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是的,不過美國稍微好點,在二戰時也有自己的導彈計劃

    二戰時期,德國在導彈領域,可以毫不留情的講領先其他對手至少十年以上。這個其他對手裡面,唯一比較像樣的就是美國,1943年的時候,美國情報部門就獲取德國在火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財大氣粗的美國陸軍就招安了美國國內唯一一個大學火箭研究中心,加州理工大學古根海姆航空試驗室,撥了一筆錢將他升級為國家級的研究中心“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該研究機構主要是馮·卡門的一幫弟子在搞,負責人是他的大徒弗蘭克·馬利納,而錢學森錢老作為馮·卡門學生之一當時也在這個機構。二戰德國佩內明德基地進行的Aggregat系列火箭計劃,A-4就是後來的V-2火箭,A-6在戰後馮·布勞恩在美國完成,而A-8、A-9和A-10都未完成。

    但是噴氣推進實驗室成立時間和研發起步都太晚,投入力度也遠不如德國,該機構在導彈領域第一個成果是“士兵(Private)”,他實際上更像是個遠端火箭,總重量只有240公斤,採用二級火箭,使用十字尾翼作為穩定方向,能夠打出18公里。但該導彈在1945年4月1日至13日期間,進行了17次發射試驗,沒有一次成功,存在嚴重的穩定性問題,火箭嚴重偏離預設目標。可以說技術水平差德國好幾個身位,不過需要一體的是,這個導彈的氣動模型就是錢學森負責的。士兵F型彈道火箭圖片,該導彈沒有使用制導技術

    但是納粹德國滅亡後,美國可以說是中了大獎,在1945年3月美國就透過英國的軍情六處,搞到了一份德國國防和火箭的高階科學家名單“奧森堡名單”,為此制定了“回形針計劃”按圖索驥,要搜刮這些科學家。並且美國在慕尼黑獲得了德國航空航天領域最負盛名的路德維希·普朗特合作。普朗特是近代力學奠基人,空氣動力學之父和流體力學之父,並且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可以說半個世界的航空大牛都是他的徒子徒孫,美國的馮·卡門也是他的弟子。在普朗特的招牌下,德國的航空航天科技人才迅速向美國靠攏。普朗特、馮·卡門和錢學森,此外普朗特還有個女學生,是北航建立人陸士嘉

    而完整獲得納粹德國火箭和導彈研究中心,佩內明德基地的核心人員則是最大的收穫。1945年3月蘇軍推進到波羅的海海邊,距離佩內明德只有100公里。馮·布勞恩秘密召集主要工作人員商議,最後制定了假裝向德國中部轉移,實際準備向美國投降的計劃。最終布勞恩及其團隊,以及技術資料比較完整的向美國整體投降。該團隊被整體搬遷到美國,在紅石兵工廠重新組建了V-2導彈生產線,並進行後續改進計劃,以及研究各種彈道導彈。一直到1958年艾森豪威爾總統成立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該團隊包括馮·布勞恩在內大部分轉移到NASA,布勞恩在NASA也完成其人生最輝煌的時刻,研製土星五號火箭,進行阿波羅登月。馮·布勞恩在阿波羅登月的土星五號火箭的F-1發動機前

    跟美國相比,蘇聯在二戰期間進行的火箭和導彈研究則要可憐的多,日後首席專家科羅廖夫在二戰時,是負責給拉-7、圖-2等飛機研究助推火箭幫助快速起飛的。但幸運的是,二戰時期德國火箭和導彈基地大部分放在自己領土東部,以減少盟軍轟炸機的威脅。這就導致像佩內明德基地、生產發動機的澤特拉威克工廠、以及萊比錫組裝中心等都在蘇軍推進的線路上,蘇聯也撈到大量資料、裝置以及部分研究人員。特別是佩內明德基地的火箭專家格羅特魯普帶領170多名科學家向蘇聯投降,蘇聯也獲得了一支德國科研團隊以及V-2火箭的資料。格羅特魯普,此人還是IC卡的發明人

