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
2 # 理財迦
下面就給朋友們具體介紹分析介紹一下公募私募核心的區別和優缺點:
主要的區別:第一收費方式!公墓主要收取固定的管理費!私募主要收取分成!大白話講,私募基金賺了錢才能收管理費,同時還能從收益中分一份!不賺錢什麼都沒有!這似乎比公募要科學,合理!
第二個發行方式有區別!公募很容易理解,就是公開募集資金!例如我們在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等,網上都可以購買!私募就不同了,它是透過非公開的方式發售募集!大白話講有目標的進行募集!不是誰想買都可以的!
第三個主要區別!購買起點金額不同!公募的大家都熟悉,一般一千元整倍數購買!有些銀行的平臺允許一百元起!例如建行的速盈平臺!私募的高得多!通常客戶是富裕人群,要數100萬起也不為高!
第四其他!還有一些其他的區別,例如在倉位上私募的限制不多,在流動性方面,公募流動性比較好,很方便進行贖回!私募則封閉期較長,例如每季度贖回一次等等!但穩定性比公募強!還有兩個重要的區別,一個是對資訊的披露上,公募要求嚴格!而私募則相對較低,同時會對一些重倉的投資產品保密!再一個是研發的實力!總體從世界範圍來看,私募的研發實力要遠遠高於公募基金!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看一下他們的優缺點:
私募基金是以賺錢為目的,創造更多的利潤!只有這樣它才能分成!因此,它的動力更大,責任心更強!而公募則以完成目標,不比別的基金差即可,並且按時,按金額提取管理費賺錢的動力似乎不足!
第二個優缺點:公募資訊披露相對及時,要求嚴,公開監督,門檻低,方便大眾購買!私募門檻高,資訊披露相對要求較低,因此基金的透明度不夠高,不適合大眾購買!
第三個主要的優缺點!私募基金的投資更靈活,資金更穩定!而公募基金的資金流動性強,穩定性不足,同時投資,方向不夠靈活!
從目前市場實踐的情況來看,公募基金的收益大多在3.7%-4.5%之間,而私募基金的收益率由非公開渠道據傳,約在6%-12%之間!二者差異巨大!
而二者的安全性,從理論上講是一致的!都有嚴格的監督管理!從世界範圍的實踐來看私募基金的安全性相對更高一些!
綜上所述,基金作為一個理財的品種,其實最早是由私募引發的!其後才有了公募!二者的區別不僅在募集方式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在投資最終結果的利益分配上!私募基金的保密性更強,收益更高,研發能力也非常強!目前在中國私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從世界範圍來看,私募是一個主流!畢竟按固定資金提取管理費來經營基金,很難起到激勵的作用!相信今後私募基金會在合適的時機,有一個大的發展!
-
3 # 東海雲飛66019488
私募基金是一些在公募不想混了或者混不下去的人搞的,它與公募的區別如下:一,公募是個公共廁所,誰都能投。私募只有那些肥得流油的人才能投。二,公募的基金經理基本上是個木偶,操作有嚴格的約束。私募的操盤手自由度極大,想幹嘛幹嘛。三,公募基本上旱澇保收,你虧的底褲都沒了他照樣抽水提成,私募是你賺他也賺,你虧他跳樓。。。。。沒時間嘰歪了,有意私聊。
-
4 # 塞上行子程光偉
大致看了下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是照搬百度一些過時的答案,也就比較適用於忽悠投資者做營銷的話術。
私募和公募都是作為權益類投資的工具,本質上越來越趨同,只不過起投門檻不一樣,私募只爭對合格投資者(最新:1、近3年年收入40萬以上+2年投資經歷;2、300萬金融資產+無負債的徵信報告或者500萬金融資產證明+2年投資經歷。以上2者任取其一)進行募集,公募基金則沒有門檻限制。
規模上:如今國內私募規模大的也越千億規模,不再停留在大家所認為的小而美,百億規模以上私募幾十家
費率上:公募私募基本都有管理費,認購費,託管費等,但私募一般會有後端20%的業績分成,投資人和基金管理人利益繫結更緊密,但是現在也有不收管理費的私募基金,也有收業績分成的公募基金,所以未來謀求的是能給投資人帶來收益回報的管理人,而不在於是公募還是私募
數量上:公募牌照相對難拿,國內公募基金也就一百多家,相對比較好選,也都是正規軍。而私募有接近2萬家,魚龍混雜,有公募出來的,有民間股神出來的,也有半道出家的,基本更替很快,三年死一批
策略上:私募更加靈活,金融工具使用上更多樣,可以量化,對沖,而且不受倉位限制,行情不好基金管理人可以空倉。公募限制則較多,即使行情不好也得保留6成以上倉位
流動性:公募基金基本上每天都能申購贖回交易,當然也有部分設定封閉期了,比如東方紅。私募基金一般會有固定封閉期,一般六個月或者一年的居多,也有兩年3年的。
總之,公募基金裡有好的,私募基金中同樣,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策略選對基金經理,不懂得可以問我。
-
5 # 三人聚眾
私募資金是有錢人的投資產品,並不是普通大眾的菜,因為即使你透過借款擁有100萬,依然不能投資私募基金。按照14年7月11日證監會正式公佈《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裡的第十二條規定,投資者的個人淨資產不能低於1000萬元,以及個人的金融資產不能低於300萬元,還有就是個人的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能低於50萬元。
