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話歷史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從秦始皇稱皇帝開始至袁世凱退位,中國一共出現過408位皇帝,這當中有文才武略者,有兢兢業業者,到底誰才能配得上這千古一帝的稱號?我以為應按功績論。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華夏,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中華民族的統一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為千古一帝!

    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遠征匈奴,成就中國第一個發展高峰!當為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擴大帝國版圖,一手造就唐之盛世,使唐帝國成為當時整個世界的中心,當為千古一帝!

  • 2 # 清水空流

    第一個提出千古一帝說法的是明代哲學家李贄,李贄在《藏書·世紀列傳總目》:“ 始皇帝 ,自是千古一帝也。” 也就是說,在李贄眼裡唯秦始皇可稱為千古一帝。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種歷史觀看法不同。以及各種思想的碰撞。每個人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對於帝王的評價趨於大眾化。在我看來,下面幾位帝王完全有有理由成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王朝國家。被稱為祖龍和皇帝的人,嬴政。13歲登基,在位36年。公元前210年駕崩。時年50歲。秦始皇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華夏,基本確定了中國封建歷史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現在有一個人統一的了世界,他需要做的是什麼?秦始皇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秦始皇做的就是統一一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一切都要統一。政治上不在實行封建制,而是郡縣制。至此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就此出現。這是秦始皇最大功績。

    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皇帝,公元25年登基時年30歲,在位32年。史稱光武中興。劉秀有位面之子的稱呼,意思是劉秀運氣好。如果仔細看一下,劉秀運氣是不錯。劉秀從起兵到稱帝用了三年,從稱帝到統一全國用了十二年。他被毛主席成為最會打仗的皇帝,最有能力的皇帝,運氣好這太牽強了,這隻能說明劉秀的能力和水平高,而且劉秀是第一個沒有殺開國功臣的皇帝,比他老祖宗劉邦強多了。最大的功績就是度田制度的實行。壓制豪強。最讓我們自豪的就是劉秀冊封日本倭奴國主作為藩屬國。日本使臣向劉秀表示願為漢臣藩。光武帝賜“倭國”。此事足以讓光武帝名垂青史。

    隋文帝,楊堅,大隋開國皇帝。楊堅,生於公元541年。是北周權臣。在公元581年登基為帝,改國號為隋,楊堅時年40歲。在位23年。公元604年駕崩。,時年63歲。楊堅登基以後,就開始了統一華夏的軍事行動。到公元589年,楊堅統一華夏。歷經272年分裂終於再次一統,這是楊堅對華夏民族的最偉大的貢獻。但他也恰恰是關注度最低的帝王。而且楊堅基本確定了三省六部制的框架。這種政治形式一直延續到清末。在英國的《劍橋中國歷史》楊堅被評價為其次於秦始皇的帝王,在歐美國家的歷史學家的眼裡,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如楊堅,在美國評價的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百個皇帝裡,中國就兩位帝王評上,就是楊堅和秦始皇。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二代皇帝。李世民於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隨後逼迫父親李淵禪讓而篡位登基。李世民登基時28歲,在位23年。公元626年駕崩,時年51歲。唐代是華夏封建時代巔峰。在軍事上威震四方,李世民被被稱為天可汗。在文化上海納百川,包容兼併。八方來朝。毛主席曾言: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可見評價之高。李世民完全是封建帝王最傑出的代表和最偉大皇帝。而唐代正式由於李世民打下的根基,被稱為中國的黃金時代。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的開國皇帝。生於公元1328年,公元1368年登基,時年40歲,在位30年,駕崩時71歲。所有的開國皇帝中,徹底平民出身的皇帝只有兩位,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這兩個都是草根逆襲的皇帝,而最有資格的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是徹徹底底的貧民。比劉邦還不如。可以說自古統一天下由南向北成功的就朱元璋一次,從公元1367年起兵滅元,僅僅兩年就攻取北京,自燕雲十六州失去四百年以後,終於重新收復。從25歲朱元璋起事到公元1368年登基建立大明,朱元璋歷經十八年終於獲得成功。朱元璋時年43歲,朱元璋完成了他最偉大的逆襲。終成一代偉業。

    在我眼裡,只有這六位皇帝才有資格 稱為千古一帝,其他皇帝都各有不足。

  • 3 # 你要送破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名叫嬴政,出生在趙國邯鄲,9歲隨母親回到秦國,13歲繼秦王位,22歲親政,39歲完成統一大業,在位36年,公元前210駕崩於邢臺沙丘,享年50歲,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

    皇帝的由來

    嬴政統一六國之後,覺得自己完成了千古未有之壯舉,前幾代統治者都稱“王”,自己要是再跟著稱“王”,則“不足以稱成功,傳後世”,所以“下議其號”。

    嬴政的心思,王綰、李斯這些人是很清楚的,所以趕緊出來撓嬴政的癢癢肉:“大王創古今未有之局,三皇五帝未鏡之功。所以,臣等以為,只有三皇五帝之首的泰皇才配做君上的名號。”

