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醉史

    有很多讀者在討論三國曆史人物和事件的時候,總喜歡把《三國演義》的內容,拿來做依據,這樣是有偏頗的,我們都知道羅貫中的三國時圍繞尊劉貶曹這一主旋律來寫的,雖然說小說也來源於真實的歷史,但不可避免在某些事件或人物上的看法會與真實史實有較大出入,所以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主要根據真實歷史來解讀和合理的分析。

    首先來看曹魏的五子良將和蜀漢的五虎上將的出處,要知道在三國時期,並沒有此稱號。這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在寫書時,分別把曹魏和蜀漢的五個知名武將的生平事蹟羅列在一起列傳,才有了現代人的“五子”和“五虎”的稱謂。

    讓我們從史書中,尋找最開始的出處描寫:

    1、五子良將

    《三國志·魏書》“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指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曹操用人向來是以“權術相馭”,量才使用。這五人以張遼為首,都是中途加入曹操陣營的“外部”武將,在跟隨曹操征戰天下時,英勇善戰、功績卓著。曹操也是非常信任五人的能力,在進攻時常用這五個人為衝陣先鋒,撤軍時把這個五個人作為堅盾斷後。

    2、五虎上將

    《三國志·蜀書》:“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五虎上將的排位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與五子良將相對應的是他們的官位也是前、右、左、後四將軍,只是把趙雲排除在外,當時趙雲的級別比他們要低很多,但不代表趙雲不重要(可以參照曹操的中領軍典韋),只是因其職責原因,減少了立功的機會而已。

    既然“五子”和“五虎”在武勇和官位上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的不同之處:

    1、二者在所處勢力的地位

    曹操勢力大致有三大集團形成:一是,以曹氏和夏侯氏宗族和親屬組成的,如:曹真、夏侯淳等。二是,潁川士族組成的謀士集團,如:荀或、郭嘉等。三是,中途投靠而來的武將和謀臣組成的,如:五子良將、賈詡等。

    三大集團中,曹氏和夏侯氏佔有絕對優勢,很多曹操的宗族子弟,都成為片面大將,督各地軍政事宜;而士族集團,立足軍師、謀士的角色,在軍中有很大的發言權的同時,又在中央協助曹操治理政務,漸漸有了分庭抗禮的能力;相對來說外來的武將和謀臣劣勢明顯,不是主公的親族又沒有士族大家的支援,發展空間相對有限,雖然後來憑藉個人的能力,獲得了很多封賞,但始終處於核心勢力的邊緣。

    劉備的勢力組成相對簡單:一是,跟隨其起家的兄弟班底,如:關、張、趙。二是,荊州、益州當地士族的文官武將。像馬超原本有自己勢力,敗落後投靠而來的很少,且把其歸為第一類。

    跟五子良將不同的是,五虎上將在蜀漢的核心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劉備三兄弟起家,一路漂泊,好容易有了半個荊州和益州富饒的根據地,想要對抗本土勢力的威脅,自家兄弟的重用是唯一的辦法。

    2、功績在所處勢力之比較

    為什麼要在比較二者功績大小之前,先談二者所在勢力的地位問題呢?就是要說明,隨著地位的不同,職責大小也不盡相同,也就決定了在同一事件中,功勞的大小。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同樣一場戰鬥勝利了,一軍統帥和先鋒大將雖然都有功勞,但功勞的大小,根據你戰時的地位是不同的。

    醉史君結語:

    因為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分處兩個敵對的勢力,要比較二者的功勞大小,實在沒有什麼參照物可以直接說明其大小多少,所以只能從其所處勢力的地位,以及在戰時的職位加以分析、判斷。

    曹操的五子良將在參加的戰役中,大多都是處於先鋒、陷陣、斷後或者是一路援軍將領的位置,雖然在某些戰鬥中,起了扭轉戰局的作用(如:張遼的逍遙津之戰、徐晃的樊城之戰),但戰役統帥、謀略計劃、全面統籌之策大都並非其功。

    所以五子良將所處的角色是執行者而不是策劃者和指揮者,所獲功勞大多是首功。從以後在軍中和朝中所處的地位來看,他們即使立功再多,也從未邁入曹魏勢力的頂級人臣階層中也可窺見一斑。

    蜀漢的五虎上將,三人是從劉備在最落魄時就跟隨其“創業”的兄弟,可以說劉備後來能成為一國之主,有三分一是老兄弟的從一而終、不離不棄的功勞。劉備在有謀士徐庶、諸葛亮加入之前,大多數決策都是兄弟之間互相商議的結果。

    赤壁之戰後,劉備入蜀。張飛做了一路統軍大將,攻城拔寨。而關羽留守荊州,保衛半國之土,更是責任重大,先不說後來關羽敗走麥城,被俘殺的原因太過複雜(東吳的偷襲、糜芳的背叛、劉封之不救、蜀軍力處於絕對劣勢等原因),只說其領著3萬留守兵馬,打敗曹軍襄樊守軍後接連打敗眾多援軍(兵力是關羽的3倍),打得曹操想遷都,“威震華夏”就知道其此時的能力有多強,要知道此時他的身邊,並沒有一個一流的謀士與大將幫助。

