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小茶館
-
2 # 噴子協會819
狙擊手在現代特殊戰爭中往往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任務,狙擊手選擇狙殺敵方有價值的軍事目標,毀滅殺傷地方的有生力量,造成地方的恐慌情緒、實行定點清除等都離不開狙擊手的身影,因此狙擊步槍一向有小型鋼炮的美譽。
至於狙擊手狙殺目標的數量統計,其實在正式戰爭中,也多是一個大概數字,只有傻子會一個一個的數下去,因此,一般統計數字往往會大於實際數字。至於用的辦法無非有以下幾種:一般一個狙擊小組會由兩個人組成,觀察員不僅有輔助狙擊手的指責,同時也會統計小組的狙殺目標數。但是也不是所有狙擊手都由兩個人組成,他們往往會根據消耗的子彈數以及擊殺映像,甚至己方從敵方獲取的傷亡資訊等,確認擊殺目標數量。這一切只是個大概的估量數字而已,至於實際真實的擊殺目標數是極難有效精確確定的。
-
3 # 軍武資料庫
很多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對狙擊手拿的人頭數就有一個太過於誇張的關注了。在現實中又有出於宣傳的需要,在塑造一個狙擊手新聞形象的時候就需要給狙擊手一個具體的擊殺數量,以免新聞人物的形象乾巴巴的。
其實,世界上所有的狙擊資料都不準確。而且也沒有行內的官方說法。
從正規軍事理論的狙擊手的作戰任務上來講也並不強調狙擊手殺死多少人。更多的是四個方面:
1.狙擊手攻擊高價值目標,其中包括前線軍官和重要設施。對於一個國家的軍隊而言,替換一個名軍官要比一名士兵成本更大。即便是班長、排長這樣的軍官被除去也會對敵方的戰鬥力形成極大的損失。
2.形成心理作戰壓力,狙擊手的存在對特定行為目標的攻擊可以給敵方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在古巴革命期間,卡斯特羅的狙擊手總是冷槍幹掉敵人隊伍中第一個人。因此給古巴政府軍的壓力極大,很多人都拒絕走在隊伍的第一個位置。政府軍認為走在第一個位置就是自殺,導致政府軍的巡邏隊往往是很難出動的。
3.清除戰場上危險目標。作戰戰場上總有一些危險目標對正常的作戰節奏形成干擾和威脅,這個時候狙擊手就要觀察戰場態勢對威脅進行定點清除。
4.特定狙殺任務。這個方面的任務很少,普通的狙擊手到服役結束都不會碰上一次。現在戰場情報還很難具體到某一個人到某一個特定地點等著狙擊手進行清楚。(往往電影中會給你看很多這樣的情節)。幹特定狙殺任務,狙擊手其實還真幹不過職業殺手。
對於狙殺數量的統計來說,實際上就看狙擊手和觀察手如何寫報告了。但說實在的,沒有人會專門寫這個報告的。所謂的確認擊殺只不過是回去報表欄位上的一個專案,沒有具體的人進行較真兒。
至於海赫這樣的狙擊手505的確認擊殺記錄早就不能去詳細的查詢資料了。畢竟新聞宣傳會大大的誇大戰果。
大體意思就是,這名狙擊手特地去查了好幾遍他的ERB/ORB(美國軍人的服役記錄,記錄了在軍隊中的所有戰鬥內容),裡面根本就沒有確認擊殺這個條目。他說“確認”擊殺的流程就是打完了子彈後讓一個法醫過去確認。但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所以在戰場上是無法精確確認單個的擊殺過程的,而且士兵也不會對此費腦子。因此就別被影視新聞小說中的假想帶偏了。
另外,按照蘇聯的標準來說一個狙擊手出去要帶120枚子彈。按照命中率80%來算是什麼概念?