    泰皇是有史以來眾君之首,已是登峰造極的地位,是眾臣腦洞的極限。但嬴政並不滿意,遲疑片刻,嬴政說:“既然寡人德逾三皇,功過五帝,名號則不應與三皇五帝同,而且要高於三皇五帝。那寡人就各取一字,以皇帝稱之。”

    一個幾千年來讓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行業就此誕生。嬴政成為皇帝第一人。

    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在前人的基礎上,勵精圖治,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陸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戰爭,還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華夏大地上第一次出現了真正的大一統局面。秦始皇成為統一中國的第一人。

    廢分封,行郡縣,適應歷史發展趨勢

    鐵犁牛耕的出現,使社會生產力大發展,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的轉型期。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很好的適應的歷史發展趨勢,廢掉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很好的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中央集權制度形成。

    另外,秦始皇在中央實行了皇帝加三公九卿的君主專制制度,很好的促進了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加強了國家的穩定性。

    秦始皇這套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不但給剛剛實現大一統的國家注入了靈魂,更為這片土地植入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因,從此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深深的打上了統一的烙印,之後的兩千多年,無論如何動盪,統一總是會比分裂多一次。而秦始皇開創的這套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也被後世沿襲了兩千多年,貫穿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始終。秦始皇成為中國傳統社會制度第一人。

    四個統一,不僅是發展經濟,更重要的是漢民族開始形成

    統一文字

    統一文字應該是秦始皇對中華文化貢獻最大的一件事了。七國語言不通,文字不同,很難實現融合和交流。說不一樣的話,寫不一樣的字,怎麼也無法相信這是一家人。統一文字,可以大大加強人們的民族認同感,不僅如此,文字統一之後,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間人們的交流得到加強,必然帶來文化和思想上的漸漸統一。所以,文字的統一是民族融合的基礎,對漢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統一度量衡

    戰國時期度量衡相當混亂,各國標準不一。例如齊國的一斤是500克,而楚國的1斤是600克,做起買賣來,楚華人覺得齊華人缺斤少兩,齊華人覺得楚華人豪爽大方。這樣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統一之後,全國一個標準,有利於各地方之間的交流,方便了各地的物品相互流通,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增強彼此的認同感。

    統一貨幣

    七國各有錢幣,統一之後流通起來十分的不方便。秦朝統一使用半兩錢,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資交流,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

    統一車軌

    車軌的統一是在秦始皇統一道路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戰國時各國道路寬窄不同,車軌尺寸不一,嚴重影響了全國的交通運輸。秦統一後修築了馳道、直道等統一規格的道路。為了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統一規定了車軌的寬度為6尺。

    車軌的統一使無論什麼車都可以在全國的道路上暢通無阻,有利於全國交通運輸,也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秦始皇一系列“統一”政策的實施,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促進了人們的民族認同感,開啟了華夏族向漢民族的轉化。秦始皇成為開啟漢民族形成的第一人。

    《秦律》,中國傳統社會第一部法典

    《秦律·司空》規定:欠政府錢,無力償還,用徭役抵債的,每天給八文錢,需要政府供飯的,每天給六文錢。飲食的標準是男子每天三分之一斗,女子每天四分之一斗。

    另外,不想要工錢的還可以摺合成糧食,男的每月兩石糧食,但要是身高不足六尺五,就只能發一石半的糧食了,女的每月一石半糧食。

    更人性的是,如果你確實因病不能服役的話,養病期間也會給你每月一石糧食。

    不僅如此,《秦律》中還有很多,關於徭役的相對人性化的規定:

