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正永生
-
2 # LaoHuang188
淺談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對策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人的價值觀念改變,特殊家庭的數量正在呈上升趨勢,而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有這些家庭的孩子犯的案件比重也越來越大,解決這類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社會問題。對於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一直都非常的關注,我們學校的老師常說一句話“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我的班級管理中,問題學生,大部分是出自問題家庭。而這部分學生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因為他們在家庭的傷害中,不能走出來,心靈的脆弱、感情的缺乏,需要老師更多的愛和呵護,我對他們經常是在同情中給予愛,在鼓勵中給予幫助,我希望他們和其他同學一樣能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我也希望這些孩子不要把父母的過錯強加於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充滿了Sunny。所以我們教師也因該充分利用各類的社會資源來幫助溝通家長、學校和孩子。 一、家庭背景1、單親家庭。 顧名思義這類家庭的孩子被迫與父親或母親中的一個人生活,孩子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只能享受到不完整的愛。而導致單親家庭的原因也是多樣的,如離異,喪偶等,甚至我們也可以將那些父母有一方長期不在還自身邊生活,而孩子被迫由另一方撫養的家庭,也稱為是單親家庭。這是一種缺損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把本來應該是爸爸、媽媽、孩子三方共同享受的天倫之樂,使之失去了平衡,轉化成了爸爸或是媽媽其中一人與孩子之間的全方的交流與依賴。特別是有的父母離異後,有了各自的生活,使生活的重心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對孩子無暇顧及而疏於管理,或者有的父母則因為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對孩子有負罪感,不知道該怎樣去補償孩子,從而對孩子過分溺愛和放縱。這些情況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不正確對孩子進行引導,對孩子的影響,比如說會產生自卑、孤獨以及強烈的逆反心理。2、留守兒童家庭。 從狹義上來講這些家庭的父母因出外打工、學習或經商而長期獨自或隨家中的祖輩生活(我們常說的隔代撫養),或者是在親戚朋友的家裡輪換生活,讓孩子居無定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留守兒童現象是一個社會現象。但是如果我們把留守兒童的定義擴大化,其實那些父母因工作繁忙,經常是孩子睡了那些家長還沒回家,孩子沒醒又要出去工作,從而導致孩子必須依靠自己、自己照顧自己的也屬於這種情況。因為長時間與父母分離,缺少父母的關愛,親情和監護缺失,容易使這些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從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遇上點什麼煩惱的事,爸爸媽媽不再身邊,爺爺奶奶沒辦法和自己交流,致使有些孩子就只有悶在心裡,無處訴說。時間長了,他們容易產生自卑、冷漠、孤僻、悲觀以及暴躁的性格,與其他同學存在交往上的障礙。 3、重組家庭。 這是由於父母離異或一方離世後,撫養孩子的那方為了生活或者情感的需要選擇再婚而重新組成的一種家庭。在這樣的家庭離,新的人際關係,孩子於新的撫養人之間相互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如果是由兩個單親家庭進行的長足,還涉及到孩子之間的關係問題。本來就經歷過一次不幸的孩子的心靈往往是相當的脆弱而敏感的,對於新爸爸或新媽媽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的敏感,甚至在心理上把他們於自己的親生爸爸或媽媽把原本只給自己的愛要在分給一個陌生的同齡人時,他們跟無法接受。這時候的孩子很容易和家長髮生矛盾,產生強烈的的逆反心理,而父母不正確的處理方式也會變相地將孩子過早地推向社會,甚至讓孩子產生對社會的反叛心理。二、歸納探究 我們對各類特殊家庭學生的異常心理特點進行了歸納,如離婚家庭學生異常心理表現為:脾氣大、焦慮、抑鬱;自尊心過強,性格孤僻古怪,不合群;愛猜疑,易嫉妒、易憤怒;智力發展落後於完整家庭兒童,恐懼、悲傷、冷漠、自卑、自信心較差;固執、易受挫折;撒謊、偷竊、欺騙、鬥毆罵人。鬧離婚家庭學生的異常心理表現為:自卑,退縮,無安全感;攻擊性強,敵對,衝動,性情易變,抑鬱;非友好的不服從,對現實缺乏挑戰的勇氣,精神非常脆弱。顯然產生這些異常心理的原因與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有直接關係。一方面,由於家庭正常結構的破壞,如父母早亡、犯罪坐牢或離婚,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溫暖,在心靈留下深深的創傷,情緒不穩定,失去精神支柱和依託。離婚家庭父母的糾紛使孩子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這些都是導致孩子心理異常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同學、親朋好友的不理解甚至辱罵、取笑,教師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以及學習成績下降也是加重孩子心理異常的重要原因。 