不是一個水師總兵就敢做主的。地方上主要軍政大員都分取好處。

    ⑥欽差大臣、新任兩廣總督、掛兵部尚書銜的林則徐到廣州上任後,英華人就提前將鴉片存貨轉移到公海上,他們用大貨船(做成倉庫樣子)存放鴉片。廣州、佛山、番禺、東莞等地鴉片批發商就劃小船去公海洋人貨船拿貨,然後運回目的地分銷。他們根本不用經過海關!英華人連稅款都不用交了!

    二,林則徐禁菸措施不當,引發戰爭

    林則徐在廣州沒搜到英華人的鴉片存貨,一箱都沒有。因為英華人早已經轉移到公海上。

    林則徐怎麼辦呢?蠻幹!他不走“捉賊拿贓”這個程式,因為拿不到贓物。林則徐派兵包圍廣州荔灣區沙面(珠江邊上)的洋人集中居住區,實行斷水斷糧,不準華人進出洋人居住區,不準華人給英華人做事,提供食物。

    林則徐的強硬措施,就是要英華人交出鴉片,才能解除圈禁!

    (這就是英國艦隊後來上天津向清廷討說法的來由!英華人指責林則徐非法拘禁,危害人身安全,而他又搜不到鴉片)

    洋人為了活命,被迫交出公海屯放的所有鴉片存貨!這樣,林則徐解除圈禁。

    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大長華人的志氣!

    英國商人回到英國後,四處活動,在議會上大聲吶喊,要求政府出面跟中國政府交涉!

    後來,英國國會以微弱票數通過了這項決議:派出艦隊向中國政府武裝交涉!

    這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來由。

    道光帝認為林則徐“措置失當”,引來英華人的炮火,將他革職,發配伊犁(新疆)

    三,兩國武器相差50年,中國沒法打

    當時虎門炮臺的炮彈是實心彈,就是石頭彈子,不會爆炸的,只能砸傷人!

    而英國艦隊的炮火就是近代的開花炮,爆炸的炮彈!

    英華人有來復槍,就是近代步槍。中國軍隊是用火銃,鳥槍。

    武器裝備上,不是一個水平,相差太遠!所以中國沒法打這場仗!最後答應英華人的要求,賠償燒燬鴉片的經濟損失,開放五口通商,允許英華人進城設立辦事處和居住。就是《南京條約》的條款。

    連道光帝都吸食鴉片,你說林則徐能禁絕鴉片嗎?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 14 # 雨晴煙晚8

    鴉片的盛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需要,起碼在那個時代鴉片是最好的麻醉劑,還有就是氾濫的毒癮,為了謀取暴力自然會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透過各種渠道繞開清政府的管制把鴉片販運進來!

  • 15 # 行攝寫天下

    首先需要更正一個認知,所謂清朝閉關鎖國是個不準確的說法。清朝並沒有閉關鎖國。而是一口通商,即朝廷只允許廣州一個口岸與外國做貿易,而且只向外賣貨,很少進口貨物。英國因此存在鉅額貿易逆差,他的工業品中國又不進口。於是就向中國出口鴉片。鴉片其實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傳入中國。三國時的華佗曾用鴉片入藥。次後鴉片一直都是作為藥用品進口的。到了清朝鴉片進口越來越多。主要的渠道是走私。當時被朝廷允許與外國做貿易的廣州十三行的商人,在利益的驅動下,幫助英華人向中國國內走私鴉片,清朝的官兵也參與走私,還有清朝國內的穆斯林參與走私,國內的商人開大煙館成了鴉片最終的銷售終端。先是達官貴人們吸食,後流行到民間。鴉片不僅荼毒了華人的身心,也造成中國經濟大失血。

  • 16 # 京寧話說歷史

    1.清朝閉關鎖國是國策,但實際上是一口通商,也就是沒有完全閉關,當時還允許廣州一處通商口岸與外華人做生意(廣州十三行)。在中英貿易中,中方處於出超而英方處於入超的情況下,為改變貿易逆差,英國無恥地把鴉片偷運進中國。

