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都是成吉思汗小兒子託雷的傑出的四個嫡子,分別是他的長子、第四子、第六子和第七子,是汗位從窩闊臺系回到託雷系的關鍵人物,因為蒙古帝國的汗位繼承權不是世襲制是由庫裡臺大會選出來的,蒙哥因為在西征中戰功赫赫,受到多數王公的擁戴,蒙哥最後一次出征攻宋,死在了釣魚城,出征之前留他最小的親弟弟阿里不哥留守首都哈拉和林(蒙古帝國的慣例“幼子守產”,雖然蒙哥是大
阿里不哥
汗,但是阿里不哥也得到了大部分財產),而忽必烈在蒙哥死的時候在四川攻宋,他們兩兄弟不和主要反映在漢化政策上,自然大部分王公會站在阿里不哥這邊。本來忽必烈按照常規是要撤兵回去參加庫裡臺大會的,當得知阿里不哥四處調兵譴將,意圖讓他在不久的庫裡臺大會上承認自己為汗,此時回去對他爭位不利,於是他跳過了庫裡臺大會,1260年三月,直接在漠南新城開平搶先即位(四大汗國只有旭烈兀支援他),而阿里不哥也不甘示弱,提前召開了庫裡臺大會,受到大部分王公的支援,成為真正的蒙古大汗。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蒙古帝國的爭奪戰開始了。
《建元風雲》左起往右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的軍事能力力明顯比不上忽必烈,雖然一開始佔據了極大的兵力和地利優勢,一開始分兵兩路進攻,東路軍作為主力從和林向漠南挺進,威脅漢地政治中心燕京;西路軍作為偏師一路直逼六盤山,牽制川蜀關陝。忽必烈一邊派諸王合丹、哈必赤等抵擋西路局,一邊自己親征對付東路軍,很快將其擊敗,阿里不哥自知不敵從和林撤到父親託雷的屬地休整,忽必烈就兵不血刃地佔領了都城和林,東路軍也被諸王打敗了,不久因為擔心漢地政局而而答應了阿里不哥的求和撤兵回去,派兵留守和林,自己回到汗地。第二年秋,阿里不哥恢復了實力捲土重來,偷襲和林成功,忽必烈派兵興討,雙方實力相當,戰事一度僵持,在1262年,阿里不哥軍糧短缺,因阿魯忽抗命派兵討伐,使得阿里不哥無力面對忽必烈大軍,就這樣輕易的把和林又丟了。失去和林的阿里不哥就像一條喪家之犬,實力大減,雖然打敗了阿魯忽,卻四處燒殺劫虐,失去人心,最後在兩年後向忽必烈投降,在投降兩年後離奇的死去,有人懷疑是被忽必烈毒死的。
阿里不哥銀幣(反正兩面),反映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位的這段歷史
阿里不哥雖然能力不佳,但是他畢竟是合法的蒙古大汗,這一點是不可辯駁的,爭位戰使得強大的蒙古帝國從此開始走向分裂,近半個世紀,蒙古其他汗國不承認忽必元朝宗主地位,在元朝滅亡時也沒有派一兵一卒來拯救,這對於元朝來說是災難的開始,但是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他最大的幸運。
蒙古四大汗國
-
3 # 冷兵器研究所
阿里不哥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兒子,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
1258年,蒙哥留下阿里不哥鎮守漠北,親自率領大軍兵分三路,大舉南下入侵南宋,結果死在釣魚山下。
按照慣例,阿里不哥以拖雷幼子的身份開始攝政監國,併成為選舉新大汗的忽裡勒臺召集人。他一面向諸王派出使節邀請他們參加忽裡勒臺,一面派心腹到漠南和關中徵發軍隊,試圖切斷忽必烈的後路。忽必烈返回燕京之後,遣散了軍隊,阿里不哥馬上要求忽必烈來漠北奔喪、參加忽裡勒臺,試圖讓忽必烈脫離其漠南的根據地。但忽必烈並不上當,而是拉攏了塔察爾等諸王。1260年四月,他在開平召開忽裡勒臺,大會上推舉忽必烈為大汗。五月,阿里不哥也在漠北召開忽裡勒臺大會,被選為大汗,蒙古帝國公開分裂。
自成吉思汗以來,蒙古軍諸千戶,除了大汗直轄的怯薛軍外,就分別歸屬左翼和右翼兩大萬戶管轄。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時,右翼大部分千戶支援阿里不哥,左翼大部分千戶支援忽必烈。