上述所講的兩方面因素是引起特殊家庭學生心理異常的外在客觀條件。實際上,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才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內在原因。因為只有當外在客觀條件與兒童個體內因相互作用,引起兒童內心的心理矛盾(如衝突、壓力、挫折),並導致適應不良時,才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實質性影響。如果這些心理矛盾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調適和解決,使兒童能適應良好,兒童心理將會健康地發展,反之則會引起心理異常。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促進特殊家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學校教育必須幫助兒童主動積極改變內因,並積極幫助他們適當改善外因,營造適合其健康成長的氛圍。三、探究對策 針對這些家庭及孩子的特殊性,我們教師在關注及處理問題時應該謹慎,力求做到: 1、單親家庭的教育: 離婚單親家庭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增大孩子心理壓力。由於長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他們親眼目睹了父母之間的爭吵及敵對的情景,缺乏家庭應有的溫馨和關愛,使孩子極易出現消極的情緒和不良的情感反應,具體表現在情感的脆弱、易激動、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生活得不愉快,沒有幸福感,心理失衡。因此,對待單親孩子,更需要“心理關懷”。 方法一: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注意與孩子的交流。 這是避免孩子出現行為問題的有效方法。儘管父母已經不在一起生活了,但也要讓他感到父母給予他的關懷和愛是絲毫沒有減弱的。父母要注意聆聽孩子的傾訴,要抽出時間和孩子面對面地交談,要專心認真地聽孩子說話。這樣,你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也才能針對問題給孩子以實際的幫助。 方法二:不要採取過分偏激的教育方式。 過分的嚴厲和過於溺愛容易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會使他認為就因為他的成長環境是不健全的,所以你才會用這些偏激的方式來對待他,給他的心靈造成更沉重的負荷。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孩子來對待,給他健康、積極的教育。 方法三: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要讓孩子捲入夫妻之間的矛盾,不要逼迫孩子在父母之中周旋、選擇,在你重新投入愛情的時候,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要知道他在作為你們的孩子的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感受和生活,所以要在尊重他的基礎上關注他的心理感受。 方法四:不迴避單親事實,關心孩子的成長。 父母離異的孩子在與自己的夥伴或其他人的交往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有關父母婚姻的問題,如果單身父母及早坦率向孩子做出他能理解的說明,讓他能夠正確對待各種詢問,而不至於陷入尷尬的境地,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 方法五: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平時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這對疏導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是大有好處的。離婚單親家庭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增大孩子心理壓力。由於長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他們親眼目睹了父母之間的爭吵及敵對的情景,缺乏家庭應有的溫馨和關愛,使孩子極易出現消極的情緒和不良的情感反應,具體表現在情感的脆弱、易激動、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生活得不愉快,沒有幸福感,心理失衡。因此,對待單親孩子,更需要“心理關懷”。 2、“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筆者認為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應該分兩條主線入手:一是改善制度環境,讓“留守兒童”可以隨父母入城接受教育;二是改善農村教育環境,讓繼續留守的兒童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 對於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即家庭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選擇好監護人,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問題,要儘可能經常回家看望子女,關注子女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讓子女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父母在外也可以透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絡,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另外,父母應轉變用金錢彌補愧疚的心態,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除了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之外,切忌過度的物質滿足。