    1946年10月22日,包括格羅特魯普團隊及其家人,在蘇聯內務部槍口下,強行帶至莫斯科西北的塞裡格湖上戈羅多姆利亞島,在那裡元件了NII-88專案第一分部。他們首先在蘇聯完成重建V-2導彈生產,也就是蘇聯的R-1彈道導彈。但是到了1949年,他們被要求研發一款射程3000公里,有效載荷3噸的彈道導彈G-4,但是他們顯然遭到科羅廖夫的排擠,蘇聯人在1950年拿走了初步圖紙後就沒有下文。之後在1951年格羅特魯普以直接在島上進行有毒燃料發動機試驗損害健康為由,開始拒絕與蘇聯合作,最終在1953年被遣返德國。蘇聯的R-1彈道導彈,實際上就是V-2的蘇聯複製

  • 2 # 明天早上不下雨

    有關係但並沒有那麼誇張,只是起了個參考作用,讓兩國少走了很多彎路。

    二戰前,各個國家都對火箭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探索,只是德國最先製造並大量使用而已,製造工藝比較成熟。但在效能上,無論是V–1還是V—2精度都很低,充其量就是放大版的火箭彈!之所以德國先造出來是因為有需求,英美和蘇聯因為擁有制空權而對遠端攻擊沒有迫切的需求。

    早在1917年之前,俄國的一些科學家就開始探討航天的理論和實現途徑問題。1903年,К.Э.齊奧爾科夫斯基發表著作論證利用火箭實現行星際航行的可能性,奠定了火箭理論和航天學的基礎。1921年,在莫斯科建立了第一個火箭研究和試驗機構──氣體動力實驗室,並於1928年進行首批火藥火箭的發射試驗。1929~1931年,В.П.格魯什柯在氣體動力實驗室研製了蘇聯第一批液體火箭發動機。1931年秋,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先後成立了反作用運動研究小組,專門從事火箭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在1933年3月,科羅廖夫等人成功研製出第一臺使用液氧和汽油作燃料的噴氣發動機,8月,發射了一枚重18公斤液體燃料火箭,這是蘇聯的第一枚液體火箭。同年,氣體動力實驗室和莫斯科反作用運動研究小組合併為噴氣科學研究所。1940年,科羅廖夫設計的PP-318-1型火箭飛機,在試飛中一直上升到2900米高空完成了自由飛行。1941年成立了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局,這兩個組織在研製火箭滑翔機和飛航式導彈方面取得相當的進展,也培養了不少火箭技術人才。

    蘇聯在理論方面並不差,真正制約其發展的是蘇聯糟糕的工業水平。

    至於美國,原本美國的科研能力就很強,再加上大批的歐洲優秀科學家由於受到納粹的迫害移民美國。沒有率先造出導彈真的就是沒有需求,如果美國軍方認為有需求,一個能在二戰中造出B—29 和原子彈的國家沒道理造不出導彈!

  • 3 # 社會臉譜

    美國直接用人,蘇聯用完德華人就踢掉!

    由於納粹德國在二戰先進武器太多了,這令美蘇兩個國家十分眼饞,所以紛紛丟擲各自的搶奪德國科學家的計劃,美軍代號為“回形針”,而蘇軍代號為“第五計劃”。美蘇兩國爭搶納粹德國科學家主要方面就是導彈工業、核能、電子產業、噴氣式戰鬥機技術方面,特別是V-2彈道導彈為主的科學家,令盟軍十分迫切找到這批人,為的是尋找這枚彈道導彈的缺點。

    在第二次大戰最後幾個月時間裡,盟軍各國的特種和突擊隊員開始紛紛滲透到德國,找尋德國科學家和相關技術人才。

    但美軍第一個抓捕的是德國核科學家,為的搞明白納粹德國的核武器開發進度到底如何,是否超越了美國。對此,美國抓住了德國核科學家海森堡,並扣押了其研製團隊20多人。由於發現德國根本沒有好的原子彈計劃,美國開始轉向下一個目標V-2彈道導彈。美國情報人員統計了1500多名必須獲得的德國科學家名字,其中頭號人物馮-布勞恩首當其衝,之後美軍在德國境內發現了V-2導彈生產基地,並將V-2導彈實體彈,生產基地都搬回了美國。因為按照協議這裡將交給蘇軍。隨後德國火箭科學家布勞恩找到了美國軍隊,主動向美軍投降,這令美軍不勞而獲。馮布勞恩和手下500多人全部投奔了美軍,之後美國將其中重要的126人和馮布勞恩秘密轉移到了美國。

