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史上的小白兔
-
2 # 李俊河北
1941年夏,戰爭狂人希特勒和他統治下的數百萬納粹德國及其附庸國的軍隊侵入蘇聯領土,沒成想不到五年功夫,法西斯們不但被轟出了蘇聯國土,而且隨著阿道夫的自殺和蘇軍攻佔柏林國會大廈,德意志第三帝國土崩瓦解。蘇聯戰勝德國有六個要訣:
要訣一:天時。蘇聯地處北寒帶和北溫帶交叉地界,通常是春夏多晴天,秋冬多雨雪。蘇德戰爭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大的戰役起初都發生在夏季,這時德軍處於主動攻勢地位,能夠依靠摩托化的優勢進入蘇聯縱深,但蘇聯能夠把握天時條件的轉化,化被動為主動,頑強作戰將德軍拖到冬季,使德軍不但優勢武器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攻擊力和戰鬥力嚴重削弱,而且水土不服、受凍捱餓,士氣轉瞬斷崖式下降。
要訣二:地利。蘇聯充分利用了本國橫跨歐亞大陸,地勢遼闊的有利條件,層層建立了堅固防禦陣地體系,打起了持久戰。而德國之前在波蘭、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南斯拉夫等國所帶來的小、快、靈在廣闊的空間中卻變成了短、慢、笨,使戰局逐步向著對蘇聯有益的方向發展。
要訣三:人和。蘇聯對內改變了肅反擴大化的錯誤政策,斯大林透過發表反法西斯講話和紅場雪地親自閱兵,團結人民堅定了信心;對外積極與美國、英國、中國等共同建立了統一戰線,促成了第二戰場的開闢。德國納粹則實行獨裁恐怖統治和蓋世太保特務專制,建立奧斯維辛等多座集中營殘酷迫害猶太人、蘇聯人以及其他國家無辜人民,希特勒基本上專斷作風嚴重,他的元帥將軍有不同意見都被粗暴終止,並且被推到第一線送死或者借戰役失敗成為替罪羊撤職或者懲處,甚至對付政變推翻他的人採取先人身羞辱再絞刑處死的殘忍手段。日本畏懼蘇聯的強大實力,始終沒有在遠東形成大的進攻,對德國的配合微乎其微。
要訣四:謀正。戰略戰術的謀劃對蘇取勝德敗起了重要的作用。希特勒沒有采納古德里安以坦克為先鋒步兵跟後一個拳頭迅速直取莫斯科的建議,也沒有聽取陸軍元帥馮•勃克反對打基輔和鞏固現有陣地等待嚴冬過後再向莫斯科發起進攻的建議,而是分散兵力進攻列寧格勒、莫斯科、高加索。斯大林卻充分信任軍事奇才朱可夫,讓朱可夫擔任前線總指揮,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在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三條戰線處處開花結果。
要訣五:物厚。蘇聯在戰前加快了“第三個五年計劃”建設步伐,到1940年底全國鋼產量達到1830萬噸,生鐵產量達到1500萬噸,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戰爭期間,烏拉爾山伏爾加河以東重工業區沒有受到破壞,戰爭必需品能夠源源不斷運往前線。德國在戰前工業基礎也很發達,國防力量實力不弱,但畢竟是國小資源有限,戰線拉的太長,後勤供應就出現了緊張狀況,後期又是兩線作戰,耗損很大。
要訣六:器利。德國開始進攻時,依靠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潛水坦克、重型火炮等武器取得了暫時的優勢,但這些武器大量損失遠遠超過了大批生產數量,並且在惡劣天氣下發揮不了威力。反之,蘇聯能夠研製出效能遠遠優於德國坦克的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米格戰鬥機、自行炮和黑夜如白晝的“立體探照燈”。
-
3 # 歷史扒糞機
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統帥,斯大林1942年2月就回答了這個問題,“決定戰爭結果的不是突然性等偶然因素,而是後方的鞏固性、軍隊計程車氣、師的數量和質量、軍隊的裝備、軍隊指揮人員的組織能力這些永久性因素。”
-
4 # 戰略論
