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繁星落石

    不可以。

    無論是5g還是無人駕駛都還沒有準備好。5g主要為自動駕駛提供穩定可靠的低延時指揮導航系統,允許不同車輛之間實時互聯獲取對方的位置,避免發生碰撞,合理規劃路線。

    但是現在的5g還是NSA組網,無論是頻寬還是容量都沒有達到滿足需求的程度,延遲遠高於自動駕駛能夠容忍的程度,自動駕駛依賴的5G技術是mmWave,現在還沒有開始部署。

    目前的自動駕駛也不是非常依賴資料連通,大部分資料和算力都透過本地解決了,除了實時更新地圖資料以外,其實並不是非常需要網路連線,即使不線上,自動駕駛依然能很輕鬆地獲取周圍環境資訊,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所以即使5G可用,暫時也不會切換上去應該。

  • 2 # 產業前沿

    5G提供了高速、低時延的通訊、多節點的接入。

    根據個人理解,4G好於3G的體驗被數倍放大,即5G的體驗和優勢。

    5G可以提高自動駕駛的一些實際應用技術能力,此如通訊(反應)速度,但是自動駕駛要取代駕駛員,遠遠不止這點要求。

    重要的安全問題,需要內在的技術能力,更要對外部突發因素的反應和應對能力。

    個人認為很難,除非固定區域、路線和場景的行走和運輸。

    無論是5G或6G或+G-G。

  • 3 # 野生列車長

    5g的場景 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定義了三大場景:

    eMBB—3D/超高畫質影片等大流量增強移動寬頻業務;

    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

    uRLLC—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需要低時延 高可靠連線的業務。

    5g技術可能現階段不能完全的應用於無人駕駛,但是5g肯定是基礎。

  • 4 # 智八斗

    那麼要依靠車聯網就要擁有高速的無線傳輸,同時還需要克服網路速度和頻寬、延時等問題。肉眼可見,5G峰值最大可達每秒20GB,比4G高出100倍,秒級的延時會對事故的發現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5G端對端的生態與4G側重通訊的技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5G運用在車聯網上有極高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但是,從目前來看,網路建設和汽車行業想要實現成熟的5G技術使用,成本仍十分高昂。汽車自動駕駛和5G技術應用也都還在一個初期發展階段,加上法律條款的不完善也無法使得5G技術真正的落地無人駕駛。

  • 5 # 宇亞高科

    5G技術雖然已經蓬勃發展,但對於時效性、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領域還是很難匯入,這就類比於透過5G網路來指導醫生手術一樣,有一丁點差錯可能導致手術失敗,用於無人駕駛也是一樣,風險太大,還沒成熟到可以冒這個險,僅代表個人觀點,敬請批評指正!

  • 6 # 子木予

    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目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5G技術還不能應用於無人駕駛。

    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目前的我們的5G通訊建設才剛剛開始,很多5G配套設定才開始佈局,甚至某些標準才開始制定,在5G技術以及配套設定沒有完全的建設完成之前,是無法應用於無人駕駛的。

    第二,我們知道無人駕駛需要實時的透過車載感測器與遠端伺服器做資料交換,需要低時延與速率,但是目前的5G通訊覆蓋範圍而言還是非常有限的,個人認為,在未來2年左右,5G通訊覆蓋才能基本完善,注意,這裡基本完善指的是人員聚集區域,不包括城市周邊以及郊區或者偏遠地區。可以預見性的就是當車輛正在自動駕駛,如果到了訊號盲區,車輛就會與遠端伺服器斷開,而遠端伺服器就無法判斷車輛的具體情況。

    寫在最後

    5G通訊技術,可以極大的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無人駕駛、遠端醫療、智慧物聯網等等,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快速的發展,作為使用者我們只需要等待技術的更新迭代,就可以享受更好的技術服務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 7 # 姚鶴鶴

    回顧人類歷史的關鍵革命點,無論是蒸汽機的改良,還是內燃機的發明,出行領域一直都是先進技術應用的最前沿。同時,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以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移動技術走向5G革命。

    關於“目前5G技術是否可以成熟應用於無人駕駛”這個問題,對此我的看法是:

    5G技術大大利好和推動無人駕駛的發展,但是無論5G還是無人駕駛,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走向成熟。

    要解釋這個觀點,需要分為以下幾點:

    5G技術當前的成熟度如何

    5G技術可以為無人駕駛帶來什麼

    真正的無人駕駛落地還需要多久

    5G技術當前的成熟度如何

    先科普一個小知識,5G技術的發展採用“先上車後買票”的方式,通訊技術標準分為了R15和R16兩個階段,其中R15又分為三個子階段。R16不僅完善了5G場景,還將有力提升5G效能,例如大氣波干擾規避、大資料採集標準等,可以稱為真正的5G標準。

    下圖所示是5G標準化時間表,從下圖中可以看到,預計在2020年3月份,將完成R16版本的制定。

    5G作為下一代移動通訊技術,在傳輸速率、時延、移動性及連線密度等指標均有質的提升,下圖從8個維度直觀的對比了4G和5G的效能指標。

    很多人對於5G的發展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基站不夠,很多地區沒有覆蓋。那麼5G網路究竟是如何部署呢?