此後,經過四年的戰爭,阿里不哥才兵敗投降。拖雷家族的內鬥給了西道諸王以機會,朮赤、察合臺、窩闊臺三大兀魯斯的后王們趁機脫離大汗的轄制,旭烈兀(忽必烈之弟)和阿魯忽(察合臺之孫)還佔領了大汗在西亞和中亞的直轄領地。
簡單說,阿里不哥跟忽必烈一起,分裂了蒙古帝國。
-
4 # 千里對面
孛兒只斤·阿里不哥(1219年-1266年),蒙古黃金家族成員,元睿宗拖雷十一個兒子中第七子,元憲宗蒙哥及元世宗忽必烈親弟弟。
阿里不哥畫像
1258年,蒙哥汗、忽必烈分兵大舉進攻南宋,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傳統阿里不哥被蒙哥汗留在漠北老營哈拉和林管理後方。
忽必烈畫像
1259年初,蒙哥汗在攻打今重慶合川區釣魚城時受阻,不久之後因病去世,一說受重傷而死。並且臨死沒有留下遺囑。
蒙哥汗畫像
聽到蒙哥汗的死訊,以阿里不哥為首的蒙古部分貴族害怕汗位落入擁兵自重且思想意識逐漸被漢化的忽必烈手中,打算緊急聯絡各蒙古汗國領袖代表在斡難河召開庫裡臺大會準備推舉阿里不哥為新任蒙古可汗。誰知忽必烈在開平城捷足先登於1260年4月中宣佈即大汗位。阿里不哥只得匆匆於1260年5月,在阿勒泰山,召集留守漠北諸王宗親舉行大會擁立自己為大汗。這樣出現了兩大汗相抗衡的局面,於是雙方為爭奪正統汗位展開了長達5年的激烈內戰。這次內戰最終以阿里不哥投降而告終。這次因阿里不哥和忽必烈而起的汗位之爭導致了蒙古內部原本就因為蒙哥那一代汗位繼承問題產生的裂痕變成巨大分裂,從此支援阿里不哥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支援忽必烈的伊兒汗國紛紛宣佈獨立。自此以後佔領大片疆土的蒙古帝國再也沒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權。據說阿里不哥投降後害怕被人謀害,帶上家人來到洪湖過上隱姓埋名的生活!還有說法是被忽必烈幽禁後毒殺了!
-
5 # 桃花石雜談
如何評價阿里不哥?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阿里不哥可以算是個不識時務的人,他當時的一系列作法,從蒙古這個民族的傳統上來說可能沒錯,但卻不符合當時蒙古人已經在歐亞大陸建立起龐大帝國的現實,所以最終他被時代拋棄。不過在蒙古衰落之後,他的主張又重新對蒙古人具有了價值,因此他的家族又重新鹹魚翻身,在蒙古地區又風光了一回。阿里不哥代表著什麼?
關於阿里不哥,國內的朋友熟悉他都是因為他和忽必烈的汗位爭奪戰。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奪汗位,除了兩個人個人的權力爭奪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對兩種道路的選擇,即阿里不哥選擇的固守蒙古傳統,和忽必烈選擇的漢化,或者說走向當時世界主流的“文明社會”。
(阿里不哥)
當然說是選擇,其實作為阿里不哥本人來說是沒的可選的。而這個原因從他出生時可以說就註定了。阿里不哥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幼子託雷及其正妻唆魯禾帖尼的幼子,而按照蒙古人傳統的幼子守灶習俗,他從一出生的使命其實就是在蒙古本部固守祖宗基業,所以當蒙古大汗的寶座在貴由死後從窩闊臺系轉移到託雷系之後,包括繼任大汗寶座的蒙哥本人都離開蒙古本部去開疆拓土,但阿里不哥作為託雷的幼子,卻基本始終留在和林“守灶”,因此他在蒙古本部以外,基本上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他的勢力完全都在蒙古本部地區,支援他的人也基本都是世代留守蒙古本部的保守力量。