-
4 # 黑鬱金香966
不請自來。現在的狙擊行動,一般都是兩人或多人小組活動的。以兩人狙擊小組為例,一人為主射手,負責狙擊;另一人為觀察手,負責提供射擊諸元、觀察、確認戰果、在主射手不能完成射擊的時候進行補射。狙擊手射擊後,戰果是觀察手負責確認和記錄的。
-
5 # 薺菜糰子
由於大部分情況下狙擊手並不能親自去驗看目標是否斃命,所以有時候幾百米外的目標到底是擊斃還是擊傷,並不能100%確證。說起來公佈的戰果存在水份也在情理之中,但水分也不是太大的。
二人制狙擊小組戰術是在二戰後才普及的,之前大部分參戰國的狙擊手還是“單打獨鬥”,即便多名狙擊手協同作戰,也並沒有專職觀察手。這方面可以參考《拯救大兵瑞恩》和《兵臨城下》。德國是在二戰期間就開始使用雙人狙擊(狙擊手/觀測手)戰術的,但似乎執行的也並不徹底。在有觀測手的情況下,觀測手可以為狙擊手的戰果作證(不過搭檔之間能否客觀呢?),即便沒有觀測手作證,由於二戰期間狙擊大部分發生在戰場之上,周圍也有大量戰友同袍可以作為旁證。比如張桃芳,其狙擊行動就是發生在僵持階段的兩軍陣地之間,眾目睽睽之下,而且很可能同時有不止一名神槍手也在進行冷槍狙擊,這些戰友都可以為其戰果作證。所以,一名狙擊手擊倒多少敵人是大致上可以確定的。但畢竟存在無旁證的狙擊,或者擊倒後不確定是死是傷,這就是水分所在。有些國家要求狙擊戰果有二人以上證明,所以就產生了官方戰果和狙擊手宣稱戰果的差別。(類似情況在空軍也有,在照相槍發明前擊落戰果要有在場其它飛行員證言確認)。二戰以後至今雙人狙擊小組戰術普及,戰場上就較少有無旁證的狙擊了。
總而言之,狙擊手的戰果必然存在水份,但水分不大。大體上是可信的。
-
6 # 阿爾法軍事
狙擊手,是接受過相應專業訓練或在戰場中戰鬥經驗豐富、射擊技能十分拔尖的神槍手,他們往往擔負著特殊任務,藏匿於隱蔽之處,使用精準武器對特殊目標或者重要人物進行遠距離摧毀和暗殺。一名合格的狙擊手,能夠讓敵人極度恐慌,打亂敵作戰部署,加快作戰程序。可以說,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勝過千百人。
狙擊手的排名,也主要是根據其所執行過的任務、完成任務成功率,以及狙殺人頭數等進行排名打分。那麼,戰場上異常殘酷激烈,狙擊手狙殺的人數又是如何進行有效統計的呢?其實,大多數情況下,狙擊手執行任務時並不是單槍匹馬,而是都會配1到2名狙擊副手,確切的說是觀察員。觀察員除了幫助狙擊手測算風力、方向、溫溼度、距離等資料外,還會記錄狙擊手執行任務情況,其中就包括狙殺人數統計等。當然,狙擊手本人也會統計自己狙殺敵人的數量,有的習慣在槍上作記號,有的習慣記錄在小本上,但是否狙殺成功,得由狙擊手和觀察員共同確認鑑定。
比如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狙殺成功的標準是目標至少15分鐘內沒有再動彈。狙擊手的戰績統計也不是準確無誤的,戰場上戰況瞬息萬變,存在誤差,無從避免。一方面,狙擊手通常是射擊後立即轉移位置,有時候很難準確判斷目標是否真正死亡,戰場識別錯誤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可能被狙擊手擊中的目標並沒有死亡,而出於政治需要,敵方可能會對外宣傳死亡,導致狙擊手資料統計存在偏差。此外,部分狙擊手、指戰員冒領戰功,故意誇大資料的情況也不是沒有,所以一些狙擊手的資料並不準確。
狙擊手的戰績統計也不是準確無誤的,戰場上戰況瞬息萬變,存在誤差,無從避免。一方面,狙擊手通常是射擊後立即轉移位置,有時候很難準確判斷目標是否真正死亡,戰場識別錯誤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可能被狙擊手擊中的目標並沒有死亡,而出於政治需要,敵方可能會對外宣傳死亡,導致狙擊手資料統計存在偏差。此外,部分狙擊手、指戰員冒領戰功,故意誇大資料的情況也不是沒有,所以一些狙擊手的資料並不準確。
-
7 # 喇叭與利劍