    為了滿足不同運營商5G網路建設的需求,定義了NSA(非獨立組網)和SA(獨立組網)兩種方式。

    NSA組網方式,以Option3系列為例,需要利用4G網路基礎設施與5G基站融合組網,終端需要同時接入4G和5G基站,其中4G基站用於對終端的管理,5G基站相當於為4G基站增加了頻寬,以支援相對於4G更高速率的資料業務。

    SA組網方式,以Option2系列為例,不再依賴4G裝置,而是由5G基站與5G核心網共同構建5G網路。終端這時只需要接入5G基站,透過5G基站接入5G核心網。

    從上面的簡單描述來看,SA組網才能真正支援超高可靠低延時的業務。但是相較於NSA組網,SA網路發展速度較慢。

    中國的5G建設可謂是走在世界的前端,那麼國內5G網路部署情況如何?

    今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與中國廣電只能採用SA組網不同,其他三大運營商在5G網路部署方式上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按照目前三大運營商的建設規劃來看,5G網路預計2023年前後才真正具備超高可靠低時延的能力。

    ITU定義5G三大應用場景,分別為:

    eMBB,即增強移動頻寬,主要是指4K/8K高畫質影片、AV/VR、3D全息等移動網際網路大流量類消費級應用。

    mMTC,即海量機器類通訊,主要是指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及大面積環境監控等以海量感測器為主的應用場景。

    5G與無人駕駛技術的結合,其本質是軟硬體一體化的過程。這意味著從最初推出到真正技術成熟,中間會經歷一段漫長時間。

    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階段是高度依賴人工智慧技術、感測器精度、晶片算力、通訊穩定性和速度等因素。

    在智慧硬體的發展過程中,有一種設計思路,用雲端相對廉價的算力和儲存資源,加上網路延時,來取代裝置端相對高昂的成本。5G技術對於無人駕駛也是一樣的,但是更多的資訊和決策依賴於雲端,也就意味著5G與無人駕駛結合的實際場地,基本是在5G完全覆蓋區域內,如果偏離這個區域就會出現問題。

    這就對5G覆蓋範圍、和智慧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普及做出了要求。同時也需要在軟硬體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上,經過大量的實際場景測試,以滿足安全需求。

    真正的無人駕駛落地還需要多久

    這部分針對題目提出的問題屬於補充階段,主要想說明的是,目前無人駕駛技術及時在5G走向成熟,依然會面臨一些問題。

    就目前而言,AI技術需要強大的計算機作為支援。隨著傳統半導體產業逐漸迎來技術瓶頸,AI技術進步或將面臨新的停滯,這也將進一步限制在無人駕駛領域AI技術的應用。

    同時,在行駛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防止駭客的網路安全,都是無人駕駛走向成熟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無人駕駛依舊是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方向,雖然距離真正意義上實現無人駕駛還有一段路要走,可是作為駕駛輔助功能,或在封閉場景下,例如高速公路,的商業化落地依舊可以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

    補充

    正如上面所表述的,目前5G標準還未完成,同時網路建設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因此任何垂直領域的應用,都應該從應用場景的需求出發,分析應用場景與5G技術的相關度及5G網路的成熟度,從而判斷該應用是否為真正的5G應用及該應用場景的成熟時間,為決策提供支援。

    下表為現階段5G熱點應用場景:

    當前5G發展重點要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要建設高質量的5G網路,另一方面要加速通訊行業與垂直行業的融合,促進5G網路及應用的發展與成熟。

  • 8 # 一休數字化

    觀點:5G技術目前尚無法應用於無人駕駛,同時無人駕駛也遠未達到相應要求。我認為需要到6G時代才能真正實現無人駕駛。

    5G技術還遠未到應用到各領域的時候

    今年是5G元年,隨著5G商用拍照的頒發,加速了5G落地的步伐,但仍需漫長的建設過程。而且5G的一些技術問題還尚未解決,所以要真的落地商用或應用到無人駕駛這樣高精尖的終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人駕駛對訊號覆蓋範圍、傳輸速率、超低時延、訊號傳輸超低損失等方面要求相當高,才能確保無人駕駛的安全和精準。而就目前的5G技術來看,有明顯的缺點:雖然傳輸頻寬大,傳輸效率高,但傳輸距離近,易被遮擋;訊號頻率越高,其繞射能力越差,波長越短,衰減也越快。

    就這幾點問題,就足以確定5G技術目前無法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

    5G技術將來全面落地後能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嗎?