    談完了關張的功勞,再來談談馬超,雖然是個失敗的軍閥,但在前期對曹作戰的功勞也是相當大的,在北方馬超領著西涼騎兵獨自與曹操勢力鸞戰經年,拖住了曹魏勢力南下的步伐,給了蜀國和東吳得以休養生息的時間。在投靠劉備後,憑藉其威望坐鎮北方威懾氐族羌族,使得地方安定,給了劉備勢力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僅僅這兩個功勞就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擬的。

    黃忠不多說了,主要功勞就是陣斬曹操大將夏侯淵,與五子良將所起到的作用相當。

    趙雲現在的說法比較極端,不是吹捧的太高、就是貶低的太低,其實趙雲的作用還是很大的。他的官位和成就跟其他“四虎”沒法比較。只是其職責不同所致,趙雲在蜀國的地位類似魏國的典韋和許諸,他的職責是戰時保證主公或統帥的人身安全。想想劉備創業階段的艱辛,因為身邊缺乏可用之人,戰鬥時往往身先士卒,敗仗更是家常便飯,能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中,保得劉備安全有多不容易,想想就知道了。在這一點上他做的完美至極,無可挑剔!

    說句公道話,沒有獨自領兵,不能成為方面大將,只是劉備和諸葛亮用人方面決策的問題,並沒有給他機會去嘗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劉備勢力當時家業太小,經不起折騰。

    以上,總起來看,五虎上將在蜀漢所立得功勞相對來說比五子良將在曹魏所立得功勞要大,所處的地位也不是其能與之相比的。

  • 2 # 小小的酸奶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曹魏的五子良將是:張遼、徐晃、張郃、于禁和樂進。蜀漢的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當然五虎上將並不是《三國志》中的說法,這是陳壽將這五人合為一傳,這個說法最早來自《三國志平話》,後來用在了《三國演義》當中,才讓別人廣為人知。

    因為這是個人物並不是一開始就在曹魏陣營或者蜀漢陣營的,所以我在此僅僅敘述他們分別加入曹魏後或者蜀漢後的功勞。

    接下里我們正式開始。

    1、張遼

    張遼自從呂布下邳兵敗後,投降了曹操,深得曹操的器重。先隨曹操攻破袁紹,之後獨自勸降昌豨。接著繼續跟隨曹操攻打袁譚和袁尚,打敗遼東大將柳毅,回到鄴城得到曹操親自出城相迎。北征烏桓時,遭遇敵軍大部隊,力排眾議勸曹操對戰。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勇略,讓張遼全權指揮這場戰鬥,張遼還陣斬烏桓單于塌頓。戰勝叛將陳蘭並斬殺。最出名的一戰就是合肥之戰,以八百人突襲孫權大軍。孫權想撤軍時,張遼再次突襲,差點生擒孫權。得到曹操大肆讚揚。後來孫權反叛魏國,張遼帶病出徵,再次戰勝江東大將呂範。

    總結:征討河北,戰勝烏桓,這奠定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地位;守衛合肥,戰勝孫權,守護了曹魏的淮南之地,不讓孫權有北上的機會。其中戰勝烏桓、守衛合肥和戰勝孫權,張遼都是首功。

    2、徐晃

    徐晃和史渙在河內斬殺眭固。從破劉備,從破顏良,又破文丑。之後又與史渙襲擊袁紹軍糧車。隨曹操征討河北之地,從破袁譚於南皮,從徵蹋頓。從徵荊州,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在面對馬超和韓遂西涼聯軍的時候,徐晃建議抄敵軍後路,率4000精兵度過蒲阪津,為戰勝馬超立下關鍵功勞。從徵張魯,後擊破劉備大將陳式。徐晃最出名的一戰,正面戰場擊敗不可一世的關羽,解襄樊之圍,曹操親自出七里外迎接徐晃凱旋,之後又拿下上庸。

    總結:早期都是跟隨出戰。多謀略,破文丑和馬超時,都是提出正確的建議。官渡之戰中,幫助曹操燒燬袁軍糧車。戰勝不可一世的關羽,解襄樊之圍,不然許昌必定震動。

    3、張郃

    張郃沒什麼太多可以講的。早期基本都是作為副將出戰,而且敗績較多。在漢中攻防戰中,夏侯淵死後,張郃穩定住局勢,成功等到曹操的到來。最出名一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攻破馬謖守衛的街亭,使諸葛亮全線崩盤,最後只好撤回漢中。

    總結:對於曹魏版圖的建立功勞並不出眾,但是後來拿下街亭,阻止了諸葛亮最有希望成功的第一次北伐,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

    4、于禁

    于禁早在曹操剛成為兗州牧的時候就加入了,跟隨曹操攻打徐州,從討呂布於濮陽。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斬殺並斬殺黃巾將領劉闢和黃邵,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攻打袁紹的時候,主動願意做大軍的先鋒,當時曹操去征討在徐州叛變的劉備,于禁憑藉幾千人馬防守延津。征討叛將昌豨,並將其斬殺。一生的恥辱之戰,就是前往樊城救援曹仁,被關羽利用大水打了個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生擒,還投降以保全性命。

