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影1028

    換成誰也會被殺,因為這是孫權的戰略意圖。

    孫權可以說是三國鼎立時期的一代雄主,被後人贊為“坐斷東南“。他少年喪父,十九歲時兄長孫策又被人刺殺。自己被迫提領江東基業。對外聯合劉備抗擊曹操,對內籠絡各路勢力征討百越。可以說是一代雄主。曹操也稱:“生子當如孫仲謀。”以此表達對他的肯定。孫權在赤壁前後和劉備建立了穩定的聯盟。但是在關羽北伐曹操,攻打樊城,威震華夏的時候。孫權沒有和盟友遙相呼應,反而選擇背後偷襲荊州,殺掉關羽。那麼為什麼說孫權襲取荊州是必然的,東吳政權滅亡也是必然的呢?

    江東政權其實沒有合法性,曹魏政權奉行“奉天子以令不臣”,有漢獻帝就有合法性。蜀漢的劉備雖然是比較遠的宗室,但是漢獻帝認劉備為皇叔了。劉備就是一塊金字招牌。很多士子都會因為劉備要興復漢室的理想而投靠他。但是江東勢力卻是由孫氏宗族,顧,張,朱,陸。周瑜,魯肅這些豪門大族共同支援下建立起來的。他們的基本政策就是“佔據荊,揚,封江自保。”

    週二閱讀獎勵已送達!馬上領取!

    廣告

    週二閱讀獎勵已送達!馬上領取!

    這些世家大族不管到那個政權都是接著做他們的大地主,大官員。他們只求自保就可以。孫權氏族為了他們的支援,不像魏國一樣設三公而是設定權力巨大的丞相,多有江東大族擔任。以此籠絡他們。因此在江東受到外來攻擊的時候,這些大族會和孫氏宗族以及寒門宗族聯合起來。但是如果孫權想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夢想,他們就一下靠不住了。這才導致孫權十萬大軍被張遼800勇士追擊,孫權差點喪命的事故出現。

    在關羽這支遊俠部隊率領一幫懷著“跨有荊,益兩路北伐,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夢想的軍隊威震華夏的時候,曹操因為地方多處叛變,遙相呼應關羽。正面又被關羽連續擊敗,水淹七軍。只好討論如何遷都躲避關羽。孫權這邊卻動起了小心思,一方面曹操比孫權加上劉備合起來都強大,關羽能威震華夏確實是兩家來之不易的翻盤機會。如果江東能出兵曹魏的合肥,聯盟就有可能徹底打敗最強大的敵人曹操。但是另外一方面,既定的政策就是獲得荊益,封江自保。

    當時擔任宰相,出身於江東世家大族的呂蒙告訴孫權:“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取。雖已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這話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江東水軍厲害,陸軍打不過曹操劉備,但是如果永遠不去嘗試,那隻靠水軍統一天下是不可能的,被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趁此機會拿下徐州,和關羽遙相呼應,鍛鍊陸軍的戰力才是孫權一統天下得最好出路。可是孫權還是選擇了破壞吳蜀聯盟,襲取荊州,繼續封鎖長江自保。難道是因為孫權真的不想一統天下,只想和江東大族一直混著直到孫氏宗族被滅?不是的,而是因為呂蒙當時的話太有分量,他不得不聽!

    呂蒙和其他的大族連成了一張網,就是江東士族的網。從外面來的有才學的人才因為在本地沒有勢力,他們只能依靠孫權的提撥。因此他們對孫權忠心耿耿。可是士族勢力卻不一樣,他們即使表面上仍然聽從孫權的命令,但是實際上仍然為自己整個大族服務。孫權拿他們這些有巨大私有經濟,龐大私人軍隊和眾多官員計程車族沒辦法,只有在關鍵問題上聽取意見,其實就是妥協。

    因此關羽被敵人和盟友前後夾擊。最後敗走麥城,蜀漢一蹶不振,從此只能被限制在益州一個州里。諸葛亮隆中對北伐中原的計策其實已經徹底失敗。而孫權在後期多次北伐合肥,都在也沒能有絲毫的機會,反而次次大敗。曹魏政權依靠著遠遠超過吳蜀的州郡迅速發展,直到勢力對兩者的聯合形成碾壓。