    之後美國繼續尋找德國空軍戰機科學家,特別是噴氣戰鬥機需要空氣動力研究所,美軍找到了100多名納粹德國航空學家,之後可算在蘇軍佔領前6個小時,將這一大批科學家都轉移到了美國。反觀蘇軍,由於下手太晚了,蘇軍在得到人才方面和美國相比差了不少,蘇軍只能宣佈“以麵包換人”計劃,這使得美軍沒有發現和不願意走的科學家只好和蘇軍合作,包括了格羅普特,其主要負責V-2導彈的制導工作,蘇軍除了科學家外,還召集了德國境內的技術工人,電工,車工等,都統一拉到了蘇聯幹活。但是蘇聯對德國科學家極為不重視,只讓他們寫公式,幹之前的活,從來不參與蘇聯科學,但沒有不一樣,馮布勞恩在1961年成了美國總統顧問。人才應用不同,導致美蘇之間蘇聯科學發展一直落後。

  • 4 # 紅色手電筒

    應該說,美國和蘇聯原來對於火箭武器都是有一定的研究,特別是蘇聯在火箭炮上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於彈道導彈這種需要超越大氣層的火箭,兩個國家的科研水平都是不太強,相對來說,美國還強一點。齊奧爾科夫斯基首先提出了宇航的理論,不過他的想法暫時還沒有實現工程化。羅伯特-戈達德,實際上首枚液體火箭的製造者,而且透過不斷提高,到了後期,戈達德的火箭已經是非常成熟了。

    二戰前,美國工程師羅伯特-戈達德在1926年就已經發射了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而且已經基本上把火箭工程化了,不過當時美國國內沒有人重視戈達德的研究,特別是美國政府沒有人發現這些東西,反倒是被俘的德國科學家在美華人過來請教這些問題的時候十分不解的說,你們為什麼不去問戈達德,他比我們知道的更多更詳細,可惜這位工程師在1945年8月10日去世了。如果不去世,美國的火箭很可能大不一樣。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的確威力巨大但是如果和V-2比起來,那就是要遜色多了。德國的V-2,復仇武器2號。

    不過,德國在二戰後期生產的V-2彈道導彈,的確給同盟國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德國對英國的襲城戰對於英國的影響很大,當時英國可以使用流星噴氣式戰鬥機和高炮攔截飛行速度比較慢的V-1導彈,但是對於穿越大氣層的V-2是毫無辦法,只能是等著捱打。盟國方面解決的辦法就是從地面上摧毀V-2的發射基地,除此以外,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了。

    而在二戰後期,德國的導彈,噴氣機等新式武器都給同盟國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地面部隊推進到德國本土附近的時候,美國和蘇聯都開始派遣人員深入德國開始搜捕德國的科研人員,為己所用,美國方面被命名為回形針計劃,而蘇聯方面這個是是貝利亞主管的內務人民委員會負責。

    對於兩國俘獲的科研人員來說,美國方面的質量要好於蘇聯方面,蘇軍在進入德國本土和東歐國家時,一開始軍紀較差,出現了一些戰爭暴行,諸如強姦搶劫,屠殺平民等等,這些暴行對於普通的德華人來說都是比較負面的影響,所以當時的德華人都是競相向美英方向跑,爭取不被蘇軍俘虜,當時柏林守軍的口號就是頂住俄華人,直到美華人來踢你的屁股。

    馮-布勞恩來張好玩的,錢學森和馮-布勞恩在一起。

    透過俘獲德國的技術人員,美蘇都是首先仿製V-2這樣開始研製自己的火箭,不過在蘇聯方面,仿製完V-2,德國技術人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美國方面象馮-布勞恩一直到後來還是主管了美國大量火箭技術方面的研製工作。這方面蘇聯人對於政治站隊這個事特別在意,馮-布勞恩是納粹分子,這個美華人可以放過他,但是蘇聯那邊就不會了。所以,馮-布勞恩逃到美國那邊也是順理成章,美華人更看重他的技術,類似的例子就是日軍731部隊,就是用手頭的技術資料換取了美國不追究他們的戰爭罪行,畢竟用活人做出來實驗資料太珍貴了,除了這裡別的地方不可能有了。