    《秦律·司空》規定:凡是參加勞動的,都要根據標準發放衣服。

    《秦律·戍律》規定:一家不能同時徵調兩人服徭役。地方官不按律法辦事是要罰款的。

    《秦律·工人程》規定:冬季減少工作量,三天只需要完成夏天兩天的工作量。

    《秦律·司空》規定:即使是犯人以徭役抵償政府的債務,農忙時也要給四十天假回家務農。

    《秦律》規定:沒有母親的嬰幼兒,每月發糧食半石。有母親,但母親在官府做雜役,因無人照料而跟隨母親的嬰幼兒,每月發糧食半石。

    《秦律·工人程》規定:服徭役時男子的工錢高於女子百分之二十五。但女子在做針織等女子擅長的工作時,其工資與男子等同。

    看過《秦律》的這些規定,我的第一感嘆就是《秦律》細節的完善,第二個就是我怎麼感覺《秦律》相當的前衛呢,總是讓我想起福利制度,帶薪休假,男女平等,拉動內需等詞彙。

    是不是跟我們的印象不一樣,但這才是事實。秦始皇應該算作中國傳統社會立法第一人了。

    焚書坑儒是個鍋

    “焚書坑儒”這個詞,最早見於《古文尚書》的序,相傳是漢代學者孔安國所作。但學者們大都認為是東晉人假冒孔安國偽作的。這篇序文中,作者寫道:“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這是“坑儒”這個詞條的首次出現,也是首次將“焚書”和“坑儒”連線在一起。可能是由於比較順口,好說好記,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秦始皇是燒過書,當時的情況是江山是打下來了,但坐不坐的穩還是個未知數。從李斯的話中可以感覺到,六國老氏族到處謠言亂政,蠢蠢欲動,為復辟時刻準備著。所以秦始皇為了自己的統治燒書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這位別以為書燒了就會對老百姓造成多大傷害,當時的老百姓幾乎就沒有認識字的,這書燒不燒跟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唯獨限制了六國那些老氏族和秦國內部不滿郡縣制的陰謀家。

    而且這書燒的是相當有分寸的,一是隻燒先秦諸子百家和各國曆史等有思想煽動力的書,其他的技術方面的書不燒。二是,只燒民間的,官方的不燒,而且在朝為官的人還是一樣的看。這一點諸子百家的經典今天仍然健在就可以證明。

    坑儒殺的也不是儒生,是幾個騙了秦始皇和國家科研經費的術士。

    所以這“焚書坑儒”是後人有目的的給秦始皇背上的一口黑鍋。

    最後諸位讀讀本朝偉人的詩吧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也許真正的秦始皇是個挺仁慈的人

    接觸到的有關秦始皇的資料給我留下的感覺不是喜怒無常,乖張暴戾,反而有些仁慈的感覺。分析原因如下:

    1.秦始皇出生在趙國邯鄲,9歲回到秦國以前在趙國的生活雖沒有記載,但可以想象日子並不好過,很有可能就是社會的底層。所以,他不是深宮之中,恃寵而驕的君王,而是吃過苦,受過難,知道民間疾苦,知道戰爭危害的君王。

    2.真個秦始皇在位期間發生的戰爭,一共只有兩處殺敵的記錄:一處是秦王政二年,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這時嬴政還沒有親政。另一處是秦王政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可這之後桓齮就再沒有在史書中出現過。

    3.《史記》中記載了兩次秦始皇遇刺,但都沒有找到兇手,秦始皇也就不了了之,沒有因此殺人。

    所以個人感覺也許秦始皇真的是個至少還算仁慈的人。

    秦始皇促進了華夏族向漢民族的轉化;奠定了這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基礎;創造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社會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制定了中國傳統社會第一部法典……這一切應無愧於千古一帝的稱號。歡迎評論,圖片來自網路。

  • 4 # 約定9521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只識彎弓射大雕。這是毛主席心目中的五位千古一帝。而且主席對他們的評價一針見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著五位千古一帝的功績吧。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既六世之餘烈,滅了六國,開創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時代,而且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從此書同文,車同槻還把分封制改成了郡縣制,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以便中央帝領導。流下了千古功績,不過他濫用民力,修萬里長城,休直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至於阿房宮,那是後人對他的汙衊,這個黑鍋不但讓他背了千年,而且楚人一炬的項羽也背了千年。至於焚書坑儒,那更是後人對他的誹謗,始皇帝只是殺了幾個術士,燒了幾本術士的書而已。總體上秦始皇擔的起這千古一帝的名號。漢武大帝為中國開疆拓土了近二百萬平方公里,還重用衛青,霍去病打擊匈奴。可以說漢武大帝是名副其實的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雖然他不是個好兒子,好兄弟,確是個好皇帝。太祖趙匡胤雖然人品。不咋樣,但確是個仁君,偃武修文開創了大宋近三百年的江山至於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多說了。

  • 5 # 至樂無如讀書

    千古一帝是對封建帝王的最高評價。那麼怎樣才能成算千古一帝?個人以為,建綱創制,開天闢地,代表:秦始皇,隋文帝。開疆拓土,光有四表,代表:漢武帝,唐太宗。其他守成之君不足論!

  • 6 # 戰漢古玉

    我覺得這幾個帝王是千古一帝:

    一是開天闢地——秦始皇。第一次完成大一統,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建立了大一統王朝的制度,所謂萬代都行秦制。

    二是打出雄風——漢武帝。精心籌備,集中力量,先穩內政,再雪外恥,打出了漢人的信心和性格。

    三是固定版圖——康熙帝。現在中國的版圖多是以清朝版圖為基礎確立的,這方面康熙的貢獻比較大,並且康熙十六歲除鰲拜掌皇權,本身也是一個傳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棍棒出孝子,囯難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