    孫權在晚年裡不再願意北伐曹魏,就是在內政中也遭受了巨大的威脅。前期孫權氏族依靠征討少數民族山越並且江東大族共同分享利益而讓整體更加穩定。可是當山越全部征討完畢,南方也開發完畢。對外依舊是封江自保的情況發生之後。世家大族就開始不斷地繼續擴張他們的勢力,從土地上,人口上,軍隊上。以及權力上。孫權在晚年多次屠殺士族,活活逼死立有大功的陸遜。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 2 # 浮沉的歷史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即便關羽與孫權主動交好,最終也逃不了被其所殺死的命運。孫權之所以要殺死關羽,主要是為了奪取關羽所佔據的荊州,而孫劉雙方對於荊州的爭奪才是關羽之死的關鍵所在。

    孫劉雙方的荊州問題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爆發的赤壁之戰,使得孫劉雙方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後,除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外,孫劉雙方對於荊州其餘的地區進行了爭奪。

    赤壁之戰主要是由周瑜帶領吳軍取得的勝利,劉備的軍隊實際上是在打醬油、撿漏,劉備趁機佔領了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由於周瑜對於曹魏佔據的南郡攻擊失利,以及荊州地區人心向著劉備,經過雙方的談判,劉備獲得了南郡的全部地盤,而孫權方面則只能擁有江夏郡的那部分。

    孫權顯然對於這個結果是不滿意的,因此在談判的時候附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等劉備佔領益州後歸還給孫權所借的南郡,因此所謂的借荊州實際上是借南郡。

    劉備的發展導致孫權的眼紅

    在孫劉雙方的荊州問題解決了後,孫權和劉備紛紛開始了各自的發展。劉備的發展方向是西取益州,而孫權的發展方向是長江以北曹操所佔據的地區。

    孫權的對手曹操實力實在是強大,而且江南的軍隊又不善陸戰,這使得孫權舉步維艱,在很長時間都無法取得進展。而劉備的發展就輕鬆多了,益州之主無能的劉璋在劉備的攻擊下很快投降,益州就這樣落入了劉備之手。

    孫權在得知劉備已經擁有了益州後,立刻決定要討回荊州,但劉備方面沒有絲毫要還南郡的意思,這導致孫劉雙方的關係一時劍拔弩張了起來。但是很快由於曹操進軍漢中,劉備為了抵抗曹操被迫與孫權妥協,雙方簽定了湘水之盟: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屬於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於劉備。

    這個結果顯示劉備是被孫權狠狠的敲了竹槓,而孫權對於荊州的野心因此也越來越大,孫權有了完全佔據荊州的想法。

    孫權偷襲荊州和關羽之死

    在湘水之盟後,孫劉雙方雖然表面上得到了解決,其實雙方內心對此都是耿耿於懷的,一旦失去了曹操這個對手,雙方肯定要大打出手。

    公元219(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擊退曹操了,成功佔領了漢中,隨後關羽又發動了襄樊作戰並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水淹七軍)。劉備集團的屢屢獲勝,使得孫權越來越感到不安,因此加速了偷襲荊州的計劃。

    由於關羽抽調了大量的軍隊參加襄樊作戰,使得荊州的防禦日益薄弱,於是吳軍在呂蒙的帶領下向荊州發起了攻擊。呂蒙所部白衣渡江的,士仁和糜芳相繼投降,孫權方面兵不血刃佔領了關羽的荊州老家。關羽在一系列錯誤的動作後,最終敗走麥城,死於潘璋部將馬忠之手。

    因此在劉備集團蓬勃發展的情況下,關羽不管採取什麼方式討好孫權,孫權都是會對荊州動手的,作為荊州守將關羽的結局一定是死。

  • 3 # 揚楊劉

    應該就不會了。孫權想和關羽聯姻,關羽說虎女安能嫁犬子,這明顯就是看不起並且侮辱孫權。然後在後來關羽北伐兵力不足,調走荊州守軍的時候,孫權派兵奪取了荊州,並且讓呂蒙殺了關羽,報了這一箭之仇,孫權絕對沒有演義裡那麼軟弱。

    如果關羽答應了聯姻,交好孫權。那麼荊州之地還是會丟失,放到嘴邊的肉誰都會吃,不過孫權應該就不會下殺手了,會方關羽一條生路。

  • 4 # 一貳一橙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即便是關羽和孫權聯姻了,最後也難免一死。