歷時4年的蘇德戰爭以蘇聯取得最後的勝利而結束,曾經強大的德國國防軍最終在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下全軍覆沒,整個戰爭中德國武裝力量的總損失數是1340萬人,其中倒在東線或者被蘇軍俘虜的有1070萬人,也就是說超過80%的德軍是被蘇軍殲滅的。而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2900萬軍人傷亡的巨大代價,也就是說平均每犧牲三名蘇軍士兵才能打敗一名德軍士兵,所以蘇聯在戰爭中有勝利的秘訣,也有慘痛的教訓。
戰爭爆發時蘇聯軍隊和德國軍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德國軍隊已經完成了充分的動員,大部分軍人都經歷了實戰的檢驗,1941年徵召計程車兵都隸屬於後備軍,德軍已經完全做好了戰爭的準備。而蘇聯軍隊的動員工作則遠遠不沒有完成,雖然部隊一直在加速擴充,可是質量卻不斷下降,這主要是由於缺乏合格的軍官和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導致,蘇軍在1941年並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在東線邊境線上,德軍以及僕從國的軍隊數量是蘇軍的兩倍,加上德軍在作戰素質上的優勢,蘇軍遭到慘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德軍在戰術上的優勢卻最終沒能給德國帶來戰略上的勝利,即最終打敗蘇聯軍隊,儘管在戰爭的前半年內德軍確實殲滅了500萬蘇軍,這相當於戰前蘇軍的全部實力,但是蘇聯軍隊並沒有消失,反而是增加了,到1941年12月,蘇軍的一線兵力高達400萬人,已經超過了德軍以及僕從軍的數量(340萬人)。並且隨著戰爭的持續,蘇聯軍隊一直在不斷增長中,此後蘇軍總兵力達到1000萬人,一線兵力一直保持在600萬人左右,而德軍及其僕從軍的兵力卻由於戰事的發展而不斷下降中,由1941年最高的400萬人下降到300萬人(1943年),到1944年後期已經只有200萬人了,也就是說德軍從1942年開始就已經失去了數量優勢,並且隨著戰爭的持續劣勢越來越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德軍在節節敗退中。
要知道在戰爭的前兩年蘇軍的損失是遠高於德軍的,但是蘇軍仍舊在數量上超過了德軍,這就體現在兩國戰爭動員能力的巨大差異之上了。蘇聯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刻就已經展開了總動員,大量的徵召兵員並全力的提高軍工生產,蘇聯的動員不僅滿足了前線的損失,而且還組建了強大的戰略預備隊,具備了發動戰略反攻的實力。而德軍從一開始就難以得到及時的補充,兵員的缺口越來越大,更不用說組建新的部隊了。最為明顯的就是坦克產量上,蘇聯從1941年4700輛坦克產量暴增到1942年的24000輛,而德軍的坦克產量反而從1941年的3000輛下降到1942年2200輛,德國在前兩年的戰爭動員工作做的實在是太差了。直到1943年德國才開始真正實施全面的戰爭動員,並在1944年達到頂峰,但是德國面對的敵人已經不只是蘇聯了,還是英國和美國,德國的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對於二戰這樣的總體戰、消耗戰,一個國家的戰爭動員能力和速度將關係到戰爭的成敗,比這方面德國顯然遠不如蘇聯。
-
5 # 四十五度說
蘇德戰爭是決定整個二戰戰局的戰爭,蘇聯人民以其強大的意志力,阻止了法西斯的進攻,不過蘇聯人民也付出了傷亡2900萬軍人的代價。蘇聯之所以能夠戰勝德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自然是綜合國力,在二戰之前蘇聯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並開始了工業革命,擺脫了沙俄時期的落後狀況,建立了一個社會主義的工業強國。而且蘇聯疆域廣大,資源實力雄厚,特別是能源方便佔絕對優勢,在二戰前期軍力對比上,蘇聯還略強於德國,只不過是前期戰略規劃失誤,把大軍都押在了最前線。可能也是在預備向德國進攻,不過卻被德國反進攻,防線被突然襲擊以後,才導致了後面的潰敗。如果戰略部署得當,德軍很可能都推進不到斯大林格勒。