私募基金的存在方式有兩種:一、基於簽訂委託投資合同的契約型集合投資基金;二、基於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資基金。
但不管是哪一種,如要較形象的比喻公募資金和私募基金的區別,那就是國企與私企的區別。
公募基金募集物件是廣大社會公眾,服務物件是廣大社會公眾;而絲路基金募集物件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服務範圍較小,也就規模較小(國內),對基金經理來說與投資者是利益共同體。
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積極性差,活幹多幹少工資照領,工資來自基金管理費。而私募基金的收入與業績掛鉤,如果行情不好,或者操作不當,活可能就白乾了。所以,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積極性很大,操作的高度靈活性和持倉品種的多樣化,往往能搶得市場先機,贏得主動,使創造高額收益成為可能。
至於其他的區別就無關緊要了,比如資訊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對資訊披露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其投資目標、投資組合等資訊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則對資訊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較強的保密性。
比如投資限制不同。公募基金在投資品種(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投資品種都有所規定,特別是股票行業基金)、投資比例(比如股票基金單隻股票倉位比例不能超過基金資產的10%,也不能超過該股流通股的10%,以及要持有20只以上等等)、投資與基金型別的匹配上有嚴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資限制完全由協議約定。
……
-
6 # 孫建波
公募基金,是指面向不特定多數人進行公開募集的基金,關鍵詞為“不特定多數人、“公開募集”。
私募基金,是指面向合格投資者進行非公開募集的基金,關鍵詞為“合格投資者”、“非公開募集”。
插播解釋一下“不特定多數人”和“合格投資者”、“公開募集”和“非公開募集”兩組概念。前者是相對的,合格投資者是指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的投資者,不特定多數人即為社會公眾,是拿一塊錢也可以申購基金(假設該基金最低起購金額為0.01元)的社會公眾。後者實際是對社會公眾的保護,當然從合格投資者認定及風險揭示等方面定位特定投資人的非公開募集,也可以說是對合格投資者的保護,而由於公募基金一般稽核程式多、限制比較嚴格,大幅度降低風險,因此履行一定程式後可以進行公開募集。
如果要說優劣勢,小編認為投資限制方面兩者有極大的不同,公募基金所受規範較多,投資限制比較大,同時一隻公募基金成立需要募集至少2億元,這代表著絕大部分的公募基金相對而言比較穩健。而私募基金算是成也蕭何敗蕭何,這裡的“蕭何”就是指的限制小,如果是業績能力強的基金經理,能妥妥超過公募實現超額業績報酬,當然也是因為限制小所以亂象橫生。
-
7 # 超額寶
來說說小超知道的幾個區別吧~
1:私募基金不可以公開銷售,就是隻能針對特定人群,比如不能在網站,APP公開宣傳自己的產品等,而公募產品則完全可以在各種第三方網站進行銷售。
2:起投門檻不同。私募基金一般都是100萬元起投,而公募基金10元甚至更低門檻就可以,所以公募基金更稽核大眾投資。而公募基金的申購和贖回也方便,私募基金有較長的封閉期限,應該是1到5年不等。
-
8 # 財經者思
公募基金我們很常見,餘額寶、理財通裡面展示的基金產品都屬於此一類。而私募基金,無論是股權類,還是債權類,我們很少見到,以為很神秘,其實也簡單。
私募基金的三大特點:非公開發行、投資門檻高、管理公司的絕對收入高。我們分別來說說!
非公開發行這應該是私募與公募最顯著的區別!能公開募集的,透過銀行、證券公司、網際網路平臺宣傳銷售的,都算是公募基金。而私募基金,一般只能私下單對單的募集,是不可以公開宣傳發售的!
投資門檻較高公募基金一般1000元,甚至於100元以上就可以購買了;而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要高很多,面對的是高淨值人群,需要100萬以上才行!而且一般都會有購買名額的限制,不是我們想買就一定可以買到的!
私募基金的規模小,但是絕對收入比較高私募公司兩大收入(管理費和利潤分成),說句實在話,有點旱澇保守的意味!
先說“旱”,一旦基金產品面臨虧損,這種情況目前也有不少。如果約定是預收基金管理費,那沒得說,基金成立那一刻,就可以預先收取1年的管理費用。甚至業內還有更牛的私募管理公司,可以一次性收取幾年的(三年比較常見)。即使基金產品最終發生虧損了,管理費先收了,人力、物力成本基本可以持平!