    我認為就算未來兩年5G全面商用,並且大面積開始應用於各行各業了,也無法支撐無人駕駛領域。

    隨著人工智慧、感測技術、同步定位、高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的不斷更新,確實讓我們看到了無人駕駛的可能性以及未來商用的價值。但就目前而言,無人駕駛也還有待提升之處,例如相關感測器的融合、高精度定位、車載通訊模組、網際網路終端、通訊服務、決策晶片和演算法等。

    無人駕駛的幾個核心技術:

    車載感測器技術:

    是實現汽車無人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汽車透過自身的車載感測器瞭解周圍環境情況,車載系統透過感測器獲得資料輸入並進行分析操作,知道車輛在道路上執行,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聲吶和攝像機等採集裝置採集基礎資訊,透過3D建模進行周邊環境感知,同時透過同步建圖加強定位,實時得到全域性地圖,並透過和高精度地圖中特徵物的比對,可以加強車輛導航與定位的精準度,使自動化車輛和無人駕駛成為可能。

    高精度地圖技術:

    是無人駕駛的不可或缺技術。高精度地圖是無人駕駛汽車的重要輔助,透過高精度地圖和動態交通訊息的不斷互動處理,實時告知無人駕駛汽車的行走方向和路況。可以把實時的交通訊息傳遞給汽車,來判斷擁堵的程度,同時選擇最佳行駛路徑。在輔助感知、路徑規劃、輔助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路徑規劃與決策技術:

    是目前無人駕駛整個環節中最核心的技術,但同時也是目前無人駕駛產業鏈的難點。在決策層的高階環節涉及到機器學習中的深度學習,需要在環境感知環節獲取的環境資料和高精度地圖提供的交通大資料基礎上,不斷對無人駕駛系統進行訓練,最終達到能在複雜交通環境及狀況作出智慧、合理的判斷。

    所以說,就算5G逐步落地的未來5年,我也認為無法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

    結語

    所以,我認為,唯獨天地互聯的6G技術能較好的支撐真正的無人駕駛。為什麼呢?

    1、6G將實現地面、衛星和機載網路三方的無縫連線。

    2、6G的峰值傳輸速度高達100Gbps-1Tbps,比10Gpbs的5G快至少10倍。就定位精度而言,6G在室內可達到10釐米,在室外則為1米,相較5G同樣提高10倍。而通訊時延縮短到僅0.1毫秒,為5G的十分之一。

    3、在定位精度方面,6G也將突破傳統GPS難以精確定位室內/小範圍內人或物的困境,可對物聯網裝置進行高精度定位。同時,6G與人工智慧的深度融合則使感測、定位、資源配置等更加智慧化。

    光是基於這三點,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6G技術是支撐無人駕駛最好的選擇。

    資訊創造價值,學習使人進步。

    我是泰瑞聊科技,為您開啟科技生活,感謝您閱讀與關注!

  • 9 # 嘉朗科技

    早在今年三月份,工信部部長就已經在論壇上表示,稱無人駕駛汽車可能是5G技術最早的應用場景,而車聯網也將是5G最大的應用市場。

    那麼5G究竟能帶來什麼樣的無人駕駛呢?

    帶來高安全的係數體驗

    經過科學測算,遠端控制讓100KM/h的車停下來,從發出指令到真正停下來,5G的時延會從4G的50毫秒縮短到1毫秒,那麼這輛車要移動的距離就降到了2.8釐米。所以只有5G才能給無人駕駛帶來真正的高安全係數體驗。

    5G技術的優點正是無人駕駛所需能力。

    現有的雷達、攝像頭等車載感知技術只能提供一個看的能力,沒有辦法實現車對車、車對設施、車對網和車對人之間的互動,而5G的增強移動寬頻技術及海量機器類通訊技術能實時完成互動任務,同時基於5G超可靠低時延通訊技術、支撐3ms級時延,可以降低時間延遲及道路參與者的不確定因素,並及時透過互動完成周圍車輛的距離、速度、位置、執行軌跡及狀態,彌補了感測器受到距離和環境的約束,促進從單車智慧到協作式智慧演變。

    5G技術發展為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奠定基礎,提升了無人駕駛的可靠性並推動其全面走向商用的重要里程碑。5G技術將促進無人駕駛技術更快的走向成熟,有望早日實現各類區域完全自動無人駕駛的設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馬汽車鉅虧16億,於是拋售401套房子保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