第二個原因就是政治體制,蘇聯經過了長期的國內戰爭,形成了一個高度集中的權力執行機制,這絲毫不亞於希特勒的元首制度,因此在決策上面,能夠以非常高效的速度,組織軍隊和動員戰爭,這是其他西方民主國家所不能比的。而且蘇聯在國內戰爭時期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體制,也就是全民皆兵的體制,在二戰時期又重新啟用這個體制,因此運作起來非常高效。
第三個原因是蘇聯國土面積廣大,能夠拉長德軍的補給線,而且氣候非常惡劣,讓德軍的閃電戰無以為繼,在冬季的戰爭中,德軍的裝甲力量喪失優勢以後,在擅長雪地作戰的蘇軍面前就會變成活靶子。德軍的摩托化力量被削弱以後,和普通的軍隊差別並不大。
第四個原因也是在技術上最關鍵的原因,可以稱得上是要訣,無論是在列寧格勒還是斯大林格勒,德軍都深受巷戰的困擾,在漫長的城市戰爭之中,德軍的摩托化步兵完全沒有優勢。而蘇軍的狙擊小組利用城市的掩體對德軍大肆射殺。正是斯大林格勒的巷戰,讓一向重視軍團作戰和閃電戰的德軍吃盡了苦頭,不僅遲滯了德軍的進攻,而且消耗了德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成為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可以說大規模的巷戰是對付強大國家軍隊的一個有效策略,這一點在以後的格羅茲尼戰爭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就是軍事科技非常發達的現代,美軍在中東戰爭中的傷亡大部分都是由巷戰引起的。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鋼鐵、石油等等戰略資源和國內生產力。
二戰前,蘇聯不傻,國內雖然在搞肅清,但工業生產抓得緊,否則早就被日本給突突了,就是因為碾壓過日本一次,恫嚇住了日本伸向蘇聯的魔爪。
為了發展甚至不惜和希特勒搞交易,瓜分波蘭,堅守貿易,即便開戰前也傳送貨物給了德國。
在遭到開局的毀滅打擊,第一個動作就是將工廠後撤,不斷後撤,儲存了生產力。
很簡單,沒有生廠力就是死路一條,這一點可以參考我們的抗戰。
我們的抗戰為何打得那麼辛苦,不僅戰略資源被佔據,連基本的工廠生產都有問題。
源源不斷的飛機、坦克,哪怕質量不如德軍,但數量可以湊。
德國萬里迢迢運輸到蘇聯腹地的高階武器只能和蘇聯爆量的兵海廝殺,持平就是滅亡,因為德國不只是蘇聯一個敵人。
什麼虎豹坦克,古德里安好不容易拼湊一堆,立馬被希特勒投入庫爾斯克等戰役,一下子就打光光了,啥都不剩,而蘇聯僅憑拖拉機改造的坦克去和這些武器拼鬥。
呵呵,這就是生廠力,要是我們的抗戰能有拖拉機生產工廠,哪裡還會怕小日本的那些罐頭坦克?
所以,蘇德戰爭取勝的要訣是生產力。
只是蘇聯的生產力對的是德國,而德國對的是西歐、美國和蘇聯,自然不及。
-
7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二戰蘇德戰爭中蘇聯取勝的要訣,既包括國際反法西斯的必然性,也包括蘇聯本身遼闊領土帶來的大縱深,還有蘇共領導下強大的動員能力。
二戰中蘇聯戰勝德國的原因是很多的,套用中國古代的天時、地利、人和,簡單分析如下:
首先是天時,就是希特勒發動的法西斯戰爭是有悖於人類正義的,必然失道寡助。
我知道許多德粉會叫囂成王敗寇,叫囂斯大林也是暴君云云。然而客觀來說,斯大林雖然有大國沙文主義,至少打的旗號還是解放全人類,而希特勒則是赤裸裸地將日耳曼以外的人種看做低劣人種,赤裸裸要將猶太人直接滅族,將斯拉夫人直接奴役至死,要讓日耳曼統治全世界。這種原始時代的價值觀,即使在反共反蘇的英法美等國家看來,也是完全不能接受。而以這種思想作為指導的納粹德國,也只能不斷擴張入侵。坦率說希特勒在戰略外交上已經是高手了,從萊茵蘭到慕尼黑玩得非常漂亮,把英法玩得欲仙欲死。然而再高的策略手段,在一個極端錯誤的思想指導下,最終只能把自己玩進死衚衕。德意日三大法西斯軸心,儘管還糾結了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僕從國和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瑞士等友好國家,還有維西法國等附庸偽軍,但整體而言,在面臨蘇美中英等全人類大多數圍剿時,處於數量上的絕對劣勢。德國有刺殺希特勒的人,義大利更是自己推翻了納粹德國,日本也有反戰義士。法西斯自身的偏激、殘暴註定他們要四面楚歌,蘇聯也因此得到了來自正義陣營的支援。
其次是地利,蘇聯遼闊的領土提供了極好的戰略縱深。