以免不僅沒能彌補孩子缺失的親情,反而為子女的越軌行為製造了溫床,提供了條件,使他們無法抵制外界的誘惑而走上歧途。 營造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對於家庭、學校和政府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採取相應措施,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才能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使外出務工人員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3、重組家庭的教育: 由於這些孩子的特殊性,我們教師工作中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給他們一份關愛。 (一)講究方式、方法,爭取家長的配合。 重組家庭的家長遇事很敏感,很不願配合學校的工作。老師只有及時的溝通他們、感化他們,這一問題才能徹底解決。家訪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時機要選準,家訪的談話一定要慎重,對孩子的評價要讓家長充滿信心、看到希望。爭取家長最大限度的配合。(二)協助矯正他們改善認識結構,樹立對人、對己、對事的正確態度和觀點。 重組家庭的孩子一般對人比較冷淡,不善與人接觸,喜歡獨來獨往,性格比較孤僻。讓他們在小組中擔任組織者的角色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幫助。 (三)注重情感教育,架起愛的橋樑。 重組家庭的孩子往往更需要愛,需要真誠,需要情感的心理溝通。簡單的說教難以奏效,必須抓住契機,適時突破尋找一條通向其內心世界的途徑。要以深厚的情感愛孩子,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只要家長真心愛孩子,付出你真誠的愛,孩子是能夠和家長建立起感情的。人心都是肉長的,真情就能打動人心,在感情牢固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效果就高了。 (四)信賴的力量可疏通、消除其情緒、情感上的苦悶和壓力。 教師的一句及時鼓勵的話有時會影響學生的一生。老師應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尋找幫助他的機會。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更多地關注這些孩子的心理特點,給他們更多關愛,更多機會,幫助他們站直了走好人生的路,教他們學會寬容、理解和愛.對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總的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勤。這些孩子取法家庭溫暖,,寄養在親戚家的孩子還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他們羨慕周圍備眾多的愛包圍著的孩子,甚至產生嫉妒的心理。對於這些孩子,他們需要真誠的關心和耐心的疏導。班主任老師應該要經常與其家長取得聯絡,瞭解家庭狀況,幫助他們系習得一些有關孩子成長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並利用這些知識來教育孩子。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安慰,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真。不管孩子家長的欣慰你是否認同,不管孩子是否犯了錯、犯了什麼錯,教師都因該平等相待。和這些家中交流時應該注意真誠相對,多向家長講講孩子的進步和長處,並用平等的身份同家長溝通和商討。還應啟發家長的良知,促使家長明確其應盡的義務,最大程度地為孩子著想,以減少負面影響,並主動配合血象用正確的方法,走進孩子的心靈,教育孩子,解決孩子的問題。 三、愛。“一位不成功的教師,其失敗的理由可能會有一百條,而一位優秀的教師,其成功的經驗肯定有一條,那就是有這一份赤誠地愛心”教師應本著一份愛心,在和家長交流時,不斷地向他們傳達對孩子的重視與愛心,做家中的榜樣,激發家長的自我反思。 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知識,提高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靈活運用相關的原則,採取合理的干預策略才能取得有效的措施。教師們深深地感到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的愛,花費更多的心血與精力,去教育、感化他們,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享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溫暖與關愛。
-
3 # 學友紫氣東來
特殊家庭裡的孩子多次看到聽到父母在吵的時候心理就以經很單心了,有恐懼感,內心是害怕的,
當成為單親家庭後他就認為完全失去了寵愛,家長要認真的和孩子談孩子最關心的爸爸媽媽分開是解決在一起吵架,對你的關心喜歡是會更好的,要讓孩子心理對父母有自信,孩子才會放鬆心情,讓他快樂起來再引導學習方法!
回覆列表
謝邀。特殊家庭的孩子最佳教育方法,我認為很簡單。特殊家庭的孩子,缺愛孤獨、其實特殊家庭,孩子生長那個環境裡每天看到地是陰沉的臉,聽到的是喊叫聲,他沒有安全幸福感,因此孩子在那個環境裡生長能正常嗎?想要改變他(她)就得有好的教育方法:多給孩子愛,經常體貼勾通,說話溫柔和藹。言談舉止講究,把孩子當為朋友對待,以理服人處處為孩子著想。正確面對特殊家庭的孩子,加強引導儘量不批評。對這樣家庭的孩子要有耐心,明瞭地說用溫柔體貼去換取他們的佩服,只有佩服自己的孩子,他才服你教育。試試看準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