再說“澇”,基金大幅度盈利,這個是皆大歡喜的場面!投資人獲得高額回報,基金公司也能享受足夠多利潤分成!多說兩句這個利潤分成吧,細心的投資人可能會發現,大多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同裡面關於這塊約定,利潤是遞進分成的。投資回報率按20%、50%、100%分成幾檔,利潤越高分成也越多。我見過最多的,投資回報率超過80%,管理人就能分走近一半的收益!
-
9 # 小圈說財富
在投資基金的時候,總會遇上不知該投資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的問題,現在小圈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有什麼區別?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資金並以證券為投資物件的證券投資基金。 私募基金是指標對少數高淨值人群來募集資金。
從這裡可以看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面向的人群不一樣,公募基金投資門檻較低,大多數人都可以投資,一般偏股型的公募基金10元起就可以投資。相對來說,私募基金的門檻高,一般100萬起投,所以很多人覺得私募基金是一種高大上的基金,有錢才能投資。
雖然私募和公募一樣,都是投資於股票、債券這些金融產品。但是,投資標的比例不同。私募基金只要基金經理有把握可以只投資單隻股票,但公募基金卻不行,公募基金投資單隻股票的比例不能夠超過基金資金總額的10%,這是為了防止一些基金經理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把風險過於集中在一個點。
與公募相比,私募監管力度更小。為什麼呢? 因為公募基金面對的是所有的社會大眾,管理著千萬普通老百姓的錢,所以它的監管比較嚴,鼓勵透明化,追求安全性。
而私募面對的是少部分高淨值人群,這部分人一般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即使虧損也不會造成社會動盪。所以,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的監管要鬆得多,少了很多限制條款。公募基金還被要求每個季度都要公佈業績、持倉數量這些重要資訊,而私募基金,這些約束條件幾乎完全都不存在。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在基金經理的激勵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公募基金經理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於固定的管理費,一般是基金規模的2%;而私募基金經理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於業績提成,通常是基金超額回報的20%。也就是說,即使公募基金產品賺100%,跟基金經理一點關係都沒有,基金經理只賺取固定的管理費。而私募基金產品賺到的收益,跟基金經理的收入關係很大,回報率越高,基金經理提取的業績報酬就越多。
由於公募基金經理的收入僅與基金規模有關,和業績沒什麼關係,所以,公募基金經理普遍是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只要比其他公司的公募基金做得好,排名在前頭,能吸引更多人來投資,把基金規模做大就可以了。而私募基金經理的收入與業績關係很大,要想收入高,就需要有很強的個人能力,如果客戶不賺錢的話,基金公司就沒有收入,基金經理本身收入就會變少。所以私募基金比公墓基金收益好。
但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風險也更大。因為私募基金的業績良莠不齊,例如2017年,雖然一些大型私募基金的業績很好,但還有差不多30%的私募,收益是負的,甚至有300傢俬募基金被基金業協會列入了失聯名單,客戶的錢基本上血本無歸。
這跟私募基金的“少監管、高激勵”模式也有關,監管少了,難免就會魚龍混雜,並不是所有基金經理都是明星經理,都具有很好的業務能力。而且,高達20%的業績分成比例,對於私募的基金經理人來講,雖然產生了激勵作用,但對於有的基金經理,等於是拿著別人的錢去做高風險投資,輸了算別人的,贏了就能賺20%的收益提成。這就是為什麼當市場波動的時候,很少看到公募基金清盤,但私募基金被清盤的卻不少。
以上說的私募基金是投資二級市場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也就是經常聽到的“對沖基金”。還有一種投資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基金”,以後小圈再介紹。
回覆列表
公募和私募的區別還是比較多的,兩者的運作模式也不一樣,導致了各自都有優劣勢。
2,募集私幕基金募集是透過非公開發售的方式,募集資金幾千萬到幾億不等。公募基金是透過公開發售的方式募集,資金在幾十億到幾百億不等。
3,物件私募基金的物件是特定人群,包括個人和機構,高階客戶群體,投資門檻百萬以上。公募資金面向社會投資者,不特定的人群,一般中小投資者居多,最小在一元或者百元起投。
4,基金經理私募基金經理人一般都是從業經驗豐富,能合理的配比資產,並且做好風控。公募基金經理一般從業經驗少,儘量配比好資產,達到減少風險能有收益的。
5,保密性私募基金對資訊披露要求較低,對流程進度有嚴格的保密性。而公募基金其投資的目標,持股比例等資訊披露有嚴格要求,都需要完整披露。
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參與的投資者獲取收益,但是因為兩者的報酬方式不同,導致了對於在運作方面必然存在更多的差距,投資者更多還是需要自身專業知識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