    孫權嫁女的故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又是一場政治聯姻,和孫權嫁妹一樣。三國時期這樣的政治聯姻很多,雖然雙方結成了親家,可真就的是油澆蠟燭——一條心了嗎?肯定不是,孫權嫁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這場婚姻的目的就是孫權為了控制劉備,壓榨其勢力而已,為此不惜犧牲了妹子的終生幸福,落下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此外,曹操讓兒子曹整娶了袁譚女兒,結果砍下袁譚頭顱的就是這位親家兼政敵的軍隊。

    再者說了,孫權這事做的就不地道,政治聯姻要麼是雙方老大聯姻,比如孫權嫁妹,要麼是老大為了拉攏手下,穩固政權的手段之一,比如孫權把女兒嫁給周瑜兒子,又讓兒子娶了周瑜女兒,把孫、周兩家牢牢地綁在一起。就沒聽過把女兒嫁給對手大將的,雖然那時孫劉聯盟還算穩固,可這事也太不靠譜了吧!

    若細究一下,孫權嫁女這事,其中還包含著不小的含義,他肯定不是為關二爺的氣勢所折服,而是要陷害關羽。孫權把妹妹嫁給了劉備,名義上他就是劉備的姐夫,比劉備大了一輩,而把女兒許配給關羽的兒子,他和關羽就結成了親家,和關羽同輩,而關羽又是劉備的手下,這樣一算,關羽如果成全了這樁婚事,那他就變成了劉備的長輩了。我們經常戲謅什麼“贓唐臭漢”,可漢朝時期除去幾個奇葩的之外,對於輩分這方面還是分得很清楚的,一個情同兄弟的手下突然變成自己的長輩,這讓劉備怎麼想?而且按照正常邏輯思維來說,女兒總比妹妹親,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而把女兒嫁給關羽,是否有意提拔關羽,來打壓我劉備呢?這其中的詭計心思,一想就明白了。別看演義裡劉備和諸葛亮鬧得歡,正史上益州對孫權嫁女這件事是一言不發,可見他們也是同意關羽做法的。

    我想這鬼主意大概是陸遜給孫權出的,他是算透了關羽了,關羽有百分之九十的機率不會答應這樁婚事,那好,我方好心好意要促成美事,你反而不給面子,這樑子是結下了。就算萬一關羽同意了,那也無所謂,女兒嘛,再生就是了,能讓關羽和劉備心懷芥蒂,這投資划算,虧你關羽還整天抱著本《春秋》讀,看來也是不識字翻著玩的吧!

    這婚事,關羽接受侮辱了劉備,不接受又侮辱了孫權,兩難之下取其輕,關羽肯定不會和劉備翻臉,那就只好和孫權翻臉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關羽是個盡忠職守的集團大將,可他坐鎮了荊州,威脅著下游的江東集團,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何況這人不但酣睡,還大有鳩佔鵲巢的意思,孫權是不可能容忍這樣的局面發生的,所以就算關羽同意了孫權的婚事,只要時機一到,孫權也會毫不猶豫地下手,畢竟對於一個女兒來說,荊州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

  • 5 #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如果關羽銘記諸葛亮北拒曹魏,東聯孫吳,並且與孫權結為聯姻,關羽就不會一敗塗地,敗走麥城,關羽也不至於會被孫權殺害。我簡單分析如下:

    曹魏、蜀漢和孫吳三足鼎立,曹魏佔天時,漢蜀占人和,孫吳佔地利,三者關係是穩定的三角關係,如果一方打破平衡,進攻任何一方,大部分是拉據戰和僵持戰,雙方勝負有餘;如果任何兩方聯合夾攻一方,這一方受損必敗無疑,所以只要兩方達到利益平衡,另一方即是利益的受害者。下面這三次戰役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一)赤壁之戰,孫劉聯合,孫劉勝,曹敗。公元前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赤壁大破曹操,這是是一場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是三國初步形成時期,孫權、劉備各得荊州一部分,劉備奪得了荊州城,又南下荊州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