    2.清朝中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官場結黨營私,賣官鬻爵,貪汙成風,賄賂盛行,官員也大量吸食鴉片,加之軍隊也很腐敗,海防鬆弛,限定的廣州一處通商並不能阻止中國漫長的海岸線其它之處鴉片的走私,以至於鴉片走私十分猖獗,這樣也導致鴉片大量流入並在中國氾濫。

  • 17 # 逛一逛3

    清朝時期閉關鎖國,含義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與往來,並非禁絕。康熙年間,為了防止沿海居民與沿海抗清勢力相聯絡,下令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片板不許下海”並實行堅壁清野。

    乾隆以後,又只許廣州一地與外通商,即設立廣州十三行,由國家特許壟斷經營,實行廣州一地對外貿易。

    新航路開闢以來,洲際貿易加強,特別是伴隨工業革命的開展,歐洲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大量增加……

    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清朝政府閉關鎖國政策的抵制,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商品不能無限制的進入中國,佔有中國的市場,因而在正當的中西貿易中,歐洲處於貿易逆差(貿易入超),中國處於貿易順差(貿易出超),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為了扭轉貿易逆差,十八世紀中期以後英國等西方國家便決定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並透過賄賂清朝海關官員,使鴉片走私猖獗,導致白銀大量外流,銀貴錢賤,物價上漲,威脅清朝政府的財政收入,腐蝕清朝政治,削弱軍隊戰鬥力,損害華人民的身心健康,影響人民生活,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1838年底,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才有了著名的1839年的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英國侵略者為了保護罪惡的鴉片貿易,以此為藉口悍然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兩次鴉片戰爭後,國運衰落,鴉片走私幾乎合法化,鴉片氾濫,民族遭受災禍……

  • 18 # 有得觀史

    鴉片氾濫和閉關鎖國沒有直接關係,真正的原因是腐敗。官吏腐敗就像人得感冒,非常普遍,無法根治,年輕人身體素質好,得了感冒,吃點藥就好了,歲數大身體素質差,引起併發症,後果很嚴重。

    清朝時期,重農抑商,中國還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濟模式生產力低下,除了吃的和交稅的,百姓基本沒有可拿出來換錢的餘糧。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革命後,工業快速發展,物美價廉的布料生產出來,運到中國卻無人問津,不是東西不好,是沒有錢買。而西方對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需求量極大。這就形成巨大的貿易逆差,大量白銀從西方流入中國,引起西方的極大不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方法就是走私。走私是違法之事,朝廷控制,他們就給清朝官員行賄,開啟缺口。再加上一開始朝廷對走私鴉片並不重視,致使鴉片流入幾乎成了不設防。走私鴉片利益巨大,又沒有危險,於是很快成氾濫之勢。

    後來,有大臣上書朝廷,任由鴉片氾濫,若干年後,大清將沒有打仗之兵。朝廷認識到鴉片氾濫的嚴重後果,命林則徐禁菸,英國以武力對抗,引發鴉片戰爭。中國打不過英國,也只好任由鴉片氾濫。

    清朝閉關鎖國,鴉片本來是進不來的,可是因為腐敗,鴉片另闢蹊徑,不走關口,當然也就鎖不住了。由此可見,真正的關卡是國家強大,國家弱了關卡就失去了意義。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19 # Mr. 周

    應邀。任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有買就有賣,在歐洲工業革命以前,中國任何一個朝代和歐洲做貿易都是順差,歐洲需要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可中國需要歐洲的東西太少了,大量的白銀流入大清,中國市場打不開這可把歐洲大佬英國急壞了,把鴉片運來換名“福壽膏”半賣半送給大清,毒品這個東西一但流動起來,就成了剛需,英國作為唯一一家供貨商自然是賺的盆滿缽滿。就跟今天全世界都在禁毒一樣,禁了那麼久依舊如此,只是不在那麼明目張膽了,有需要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 20 # 張寶剛20

    鴉片戰爭既然是是鴉片名義爆發的,戰敗了,禁菸人士(官場)難兔不受打擊,難兔沉淪消沉。所以,鴉片生意甚止囂塵上,更加氾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冥王神話》賽奇手持沾有雅典娜之血的守護符為什麼壓制不住死神達拿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