狙擊手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槍法好的、有實戰經驗的、心理戰極強計程車兵。槍殺的是有價值的目標,比如軍事指揮官。在戰場行動有兩個人以上作為小組。怎樣記錄戰果?有的是刻於槍上,有的是記錄在小本子上的。怎樣證實呢?同行的觀察員,彈藥手核實,以15分鐘不能動為標誌。或者其他狙擊手作證。抗美援朝冷槍冷炮運動的張桃芳的記錄用442發子彈擊斃擊傷214人日平均6.08人,西摩.海赫(simo·hyha)505人,日平均5.6人。
-
8 # 喵喵次元
這個各國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標準,二戰時候的資料基本都是要有狙擊手說明是怎麼殺的在哪殺的,有的比較嚴格的還會要求有除此之外另一人的證詞才可以,條件允許的話還會為此派一個小隊去檢驗是否屬實。一般來講狙擊手本人承認的狙殺戰果不太可能會出現造假現象,為了宣傳而各種添油加醋的倒是居多。
這方面蘇軍的戰果一向被公認為最不可靠,因為他們的宣傳需要導致總會出現被證實注了水的戰績,雖然蘇聯的狙擊手比德軍起步早且水平高,但這方面蘇軍確實比德軍差得多。
圖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蘇軍狙擊手
統計資料最翔實可信的要數德軍狙擊手們,理論上他們的每個戰績都是可查到具體記錄的而且有專人進行過檢驗和查證並簽字。按照約瑟夫.艾勒伯格先生的回憶,“每個戰果的確認都需要目擊證人,並由連裡的軍官或軍士以命令的方式確認”。
圖為德軍狙擊手
不過理論上講如果是來自狙擊手本人所說的戰績一般都不太可能造假,這可能有些難理解,一般人的想法都會覺得戰績多的話得到的獎賞也會越多,甚至說出去吹牛也是好的,沒錯吧?然而那是戰爭。你得這麼想,造假了之後你的長官會對你有個錯誤的認識,然後他會給你一些超過了你能力範圍的任務。這樣的話會發生什麼呢?
狙擊手之間的對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我相信沒有人會如此這般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尤其是身在戰場上的那些每天都要接觸死亡、製造死亡的人,他們太知道什麼最重要了。
-
9 # 戰爭史
一般各有各的演算法,我們可以看看中國到底怎麼計算人頭數的。眾所周知,中越老山之戰時期,我軍的第一狙擊手非向小平莫屬。作為某部8連7號哨位的哨位長,向小平憑藉一支狙擊步槍,僅僅用了31枚子彈,擊斃越軍30人,擊傷1人,被稱作“老山第一殺手”。後方的軍報記者興沖沖趕到前沿的陣地指揮所,要採訪這位狙擊英雄。然而,一見面,向小平的形象卻與軍報記者想象中的英雄形象大相徑庭。記者後來形容:向小平單單瘦瘦,顯得很高,像一個營養不良的中學生。
其實是這樣:老山前線,我軍與越軍長期對峙,前沿遍佈各種哨位和觀察點。比如向小平自己就有9個固定射擊點,他的戰果都是在這些射擊點上取得。但是向小平狙擊完畢後,無法確定每一槍是否絕對命中,中彈的越軍是被擊斃還是擊傷。而這就需要其他陣地哨位和觀察點的戰友觀察清楚,給他寫下證明。於是,軍報記者看到了厚厚一摞我軍戰士在前沿寫下的證明:
我是周軍富,是XX觀察所所長,原是三炮連副連長。8月23日18點30分,八連戰士向小平對XX山向我方進行觀察的敵人射擊。我用15倍望遠鏡觀察,親眼看到XX山上一名越軍槍響人倒。過了15分鐘,也就是18點45分,兩名越軍出洞抬屍,並送下陣地。
我叫趙軍,是XX團XX觀察所觀察員。9月8日12點,在本哨位看到向小平向XX陣地西北側射擊,擊斃正在觀察的越軍一名。
9月9日20點零5分,我在X炮團觀看到向小平射擊,擊斃正在洞外的越軍一名,斃傷一名。特此證明。X炮管觀張再敏。
…………