在蘇德戰爭之初,希特勒短短三個月挺進了上千公里,佔領蘇聯大片領土,如果是一個領土狹窄的國家早就因此亡國了。同時蘇聯東部又是另一個軸心國日本的挑釁。然而因為蘇聯本身具有200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領土,使得即使在如此丟失土地的情況下,蘇聯還有遼闊的後方,可以組織後備軍,可以將工業搬遷撤退,並最終依靠這些後方提供的產能反擊德軍。
而最重要的則是人和,是布林什維克領導下的強大國家力量。
現在很多俄毛黑總喜歡強調希特勒和斯大林的相似之處,卻忽略了兩者的巨大差別。納粹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而蘇聯,即使具體行為中有欺壓其他民族的行為,但他們的指導思想則是解放生產力,解放無產者。希特勒賴以發動戰爭的工業基礎和人口素質,其實是德國從普魯士士兵王時代開始,二百年積累而來的,希特勒不過把這些已有的基礎資源利用起來。而蘇聯更為強大的工業,則完全依靠布林什維克對基層的教化,使之覺醒和煥發力量。一戰前的俄國是世界八大列強中幾乎最落後的(可能比義大利好一點),文盲遍地,工業陳舊。而蘇聯建立後短短几年,卻使得蘇聯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工業大國(僅次於美國),基層勞動者素質得到了飛速提升。這是同樣“集權主義”納粹無法望其項背的。正是在這種既由上至下,又深入基層的教育和動員下,蘇聯戰時對國家力量的發掘遠遠超過德國。
許多德粉喜歡吹噓蘇德戰爭早期,蘇軍損失是德國的五六倍。但即使如此,蘇軍依然能在前線保持優勢兵力。要知道蘇聯人口雖然是德國的2倍,加上僕從國其實雙方相差已經不遠,若考慮早期蘇聯丟失的大片領土,諸多人口淪入敵佔區,甚至納粹一方開始是有人口優勢的。當德軍坦克直指莫斯科時,幾十萬鵝毛婦女在城外挖掘了壕溝,更別說軍工和普通工業已經是婦女佔了主力。而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婦女大部分還在做家庭主婦。這種區別僅僅歸咎於“斯大林更鐵腕”是錯誤的,實際上就是蘇聯的文化思想中,更尊重婦女,更解放婦女,所以婦女發揮出巨大的潛力,成為令德軍痛恨的娘子軍,而德國婦女(雖然有少數精英也走上戰場)大部分只能在亡國後被蘇聯士兵強姦,或者被美國士兵用巧克力和絲襪誘姦。
總之,蘇聯的獲勝因素很多,但蘇聯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團結奮戰是最具有決定性的一環。一味將其歸結到美國的援助,或者酸不溜就地說“那年若非太冷,蘇聯早亡國”,這種一葉障目的言論不過是迎合現在西方主導歷史話語權,從而對蘇聯抗德戰爭的抹黑而已。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蘇聯為什麼能勝利肯定和自身的原因是分不開的,但是我這會要說的是德國,德國之所以能橫掃歐洲離不開德華人驍勇善戰和古德里安的閃電戰理論。閃電戰又被譽為是窮人的戰爭,什麼意思?就是說白了,要快速的結束戰爭,因為資源供給不上戰爭的需求。德國在打不列顛空戰的時候為什麼不繼續對英國窮追猛打,不是德華人打不過英華人,而是德華人耗不過英華人,所以戰略方針轉移,對另一個老鄰居蘇聯開始了策劃。德華人無論是戰術戰略都是非常正確,德國戰鬥配合也是非常經典。戰友之間的配合和信任簡直就是爐火純青。但是德國統帥部卻忽略了和錯判了蘇聯的戰鬥意志和形式發展。德華人對蘇聯人爆發了閃擊戰,幾個月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蘇聯軍民爆發出了強大和頑強的戰鬥意志,根本不讓德國在再前進一步,與此同時,蘇聯地大物博,資源礦產極為豐富,工業能力極強。盟軍的大量軍事援助。而德國卻耗不起了,雖然佔領了歐洲,但是歐洲戰略資源不是很豐富,又缺少戰略縱深,歐洲境內大量游擊隊和反德勢力,對德國有著極大的困擾,恰好,冬天來臨,很多物資運不過來擱置作廢等。德國後期還在雙線作戰,極大的緩衝了蘇德戰場的壓力。德國耗不起蘇聯了!
以上只是代表我的一家之言,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我積極改正錯誤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