    (二)漢中之戰,孫劉未聯合,但實質上劉備迫於形勢向孫議和,蜀略勝曹敗。

    公元215年孫劉失和,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無果,突襲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同時曹魏攻擊張魯平定漢中,漢中與蜀地相連,直接威脅蜀漢的安全,劉備恐於曹孫聯合,兩線作戰,腹背受敵,與孫權議和平分荊州,實質上孫劉聯合孫策未變,保證了劉備集中兵力專心奪取漢中,漢中之戰打了近兩年,劉備以微弱而勝。

    (三)荊襄之戰,曹孫聯合,曹孫勝,蜀漢敗。荊襄之戰是關中之戰的延續,關羽配合劉備的戰術吸引曹軍,適時發動大規模的圍攻。關羽水淹七軍,摛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直逼曹魏許都,在大家恐慌之際,司馬懿獻計,割江南以封孫權,曹孫聯合共擊關羽。

    孫權、呂蒙定計,關羽帶主力軍進攻樊城,孫權趁荊州之兵空虛而智襲。關羽中計,曹孫聯合,前後夾攻,關羽敗走麥城,在突圍之中被摛殺害。

    從以上面分析不難看出,孫劉聯合抗曹政策是何等的重要,是重中之重。所以只要關羽嚴格遵守這項基本政策,荊州就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關羽嚴格執行南聯孫權,北拒曹操的政策,荊州無憂,關羽亦無憂。

    蜀漢、孫吳聯合抗曹,這是兩家的戰略外交政策。這是雙方傑出代表諸葛亮、魯肅提出,並且洽談,合作,而後正確貫徹執行的路線方針,所以說孫劉聯合政策是生命線,事實也證明,只要遵守這條生命線則勝,反之則敗。

    荊州只要關羽居安思危,常備不懈,孫權是無可奈何的,既使孫權與曹操定計夾攻,關羽不上當,孫權也休想奪走荊州。呂蒙聽聞關羽整頓軍馬,沿江各設鋒火臺,知道關羽早有準備,因而愁絮難煩,無計可使,所以說荊州還是堅固而強大的。

    關羽聯合孫權攻曹,關羽發動荊襄之戰,孫權發動合肥或徐州之戰,讓曹操兩面受敵,更利於關羽的勝利,同時關羽在攻取樊城之時,不要撤走全部主力,要選派一員大將王平或者關興,帶一部分人留守荊州,以防不測,既使有危機苗頭,亦能及時解除。

    關羽和孫權合作過程中,要避免與孫權發生衝突,一切以保荊州為中心,以和為貴,一旦有矛盾要及時解決,實際上只要關羽態度溫和,心胸大度,憑著關羽的威望守荊州是高枕無憂的。

    關羽和孫權聯姻,只要外理得當,未必是一件壞事。

    孫權先提出與關羽聯姻,關羽之女嫁於孫權之子,明白人一眼就看出,孫權給雞拜年一沒安好心。孫權剛主導一場妹妹與劉備的婚姻,這實質是徹底的政治陰謀婚姻,實質是奪取荊州之計破產,今日醜劇又重演,性質沒有變同樣暗藏歹毒之心,為奪荊州做好鋪墊。

    為了讓孫權陰謀再次滅亡,一是關羽讓兩家聯姻之事公佈天下,遍請天下英雄赴宴,讓世人皆知;二是關羽和孫權制訂聯姻宣言,聯姻是為了鞏固兩家關係親蜜,長久合作,如果以此為目的搞陰謀詭計,是為了殺人和奪荊州,天下人當共誅之,讓這份宣言也公佈於眾,大白於天下。

    如果讓天下人皆知,孫權拿女兒婚姻作兒戲,不惜犧牲兒女幸福奪取荊州。孫權也是一位英雄,他真這樣做了,會遭天下恥笑,所以他不會自汙其身,如果提前作好準備,戳穿他的心計,讓孫權產生畏懼之心,有賊心也沒有賊膽,計劃自然就擱淺了。

    關羽和孫權聯姻,只要關羽處理得當,按排有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想必壞事變好事,也是有可能的。

    關羽銘記諸葛亮八字真言:南聯吳孫,北拒曹魏,至少這是一條正確的路線,是一條保命的生命線,只要嚴格遵守此規則,關羽就決不會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只要關羽把荊州牢牢控制在手中,與孫權聯姻只是一個插曲,不會動搖根本。荊州無憂,關羽生命亦無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遇到不順,領導對你百般挑剔,捱罵是常事,你會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