這些材料,讓軍報記者不得不信。而連殺30人的“老山第一殺手”向小平,當時只有21歲。如此年輕,在狙擊作戰中揹負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向小平回憶,自己第一次狙殺越軍時也經歷了巨大的內心衝突,也曾害怕。擊斃第一名越軍後,向小平一度很多個晚上做惡夢,眼前總是出現那名被自己擊倒的越軍的畫面。但是向小平很快戰勝了自己,如同他對軍報記者的講述:
“後來,我們陣地上的王新佔犧牲了。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戰友犧牲了,我的心難受。但在陣地上這種難受是暫時的,一瞬間就過去了。更多的、更長的時間是憤怒,是復仇……有一天傍晚,我們陣地上的小炮打敵人陣地上零散的人,因為打的是個死角,打了兩炮沒打上。你說怎麼著,有兩個小鬼子不往洞裡鑽,還得意洋洋朝我們擺擺手。這真把我給氣壞了,我迅速爬上一個射擊點,一槍過去就把一個給結果了……”
這就是英雄。參考資料:威震南疆 老山前線通訊報告文學集
回覆列表
狙擊手的戰果統計一直是世界級的難題。
我們可以這樣說,所有狙擊手的戰果都不是絕對準確的,但又大致靠譜。
這既包括筆者寫過的世界第一狙擊手席摩·海赫(Simo Häyhä,戰果官方確認505人,平均每日擊殺5.6人),也包括抗美援朝期間中國的神射手張桃芳(戰果官方確認214人,平均每日擊殺6.08人)。
不準確的地方在於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難以確定是否擊斃敵人。靠譜在於戰果需要多人經過多人確認,官方有相關約束規定。
(志願軍二級狙擊英雄張桃芳)
光是自己感覺擊中不算數,同伴確認才重要。就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以後來說,各國的統計方式大同小異。
狙擊手和觀察員們往往一齊行動,在觀察員給射手指示目標之後,狙擊手射擊。如果目標被擊倒,那麼狙擊手本人需要記下這個戰果。有的人習慣在槍托上刻下痕跡,有的人習慣用寫在小筆記本上。
並不是說狙擊手本人記下了就算作數,觀察員也需要確認目標是否已經斃命。如果能直接發現屍體,或者在戰鬥結束後找到屍體,那觀察員就會給射手記上一個戰果。像芬蘭,蘇聯,德國這些二戰參戰國都要求狙擊手的戰果經過多於兩人的確認。所以與狙擊手同行的觀察員和其他同伴很重要,他們不能確認這個戰果的話,狙擊手就白忙乎了。
一些狙擊手的戰果會標註上“個人宣稱”和“未確認”就是這個原因。說明當時戰況可能比較複雜,無法檢視到敵人目標的屍體。比如美軍最厲害的狙擊手克里斯·凱爾(電影《美國狙擊手》原型)在伊拉克的戰果就存在爭議。他個人宣稱戰果為255人擊殺,五角大樓提供的官方記錄則是160人。電影《兵臨城下》裡提到的瓦西里官方擊殺數量是242人,宣傳上號稱300-400人。
在完成任務後,狙擊手和觀察員需要把出擊的戰果記錄和戰況,包括槍支使用,子彈消耗都報告給直屬上司。根據蘇聯狙擊手瓦西里的回憶,這個流程還要求用書面報告的形式提交,十分麻煩。上司會對此作出判斷,如果認可的話就在報告書上簽字。等到戰役的下一個階段,由高階領導(比如師長以上)給狙擊手授勳。
每個國家統計方式也有區別。比如誕生第一射手的芬蘭,負責指揮的隊長取得狙擊戰果不計入數量。一些希望立功的戰士和老兵自然不希望當這個帶隊人了。
(世界第一保持者席摩·海赫戰後的標準像,因臉部中彈退下了火線)
誕生多個王牌狙擊手的蘇聯,要求在許可的情況從兩個不同觀察點確認射擊目標的狀況。
(結伴行動的蘇軍女狙擊手)
德國國防軍對狙擊戰果的驗證也很嚴格,需要至少1名軍官或者2名士兵在場為戰果證明,或者由炮兵觀察員遠端遠測確認。
(德軍黨衛軍狙擊手和助手)
對於中國志願軍在北韓的作戰,也有明確規定。根據神射手呂長清回憶,敵人被擊倒後15分鐘不動算擊斃,被其他敵人揹走架走算擊傷,如果又站起來則不計入戰果。
狙擊手的意義主要並不在於殺掉了多少人。而是看是否干擾了敵人的進攻或者部署,是否破壞了敵人的既定計劃和指揮,是否打擊了敵人計程車氣。這才是一個優秀狙擊手為戰爭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