  • 5 # 資訊所長

    首先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那就是聞名世界的前蘇聯飛毛腿彈道導彈,就是在德國V2導彈的基礎上面改進而來的,或者說早期的飛毛腿導彈直接就是德國V2導彈的翻版。這個例子就足以說明德國的導彈技術對前蘇聯導彈的影響了。

    實際上不只是德國在二戰時期進行了導彈技術的研究,前蘇聯和美國等國家也都進行了相關的導彈技術研究!可是德國的技術無疑是這些國家當中最先進的,領先美蘇兩國家十幾年都不止。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德國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把V2導彈用在了實戰,最大射程320公里,用於攻擊英國本土,對英國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並且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所以說在二戰結束之前,美蘇兩國各自都有一定的導彈技術研究基礎了,只是德國的相關研究更為靠前,美蘇兩國要是獲得了德國的技術,肯定可以讓自己的導彈技術進步不少!導致在二戰結束時候,美蘇兩個大國就開始瘋狂的搶奪德國的導彈專家了,用於提升自己的導彈和火箭技術。

    美蘇兩個大國之間,要屬其中的美國獲得的專家和技術最多了!美國的準備非常充分,在二戰結束之前,就開始了秘密的準備,透過各種手段,獲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包括德國那些導彈專家的姓名和秘密導彈基地的位置等等,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幾乎說就是按照名單和地點,一個個的去尋找,獲得了多於前蘇聯的德國導彈技術專家!

    美國在二戰後,火箭技術遙遙領先前蘇聯,甚至進行了不可思議的人類登月,這些都是離不開德國導彈或者火箭工程師的貢獻!那些德國專家不僅自己親自研究,而且還教育出了不少的火箭專家。

    美蘇不光是搶奪德國導彈技術專家,另外德國的戰鬥機技術專家,美蘇也是搶奪的不可開交,尤其是關於噴氣式戰鬥機的技術,都是美蘇雙方極為需要的!我們知道,世界上人類第一款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就是德國的ME-262,給盟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讓美蘇戰鬥機專家很是垂涎。

    所以說並不是美蘇兩國之前沒有研究導彈技術,只是說獲得了德國的專家和技術,讓美蘇兩國的導彈和火箭技術進步了不少。

  • 6 # 森林狼6

    美國和蘇聯爭奪納粹導彈技術,美華人精明,比蘇聯捷足先登,蘇聯找到不完整導彈技術,經過努力有序安排修復V-2導彈技術,兩個國家從此走上軍備競賽。

    一戰後歐洲迴歸平靜,大量美國資本湧向德國,德華人得到美國巨資貸款和投資,英法需要德還債,英法迫不得已扶持德國經濟,猶太資本再次湧入,德經濟很快得到重建。

    德國30年代成試驗液氧和石油燃料液體火箭發動機,火箭研究升溫,為避開國際制約,發展軍事裝備,看重火箭技術為基礎的導彈武器,布勞恩組織大批專家成立佩內明德導彈研究中心,研製出V-1飛式導彈和彈道式導彈V-2。

    二戰德軍對盟國發射4000枚V-2導彈,重創對方,V-2戰績卓越,成功引起美蘇關注,德國戰敗,美蘇爭奪導彈技術,拉開序幕。

    爭奪中蘇聯佔下風,美軍搶先佔領諾德豪森區,俘虜幾百名科技人員,將人員、導彈圖紙、導彈全部運回美國。

    幾個月後美國將區域交給蘇聯,蘇聯到來為時已晚,不甘心的蘇軍繼續搜尋有關導彈零件和圖紙,東拼西湊找到不完整資料,問美華人要資料,是不會給,在蘇軍努力下,招募德國有關導彈科技人才,在豐富物質吸引下,有很多德華人應聘。

    在技術人員努力下,完成百分之八十資料,還是欠缺,幸運研究人員在捷克布拉格發現重要V-2資料,經過幾千人修復納粹火箭廠大部分裝置,1945年9月將握V-2發動機測試與調理技術,從發動機推力25噸至35噸。

    1946年10年,蘇軍將所有裝置、組裝好火箭、儀器包括科技人員向蘇聯轉移,在德國專家參下V-2導彈成功飛行,專家驗證所做工作沒走彎路,是正確。

    蘇聯培養許多創新能科學家,俄羅斯航天事業有多項走在世界前列。蘇聯、美國是V-2導彈技術基礎支撐現代化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防止小龍蝦逃跑,該怎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