阿里不哥為何失敗?而當蒙哥死後,作為留守蒙古“中央”,又是託雷幼子的阿里不哥,很自然得到了蒙古本部大量貴族的支援,包括當時作為蒙古皇室親兵部族的衛拉特部和金帳汗國靠近蒙古本部地區的白帳部等。如果是在以往,有蒙古本部這些勢力的支援,阿里不哥繼任大汗寶座已經不可能有什麼問題。不過這時的蒙古,可跟以往的蒙古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這時的蒙古因為早已在歐亞建立了超越那個時代的龐大帝國,所以名義上和林還是中央,但實際上忽必烈和旭烈兀的實力都已經超過了在中央的阿里不哥。
所以其實在蒙哥死後,這兩個人都立即回師,希望回到和林爭奪汗位。但因為旭烈兀的主力當時遠在亞非交界的中東地區,所以回師所需要的時間太長,而阿里不哥也對他要回來爭奪汗位早有準備,所以早早地安排了當時聽命於自己的阿魯忽執掌察合臺汗國汗位,率領大軍阻止旭烈兀東歸。但旭烈兀被擋住了,忽必烈就得靠阿里不哥自己對付了。
(波斯人畫的阿里不哥征戰圖)
而忽必烈因為南征多年,他的勢力有大量是在南征途中收服的儒生、漢軍世侯以及漢化傳統很深的高麗勢力,所以其實忽必烈很早就已經有了漢化的苗頭,早在公元1243年,忽必烈的長子出生時,忽必烈就請一個漢人和尚海雲法師給他起漢名為真金。所以從很早開始,忽必烈就被留守蒙古本部的勢力指責已經被漢人同化,在蒙古本部支援他的人極少。
而既然得不到蒙古本部王公的支援,忽必烈也索性不要他們的支援了,直接就依靠自己周邊的蒙古王公和漢人與高麗人,公開和阿里不哥分庭抗禮。他首先將自己的汗庭遷到緊鄰漢地的開平府(今天的內蒙古多倫縣),而且到此之後,立即拋棄了蒙古人住帳篷的傳統,開建王府。之後又公開稱帝,注意是稱帝,不是稱汗,他登基時完全按漢制釋出了漢文詔書,自立為“大蒙古國皇帝”,並按漢制釋出了“中統”年號。這一系列舉措,等於都是公開漢化,而不再在意蒙古本部貴族對自己的指責。所以這時,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已經成為了兩種道路的代表,阿里不哥是要固守蒙古傳統,而忽必烈則要將蒙古帝國轉變為中原王朝,按照漢制進行統治。
(忽必烈登基時釋出的漢文詔書)
而在這時,實力的天平顯然已經倒向了忽必烈一方。因為阿里不哥雖然名義上得到了察合臺、窩闊臺和金帳汗國的支援,但卻沒有人真正派兵幫他對抗忽必烈。而忽必烈手中除了有蒙古騎兵之外,還掌握著大量漢族、高麗和哈薩克軍隊。更嚴重的是在當時,其實蒙古本部在經濟上已經依賴漢地,尤其是糧食方面更是對漢地高度依賴。而雙方開戰之後,忽必烈立即下令禁止漢地與蒙古本部的一切貿易,主要是糧食貿易。這使得蒙古本部很快出現了嚴重饑荒,阿里不哥也沒法收拾,最終在公元1264年之後,其大本營和林再次被忽必烈攻陷,阿里不哥和以阿里不哥為代表的蒙古守舊勢力宣告失敗。但因為其它幾個汗國也不支援忽必烈的漢化舉措,因此不認可忽必烈為蒙古大汗,蒙古帝國也自此分崩離析,後來窩闊臺汗國的海都等人還再次以忽必烈已經漢化為由發動對元朝的戰爭,雙方打了幾十年。
阿里不哥的後代為何能鹹魚翻身?而阿里不哥失敗之後,很快被忽必烈囚死。但他的家族仍然作為蒙古本部的一個門閥存在著。只是在元朝時期,因為蒙古族的統治核心始終在漢地,所以他們一直屬於邊緣勢力。
(北元最終滅亡於阿里不哥的後裔)
但在元朝末年,大都城被明軍攻克,元順帝再次退守漠北之後,阿里不哥家族卻又重新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蒙古勢力。而最終元朝退守漠北之後的北元政權卻亡於阿里不哥家族。在公元1388年,北元后主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貝加爾湖)敗於明將藍玉幾個月之後,和其長子天保奴一同被阿里不哥家族後裔也速迭兒襲殺,北元正式滅亡。
而此時距離阿里不哥被忽必烈囚死只過去了122年,忽必烈正是透過擊敗阿里不哥,奪得蒙古帝國汗位之後才建立了元朝,而最後北元政權又滅亡於阿里不哥家族手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替阿里不哥報仇了呢?