    總結:于禁的功績主要在曹操早期。但是有著一個恥辱一戰,讓人嘆息。

    5、樂進

    樂進是五個人當中最早加入曹操陣營的。在對戰呂布、張超等人的時候,都是先登。而後從徵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在官渡之戰斬殺袁紹大將淳于瓊。攻打袁譚時候,斬殺其大將嚴敬。最先攻入袁譚所在的南皮。之後攻打壺關。再與李典攻打管承。在合肥之戰中,幫助張遼守衛城池。

    總結:樂進的功績也主要在早期。在征討河北之地中,曹操認為樂進、于禁和張遼三人功勞最大。放棄對張遼的成見,與李典共同守衛城池,使張遼沒有後顧之憂。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於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湯寇將軍。

    從上述功績來看,對曹魏的最大貢獻的人毫無疑問是張遼。

    接著是蜀漢。

    1、關羽

    關羽與張飛兩人最早跟隨劉備。跟著劉備從許昌出來後,斬殺曹操放在徐州的守將車胄。曹操在當陽追趕劉備,關羽恰好從水路趕到。劉備奪下益州後,關羽作為荊州最高指揮官守衛荊州。最大的功績,攻打襄樊,並水淹于禁率領的援兵。但是之後被抄後路,還被徐晃打敗,最後丟失荊州,並且戰死。

    總結:跟隨劉備南征北戰,而且圍困樊城,並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沒有對東吳有著足夠的重視,以至於荊州的丟失,使得蜀漢發生後來的一系列的戰事。而且《隆中對》的策略不再能實施。這就是關羽最大的過失。因此我認為關羽功過各一半。

    2、張飛

    早期也是和關羽一樣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在長坂坡,張飛獨自率領二十餘騎斷後,為劉備的撤退爭取了時間。劉備為了奪取益州,張飛作為單獨的一路進入益州,在路上生擒並降服嚴顏,使得張飛可以快速佔領江州巴郡一代。之後任巴西太守,連續打敗前來進犯的張郃。

    總結:張飛對於劉備益州的奪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成功防守巴西,戰勝張郃,幫助穩定了益州局勢。

    3、趙雲

    趙雲在戰場上的主要功績就是救駕之功,先在長坂坡中救出後主劉禪,又在江上截下要被帶到江東的劉禪。一直沒有獨立領兵的機會。

    4、馬超

    馬超自投降劉備之後,幫助劉備威懾劉璋,此外就是加重劉備稱漢中王的質量。

    5、黃忠

    黃忠在攻打益州時期,立下功勞。主要的功勞是漢中攻防戰中,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

    從上述來看,對於蜀漢的建立功勞立得最大的應該是張飛,當然對於蜀漢的延續性來說可以算趙雲。

    因此,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認為曹魏和蜀漢功勞最大的分別是張遼和張飛。

  • 3 # 公明淏

    對於蜀漢來說無疑,趙雲的功勞是最大的!

    對於曹魏來說,有點不好比!但是,也得比,那麼張郃的功勞稍微大於徐晃和張遼!點!!

    進一步說明一下,劉備得江山幾乎一大半是趙雲打下來的,取桂陽、鎮公安、戰長板救主姑且不論,截長江奪阿斗小菜一碟。

    《資治通鑑》: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分遣趙雲從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亮定德陽。張飛+諸葛還沒有趙雲的功勞大!同時,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完成對成都的包圍。一舉下成都(人家劉璋怕傷及無辜自動投降了)。

    漢水之戰,此戰趙雲在己方軍勢不利的情況大挫曹軍,給曹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也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向曹操軍挑戰,而曹操軍卻按兵不出,致使準備了半年有餘的曹操軍,在到達漢中後,僅僅兩個月就敗走了。後世一些史書在記載漢中之戰中,直接記載曹操219年三月來爭漢中,被趙雲打的大敗而退走。可見,漢中之戰最終還是趙雲勝利✌了!那麼漢中之地的功勞就是趙雲一個人的!!!黃忠斬夏侯淵,劉備認為沒有用。而且漢水之戰還拖累了趙雲,因此,黃忠佔不到趙雲的功勞。

    那麼好了,一共就這麼點地方,幾乎都是趙雲打得!哦,差點忘了,關羽徹底丟了荊州、張飛、馬超兵敗下辨丟了武都、陰平……

    對於張郃和徐晃、張遼就沒那麼容易區分了,各自戰功都差不多!所以,我只能用陳群的話說,因為陳群是吏部尚書,他最有發言權!他說“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還不僅陳群,敵對方面也是這麼說的,上文說過,劉備認為殺了夏侯淵沒用,那麼誰有用?張郃!“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這個魁就是張郃!倒是張郃在漢中之戰把劉備打得進退失據,狼狽不堪……

    還有一個需要說明的,這幾個人中,張郃的官最大!因功升徵西車騎將軍,比徐晃、張遼大的多了,于禁投降了,樂進死的早,成就與他們比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塊錢的啟用碼和正版win10,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