但其實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這兩個家族的興衰只是蒙古人在公元13到14世紀在全球範圍內興衰的反映,忽必烈代表了其極盛時努力轉化,力爭融入世界主流文明的勢力,甚至可以說包括其它幾個汗國在內,當時蒙古人的主流都選擇了這一道路,最終也基本都融入了各自所在的文明。而阿里不哥則代表著在其極衰時希望透過固守傳統,保留民族性的勢力,所以其家族才在元朝滅亡,蒙古人衰落到極點時重新崛起,成為主導力量。
回覆列表
阿里不哥是蒙古史上獲得幾乎全部蒙古貴族支援,卻唯一沒有獲得大汗之位的蒙古宗王。
說阿里不哥獲得幾乎全部蒙古貴族支援,這句話並沒有誇張。
我們先來看看支援阿里不哥繼位的是哪些人?
在忽必烈搶先繼位以後,阿里不哥才召開忽裡臺大會,推舉大汗。而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忽必烈外,蒙古皇室及貴族們依然都來了。
(阿里不哥,影視配圖)
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還有一個幼弟帖木格。這些最重要的家族成員都來人了。朮赤家族來的是其孫子忽裡迷失和合刺察兒(當時金帳汗國的可汗別兒哥雖沒來,主要是因為他正與旭烈兀對峙,不過他的錢幣上卻寫上了阿里不哥的名字,證明他是支援阿里不哥的)。察合臺家族來的是其兒子哈刺旭烈(曾任察合臺汗國可汗)的遺孀兀魯忽乃,還有察合臺的孫子阿魯忽。窩闊臺家族來的是窩闊臺的孫子爾赤與海都(因窩闊臺家族曾被蒙哥肢解而凋零,所以這來的也算是窩闊臺家族的重要成員。後來海都還提兵與忽必烈作戰,振興了窩闊臺家族)。拖雷家族的四個兒子,大兒子蒙哥大汗去世,本該繼承汗位的玉龍答失也積極支援阿里不哥。三兒子旭烈兀最初其實也是支援阿里不哥的,他留在漠北的兒子藥木忽兒都表示支援阿里不哥(他兒子顯然是得到旭烈兀授意,才會這樣表態。)不過後來忽必烈極力爭取旭烈兀,並向旭烈兀承諾,旭烈兀在西域打下的土地,他有高度的自治權,因此旭烈兀才轉回來支援忽必烈。
另外,在旁系宗王中,成吉思汗的幼弟帖木格的兩個兒子塔察兒和別勒古臺都有人來參會。
(蒙哥畫像)
由此可見,阿里不哥的支援率是空前高的。
那麼,大家為什麼會支援阿里不哥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阿里不哥是在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別兒哥、塔察兒、別勒古臺等人外出打仗後,負責在國內監國的。監國一般都是王儲才有資格擔任的,蒙哥大汗雖然沒有確立汗位繼承人,但是讓阿里不哥監國,其實暗含著一種阿里不哥將會是“王儲”的意思。
第二,阿里不哥是拖雷嫡子中的幼子,蒙哥大汗的幼弟。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或者是“幼弟守灶”)的傳統,阿里不哥理所當然應該繼承大汗之位。
第三,蒙哥雖然有兒子,但大兒子班禿有點憨,二兒子玉龍答失以及其他兒子都比較小,不適合繼位。再加上蒙哥並沒有遺囑讓兒子們繼位,所以就算推選,也沒人推選他們。
第四,阿里不哥是堅決拒絕漢化的蒙古貴族。當蒙哥派忽必烈經略漠南的時候,忽必烈的漢化,遭到了蒙古漠北貴族的強烈不滿,他們曾多次建議蒙哥懲罰忽必烈。所以後來蒙哥曾以查忽必烈財物賬(也就是“鉤考”)的方式,處理過忽必烈的那些漢人謀士,目的是讓忽必烈遠離漢族知識分子。但最後沒有成功。而阿里不哥因為反對漢化,所以獲得了漠北蒙古貴族的大力支援。
(忽必烈畫像)
因為以上四個原因,阿里不哥最終名正言順地在忽裡臺會議上被推為大汗。
但是,兵強馬壯的忽必烈完全拋棄這一套規矩,根本不予承認,而且還舉兵攻打阿里不哥。阿里不哥雖然得到宗王們的支援,但這些宗王實力都非常有限,尤其是軍事力量不足。所以最後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強行把大汗之位奪了過來。
不過,忽必烈雖然打敗阿里不哥,獲得汗位,但他也失去了對蒙古各宗王的控制。強大的蒙古帝國,由此宣告正式解體。